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包块穿刺标本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及诊断结果与肿块切除病理诊
- 格式:pdf
- 大小:198.52 KB
- 文档页数:2
乳腺疾病的活组织检查大部分实性乳房肿块都需要活组织检查来取得病理诊断。
乳房肿块活组织的取得有针吸细胞学检查、核芯针穿刺活检、开放手术活检以及乳腺微小病变的定位活检四种方法。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取得乳房肿块的活组织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
一、针吸细胞学检查针吸细胞学活检(FNA,FineNeed1eAspiration)作为肿瘤诊断技术最早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
1926年纽约纪念医院的医学技术员E11is.外科医师Martin用针吸活检的方法诊断头颈癌的患者。
19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将针吸细胞学检查广泛应用于乳房肿块的活组织检查。
针吸细胞学检查也被叫做细针穿刺、细针细胞学检查、抽吸活检等不同名称。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器械要求简单,一支5m1或IOm1带针头的注射器,2〜4张载玻片就足够了,条件好的单位有商用特制、便于保持负压的注射器(见图2-33)o操作过程最好让患者采用舒适的卧位,并向患者事先解释可能的不适。
医生在充分触诊清楚所要穿刺的肿物后,常规消毒,事先吸入注射器少量空气,一只手将肿物固定,另一只手手持空芯针刺人肿块内,随后外拔注射器活塞保持注射器负压,使针头在穿刺针道内反复穿插,至少三个方向,使肿瘤细胞进入针头和针芯内。
此时尤其要强调的注意事项是,肿瘤细胞标本能够取得的关键是使肿瘤细胞保持在针头和针芯内,而不是进入注射器。
所以当看到针芯内有少量标本进入的时候,要熟练地将注射器活塞平顺的放松,使注射器活塞回到初始的无负压位置,保持肿瘤细胞仍存于针头和针芯内,而不是被吸人注射器或打出针头。
保持该位置将针头拔出皮肤,下推注射器活塞,利用穿刺前吸入的少量空气将针头内容物推到事先准备的载玻片上,涂片后用无水酒精进行固定。
如预留空气太少无法将针头内细胞打出,可拔下针头,吸足空气,再套上针头将其内细胞打出。
如果不慎穿入血管吸出血液,会影响细胞学结果的判断,可压迫后再重新穿刺。
细胞学涂片的制作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病理标本的观察效果。
乳腺肿块穿刺组织学诊断探析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空芯针组织学穿刺活检(core neddle biopsy,CNB)在乳腺肿块术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98例乳腺肿块患者,采用空芯针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条行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对比CNB与手术切除肿块(EP)病理活检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198例乳腺疾病患者经CNB诊断为恶性157例,良性41例,CNB 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活检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8.9%,CNB病理诊断的良性乳腺肿块符合率为95.1%,恶性肿瘤符合率为100.0%。
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空芯针穿刺活检是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并具重复性的术前诊断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在手术前确定肿块的病理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空芯针穿刺活检;乳腺肿块;超声引导;诊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国内外乳腺癌的发病率都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呈现年轻化。
因此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术前获得病理学诊断就显得尤其重要[1]。
空心针组织学穿刺活检(CNB)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病变的诊断,与手术活检相比具有快速、微创和经济的优点。
本研究收集鞍山市第四医院198例乳腺肿块患者行CNB,并与手术切除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诊治的乳腺疾病患者198例,均为女性,年龄27~80岁,平均42.2岁;肿物大小0.8 cm×0.8 cm×0.6 cm~4.5 cm×3.5 cm×2.8 cm。
1.2 仪器设备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Bard MAGNUM Biopsy Instrument自动活检枪和18G~16G乳腺专用活检针,使用东芝790A 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2 MHz。
1.3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手术区域,1%利多卡因3 mL局麻成功后,B 超引导下进穿刺针直达肿块表面取材,通常在肿块不同部位取2~4条组织,每枪击一针退出后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针道压迫止血。
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分析目的:探究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100例,均给予乳腺肿块超声引導下空心针穿刺活检诊断,并进行病理送检。
分析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病理检查良恶性情况、肿瘤类型、穿刺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100.00%,和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率为100.00%,活检穿刺和病理检查良性肿瘤均为20例,其中,乳腺腺病有9例,纤维腺瘤有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有3例,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有2例,肉芽肿性炎1例,结核性脓疡1例。
