与CT室有关的医疗纠纷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9.54 KB
- 文档页数:1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医院在全市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然而,在一次医疗事故中,该院却因医疗过错导致患者死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案例将以该医疗事故为切入点,分析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及相关问题。
二、案例简介患者李某,男,60岁,因患肺癌于2018年8月1日入住某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入院后,医院诊断为肺癌晚期,给予化疗、放疗等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恶化,于2018年8月15日出现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患者死亡。
家属向医院提出索赔,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患者家属随后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对医院进行调查。
经调查,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存在医疗过错,导致患者死亡。
三、案例分析(一)医疗过错认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医疗过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行为。
在本案例中,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存在以下医疗过错:1. 诊断错误:患者入院后,医院未能准确诊断其病情,导致治疗措施不当。
2. 治疗延误:在患者病情恶化后,医院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导致患者死亡。
3. 抢救不当:在抢救过程中,医院未能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导致患者死亡。
(二)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案例中,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承担以下责任:1. 医疗事故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医疗事故责任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同等责任。
在本案例中,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承担完全责任。
2. 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医疗过错造成患者死亡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浅谈放射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及其防范措施【摘要】放射线科是医院医疗活动比较密集的科室,不同科室的患者基本都能集中在放射线科,因此,此科室的患者流动量非常大。
由于要面对不同的患者,所以发生护患纠纷的事情频出,本文想通过对最近几年发生的纠纷现象加以分析,找出其共性的原因,探讨其有效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放射科;护患纠纷;防范措施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36-011 放射科发生护患纠纷的成因分析1.1 社会环境因素在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下,社会上存在着“重医轻护”的偏见想法。
而在医院特殊环境下,因护理工作的具体特点,护士和患者、家属的接触机会是最多的。
伴随着患者、家属法制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观念的增强,只要在检查或治疗的过程中有不顺意的地方,或护士的言语、行为稍不慎重,就非常有可能发生纠纷。
此时,患者和家属会把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医院的环境、设施、医疗保险;对医生的整体诊断、治疗方面的期望值与现实间存在的差距;治疗费用昂贵等诸多的怨气表现出来,也就完全体现在与放射科护士发生纠纷的身上了。
1.2 工作环境因素由于放射科所在的工作环境相对于病房较差,比普通病房具有更多的嘈杂声,如患者的呻吟声、等候患者的交谈声、手机铃声、询问事宜声、机器的运转声、频繁的流动人员脚步声等。
本来患者因病情就心情急躁,在这些噪声中,更容易引起患者的心情烦躁、且坐立不安。
因此,护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多。
1.3 候诊排队时间长由于放射科的病人来自不同的科室,人员较多,所以候诊排队的时间较长,这也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这种原因所导致的暴力较多,发生的比例约为13.6%[1],调查显示,约91%的患者因候诊排队时而心理烦躁[2]。
另外,出于患者因受长期的病痛折磨,加之担心检查出现不好的结果,所以,他们实际心理的候诊时间明显比实际的候诊时间延长,这种因素也非常可能导致患者加重不满的情绪,从而引起护患的纠纷。
CT 室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流程为了加强对CT 室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的管理,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争议,根据相关的法规、制度,并结合CT 室的特点,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识CT 室工作特点1、CT 室工作量大,检查设备和种类多,各类检查和报告均限时完成,容易忽视检查和诊断细节,造成不同程度的技术和诊断缺陷,甚至误漏诊。
2、各种检查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禁忌症患者易因工作疏忽接受检查。
3、各类造影、增强所使用的碘剂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4、不少放射检查需要预约进行,有些检查预约时间较长,可能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
5、放射检查是整个诊疗工作的一部分,与其他环节相互影响。
其他环节的问题也可能引起对放射检查的不理解或不满。
二、CT 室常见的医疗事故争议1、窗口的服务态度。
2、各类检查的误漏诊。
3、未能按限时要求检查或出报告。
4、同一病人前后报告不一致。
5、碘过敏反应。
三、CT 室医疗事故争议的防范措施1、科主任以身作则,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严格履行职责,遵守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制定诊疗方案,对疑难病例及时组织会诊。
2、各专业组长做好本组内各方面的工作,对本组下级医师做好指导工作,遇到疑难病人及时提请全科讨论。
3、严格技术操作常规,牢固树立无菌消毒观念,熟练无菌技术,经常监督、检查,做到一丝不苟。
4、密切科室间的协作关系,放射科业务涉及全院各临床科室,及时与临床科室做好沟通工作,及时得到我科的一些缺陷,同时积极予以处理。
