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案12—民间刺绣图案
- 格式:ppt
- 大小:5.66 MB
- 文档页数:21
”湘绣”的样式和图案有哪些常见的?一、“湘绣”概述"湘绣"是我国传统刺绣艺术中的一种,源于湖南地区,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它以湖湘地区的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为基础,融合了宋、明、清等时期的绣法和风格,形成了独具湖湘特色的风格。
二、常见的湘绣样式和图案1. 花卉纹样:湘绣以花卉纹样为主题,常见的有莲花、牡丹、菊花等。
其中,莲花是湘绣中最为常见的纹饰之一,寓意高洁和纯净。
湖南的荷花湖更是以其盛开的荷花而知名,因此莲花纹饰在湘绣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2. 鸟兽纹样:鸟兽纹样是湘绣中的另一个重要类别,常见的有孔雀、凤凰、麒麟等。
湖南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着丰富多样的鸟兽资源,这些动物形象被艺术家们精心绣制成湘绣作品,展现了湘绣的生动性和鲜活性。
3. 人物纹样:人物纹样在湘绣中也有一席之地,常见的有女子、仕女、宫廷人物等。
湘绣的人物纹样通常以女性为主题,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和婉约。
其中,仕女纹样是湘绣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宫廷仕女形象的刻画,折射出了戏曲艺术的影响和湘绣艺术的精髓。
4. 自然风景纹样:湘绣中也有不少以自然风景为题材的纹样,如山水、江河、花草等。
湖南地处中国中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些美景被艺术家们通过绣线和针法刻画成湘绣作品,展现出湖南的山川秀丽和自然之美。
5. 寓意纹样:湘绣中的纹样常常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和希望,如龙凤、吉祥如意等。
这些纹样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意义,寓意着好运和吉祥,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刺绣图案。
三、湘绣的特点和技巧1. 精细入微:湘绣的绣工非常讲究精细入微,刺绣针法要求准确细致,线线相连,绣出的图案要栩栩如生。
2. 色彩鲜艳:湘绣以其鲜艳多彩的色彩而著称,色彩丰富且层次分明,给人以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
3. 质感丰富:湘绣多采用平绣、错绣、似钩非钩等针法,使绣品质感强烈,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4. 独特的民族特色:湘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还体现了湖湘地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在中国差不多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广绣山水渔读图【名称】:广绣山水渔读图【类别】:纺织品(广绣)【年代】:清乾隆年间【文物原属】: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纵44cm,横35cm。
山水渔读是历代画家经常选用的绘画题材。
此图以工笔将远山近景层次鲜亮地表现出来:恬适古朴的茅屋农舍,庄重肃穆的古刹,清幽的江水渔帆,迷漫的远山云蔼,天地之间,渔父书生各得其趣,表现了一派宁静安闲、典雅风流的意境。
此图景致宏富,构图繁而不乱,每一局部景色均可独立成图。
此图绣工除采纳广绣的铺针、直针、洒插针等传统针法外,还使用竹织针绣茅屋顶,以施毛针、网针绣乌篷船的篷,以方格网针绣墙面,以扭针绣云纹、水纹等,细微之处一丝不苟,均以最适合的专门针法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是广绣针法繁复、穷其巧变的特点。
全图以棕、褐、驼、香色为主色调,配以深绿、浅绿、蓝色等,典雅古朴而又不乏鲜丽明快,表达了广绣的配色特点。
图上方题有唐人诗句“飞泉挂碧峰”和绣工王田的题字,并绣“王田”朱文印。
粤绣《仙童献寿》粤绣(Guangdong embroidery)是指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此《仙童献寿》变为粤绣经典著作之一,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收录此幅绣画。
此绣轴以素绫为地五彩施绣,追求绘画的淡雅和细腻。
绣丫髻仙童着紫衣云裳,执双桃灵芝,引鹿前行,一只红蝠(鸿福)迎面飞来,寓“洪福齐天”的祝寿意味。
针法工整纤秀,配色散淡古雅。
清乾隆苏绣作品《福禄寿三星如意图》福禄寿三星公是众所周知喜闻乐见的吉庆图案,在绘画、织绣、瓷器及其他工艺品上都有使用。
此《福禄寿三星如意图》是清朝的乾隆时期的苏绣作品。
图正中绣的授人官禄的天神禄,他头戴如意翅冠,身着大红官袍,腰系玉带,怀抱如意;左为持杖捧仙桃的寿星,寿星即南极仙翁,以予人长寿的形象显现;右为一着道装高士,手执阴阳太极图道符极为福星。
中国传统艺术精华,龙纹刺绣中国刺绣又称丝绣、针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于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我们今天不说中国的刺绣历史,主要是欣赏先清朝皇帝和大臣服饰上的刺绣图案。
先来看下龙袍,龙袍(lóng páo),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
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
帝王的礼服。
皇帝专用的袍。
又称龙衮。
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
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
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
据史籍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都绣有九条进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欣赏下这些龙纹。
