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重点
- 格式:ppt
- 大小:544.00 KB
- 文档页数:65
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功能和机制的学科,它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物化学等。
生理学第八章是生理学课程中的重要章节,主要涉及神经生理学和感觉生理学。
本文将以梳理生理学第八章的重点知识为目标,从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突触传递、感觉器官与感知、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读者能对生理学第八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1神经元的组成结构:细胞体、突触和轴突1.2神经元的功能: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1.3神经元的细胞膜特性: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1.4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化学突触和电突触1.5神经元的分类: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2.1静息电位的维持: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负荷平衡2.2动作电位的产生:神经元兴奋和阈值2.3动作电位的传导:神经纤维的盐atory传导和耗损性传导2.4动作电位的原理:离子通道的开关机制2.5动作电位的调控:抑制性和兴奋性递质的作用三、突触传递3.1化学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3.2突触传递的过程:释放递质、受体结合和效应器的激活3.3突触传递的调控:自主调节和药物调节3.4突触传递的类型: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3.5突触传递的重要性:神经信息的传播和整合四、感觉器官与感知4.1感觉器官的分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4.2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感受器、感觉细胞和感觉传导4.3感觉信息的处理:感觉神经元的编码和感觉皮层的加工4.4感觉器官的调节:适应性、注意力和情绪的影响4.5视觉和听觉的机制:光感受和声音传导的物理原理五、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5.2大脑的功能区域:感觉皮层、运动皮层和联合皮层5.3小脑的功能:协调运动和平衡5.4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5.5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退行:胚胎发育和老龄化过程总结:通过对生理学第八章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我们对神经生理学和感觉生理学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主要是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基
本路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等问题。
以下是本人对该章节的重点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对外来压迫和民族剥削,解决土地问题和建立民主
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阶段,决定中国命运的基本变化。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独立和发展,打破了旧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局面。
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基本路线
1.社会主义革命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
2.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即土地改革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计划经济为主导。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1.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础上,以发展生产、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现代化。
2.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强调生产发展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展中医药事业,以人为本,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
3.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自主创新,不搞封闭和依赖。
4.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统一规划,区别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实行分步实施的原则。
第八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第一节关键施工技术、工艺解决方案一、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的施工技术重点(一)施工技术问题的种类1、吊顶天花不平整;2、板缝开裂。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1、吊杆不垂直、龙骨间距过大、龙骨刚度、强度不够,主次龙骨连接及石膏板与龙骨连接不牢靠、龙骨未按要求起拱等都是大面积天花吊顶产生不平整的原因,控制措施是选择质量较好且厚度满足要求的龙骨,吊筋及主次龙骨间距要符合要求及均匀,必须按规定起拱,检查吊点是否坚固、主次龙骨连接及石膏板固定是否坚固。
2、板缝开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板材自身受环境湿度的变化胀缩,引起板缝开裂。
2)、施工安装不规范,强拉就位造成内应力不平衡。
3)、嵌缝体的强度及抗折力不够与板材的结合度不好,内应力不平衡时造成板缝开裂。
4)、空调风机和龙骨有硬接触,风机震动造成板缝开裂。
(三)避免板缝开裂的控制措施1、选择高强度、厚度适当均匀,变形度小的板材,普通选择品牌知名度、信誉较好的产品。
2、石膏板安装前应调整好龙骨的间距及平直度,龙骨不得扭曲变形,确保安装石膏板时,石膏板与龙骨的连接处平整、固定牢靠。
骨架没有扭曲变形的应力。
3、必须选择与板材相适应的,结合后整体强度尽可能高且性能稳定的嵌缝粉,穿孔纸带及玻纤网络带亦应选用高质量产品,施工工艺加以严格控制。
二、金属吊顶施工技术重点1、吊顶不平(1)原因分析:在于主龙骨安装时吊杆调平不认真,造成各吊杆点的标高不一致。
(2)防治措施:施工时应严格检查各吊点的紧挂程度,并拉线检查标高与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2、龙骨局部节点构造不合理(1)原因分析:在留洞口、灯具口、通风口等处构造节点不合理。
(2)防治措施:施工准备前按照像应的图侧和规范确定方案,保证有利于构造要求3、骨架吊固不牢(1)原因分析:吊筋固定不牢;吊杆固定的螺母未拧紧;其他设备固定在吊杆上。
(2)防治措施:吊筋固定在结构上要拧紧螺丝,并控制好标高;顶棚内的管线,设备等不得固定在吊杆或者龙骨骨架上。
第八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一)园林绿化施工关键技术和措施我单位进场后主要是种植土填土及整理土方,项目部将严格按照绿化用地的要求进行土方整理和弃置余方.绿化用地经过自检后报请监理单位验收,通过后方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土地的平整、翻耕(1)换种植土。
关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结合种植要求更换种植土,均厚30CM。
换土后压实,使密度达80﹪以上,以免应沉降产生坑洼和高低不平。
(2)整形、施基肥及翻耕。
结合观赏和实际要求进行绿地造型。
草地平整要顺地形和周围环境,整成龟背形,斜坡形。
陡度为205-3﹪,边缘低于路面或道牙3-5CM,表面平整无坑洼;花坛地面高出所在地面5—10CM.平整后撒施基肥,基肥由堆沤蘑菇肥、堆沤木屑,加3﹪过磷酸钙和4﹪尿素混合堆沤而成,而量控制在10KM/M2左右,施肥后进行一次约30CM深的耕翻,使肥与土充分混合,做到肥土相融,从而提高土壤养分,使土壤疏松,通气良好.(3)场地地形、耕翻完毕后经甲方代表和监理人员验收签字可进行下道工序.2、绿化种植在种植之前,请甲方和监理人员到苗木场确定苗木,并在苗木运到工地时经甲方和监理人员复核确认后,进行栽植,具体苗木规格,数量见绿化苗木表。
绿化种植由先种大规格苗木,后种小规格。
由高到矮的顺序。
先种植大树,然后依次栽植乔木植物、造型灌木、地被植物、草皮。
并在种植过程中,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苗木损坏量,提高苗木存活率,降低施工成本.(1)大树种植①点放样。
采用方格网络,按照设计图纸定出每株大树的种植位置.打桩并标明树种,坑径。
②种植穴。
以所定桩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坑,坑的大小依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
坑径比土球大16—20CM,坑的深度比土球高度深10-20CM.种植穴规格参照表1(树木树穴规格表一)。
挖穴时小心施工,发现电线,管线时必须停止操作,及时找有关部门配合解决.挖穴时,清除瓦砾垃圾,换种植土,并根据土质情况和植物生长特点施放基肥,基肥必须与泥土充分搅拌,施肥量参照表2(树木基肥使用量表)③大树挖掘、包装、吊运。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章节概括:本章共三节内容: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地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