二放射工作中诊疗事故减免措施随着放射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科的规模越来越大,2002年国家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放射科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因而,如何避免和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已是科室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每一名放射科医师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为一名放射科医师,防范医疗差错和事故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首先,科室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常规。
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原因以及对策分析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原因以及对策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科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然而,在放射科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病例发生医疗纠纷的情况。
本文将分析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原因,探讨对策。
一、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原因:1. 医疗设备不完善:在现实操作中,由于医疗设备本身技术难点较多,设备损坏、过时、误差、失灵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放射科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医疗事故。
2. 医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放射科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临床经验才能进行准确诊断,因此医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也是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
3. 光污染:不少患者在做CT、磁共振等检查时会感觉到不适,这是因为光污染引起的。
光污染会产生头痛、恶心、心慌等症状,如果不加以控制,光污染会直接影响患者体验,产生不良心理反应。
4. 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辐射伤:放射科医务人员在操作放射设备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否则容易导致辐射伤。
辐射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患者的身体受到伤害。
二、对于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对策1. 完善医疗设备:提高设备的质量,更新设备的时间,减少设备的损坏率。
2. 医务人员技能提升:对放射科医生、技师进行培训,加强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实战性,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3. 加强常规安全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并铲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以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
4. 加强患者知情权教育: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告知,提醒患者配合医疗人员的操作,避免因误操作而造成的医疗事故。
5. 严格控制辐射量:建立科学规范的辐射限制标准,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辐射安全的意识,减少辐射造成的伤害。
6. 充分保障患者权益:加强对患者权益的保护,建立患者投诉与回访机制,让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同时加强医疗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信任,减少医患纷争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影像诊断报告在医疗纠纷中的反思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诊断已经成为医生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之一。
然而,在医疗纠纷中,影像诊断报告也常常成为医患矛盾的焦点。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影像诊断报告在医疗纠纷中的作用进行反思,以期为医疗纠纷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考。
一、影像诊断报告在医患矛盾中的不足在医患矛盾中,很多时候医生会将问题归结为影像诊断报告不准确。
首先,影像诊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率,因为影像诊断是依据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进行解读的。
有时候,医生可能会忽略一些小细节而导致诊断不准确。
其次,由于医生的水平和经验不同,不同的医生对同一份影像诊断报告的解读可能会有所不同。
最后,一些患者的病情也比较复杂,医生不一定能够对所有病情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和家属往往会对影像诊断报告的准确性提出质疑,进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例如,在2011年的一起案件中,四川一名患者因为对医生做出的CT影像诊断报告不满,竟然砸毁了医院的多台CT设备。
这样的事件在医疗纠纷中并不鲜见,而且有的患者甚至会将医生告上法庭。
由此可见,影像诊断报告在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有限,很容易成为医患矛盾的导火索。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如何在医生进行影像诊断时减少误诊率,同时加强患者的医疗知识普及,避免因为误解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二、影像诊断报告在医疗纠纷中的应用前景虽然影像诊断报告在医患矛盾中有着一定的限制,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在医疗纠纷中的广泛应用进行探讨。
首先,影像诊断报告可以成为医疗纠纷解决的有力证据。
在医疗纠纷中,影像诊断报告可以帮助法官判断医生是否存在过错行为,进而判定患者的赔偿金。
同时,通过影像诊断报告,患者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更好地了解治疗方案和预后。
其次,影像诊断报告可以成为医生和患者沟通的桥梁。
在医疗纠纷中,影像诊断报告可以帮助医生向患者解释诊断结果,同时也可以促进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接受。
这样,医患之间的沟通就更加顺畅,也能够打破医患之间的隔阂。
影像科医患纠纷常见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得到提升,对于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要求现代化的医院需要在这两个方面不断的强化,如果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更不上患者的需求矛盾也就随之而产生,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矛盾已经越来越凸显,比如医院在服务水平上的不足、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医院软硬件设施跟不上、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等等,这些都是医患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对于影像科来说往往是接触患者最多的部门,这种矛盾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要想彻底的解决这些可能会产生的医患纠纷就需要争对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根据日常工作中常遇到的医患纠纷原因来提出解决办法,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参考。
