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民间刺绣
- 格式:ppt
- 大小:11.71 MB
- 文档页数:19
传承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刺绣——讨论培养幼儿刺绣的兴趣和能力摘要: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四大名绣。
分别是即苏绣、湘绣、粤绣。
我国的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哈萨克族,瑶族,苗族,土家族,景颇族,白族,壮族,蒙古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民族刺绣。
常用的民间绣花技术包括绣,锁绣,网绣,拉绣,编织绣,绒头绣等等。
本文针对传承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刺绣展开讨论,希望可以培养幼儿刺绣的兴趣和能力,为幼儿的成长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出力。
关键词:民间传统;刺绣;幼儿;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受到现代技术的影响,面临着迷失的危险。
以刺绣为例。
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流行。
几乎每个家庭都将绣花门帘,壁挂,枕套,沙发垫,床罩等用作时尚。
即使是现在,依然有很多人会珍惜各种绣花线,精美的绣花图片和一些特殊的绣花针等。
在茶余饭后,绣花怡情。
但如今,主流的年轻一代不再爱上这种手工艺术。
刺绣作品在以前很流行的地区很少见,很难在市场上买到传统的刺绣线(目前市场上大多是十字绣线),刺绣针却无处可寻。
传统的民间刺绣艺术正在逐渐消失。
由于继承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必须从娃娃开始,本文即着眼于此,对幼儿的刺绣兴趣展开培养。
一、刺绣的特点(一)操作简单首先,不需要在绣花中上下穿线,只要根据绘制的图案反复将针针向下绣,就可以绣出漂亮的绣花。
其次,只需要画一次线就可以绣到末端,而不必在中间再画线,这样可以减少幼儿操作的难度。
因此,幼儿易于学习和掌握。
(二)效果明显由于特殊的绣花针的功能,刺绣作品在一侧上有一个刺绣效果:一侧是平绣刺绣效果,另一侧是三维剪切效果。
如果两侧以交错方式绣制,则将呈现出生动的画面,三维和平面相交且无尽变化。
因此,孩子们可以快速体验成功的感觉,并增加参加刺绣的热情。
(三)充满美感绣花中使用的绣花线明亮且醒目。
幼儿可以在强烈对比色和类似柔和色中绣制各种图案,从而感受到色彩和线条组成的美感,并培养审美能力。
二、培养幼儿刺绣的兴趣和能力幼儿园先对老师进行了绣花培训,使每个老师都可以学习绣花技术。
陕北婚俗中的刺绣艺术陕北民间刺绣,虽然没有四大名绣那样名气大,但它以其久远的历史及鲜明的地域色彩为人所瞩目。
风格的淳朴,色彩的鲜丽,针法的奔放,都是其刺绣的特色。
陕北地区地处中国黄土高原腹地,在陕北黄土高原环境的滋养下,该地区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民间风俗文化,其中婚俗礼仪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风俗礼仪形式。
陕北婚俗语境下的刺绣艺术则通过其图案、工艺、文化意蕴等方面表现出了其独特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
陕北民间刺绣色彩鲜艳,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造型简练淳朴,风格粗犷浑厚,热情奔放,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本文将对刺绣的研究放在婚俗礼仪之中,探讨陕北地区婚俗刺绣的地域文化特征,对其图案、工艺、文化意蕴等方面进行研究。
陕北婚俗形式与刺绣1. 陕北婚俗形式基本介绍陕北地区的婚俗礼仪大致沿袭了中国传统婚姻礼仪“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基本程序,但具体方面又显示出其独特的地域特征。
婚俗形式有繁杂的、约定俗成的仪式和程序,包括说媒、订婚、择日、迎娶、回门、知生等内容。
在陕北安塞《迎亲歌》中有一句“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饺的”,其中剪纸、刺绣成为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
因此,作为种类繁多的刺绣品成为婚俗礼仪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般可分为:提亲到定婚中的刺绣:包括刺绣手帕、针扎扎、绣花鞋垫等;嫁妆中的刺绣:针扎扎、绣花鞋垫、枕顶绣、绣花被子等;婚礼中的刺绣:主要是指刺绣礼服及绣花肚兜、绣花鞋垫、刺绣门帘、顺袋子、钱夹子等。
2. 陕北婚俗刺绣种类及其艺术特色在陕北刺绣是陕北妇女的必修课,刺绣的好坏,是村民们评论聪慧与否的标准。
女子刚一进入到少女年龄就开始给自己做嫁妆,女方要绣绣花枕头、鞋垫、床上饰品等送给男方。
另外,要给未来的公婆、叔嫂绣见面礼,给来宾绣礼品等,这些都将在婚礼中展现,受各方品评。
刺绣多以象征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动物、花草为造型,色彩采用鲜艳的红色为主,显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试论黔东南苗族民族民间刺绣工艺摘要:刺绣是苗族传承已久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更是苗族服饰的核心和灵魂。
贵州省黔东南州是苗族主要聚居区,其刺绣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技艺,以针法精巧、古绣文雅、色彩丰富而闻名于世。
本文从苗绣的图案纹样、构图形式及独特工艺剖析其精湛的艺术技艺及历史价值。
关键词:苗族刺绣图案纹样构图形式独特工艺苗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审美能力的民族,拥有众多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刺绣就是其中之一。
苗绣多用于服饰装饰,如领子、袖子、肩部、围裙、头帕、裙子等部位。
纹样古朴、造型稚拙,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体现了一种原始、纯真、古朴、大方的民族特色。
黔东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区,其刺绣艺术技法精湛、独具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及历史研究价值。
一:黔东南苗族刺绣的图案纹样(一)以神话传说题材为主体的纹样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都有一个来历和传说。
如“兰娟衣”“姜央变月”“老鼠娶亲”“龙船节”“铜鼓传说”等,这些题材的图案纹样在苗族服饰上比比皆是,各具特点,且都带有鲜明的神灵崇拜观念。
(二)以动物形象为主体的纹样苗族人民一直处于农耕生活,因而纹样体现的内容也与生活相关。
以动物形象为母体的纹样一般有龙、凤、牛、羊、虎等,这些动物形象反映在刺绣纹样中时,已与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不太相同,而是加入了刺绣者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才能把多种动物的特征综合起来,创造出似像非像的纹样造型,反映了一种带有神灵化的超自然现象,这种纹样造型承袭了远古先民的原始艺术风格。
(三)以植物花卉为主体的纹样以植物花卉为母体的刺绣纹样一般有石榴、桃花、梨花、油菜花等,这些植物形象与自然景观和民族迁徙密切相关,表达了苗族人民对命运乐观豁达的精神。
这种对造型、时空的随意性大胆的夸张想象,都表现了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所以才能创造出独有的质朴、神秘的艺术天地。
二:黔东南苗族刺绣的构图形式(一)以动物图案为主的形式中心式:在台江县的刺绣绣片上,经常可见的就是以各种动物形象为主的图案,一般采用的是中心式构成形式。
解读清代民间刺绣作者:王栋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2期摘要:刺绣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锻、布帛等物质材料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从而构成花纹,图案或文字的一种工艺。