活检穿刺和病理检查恶性肿瘤均为8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有56例,导管内不典型增生14例,转移性浸润癌有5例,黏液腺瘤3例,叶状肉瘤2例。
所有患者在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后无出现气胸或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高,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可有效确定乳腺肿块良恶性情况,为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标签: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临床价值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女性居首位恶性肿瘤,为确保女性健康,及早确诊并给予手术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需及早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
有研究显示,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对组织创伤小,提取标本迅速、可尽早明确肿块病理性质,提高早期诊断率等特点,可避免对良性病变的过度治疗和恶性病变的延迟治疗。
本研究探讨了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100例,年龄23~70岁,平均(43.73±10.28)岁。
乳腺肿块的直径1.3~3.6cm,平均直径为(2.21±0.31)cm。
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种类引言乳腺穿刺病理报告是对乳腺组织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后的结果描述和分析。
乳腺穿刺病理报告能够提供关于乳腺疾病的重要信息,对于乳腺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的种类和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种类1.细胞学报告:细胞学报告主要通过对乳腺组织中的细胞形态、核型和细胞结构的观察,来判断细胞的异常情况。
细胞学报告常用于乳腺肿块或乳腺导管液体的检查。
根据细胞学特征,可以将细胞学报告分为良性、恶性和可疑恶性三类。
2.组织学报告:组织学报告是通过对乳腺切片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病理学分析,来确定乳腺组织中的病变类型和严重程度。
组织学报告通常用于乳腺手术标本的检查。
根据病理学特征,组织学报告可以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等类型。
3.免疫组织化学报告:免疫组织化学报告是在组织学报告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特定抗体标记来检测乳腺组织中的特定抗原或蛋白质表达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报告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分子分型,并预测预后和对治疗的反应。
4.分子病理学报告:分子病理学报告通过检测乳腺组织中的遗传物质(如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水平的异常变化,来评估肿瘤的分子特征和预后。
分子病理学报告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的临床应用1.早期诊断:乳腺穿刺病理报告能够提供乳腺病变的准确诊断结果,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等严重疾病。
对于乳腺肿块的细胞学分析和乳腺手术标本的组织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从而进行及时的治疗。
2.治疗指导:乳腺穿刺病理报告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学结果,可以提供对乳腺疾病的分子分型和预后的评估,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根据报告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放疗、内分泌治疗或化疗等。
3.随访和预后评估: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的结果可以作为乳腺疾病随访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通过定期的乳腺穿刺病理报告检查,可以监测乳腺病变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乳腺肿块病理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
委托单位名称:XXX医院
被鉴定单位名称:XXXX病理诊断中心
被鉴定人信息: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XX岁住院号:XXX
病理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送检标本:乳腺肿块
病理诊断结果:
1.右侧乳腺切除标本:浸润性导管癌
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G2级,ER、PR阳性,HER2阴性)
病理学特征:
①肿瘤浸润性生长,周围腺体呈扭曲排列,轻度推移腺体。
肿瘤大小约2cm×2cm。
②肿瘤呈腺泡状,细胞间及腺腔内见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约5/10 HPF。
③免疫组织化学:ER(+ +),PR(+ +),HER2(-)。
2.左侧切除标本:正常组织
病理学诊断:右侧浸润性导管癌(G2级,ER、PR阳性,HER2阴性)。
检验医生:XXX
病理诊断意义及建议:
通过本次检测发现右侧乳腺有浸润性导管癌,建议对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与手术后放疗及生物治疗等,同时应进行术后治疗的监测。
建议病人定期进行乳腺检查,以及积极进行健康管理,保持心情愉悦。
本报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请在临床治疗上参考本报告,如有任何疑问可及时与我中心联系。
