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美术之刺绣
- 格式:ppt
- 大小:10.62 MB
- 文档页数:41
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民间刺绣调查报告刺绣是中国一项有着悠久历史民间手工艺。
满族民间刺绣就是其中的代表。
满族民间刺绣,俗称“针绣”、“扎花”、“绣花”,最初主要流行于满族人聚居的广大农村。
通常以家织布为底衬,以红、黄、蓝、白为主调的各种彩色丝线,用一根细小的钢针参照图案上下穿刺,织绣出各种纹样,绣品包括服饰、日用品、喜庆节令等。
绣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情趣盎然,寓意深刻,充分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厚重文化的内涵。
1.非遗等级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代际传承链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庭内部传承,老一代手把手地教给下一代。
目前,出生于19世纪的前三代(第一代王李氏、第二代王夏氏、第三代王王氏)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传人都已故去。
健在的第四代传人有苏桂臣、王凤兰两位,她们都已80多岁。
满族民间刺绣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局面,这个重任落在了已故第四代传人王桂兰之女夏丽云身上。
作为第五代传人,夏丽云自幼师从母亲。
心灵手巧的她十岁开始学习刺绣,十五六岁便掌握了满族刺绣的大部分技法。
1998年,夏丽云利用3年时间到南方学习苏、湘、川、粤等中国名绣。
2003年,她创办了自己的满族绣品有限公司。
如今,夏丽云已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枕头顶《独占鳌头》与壁画《十相自在》都曾在国际文化节上获奖。
北京奥运会期间,夏丽云以满族刺绣的独门绝技“浮雕秀”精心绣制了一条“盛世龙”。
这条长约2米的金色巨龙跃然欲飞,有凌空之势,令参观者无不叹服。
满族刺绣是满族妇女传统手工工艺之一,是旧时满族妇女从小就要学习和掌握的一种技艺,主要施用于衣服、鞋、枕顶、各式荷包、桌帘、门帘、幔帘、幔套等。
图案则花鸟、人物故事、词语诗篇、山水屋舍、家畜水族、吉祥纹样、几何图案等无所不包。
反映了满族妇女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地域范围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作品是直通的原始艺术,保留着满族原始的思维结构和原始造型,它是东北地区满族手工母体艺术最基本的载体之一。
【中国民间美术】刺绣刺绣,作为中国民间美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细腻的针法、精美的图案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刺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在古代中国,人们就开始运用刺绣来装饰衣物和生活用品。
从最初简单的图案到后来复杂多变的花样,刺绣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古代,刺绣常常被用于宫廷服饰和贵族用品的装饰,彰显着尊贵和奢华。
而在民间,刺绣则成为了妇女们表达情感、展示技艺的重要方式,她们用针线在布料上描绘出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刺绣的种类繁多,各地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苏绣以其精细雅洁而闻名,针法细腻,色彩柔和,常常描绘出花鸟鱼虫等自然景物,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湘绣则以针法多变、构图严谨著称,其绣品富有立体感,形象生动;蜀绣则注重色彩的鲜艳和明快,图案多以民间传说和吉祥寓意为主题;粤绣则以金碧辉煌、构图饱满为特点,常常运用金银线来增强绣品的华丽感。
刺绣的针法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针法有平针绣、乱针绣、打籽绣、滚针绣等等。
平针绣是最基本的针法,线条平整均匀;乱针绣则打破了传统针法的规律,线条交叉纵横,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打籽绣则是通过在绣面上打出一个个小结,形成独特的肌理效果;滚针绣则使线条流畅自然,富有动感。
这些针法的巧妙运用,使得刺绣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刺绣的图案题材广泛,涵盖了自然景观、人物故事、神话传说、吉祥寓意等各个方面。
花卉是刺绣中常见的题材,如牡丹象征着富贵荣华,梅花寓意着坚韧不拔;动物图案也深受喜爱,龙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鸳鸯则象征着爱情美满;还有一些寓意吉祥的图案,如福字、寿字、如意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刺绣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刺绣常常与节日、礼仪、民俗等相结合。
例如,在婚礼上,新娘会穿上绣有吉祥图案的嫁衣,寓意着婚姻的美满幸福;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挂上绣有福字、春联等图案的绣品,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刺绣工艺传承与实践指导。
一、刺绣工艺的传承意义刺绣作为民间手工艺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它以其精美、细致、耐久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刺绣工艺的传承也遭遇了许多困境。
然而,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刺绣工艺的传承意义,在今天的文化和市场环境中,刺绣工艺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文化产业。
因此,传承刺绣工艺,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刺绣工艺传承方法1.了解刺绣工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刺绣作为民间手工艺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传承刺绣工艺时,应该首先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向学生传授它的起源、演变、变化和发展。
2.按部就班,准确实践刺绣工艺需要一系列步骤,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重实践。
例如,在刺绣一个花朵的时候,应该先将图案打印出来,然后以此为模版进行图案的复制。
在选线时,应该注意线的颜色、厚薄及长度等因素。
接着,学生应该选取合适的刺绣针,分别按照线的颜色刺绣。
3.强化培训,激发内在潜能每个人的刺绣工艺能力都不同,刺绣技术的进步是一个逐步掌握的过程。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而且需要多次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实践指导方法1.做好刺绣工艺教学计划刺绣工艺是一种小型手工艺,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时的长度,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2.配备完整的教学设备和材料刺绣是一项需要特殊工具和材料的手工艺,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准备合适的刺绣针、刺绣线、刺绣架等工具和材料。
