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案 鲁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8.50 KB
- 文档页数:11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物质溶解现象及性质教案鲁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2、学会加快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3、了解水溶液的某些性质;能力目标:1、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2、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2、通过对溶液的性质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稀溶液的某些特征。
教学难点:对稀溶液的依数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讨论实用文档教学设计:复习巩固:1、什么是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它们的相同点与区别?2、什么叫乳化剂?3、有人说:“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这话对吗?为什么?讲授新课:一、物质溶解时温度变化1、实验:P155实验1、2小结:有的物质溶于水使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有的物质溶于水使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有的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如:食盐。
2、讨论:如何加快物质溶解的速率?小结:①溶解时不断搅拌②升高温度实用文档实用文档 ③减小固体物质的颗粒3、 阅读:P156 冷却剂二、探讨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联想与启示(P.157上的联想与启示)2、演示P.157上的活动与探究(测量物质的凝固点) 将测得的凝固点填入下表中:结论:少量固体溶于水会使水的凝固点下降。
应用举例:冬天使用水泥时,常加入氯化钙防冻,这是为什么?3、测量水、食盐水、蔗糖的水溶液的沸点将测得的沸点填入下表中:结论:少量固体溶于水会使水的沸点上升。
4、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结论:有的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如:食盐、硫酸、氢氧化钠等;有的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如:蔗糖、酒精。
5、从微观上解释溶液的导电6、P.158交流与讨论三、让学生回答P.157联想与启示中的三个问题小结:1、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2、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物质导电的条件作业:1、P.158 .4、5、72、完成补充习题相关内容教学后记:实用文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n935759 8BAF 讯w23619 5C43 屃•33442 82A2 芢828977 7131 焱29061 7185 熅331740 7BFC 篼34335 861F 蘟20131 4EA3 亣23257 5AD9 嫙实用文档。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2.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学案溶解的过程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溶液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2、通过实验认识溶质溶解过程都伴随能量的变化。
3、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一般应用。
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溶液的组成2、溶液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三、预习导学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才能吸收。
体内的O2和CO2也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
在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以及各种眼药水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四、学习过程1、阅读教材P50①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溶液由两部分组成:、。
②溶剂:溶解物质的物质,如水,一般常为。
③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如NaCL等。
一种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可以是体、体或体。
2、(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
(2)稳定性:只要溶剂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和就不会分离。
(3)溶液质量= +3、完成实验探究(充分展示你动手操作能力)NaOH NH4NO3NaCL温度∕℃温度变化量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想?4、(1)固体、气体溶解在液体中,固体、气体作。
(2)两种液体形成溶液时,把量多的做溶剂,量少的。
只要溶液中有水,无论水量多少总是溶剂。
(3)如果不说明,通常所说的溶液以为溶剂的。
5、洗洁精、洗衣粉去污能力由于作用,请看 P52页了解什么是乳化作用?五、尝试练习1、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或,是常见的溶剂。
2、下列物质长期放置最稳定的是()A、牛奶B、豆浆C、矿泉水D、石灰乳3、家用洗涤剂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效果较好()A、冷水B、冰水C、开水D、温水4、下列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各是什么?①白酒②碘酒③糖水④食盐水小结:我的收获:我的疑问:六、当堂测试1、以下不属于溶液外观上的基本特征的是()A、均一B、稳定C、无色D、透明2、一瓶氯化钠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A、上面跟下面不相同B、有的相同有的不同C、完全相同D、完全不相同3、下列组成为“无色溶液”的是()A、牛奶B、碘酒C、白酒D、蒸馏水4、一下所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香油B、食盐C、白糖D、食醋5、衣服上沾有油污。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溶解,什么是溶液。
2.掌握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3.了解溶解过程中的浓度和溶解度的概念。
4.掌握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制备方法。
教学重难点: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规律的掌握。
2.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制备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1.PPT演示:化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实验用具和试剂:烧杯、溶液、溶解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生活中的场景:往水中倒入苏打粉,观察苏打粉慢慢溶解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苏打粉可以溶解在水中?溶解是怎样进行的?二、理论讲解(20分钟)1.什么是溶解?溶解是指溶质的粒子散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一个均匀的混合物。
溶解的基本过程是溶质的粒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相互吸引,溶质粒子逐渐散开,最终与溶剂分子均匀混合。
2.什么是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通常,溶质的量很少,溶剂的量较多,溶液呈现出溶剂特点。
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规律-可溶性物质:能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一些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铜。
-一些分子化合物,如蔗糖、乙醇。
-不溶性物质:不能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晶体物质,如铜、铁、石灰石。
4.溶解过程中的浓度和溶解度-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的比值。
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浓度(g/L)和体积浓度(mol/L)。
-溶解度:单位体积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所达到的最大溶解度称为该溶质在该溶剂中的饱和溶解度。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
2.实验材料:烧杯、溶液、溶解质。
3.实验步骤:-准备倒有色溶液的烧杯。
-在每个烧杯中依次加入一小勺溶解质。
-观察溶解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
-写出观察结果。
4.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
四、归纳总结(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
分析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程度的因素。
2011年四方区十万教师大练兵之课堂教学比赛(初中化学学科)青岛第五十中学高倩《第二单元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混合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溶液就是一种常见的混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本节的编写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对溶液有比较清楚的认知,从而为后面学习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打下基础。
也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浊液、胶体等其它分散系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5)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难点:对溶解的微观过程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熟知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溶解过程中混合液体的温度有无变化这是他们过去不曾注意的,盐水或者糖水放置久了会怎么样也是过去学生很少主动思考的。
教师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形成“食盐水是均一、稳定的”这一结论,以此作为学生认识溶液特征的基础。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温度计、试管实验药品:泥沙、植物油、汽油、食盐、蔗糖、氢氧化钠、硝酸铵其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溶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许多溶液,比如喝的饮料,打针前涂抹的消毒酒精等,在前面学习中接触到的稀硫酸、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等也都是溶液,那么水是不是溶液呢?牛奶是不是溶液呢?到底什么是溶液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展示盛有黄泥水、油水混合物、食盐水、蔗糖水的四个烧杯。
【提问】提出问题组1 四个烧杯中得到的液体属于哪一物质类别?(得出混合物)2 如果让你将这四个烧杯中的液体进一步分类,你还可以怎样分?为什么?3 蔗糖、氯化钠固体为什么不见了?从微观的角度说说原因。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探索水世界》2.4 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5、初步学会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重点:溶液概念的形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起点分析:溶液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如果问起学生什么是溶液,学生可能会列举见到的种种液体,可能对溶液有一个错误的认识。
教材直接从食盐的溶解入手,使学生首先形成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感性认识,这对后面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所以教师也应该从溶解入手,使学生轻松得出溶液概念,并通过糖水甜、淡的比较使学生体会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讨论法、信息处理法、归纳法
教学手段:分组实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27657 6C09 氉25424 6350 捐J%m•32122 7D7A 絺(35078 8906 褆20959 51DF 凟22299 571B 圛34354 8632 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