鉴定人:XXX 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乳腺穿刺病理报告内容乳腺穿刺病理报告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在临床中,医生常根据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的内容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乳腺穿刺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介绍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专业领域。
乳腺穿刺是通过针头将乳腺组织或肿块采集出来,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的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
它具有简便、无痛、无创等优势,能提供大量的组织样本,从而为乳腺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在乳腺穿刺病理报告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标本信息:包括标本的编码、采集部位、日期等。
2. 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乳腺穿刺病理报告的核心内容。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标本中的细胞或组织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对于乳腺癌的检查,乳腺穿刺病理报告中会详细描述肿块的性质、大小、形态等特征,以及细胞、组织的异型性、核分裂象等底物学特征。
这些特征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类型、分级和分子亚型等。
同时,病理报告还会提供癌细胞浸润范围的评估,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这些信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非癌性乳腺病变,乳腺穿刺病理报告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在乳腺增生的病理报告中,会对增生的程度、细胞的形态特征、导管内原位癌等进行描述和评估。
对于乳腺囊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扩张等疾病,病理报告会描述相应的病理特征,帮助医生准确定性诊断。
此外,乳腺穿刺病理报告中还会包括一些辅助性的检查结果,如内分泌受体和HER2表达情况的检测结果。
这些检测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确定病变特征,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总的来说,乳腺穿刺病理报告内容相当丰富,不仅包括肿块的形态特征、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还可能包括一些辅助性检查结果。
这些信息可以为医生提供乳腺病变的全面评估,帮助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所以,对于乳腺疾病患者来说,及时获取乳腺穿刺病理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并共同制定治疗计划,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安珂微创切除乳腺包块术中护理配合摘要:目的:阐述安珂微创切除乳腺包块术中护理配合方法,观察配合效果。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乳腺包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强术中护理配合)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结果:观察组舒适度97.83%、护理及手术依从性为100%、满意度97.82%。
对照组舒适度86.96%、护理及手术依从性为89.13%、满意度84.78%。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于安珂微创切除乳腺包块术中,从体位、仪器、麻醉等方面,加强护理配合。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安珂微创切除术;乳腺包块;并发症前言:乳腺包块多为良性,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
常规乳腺包块切除术,创伤大,美观性差,易对女性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安珂微创切除乳腺包块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有效率,本文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包块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安珂微创切除乳腺包块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并观察了护理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收治的乳腺包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共46例,年龄(31--60)岁,平均(48.50±1.29)岁。
包块直径(1.7--6.8)cm,平均(4.25±0.98)cm。
对照组患者共46例,年龄(33--64)岁,平均(48.74±1.33)岁。
包块直径(1.9--7.0)cm,平均(4.27±1.00)cm。
两组患者可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乳腺包块。
(2)包块均为良性。
(3)术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4)分组方式已经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3 方法1.3.1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的手术方法一致:(1)患者取仰卧位,局部浸润麻醉。
(2)于乳晕部位选择穿刺点,做3mm切口。
(3)将安珂旋切刀,以45°角进入切口,缓慢进入肿块内部。
乳腺包块穿刺标本病理活体组织检查与诊断分析黄海生(如皋博爱医院,江苏南通 226500)【摘要】目的 探究乳腺包块患者分别行穿刺标本病理活检与包块切除病理诊察的结果差异。