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体升华”。
本章通过对“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这三个基本范畴的诠释,揭示文学创造的以真、善、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追求。
重点分析:1、艺术真实:文学创造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和诗艺的真实。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知和感悟、具有审美价值意义的真实。
艺术真实的内涵及特征表述的关键词是:内蕴性、主观性、假定性与诗艺性。
实现艺术真实的途径是艺术概括,它有两个规定性。
2、情感评价: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3、形式创造: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艺术形式与它体现的内容之间完全处于合一的状态。
形式创造贯彻于文学创造活动的始终,它包括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两个方面。
艺术形式除了对内容具有表现和塑造的意义外,其自身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文学作品呈现的具体情境中,内容是它的这一形式的内容,形式是它的这一内容的形式,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和根据,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了。
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可知,机械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A.根据P=WtB.根据P=Fv可知,汽车的牵引力一定与其速度成反比可知,只要知道时间t内所做的功,就可知任意时刻的功率C.根据P=WtD.根据P=Fv可知,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答案:DA.做功越多,功率不一定大,功率大,说明做功快,故A错误;BD.当功率保持不变时,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故B错误,D正确;C.知道时间t内所做的功,就能知道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故C错误。
故选D。
2、如图所示,“歼15”战机每次从“辽宁号”航母上起飞的过程中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滑行的距离和牵引力都相同,则()A.携带的弹药越多,加速度越大B.携带的弹药越多,牵引力做功越多C.携带的弹药越多,滑行的时间越长D.携带的弹药越多,获得的起飞速度越大答案:CA.由题知,携带的弹药越多,即质量越大,然牵引力一定,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质量越大加速度a 越小,A 错误 B .牵引力和滑行距离相同,根据W =Fl得,牵引力做功相同,B 错误C .滑行距离L 相同,加速度a 越小,滑行时间由运动学公式t =√2L a可知滑行时间越长,C 正确D .携带的弹药越多,获得的起飞速度由运动学公式v =√2aL可知获得的起飞速度越小,D 错误 故选C 。
3、已知高铁在运行时所受的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则以速度v 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为P ;若以2v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为( ) A .P B .2P C .4P D .8P 答案:C当列车以速度v 匀速运动时,有P =Fv =fv =kv 2若列车以速度2v 匀速运动时,有Pʹ=Fʹ⋅2v =fʹ⋅2v =k ⋅(2v)2=4kv 2由此可知,发动机的功率为Pʹ=4P故选C 。
4、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大于零B.在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C.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D.物体的重力势能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答案:CA.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等于零、大于零、小于零。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
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性:1。
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3。
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4。
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四。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五。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六。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谓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第八章(重点)1、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精辟论述。
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简述市场经济的共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具有共性:资源配置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微观层面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经济活动都是市场经济规律起支配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都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经济运行都是法律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特征。
基本框架:第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第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第三,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第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第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基本特征:第一,在管理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分配起基础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
4、为什么我国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7篇第1篇示例: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其中第八章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规律的章节。
本文将对毛概第八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八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等。
毛概第八章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同时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也存在矛盾。
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领域,经济基础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应当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为经济基础的发展提供保障,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关系也是毛概第八章的重点内容。
阶级斗争是哲学的基础,生产斗争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要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必须积极开展阶级斗争,同时推动生产斗争的不断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是毛概第八章所强调的重点。
社会主义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而社会主义建设则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是一篇系统总结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内容的重要章节。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要义,指导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为读者对毛泽东思想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第2篇示例:毛概第八章是一本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专业学科书籍,其内容主要涉及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