而且在购买这些设备和材料时,需要注意保证其质量和价格的合理性。
3.积极探索实践方法,创新实践体验在实践过程中,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老师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实践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创新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刺绣任务,推动刺绣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之刺绣介绍刺绣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品,我国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秦汉时期,刺绣的工艺技术就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它和丝绸是汉代封建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
它对纺织工艺技术和丰富世界的物质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刺绣简介关于我国刺绣始于何时,一般传说尧、舜、禹时代,就在衣服上作画刺绣了。
古代礼服上刺绣纹饰,主要起源于原始氏族部落的图腾形象,以天上人间的自然景物为代表。
我国最早的绣纹针法是锁绣,是由绣线环圈锁套而成,因其绣纹似一根锁链而得名,有的外观又像发辫。
在3000多年前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角罩上黏附着菱形锁绣的残迹。
我国传统的四大名绣分别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并称四大名绣。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地理环境适合养蚕植桑,素以丝织生产和刺绣工艺著称于世。
宋朝时,苏绣就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明末清初的沈寿,吸收西洋和日本美术、刺绣的长处,创造了有光线效果的仿真绣。
1915年,苏绣作品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在海内外名声日隆。
苏绣风格为“精、细、雅、洁”。
苏绣传统品种繁多,日用品有门布、桌布、枕套、手绢等,色调高雅,绣工精密。
佩饰小品,如香囊、荷包、扇袋等,花纹内容大多是吉祥图案。
室内装饰品,如壁柱等,多以图画为绣稿。
粤绣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
湘绣粤绣又称广绣。
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
明代时,艺人们将孔雀羽毛编有绒缕以之为线来绣制服饰等,使产品金翠夺目。
粤绣具有传统特色的题材有百鸟朝凤、三阳开泰等。
其花纹繁缛而不乱,色彩浓艳,对比强烈。
这种风格热烈明快,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蜀绣蜀绣也称“川绣”。
即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
刺绣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古代称“黹”、“针黹”。
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
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
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
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
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刺绣按照材料又可分为丝绣、羽毛绣和发绣。
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
明代刺绣中最著名的是顾绣。
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
花色品种达上百个。
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其内容多为花鸟虫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绣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
随着时代的变化,乡品内容有所更新。
同时一些传统绣品已进入外贸市场。
百鸟裙,唐中宗安乐郡主拥有两件百鸟裙,都是旷世珍品。
就是用天然羽毛做成的衣服。
羽毛绣不但能秀出山水花鸟,还能秀出各种日用品抱枕、羽毛绣地毯、羽毛绣服装。
水族马尾绣:最古老的刺绣艺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
马尾绣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详谈羌族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刺绣的发展历史本文导读:刺绣,是在织物上用针穿引各色彩线所绣出的图画,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
羌族服饰上的各种绣片花纹图案,都属于羌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范畴,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生产方式上说,羌族刺绣是以家族的个体方式进行生产,并传承沿袭的。
它是羌族人自己创造的艺术,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匠心。
羌绣作品既有程式化规范,同时又充满自由想象,是一种带有自发性、业余性和自娱性的美术创造。
在漫长的历史中,羌族刺绣自然形成其独特的审美造型、色彩规范和功能形态,又是民间的、同时自具审美价值的民族民间美术的规律。
至明清时期,刺绣已在羌族地区十分盛行。
羌族刺绣工艺的针法,主要有挑绣、纳花绣、纤花绣、链子扣、扎花、提花、拼花、勾花和手绣等。
其中,挑绣是羌族妇女最喜爱的表现手法。
挑绣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如人们日常所见的花草、飞鸟、游鱼、禽兽等。
这些充满生物灵性的自然存在,经灵巧的挑绣工艺,被创造成为色彩缤纷的花纹图案,多象征吉祥如意、憧憬未来的美好愿望。
如“团花似锦”、“鱼水和谐”、“凤穿牡丹”等等。
挑绣也叫十字绣,是严格按布料的经纬纹路,通过一套严密的针法绣出等距离、等长度的十字形图案,挑绣成各种花纹的视觉形式,具有规整、对称、棱角鲜明的特征。
这种方法使一切自然物都按十字形直角直线构成,形成独特的几何变形风格,别生异趣。
在羌族妇女刺绣时,大多采用棉线,有时亦用彩色丝线,色彩以黑白对比居多,从而取得明快、朴素、大方的视觉效果。
羌族刺绣图案清秀精致、内涵丰富。
如纳花、纤花的用色,对比反差较大;而飘带的图案,装饰性也非常强,再加上链子扣绣法等工艺,富有内蕴地表现出羌民族粗犷豪放又不乏细腻的性格。
从功能上说,羌族刺绣主要用来装饰衣裙、鞋子、头帕、腰带、飘带、通带、背带、袖套、裤子、裤管、鞋帮、鞋垫、枕巾、手帕、衣边、衣袖口、香包等,从中折射出羌民族服饰文化的历史。
稍作统计,我们就得知,用于羌族服饰的刺绣图案就有100多种,真是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