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知识点一、分子与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和分子性质一样)。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硅、铝、铁、钙;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元素:氧、碳(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比如:N 表示氮元素(宏观),也可以表示一个氮原子(微观)而Fe 表示铁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铁原子;还可以表示铁这种物质如果表示几个原子或者分子、离子就在符号左边加个数字:5N 表示5个氮原子这时候就只有一个微观意义了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4)元素周期表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而水分子构成了水;(2)分子的特点:①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如:在厨房炒菜,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
② 分子之间有间隙;如:100ml 酒精加100ml 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
③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如:1ml 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注:说明分子在运动的离子很多,比如能闻到的各种香味,就是各种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运动造成。
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有:气体可以压缩存于钢瓶中,气体热胀冷缩的额现象。
2、原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由此我们便知道原子的性质和分子很相似。
(1)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①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点和分子很相似。
② 原子总是不停的运动着;和分子一样。
③ 原子之间有间隔。
和分子一样。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分子是有原子构成。
所以如果论等级,分子是原子的“上司”(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不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程度越剧烈。
同种物质,一般情况下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大,固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小。
(5)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不变。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5)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a. 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 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c.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① 质子数相等② 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③ 电子层数可能相同三、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四):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要紧集中在原子核上(4)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固结构)2、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a、书写方法:b、意义(1)表示某种元素,如:O氧元素(2)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一个氧原子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c、有关元素周期表*发现:门捷列夫*排列依据(1)7横行(7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步增加(2)18纵行(16族):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步增加(化学性质相似)*注:原子序数=质子数d、分类:金属元素:如Mg、Al,最外层电子数特点:(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答案:D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存在钢瓶中是因为构成液化石油气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且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在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体积也就减小;加压后体积减小与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质量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无关。
故选D。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答案:BA、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不同,A正确。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原子间有间隔,B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C正确。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D正确。
故选:B。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答案:BA、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选项正确;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错误;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选项正确;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受热后分子的间隔变大,使乒乓球内气体体积变大造成的,选项正确。
课题 第三单元 复习课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过程、相对原子质量。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3、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能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 4、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 5、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6、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元素及元素符号的掌握。 教学 难点 元素符号的意义。
核心问题 元素及元素符号的掌握。 教学
方法 归纳总结法。
教学 环节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一、分子和原子 【探究引路】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解析及答案。 【归纳拓展】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小。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迁移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 专题二、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探究引路】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解析及答案。 【归纳拓展】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在描述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分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学生看例题 思考分析
做练习 看例题思路 归纳总结
使学生学习有关分子的性质知识内化。
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让学生区分微观与宏观,加强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的理解。 专题三
巩固练习
例如:对H2O的组成的描述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不能说“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迁移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必背基础知识清单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原子质量和体积也很小;②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的,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4、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但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5、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O2)、臭氧(O3)、氢气(H2)、氮气(N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碳(CO2)、氨气(NH3)。
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金属:镁(Mg)、铝(Al) 、铁(Fe)、铜(Cu)、汞(Hg);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氩气(Ar);固态非金属:磷(P)、硫(S)、碳(C)、硅(Si)等。
6、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性质都不变。
7、常见离子符号:氢离子(H+)、钠离子(Na+)、钾离子(K+ )、镁离子(Mg2+ )、钙离子(Ca2+ )、钡离子(Ba2+ )、锌离子(Zn2+)、铜离子(Cu2+ )、铝离子(Al3+ )、铁离子(Fe3+ )、亚铁离子(Fe2+ )、氯离子(Cl- )、硫离子(S2- )、氧离子(O2-)、氢氧根离子(OH- )、硝酸根离子(NO3- )、硫酸根离子(SO42-)、碳酸根离子(CO32- )、磷酸根离子(PO43- )、铵根离子(NH4+)8、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一、选择题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现有27g 金属铝,则这些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有A .5.02×1025 B .6.02×1023 C .6.02×1026 D .5.02×1022B 解析: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 。
设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x ,-261.99312=27×10kg x,27g 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为:-323-262710kg 6.021027 1.99310kg12⨯≈⨯⨯⨯ ,故选B 。
2.已知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又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在二氧化硫分子中,①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②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③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④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D解析:D①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硫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在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说法正确;②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而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即一个硫原子的质量是一个氧原子质量的2倍,而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说法正确;③由于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则硫原子中电子数也等于核内中子数,故在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 说法正确;④由于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故氧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则硫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故二氧化硫分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说法正确。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