我国的刺绣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清代为鼎盛时期。
清代刺绣运用之广,针法之妙,绣工之精巧,为历代所不及。
民间的刺绣技法和所用的丝线材料都有了惊人的发展,所绣作品令宫廷也为之逊色。
随着刺绣的发展,已形成不同特色的地方体系,著名的有苏绣、京绣、湘绣、粤绣、瓯绣、鲁绣、汴绣、蜀绣等,其中又以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最具盛名,后被合称为“四大名绣”。
关键词:清代;民间刺绣;图案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6-0066-02一、源流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的工艺之一。
据说早在5000年前,黄帝妃祖教导人们种桑养蚕,缫丝织布。
至虞舜时,人们开始在服饰上刺绣五彩花色,并以图案纹饰的多寡和变化,以区别官职的高下。
这项衣冠制度,影响了中国好几千年,直到清代的灭亡。
刺绣工艺最原始的作用就是服饰,是对服装的装潢与美化。
经过服饰的服装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也具备了更为复杂的功能。
事实上,人类的服装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装饰的意义,刺绣工艺是强化装饰,突出装饰的手段。
刺绣以服装为基础,历经沧桑,发展为灿烂辉煌的刺绣艺术。
大约从汉代起,刺绣就成为闺中技艺。
从古至今人们喜欢以“大家闺秀”来形容有良好的教育,通情知礼仪的女子。
中国女子从小就学习刺绣,因而刺绣又叫做“女红”。
女孩子在出嫁以前,要为自己绣一批绣品作陪嫁之物;婚后家里的摆设、家人的衣物也需要刺绣来点缀。
中国人家里几乎所有的布料做成的东西都可以加绣,从椅垫、桌围、门帘、壁挂、屏风、床单、被面、枕套,以致大人小孩的外出礼服、帽子、鞋子,特别是清代男子流行衣外悬挂的多达10余种的佩饰,如荷包、钱袋、扇套、眼镜套、表套、钥匙袋、扳指套、褡裢等,都是心灵手巧的女子们永远也做不完的绣活。
教学设计(民间美术教案)模板第一章:民间美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民间美术的历史发展与流派认识民间美术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民间美术的定义与特点民间美术的历史发展与流派民间美术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与流派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与价值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与流派的理解程度第二章:剪纸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与技巧掌握剪纸艺术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审美能力2.2 教学内容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与技巧剪纸艺术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剪纸艺术的应用与创新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与技巧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剪纸艺术设计与制作小组讨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与技巧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学生剪纸艺术作品的创意与技巧水平小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第三章:泥塑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泥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制作材料掌握泥塑艺术的基本制作技巧与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3.2 教学内容泥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制作材料泥塑艺术的基本制作技巧与步骤泥塑艺术的应用与创新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泥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制作材料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泥塑艺术制作小组讨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对泥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制作材料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学生泥塑艺术作品的创意与技巧水平小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第四章:风筝艺术4.1 教学目标了解风筝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制作方法掌握风筝艺术的设计与放飞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实践能力4.2 教学内容风筝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制作方法风筝艺术的设计与放飞技巧风筝艺术的文化意义与传承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风筝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制作方法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风筝制作与放飞实践小组讨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对风筝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制作方法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学生风筝制作与放飞技巧的水平小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第五章:民间绘画艺术5.1 教学目标了解民间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民间绘画艺术的基本技巧与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创造力5.2 教学内容民间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民间绘画艺术的基本技巧与表现手法民间绘画艺术的应用与创新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民间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民间绘画艺术创作小组讨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民间绘画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对民间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学生民间绘画艺术作品的创意与技巧水平小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第六章:民间雕塑艺术6.1 教学目标了解民间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民间雕塑艺术的基本技巧与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与创造力6.2 