关键词:影像科医患纠纷常见原因防范措施近些年来随着医患关系得到重视,加上媒体的正确导向也促使医患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些遏制,但是涉及到各科室的话又有着不同原因导致的医患纠纷,在医院中影像科每天接触的病患较多而产生的纠纷的概率也相应的得到提升,如果能够从科室中对这些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梳理,然后提前规避的话,患者和医院的矛盾也将大大的降低,对此本文将从医院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筛选出常见的几点产生纠纷的原因,争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常见纠纷原因1.1.服务态度作为患者来说到医院做检查都希望立即得到相应的检查以及报告,但是由于医院涉及到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较多,而医院影像科的医护人员和设施设备有有限就免不了会出现提前预约的情况发生,但是病人来到医院后都存在担心自己病情的心理,都希望得到及时的诊疗今天拿不到检测报告的话就感觉白来医院一趟,下次又要请假来做检查,对此患者没有耐心往往会想方设法和医生争取,但是医生每天面临的患者较多频繁的解释也会导致心理上的变化,久而久之互相不理解就有可能产生不必要的冲突矛盾,个别医生由于繁忙对于患者的咨询可能没有及时的回应这些在医生看来都是小事的问题上,患者可能会觉得不受尊重这些都为接下来的医患纠纷埋下来隐患,所以说医生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可能是出于工作习惯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很容易导致情绪的失控。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8年3月,患者李某因突发腹痛入住某市人民医院。
经诊断,李某患有急性阑尾炎,需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由该院主治医师张某主刀,手术过程中,张某不慎将李某的阑尾切除不完全,导致李某术后感染,病情加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某的病情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反而出现并发症。
李某家属对医院的治疗方案和手术结果表示不满,认为医院存在医疗过错,遂将医院及张某诉至法院。
二、案件经过1. 诉状递交李某家属向法院递交诉状,要求医院及张某承担医疗过错责任,赔偿李某的各项损失。
2. 法院受理法院受理该案,并依法组成合议庭。
3. 调查取证法院依法向医院及张某送达起诉状副本,要求其在法定期限内答辩。
同时,法院对李某的病历资料、手术记录等相关证据进行审查,并组织鉴定。
4. 鉴定意见鉴定机构对李某的病历资料、手术记录等相关证据进行鉴定,认为张某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李某术后感染,病情加重。
5. 庭审法院依法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就医疗过错、损失赔偿等问题进行辩论。
6. 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李某术后感染,病情加重,医院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据此,法院判决医院及张某赔偿李某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30万元。
三、法律分析1. 医疗过错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张某在手术过程中违反诊疗规范,导致李某术后感染,病情加重,构成医疗过错。
2. 医疗损害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因医疗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下列赔偿责任:(一)医疗费用;(二)误工费;(三)护理费;(四)交通费;(五)住宿费;(六)住院伙食补助费;(七)营养费;(八)残疾赔偿金;(九)死亡赔偿金;(十)精神损害抚慰金。
”本案中,李某因医疗过错导致病情加重,法院判决医院及张某赔偿李某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等损失共计人民币30万元。
放射科医患纠纷常见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发布时间:2021-02-24T15:29:25.8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期作者:何娇[导读] 目的放射科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均十分特殊,何娇邻水县中医医院,四川广安638500摘要:目的放射科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均十分特殊,患者的医疗安全风险在放射科工作中所有增加,放射科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医疗法律知识,才能在工作中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患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放射科;医患纠纷;常见原因;改进措施引言放射科是临床上最重要的科之一,可以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诊断疾病,并为制定病人的后续治疗计划提供重要支助。
由于放射科护理人员数量有限,并非总能充分满足病人的实际需要,因此在重症监护方面容易出错,增加了医生和病人之间发生纠纷的风险,并对病人和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如何减少风险因素和降低放射学护理中的风险水平已成为临床优先事项之一。
1医患纠纷原因1.1医疗辐射防护问题(1)日常管理混乱无序。
由于病人的大量流动和防护服的重量,大部分人都经过,被随机放置甚至扔在地上,技术人员闭上了眼睛,对防护服造成损害和污染,对生命周期造成严重影响。
(2)半年期保护监测不产生数据。
质量控制规定防护服应每年进行两次防护检测,只留下书面数据而不留下图像数据,无法确定防护效果是否存在。
(3)没有专门人员进行日常盘点和清洗防护服。
由于房间很多,防护服费用很高,有些房间的防护服数量相对较少,有时可以借用其他房间暂时未使用的防护服和其他防护用品,而不及时归还,从而使防护服的数量此外,大型防护衣和防护服没有及时清洗,导致一些防护用品的脏,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1.2患者权益维护问题除了辐射防护外,患者的权利和利益还必须考虑到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和精神保护权,必须建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患者的感受,并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随着患者对患者权利的认识不断提高,放射卫生人员应更加重视其言行,重视技术水平,重视服务水平,考虑患者的情绪和感情,给予患者必要的尊重,优先考虑患者的利益关于病人的健康状况,必须尊重知情同意,但必须考虑到时间、机会、态度、气氛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