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B.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答案:D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B、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C、由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不符合题意;D、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由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故符合题意2、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N②2Fe2+③④⑤A.①表示2个氮分子B.②表示2个铁离子C.③和④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Al2O3D.由⑤可知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g答案:CA、①表示2个氮原子,A错误,不符合题意;B、②表示2个亚铁离子,B错误,不符合题意;C、③是氧离子,④是铝离子,根据离子和化合价的关系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③④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Al2O3,C正确,符合题意;D、由⑤可知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单位为1,省略不写,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西岭雪山是著名旅游胜地,下列对其景色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答案:DA、春天花香四溢,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A正确;B、夏天云消雾散,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B正确;C、秋天层林尽染,树叶经霜打后变红,说明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C正确;D、冬天下雪,属于水的状态变化,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分子本身不变,D错误。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考点1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这些粒子组成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此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考点3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取决于核电荷数。
在地壳中,氧、硅、铝和铁是含量最高的元素,其中氧是最常见的非金属元素,铝是最常见的金属元素。
在生物细胞中,氧、碳、氢和氮是含量最高的元素。
考点4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
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而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或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元素组成,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 元素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其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每一个周期中,元素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加,而元素的化学性质也随之变化。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其相对原子质量排列。
由元素符号表示,如H、O、Fe等;B.化合物的化学式:由元素符号及其个数表示,如H2O、FeCl3等;C.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由离子符号及其个数表示,如NaCl、Ca(NO3)2等;D.分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由分子及其离子符号及其个数表示,如XXX、H2SO4等。
⒉化学式的意义A.反映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B.反映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离子价;C.反映化合物中各原子的数目比例关系;D.反映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空间结构。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二、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例如扩散、溶解、挥发等)【拓展实验】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①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实验二(如图1):烧杯B中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B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③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2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什么没必要;实验一已经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分子之间有间隔(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例热胀冷缩、三态变化、1+1<2)(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2、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而最小粒子。
注意:物质由什么微粒构成,化学性质就由什么微粒保持。
3、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纯净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混合物宏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的微观:由不种分子构成的(2)纯净物宏观: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的(3)物理变化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微观:分子种类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4)化学变化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微观:分子种类改变4、分子由原子构成三、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性质同分子)四、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联系1、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结构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1、原子 中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1)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中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A.2个氧原子B.1个氧分子C.氧元素D.氧气2.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3.以下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说明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C.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D.和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N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4.与铵根离子(+4H O D.LiFA.+Na B.-OH C.25.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B.C.D.6.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水、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改变为其它物质的分子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8.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运动B.浓氨水和浓盐酸可以“空中生烟”―分子在不断运动,同时氨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空隙改变了D.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10.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水比冰更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不同11.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第1页/共4页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
所学的知识点呢?小编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与之相关的题,接下
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总结,希望大家学习愉快!
1.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微小粒子构成。
2.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名称是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
4.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g B.1/12g C.12 D.1.6610-27kg
5.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
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中子数为
------------------------------( )
A.175 B.114 C.61 D.289
6.某全麦饼干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铁、
镁、锌、钙是指-----( )
营养成分铁 镁锌钙
含量(mg/100g)4.5~590~1003~4280~300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非金属
第2页/共4页
7.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8.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右图是某品牌补钙药品的部
分说明书。如果按用量服用,则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
-----------------------------------------( )
A.0.5g B.1g C.1.25g D.0.25g
9.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钠离子_________;②铝离子
________;③Fe2+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硫酸根离子
_________;⑦碳酸根离子______;
⑧2N__________________;⑨3H2O________________;⑩4O
H-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来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①氧化铝__________;②氧化铁___________;③氧化亚铁
___________;④氧化汞_________;
⑤碳酸钠__________;⑥盐酸___________;⑦硫酸
___________;⑧碳酸___________;
⑨石灰石__________;⑩石灰水___________;⑾硝酸铵
____________。
1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决定元素化学性
第3页/共4页
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______,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______个电子,
属于__________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电子,带
______电,成为______离子,符号是_______。
13.某粒子R3+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则X=________,
属于________元素。
14.含磷洗涤剂因含Na5P3O10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而污
染环境。Na5P3O10中磷的化合价为____。
15.今年2月,在某些番茄酱、辣椒酱等食品中发现含有一
种色素苏丹红(C16H12N2O),它能造成人体内肝脏细胞的
DNA突变,显现致癌的突性,目前多数国家都已禁止其作为
食品添加剂使用。苏丹红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它的一个分
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__,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__,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16.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字母序号填空:
⑴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4页/共4页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元素是一种金
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
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在学习上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