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教案之文言文句子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九年级下册重点语句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就减弱了,第三次就消耗尽了。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6、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7、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8、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
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1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然而,如果你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1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1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1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中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复习目标:1、再次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具体要求2、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方法3、增强学生的得分点意识复习方法:讨论法,讲练法复习过程:一、回顾旧知:翻译的要求是什么?(1)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
(落实关键词语)(2)句句通顺:合乎文意,明白通顺。
(落实特殊句式)(3)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4)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高考命题意向分析:文言语句翻译为文言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赋分 9 分,占文言文阅读的总分一半。
命题特点如下:1.选句有三,句子不甚长,多为叙事性的。
2.考点全面而突出。
全面: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要虚词到特殊句式,乃至语气、文意通顺,多有涉及。
突出:对关键实词、文意通顺的考查。
3.赋分点多,几乎一字关乎一分,不可不慎重。
且高考多为采点给分。
2013 年命题将继续保持这些特色,命题趋向平稳、平易、平和。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总结翻译方法:第一组句子: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保留法】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古今通用词语,皆保留不动。
第二组句子: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诸葛亮《出师表》)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3、我奉王命,义无屈。
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
【替换法】①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结合语境,选择正确义项);②词类活用译出活用特征;③古今异义译出古今区别;④通假字译为本字。
第三组句子: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020届九年级中考语⽂复习教案:第16讲⽂⾔⽂之断句、翻译(1)第16讲⽂⾔⽂之断句、翻译⽂⾔⽂阅读实词虚词⽤法及断句【考纲解读】2019年杭州市各类⾼中招⽣⽂化考试语⽂学科命题以《2019年杭州市各类⾼中招⽣⽂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为依据,尊重学情,有效地考查学⽣的语⽂学科素养。
从⽬前来看,语⽂⼤纲考点较2018年并⽆区别。
不过,在延续往年试卷风格的基础上,试卷突出了语⽂的“活⽤”,与学⽣的现实⽣活紧密关联,对中学语⽂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始终关注基于“⽂本解读”基础上的教、学、考之间的融合,引导教师从猜题、押题、刷题中解放出来,将⽬光转向对学⽣语⽂学科素养的培养。
【考点分析】最近四年的语⽂中考真题,断句才成为杭州语⽂中考的必考题型,也就是说,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杭州中考语⽂才考查到⽂⾔断句,之前⼏年皆考查的是课内外实词虚词辨析题,且近两年的考察⽅式较前两年有所变化,由选择题变为了⾃主断句。
备考过程中,平时要加强课内古⽂的阅读,培养语感;同时,对于断句的依据要明确,中考断句和⾼考断句有不同,初中是朗读节奏的划分;另外,注意以上节奏划分的规律,练习中主动应⽤,慢慢会提升断句的准确性。
实词:关于⽂⾔⽂阅读能⼒,中考考纲规定“掌握120个⽂⾔实词的含义”,且除明确规定了需要掌握的⽂⾔实词的数量外,还详细列出了需要掌握的具体实词。
“⽂⾔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和量词七类。
对于⽂⾔实词的考查,⼀般出现在课外⽂⾔⽂阅读的第⼀题,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题三分,难度不会太⼤。
在初中阶段考查相对⽐较简单,⼀般涉及⼀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等。
特别是词类活⽤,在杭州中考⽂⾔⽂实词考查中概率很⾼,考⽣要特别注意。
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关联词或语⽓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25年来第一次离开家乡工作的感悟今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去走走,25年来第一次离开家乡与故乡离别。
开启了我在异乡的门。
其实说来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会出去!因为从出生到现在我与家乡还从未有过远离,我的半百人生一直是在以出生地为圆心,以故乡的地域为半径的圆里生活。
就连户籍地之内的往返也少之又少,说井底之蛙我还是当之无愧的。
不过,外面那么大,我也好想出去看看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心头,哪怕走不了多远!这是我成年以后一直的向往。
也是我一直的等待。
因为优柔寡断,我从未认认真真的下定过决心,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了永久的期待。
最终因为太多的牵绊和顾虑,让这一期待等了三十年!五十七个春秋,五十七年的光阴,出去走走本是期盼已久,梦寐以求,真正踏上第一次离开家乡的路,却没有了期待后的激动,没有了沉静中的满心欢喜,没有决定成行之后的如释重负!而是内心沉重、万般不舍、流着泪的心疼和无言的沉默……我很内疚,有太多的不忍和不舍:我没有告诉病痛中的公公,虽然他不在乎,我怕我不忍心离开,我没有告诉婆婆,因为她我才想要逃避。
虽然她是我做出这一决定的始作俑者,毕竟她也已老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也不忍心;我不敢告诉年事已高的母亲,我能舍弃青春华年和前途陪伴在她身边,我不忍心,丢下年老的她不管。
我说不出口,我会语还未出泪先行,与其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不如不说。
我没有告诉我的姐妹,我怕他们惶恐——我不在老人的身边,叫他们如何放心、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没有告诉孤苦无依的姑妈,我怕她更感孤独无助。
我没有告诉其他人,与他们无关紧要,他们也不会相信。