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目标为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包块80例患者,利用活检针、自动活检穿刺枪得到穿刺标本,采用石蜡固定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检判断病理学情况,与包块切除病理诊察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穿刺活检结果显示80例乳腺包块患者中59例患者包块性质为良性,18例患者包块性质为恶性,3例患者包块性质未确诊。
包块切除病检结果显示共59例患者包块性质为良性,符合率100%,21例患者包块性质为恶性,符合率85.71%。
两种病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308,P>0.05)。
结论 以穿刺标本活检诊断乳腺包块准确率较高,对患者伤害低,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包块;穿刺;病理活检;组织检查【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8.130.02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作息、饮食等习惯相应改变,疾病越来越多,尤其是女性群体,因所面临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过大,极容易出现疾病,其中,乳腺癌就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致死率极高,对女性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威胁[1]。
经临床数据统计发现,患者多因出现乳腺包块入院就诊,那么,合理选择精准、安全的诊断技术对判断包块性质有重要意义。
现今,临床常用诊断乳腺包块的技术有:核磁共振、彩超等,但无法完全替代病理诊断,一些乳腺包块必须采取病检判定。
穿刺活检以其切口小、痛楚低、安全性高、准确度高等优势备受患者及医者的认可与信赖。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包块患者为目标分析穿刺活检的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目标为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包块80例女性患者,年龄20~78岁,平均(49.6±5.2)岁,病程30天~2.5年,平均(1.03±0.12)年。
乳腺活检病理报告解读
乳腺活检病理报告是对乳腺组织进行活检分析后的结果,其中包含了组织结构、细胞构成以及是否有癌变等信息。
以下是对常见乳腺活检病理报告的解读:
1. 良性结节:"良性"意味着乳腺组织未发生癌变,并且可能是乳腺增生的结果。
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以检测异常变化。
2. 异型增生:"异型"意味着某些细胞的形态或数量与正常细胞不同,这可能是早期肿瘤的前兆。
通常需要定期随访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3. DCIS(原位导管癌):"原位"意味着癌细胞尚未扩散到乳腺组织之外,通常是早期乳腺癌的类型。
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可能包括切除肿瘤或切除整个乳腺。
4. IDC(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意味着癌细胞已经向周围组织扩散,这是乳腺癌定期检查报告中最常见的结果。
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有时需要辅助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总之,乳腺活检病理报告的解读需要结合医生的专业意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您发现乳房异常或疑似乳腺肿瘤,请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关检查。
BC1-2022年中国卫健委《乳腺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报告》解读病理学诊断是乳腺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
规范化的乳腺癌病理诊断报告不仅需要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还需要提供正确、可靠的与乳腺癌治疗方案选择、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相关的标志物检测结果。
进行病理学诊断时,临床医师需提供完整、确切的临床情况,以及合格、足量、完整的组织标本。
(一)标本类型及固定1.标本类型乳腺标本类型主要包括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真空辅助活检标本和各种手术切除标本(乳腺微创旋切术、乳腺肿块局部切除术、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术、乳腺单纯切除术乳腺改良根治术标本、以及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改良根治标本)。
2.标本固定穿刺或切除后的乳腺组织应立即固定(不得超过1小时为宜)。
应选择足够的磷酸缓冲液配制的4%中性甲醛固定液。
活检标本固定时间6~48小时为宜。
对于切除标本,应将其每隔5~10mm切开,宜用纱布或滤纸将相邻的组织片分隔开,以保障固定液的充分渗透和固定。
固定时间12~72小时为宜。
(二)取材及大体描述指南接受标本后,首先必须核对标本袋信息及病理检查申请单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位号、住院号、标本类型及部位、临床诊断、送检者等)。
1.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1)大体检查及记录:标明穿刺组织的数目,每块组织的大小,包括直径和长度。
(2)取材:送检组织全部取材。
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不宜行术中病理诊断。
2.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活检标本(1)大体检查及记录:标明活检组织的总大小。
(2)取材:送检组织全部取材。
如临床送检组织标记钙化及钙化旁,需记录注明,并将其分别置于不同的包埋盒中。
真空辅助活检标本不宜行术中病理诊断。
3.乳腺肿块切除标本(1)大体检查及记录:按外科医师的标示确定送检标本的部位。
若未标记,应联系外科医师明确切除标本所在的位置。
测量标本3个径线的大小;若带皮肤,应测量皮肤的大小。
测量肿瘤或可疑病变3个径线的大小。
记录肿瘤或可疑病变的部位和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