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临床合理链接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307.11 KB
- 文档页数:3
联系临床用药提高学生用药护理基本技能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课程调整为《药物应用护理》,使本门课程成为在药理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用药护理的综合性专业技能课程。
遵循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教材内容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化了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教师如何教好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将药理学的基本理论转化为药物应用护理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我认为联系临床用药是关键,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联系临床用药,突出《药物应用护理》学科改革特点《药物应用护理》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是连接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的桥梁,以微生物、生理、病理、免疫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与内科、儿科、外科、妇科等临床知识密切相关,各科知识在本门课程中相互渗透,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药物应用护理》教材与以往《药物学基础》教材不同,以往的《药物学基础》以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为主,而《药物应用护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和执业资格考试紧密联系,突出表现在用药前、用药中及用药后的护理上。
注重药理学的应用性。
但是,《药物应用护理》教材中有些内容明显滞后或过时,有些新药的理论和应用空缺,所以在教学中应联系临床用药,及时补充、渗透、更新内容,使药理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教育重在技能培养的教改精神,培养出适应新的医学时代和不断变化的医药需求的合格人才。
2联系临床用药,学用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医药发展日新月异,药物替代和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表现为药物的品种多,新药特药层出不穷,《药物应用护理》课本上所收载的药物,通常是经典的药物,即疗效确切,作用机理明确的药物,而大部分临床应用的药物特别是新研制的药物不能出现在课本上,或者制剂中的主药为课本内容,通过增加其他的附加剂或改变剂型等形式而改变药物名称出现在临床上,学生虽然在课堂学习很努力,对课本内容非常熟悉,但是,当他们进入临床实习时,面对的药物名称却是陌生的,更谈不合理的用药护理,而且,临床医生书写药名的方式及用药的习惯往往与课本有一定差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实用性,所以教师为了避免学与用出现脱节,在讲课时要结合课本相关的内容联系药物的临床应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拉近学与用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接受知识。
第42卷第6期2017年12月广州化学Guangzhou ChemistryV ol. 42 No. 6Dec. 2017文章编号:1009-220X(2017)06-0072-04 DOI:10.16560/ki.gzhx.20170610关于提高高职药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薛天乐,王松婷(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安徽亳州236800)摘要:药理学是高职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搞好药理学的教学对培养合格的药学类专业高职学生十分重要。
然而,药理学内容多,知识散,复杂抽象,加之高职学生大都基础不好,学习主动性不强,使得药理学的教学开展起来有一定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文中从如何上好第一次课、采用多种方法辅助教学、及时归纳总结和联想、重视药物作用机制的讲解、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知识等五个方面给出了许多具体建议,希望对高职药理学的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药理学;教学效果;建议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职医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连接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在整个医药类专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上好药理学课,对于后续课程的开展及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长期从事药理学的教学工作,现就如何提高药理学的教学效果谈几点建议。
1 上好第一次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上好第一次课,对于整门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上好第一次课,最重要的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点在高职学生的身上有强烈的体现,很多学生对一门课的认同或排斥往往源于他们对这门课的代课老师的看法,所以在药理学的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以赢得学生的认可。
得体的衣着、幽默的自我介绍外、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个人魅力等都是学生认可老师的理由。
第一次课应包括向学生介绍药理学的地位、大体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及课程的考察方法等,以期让学生了解和重视药理学的学习。
阐述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药理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毒理学等内容,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药理学知识非常重要。
在药理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阐述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和讨论。
在药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和毒理学等内容。
通过讲授,学生可以快速地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有助于打下学科基础。
教师可以组织实验课,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药物的作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判断能力。
通过实验课可以将药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
讨论是传统教学方法中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深化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现代教学方法中的多媒体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结合幻灯片、电子白板等教学工具,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药理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药理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直观,有助于学生快速地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包括临床病例和科研案例等,来展现药理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和应用药理学知识。
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药理学知识,并将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一种融知识、实践和思维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育理念,也逐渐在药理学教学中得到了应用。
怎样提高药理教学效果摘要】药理学是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涉及新药研究开发、药物合理利用等多个临床医学范畴。
因此,药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理论与临床医学实践的桥梁,是诸多药学专业课中最接近临床的学科。
为提高广大医学院校药理教学效果,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夯实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606-01药理学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药物与机体间的作用规律,对临床医学和药学专业学生来讲,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提高药理教学效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真正提高药理教学效果。
1 引入药物分类学习方法药理学专业涉及的药品种类繁多,记忆难度大,这就需要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一种更见简便的学习方法:药物分类学习方法。
药物分类学习方法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药品骨架,并不断进行拓展和丰富。
药品分类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会大不相同[1]。
药理学教学可以参考的药品分类标准有:(1)按照化学结构不同,可以将药品分为苯胺类、水杨酸类、吡唑酮类、芳基烷酸类、吲哚乙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
(2)按照临床应用目的或临床疾病分型不同进行分类,如治疗癫痫的药物按照癫痫的临床分型可以分为全身性癫痫治疗药物和部分性癫痫治疗药物。
(3)按照半衰期进行分类,如磺胺类药物是一种用于全身感染的抗感染药物,按照药效长短可以分为短效类-磺胺异恶唑、中长效类-磺胺嘧啶、长效类-磺胺多辛[2]。
(4)按照药效强度进行分类,如临床常用药物利尿药可以分为高效、中效、低效三种。
(5)按照药品的给药方式进行分类,如全麻药物可以分为静脉麻醉药物和吸附性麻醉药物。
(6)按照药品的作用部位进行分类,如抗真菌类药物按照具体的用药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全身性用药和外用药。
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及教学方法探讨为了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分析目前药理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目前药理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导入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比较法、PBL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等。
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标签:药理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药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的理论性强、章节繁多、涉及学科面广、知识要点多,系统性也不够强。
学生普遍反映难以掌握重点难点。
为了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探讨药理学相关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1 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由Barrows所创,是根据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的特点及药理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方法调整及改革,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掌握这门课,并有利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去的教学方法[1]。
该教学法是先引入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临床作为切入点,将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他们实践学习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在不同的章节可采用不同的问题导入方式。
在这种教学法中,老师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发问,学生自己则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查资料,自己去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
2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教学法需要教师做详细的准备工作,将临床经典案例合理地引进到课堂中。
这样做比单纯讲理论知识更能丰富课堂内容,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趣味化;再与临床内容相结合,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
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有针对性的介绍1~2个小案例,然后在给出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向学生发问。
例如:一天早上,美国总统罗斯福突然感到头枕部剧烈疼痛,突然失去意识倒地,经测量其收缩压30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190 mm Hg,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所以罗斯福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
通过这个案例顺利进入抗高血压药的案例教学。
但是,引入的案例要给学生造成深刻印象或者有悬念,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