我告诉了女儿,因为有她在我才离开得心安,她要替我承担不该她承担的责任——照看爷爷、奶奶、外婆还有姑婆!亲爱的宝贝原谅我的自私,把我的责任强加给了你,此生有你是我最大的安慰!我告诉了我的侄儿,因为要与他同行,虽然知道我这一走他很不放心他的奶奶,心里也不愿意我离开,但是要与他同行,他也不得不会顺了我的意了。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如何在实际翻译中运用所学技巧。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文翻译技巧,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知识讲解: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留、删、换、调、补等,并通过具体例句进行演示。
3. 课堂练习:布置一组文言文翻译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共同探讨翻译方法和技巧,教师巡回指导。
5. 答案解析:学生展示各自的翻译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翻译技巧,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翻译技巧。
2. 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翻译练习,体会翻译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翻译练习的正确率。
2. 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4.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翻译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翻译技巧。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4. 文化渗透:在翻译教学中,穿插介绍文言文背后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七、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含有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
2. 教学案例:准备一批典型的文言文翻译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中考复习文言文(10篇)1.《孔子语录》(孔子)(一)《论语十则》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词:愠:恼恨。
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他)聪明而且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厌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本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作者是,是时期鲁国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学而不思则罔()(4)学而不厌()3、本文强调思学结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详细解析】1. 学而时习之:“学而”是连词,表示“然后”,“时习之”中的“时”是副词,表示“按时”,“习”是动词,表示“复习”。
整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去复习它”。
2. 不亦说乎:“不亦”是副词,表示“难道不是”,“说”通“悦”,是动词,表示“愉快”。
整句话的意思是“难道不是很愉快吗?”3. 有朋自远方来:“有”是动词,表示“有”,“朋”是名词,表示“朋友”,“自远方来”是介词短语,表示“从远方来”。
整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4. 不亦乐乎:“不亦”是副词,表示“难道不是”,“乐”是形容词,表示“快乐”。
整句话的意思是“难道不是很快乐吗?”5. 人不知而不愠:“人”是名词,表示“别人”,“不知”是动词短语,表示“不了解”,“而不愠”中的“而”是连词,表示转折,“愠”是动词,表示“生气”。
整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
6. 不亦君子乎:“不亦”是副词,表示“难道不是”,“君子”是名词,表示“品德高尚的人”。
整句话的意思是“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总结】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具备的品质。
孔子认为,学习之后要按时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能带来快乐;面对别人的误解,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生气,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高尚品质。
这段话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是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内容之一。
文言语句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
2. 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识别和理解。
2. 重点文言文词汇的掌握。
3. 文言语句的准确翻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和语法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语句的翻译。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提高翻译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教材或选文。
2. 相关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学习资料。
3. 翻译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讲解:讲解文言文句式和语法结构,举例分析。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文言语句的翻译,解释翻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练习:让学生翻译给定的文言语句,并提供参考答案。
5. 总结:总结文言文翻译的要点和技巧。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句式的应用和翻译方法。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翻译文言文句子,互相评价和纠正。
3. 小组竞赛: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准确翻译更多的文言文句子。
七、课堂反馈1. 提问: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关于文言文翻译的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批改:批改学生的翻译练习,提供反馈和指导。
3. 学生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翻译,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八、课后作业1. 翻译练习:布置适量的文言文翻译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研究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和研究,下次上课分享。
3. 复习资料:提供相关的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巩固文言文翻译的知识。
九、教学评估1. 翻译测试:定期进行文言文翻译测试,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
2. 学生进步记录:记录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3. 教学效果分析:分析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十、教学延伸1. 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阅读更多的文言文作品。
2. 文化探索:讲解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