教学内容民间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民间雕塑艺术的基本技巧与创作方法民间雕塑艺术的应用与创新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民间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民间雕塑艺术创作小组讨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民间雕塑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对民间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学生民间雕塑艺术作品的创意与技巧水平小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第七章:民间玩具艺术7.1 教学目标了解民间玩具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民间玩具艺术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7.2 教学内容民间玩具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民间玩具艺术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民间玩具艺术的应用与创新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民间玩具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民间玩具艺术设计与制作小组讨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民间玩具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对民间玩具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学生民间玩具艺术作品的创意与技巧水平小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第八章:民间刺绣艺术8.1 教学目标了解民间刺绣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民间刺绣艺术的基本技巧与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耐心与审美能力8.2 教学内容民间刺绣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民间刺绣艺术的基本技巧与创作方法民间刺绣艺术的应用与创新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民间刺绣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民间刺绣艺术创作小组讨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民间刺绣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对民间刺绣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学生民间刺绣艺术作品的创意与技巧水平小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第九章:民间建筑艺术9.1 教学目标了解民间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民间建筑艺术的基本构造与设计原则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审美观念9.2 教学内容民间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民间建筑艺术的基本构造与设计原则民间建筑艺术的应用与创新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民间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民间建筑艺术模型制作小组讨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民间建筑艺术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对民间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学生民间建筑艺术模型的创意与技巧水平小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第十章: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10.1 教学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掌握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设计能力10.2 教学内容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创新实践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创作小组讨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对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关系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学生作品的创意与技巧水平小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重点解析本教案以民间美术为主题,涵盖了剪纸艺术、泥塑艺术、风筝艺术、民间绘画艺术、民间雕塑艺术、民间玩具艺术、民间刺绣艺术、民间建筑艺术以及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等内容。
山西民间艺术赏析——刺绣山西民间,是民间刺绣艺术品的生长地。
民间刺绣,在山西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反映山西风土人情的特色。
山西民间刺绣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
这些来自民间的刺绣艺术品,大都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
山西民间刺绣无论晋南还是晋北,山区或是平原,都因其古老文化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显得率真、纯朴、热烈、犷野。
尤其作为服饰刺绣,是与人的性格相协调、相适应而存在的,因此它既是一种造型艺术,又是一种环境艺术;既是一种灿烂的民间文化,又是丰富多彩,真真切切的民俗生活。
一服装服装对于人类有两大功能:一是实用,二是装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化,刺绣艺术日臻完善,其装饰工艺和范围也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美化功能,而成为一种多元的,跨文化意味的社会文化现象。
服饰的这种作用,成为区分人的性别、年龄、婚否、性格甚至贫富、等级的标志。
我们从现今遗存的山西民间刺绣中,依然可以看出这些文化差别。
在众多的民间服饰刺绣中,孩童和妇女服饰占据了很大比例。
从孩子出生、满月、周岁及至加冠前的每一次生日、年节,长辈、亲朋都有做工精美的鞋帽衣装馈赠。
对男孩相赠象征生命旺盛,勇猛无畏的老虎帽、狮子帽、五毒兜肚、老虎鞋、牛牛鞋以及祝福人生幸福的“蟾宫折桂”、“富贵荣华”、“五子登科”等等。
对女孩则以“佛手莲花”、“多子多福”、“牡丹蝴蝶”等为主要祝福内容。
婚前的馈赠物一般取双双对对、万字不断头,祝福情深意长、和美幸福为主;婚后则是以石榴、白菜、葡萄等以祝福多子多孙为主。
小孩的装饰生气勃勃,成年人饱满明快,老年人则庄重大方。
此外做为等级区别,在我国传统戏剧中可以看出,各品官阶的补服,其内容有很大的差别。
且文官武官又有不同,文官一品为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紫鸳鸯,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鹊;武官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六品为彪,七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