· 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呢?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
《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思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
· 为什么要将一条龙绣在里襟呢?因为九是奇数,很难在布局上做到均衡对称,于是,将一龙绣在里襟。
这样,龙袍的实际龙纹不少于九条,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条(两肩之龙前后都能看到),正好与九五之数吻合。
龙袍的空地一般为褚黄色,龙袍上并绣有9条龙,间以五色云彩。
领前后正龙各1条,膝部左、右、前、后和交襟处行龙各1条,袖端正龙各1条。
龙袍并不是专供皇帝穿着,郡王及以上都可以穿,只是不能用黄色,其他官员是不能穿着的,只有得到皇帝亲赐才能穿着,但在穿着必须“挑去一爪”,以示区别。
在明朝,经改制后的龙袍,称为蟒袍,成为明朝职官常服。
(蟒袍图例)官员在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行的图案,叫补子,它是用来区分官爵大小(官品区分)的。
其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
早期的官补较大,制作精良,文官补子均用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则用单兽,或立或蹲。
中国传统图案与民间图案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和表现,也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们要将这一资源更好的运用在艺术设计当中,使中国的传统图案在未来的发展中更能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果要更好的将这些传统图案、民间图案运用到艺术设计当中就要知道这些图案的特点、来源及形式,以下就中国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的各种形式做一下简要分析。
传统图案(一)彩陶图案陶器上的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在题材上,以几何纹样为主体,也有实体形,如鱼、蛙、舞蹈的人等,这些图案造型简练,变形幅度大。
在组织排列上,已能作对称、连续的配置,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在色彩方面,常使用红、黑、白、橙黄、橙红、褐、黑等色。
彩陶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
(二)青铜器图案商代器物浑厚庄严(如司母戊大鼎),纹样主要是饕餐纹、凤鸟纹等动物纹样及几何纹样。
晚期的纹饰,花纹繁褥细密,往往遍布铜器全身,构图严谨,富于变化。
西周器物浑重凝炼,纹饰主要沿袭商代,趋于程式化。
春秋时代器型趋于工整细巧,纹样富丽繁密。
战国时代,青铜器在生活中虽已失去了以往的显赫地位,但其艺术性仍在发展。
以“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为例,在题材方面已走向了现实生活,反映了采集、狩猎、宴乐、水陆攻战等内容。
(三)玉器图案古代分为两大类:“礼玉”和“佩玉”。
前者用于礼仪;后者用于佩带等装饰。
早期玉器动物变形幅度大。
金代的玉佩形象生动。
(四)漆器图案秦、汉两代是漆器艺术的顶峰时期。
装饰技法以彩绘为主,用笔流畅飞动,同时还出现了金银扣、镶嵌、金箔贴花等技艺。
宋代出现了浮雕式的“剔红”,丰富了漆器的艺术形式。
(五)金银器图案唐代有了较大发展。
金银器上花纹有缠枝牡丹花、宝相花、狮子、骏马等。
这时已使用了凿刻工艺,线条粗细并用,流畅柔曲,形象饱满、富丽、华贵。
唐代吸收了波斯等国的外来文化,使中国的工艺美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六)瓷器图案我国瓷器始于商周,成熟于魏晋,宋代成为顶峰时期。
探访中国四大名绣——25张图片欣赏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
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
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一、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
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
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二、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当地劳动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
近半个世纪来,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湖南、湖北等地发现了不少麻布、锦、绢等丝织品、纺织品,其中不少是绣品。
一批又一批埋藏在湖南和昔日楚地领域地底下的光彩夺目的古绣品的出土,对世人进一步认识湘绣源流沿革及其绣艺传统,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三、蜀绣又名“川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主要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的刺绣。
蜀绣是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
蜀绣的历史最早可能上溯到与中原夏朝文明同时代的古蜀三星堆文明。
战国末期蜀郡已经成为位居中国第二位的丝织业基地,秦汉时开始在成都设置“锦官”(官府经营管理丝织业的机构),人们对衣饰的多样性需求使绣和锦并肩发展,并产生出了蜀绣独具特色的“锦纹针四、粤绣(Guangdongembroidery)是以广东省潮州市和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包括潮绣和广绣两大分支,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