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葡萄球菌感染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肉种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肉种鸡葡萄球菌病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
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在鸡舍、设备、饲料和污水等环境中广泛分布。
肉种鸡容易感染葡萄球菌病,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下面介绍一下肉种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方法。
一、加强饲养管理1.保持环境清洁:鸡舍定期清理消毒,保持干燥通风,减少葡萄球菌的滋生环境。
注意每次更换饲料前的彻底清洁,并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致病菌。
2.避免交叉感染:饲养时要做到分群管理,避免不同年龄和生长阶段的肉鸡混养,以免交叉感染。
3.合理饲料营养:合理搭配饲料,保持肉鸡的营养平衡,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4.合理密度饲养:控制鸡舍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机械性损伤和相互感染的机会。
二、注意饮水和饲料的卫生1.饮水卫生:饮用水是葡萄球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施,确保饮水卫生。
可以在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消毒剂,杀灭水中的致病菌。
2.饲料卫生:饲料中可能携带葡萄球菌,因此要注意饲料的卫生。
饲喂前要进行杀菌处理,避免因为细菌滋生而引发感染。
三、合理使用药物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预防性抗生素,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肉鸡的免疫力,降低葡萄球菌感染的风险。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
2.防治性使用抗生素:如果发现鸡群中有感染的症状,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需要选择对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并按照推荐的用药方案和剂量进行治疗。
四、加强免疫1.疫苗免疫:可以使用鸡葡萄球菌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疫苗接种可以促使肉鸡产生对葡萄球菌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免疫增强: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如乳酸菌等,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免疫增强剂,提高肉鸡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概率。
鸡葡萄球菌病
鸡葡萄球菌病是群养鸡中,特别是肉用仔鸡中广泛流行的一种局部感染性疾病。
通常由于抓鸡断喙、刺种、垫网锋利物或互相啄食等破损了鸡的皮肤或黏膜,致使伤口感染病菌而传播本病。
此外,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条件差,鸡舍通风不良,潮湿,拥挤等,都是本病的诱因。
(1)症状及病理变化①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不爱跑动,常蹲伏或呆立一处,缩颈,羽毛松乱、翅膀下垂,有时体温升高达42.5~43℃,排白色或绿色稀粪并粘污肛门周围羽毛。
有的病鸡关节肿大,胸腹部皮肤整块脱毛,皮下呈暗红色,有少量渗出液在皮肤表面,好像一层薄的油脂。
有的病鸡翅、尾、肉髯、背、腿等部位有出血点或坏死灶,雏鸡发生脐炎或眼炎等症状。
②病理变化:剖检病鸡,可见关节、足趾滑液囊和腱鞘等处有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腹部皮肤或腿内侧肌肉,常有片状或点状出血块;肝脏肿大有出血点,呈淡紫色;后期死亡的鸡可见肝、脾有坏死点;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关节软骨上出现糜烂和干酪样物,关节周围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2)防治:发现病鸡立即挑出,隔离喂养,对全群鸡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在饲料中加入适量氨基酸,同时加强对场地、鸡舍消毒。
治疗鸡葡萄球菌病的药物很多,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但要注意葡萄糖球菌易出现耐药性。
预防应从加强饲养管理入手,注意饲料营养,防止鸡群拥挤和外伤,搞好鸡舍内外清
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养鸡场发生葡萄球菌怎么办怎么能控制鸡葡萄球菌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其他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鸡的急性败血症或慢性关节炎、脐炎、眼炎、肺炎的传染病。
其临床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关节炎、雏鸡脐炎、皮肤坏死和骨膜炎。
雏鸡感染后多为急性败血症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中雏病为急性或慢性;成年鸡多为慢性。
雏鸡和中雏病死率较高,因而该病是集约化养鸡场中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
达龙炎清+达龙抑支霉治疗鸡葡萄球菌。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全价营养饲料,防止铁丝、铁钉及锐利物刺伤皮肤、韧带、肌腱和关节等,杜绝该菌入侵。
发生本病时,应尽早隔离和淘汰病鸡,改善环境卫生,更换沙池的沙子,更换垫料,保持运动场、栏舍地面的柔软平整,及时修理笼具,减少导致乌鸡体表损伤的各种因素,充分消毒鸡舍。
鸡葡萄球菌怎样处理鸡葡萄球菌的有效防治办法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各日龄的家禽都容易感染,因感染的日龄和促使发病的诱因不同,病禽表现的临床症状也有很大的差异。
达龙炎清+达龙抑支霉治疗鸡葡萄球菌。
急性败血型:病鸡出现全身症状,精神不振或沉郁,不爱跑动,常呆立一处或蹲伏,两翅下垂,缩颈,眼半闭呈嗜睡状。
羽毛蓬松零乱,无光泽。
病鸡饮、食欲减退或废绝。
少部分病鸡下痢,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
较为特征的症状是,捉住病鸡检查时,可见腹胸部,甚至波及嗉囊周围,大腿内侧皮下浮肿,潴留数量不等的血样渗出液体,外观呈紫色或紫褐色,有波动感,局部羽毛脱落,或用手一摸即可脱掉。
其中有的病鸡可见自然破溃,流出茶色或紫红色液体,与周围羽毛沾连,局部污秽,有部分病鸡在头颈、翅膀背侧及腹面、翅尖、尾、脸、背及腿等不同部位的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炎性坏死,局部干燥结癞,暗紫色,无毛;早期病例,局部皮下湿润,暗紫红色,溶血,糜烂。
以上表现是葡萄球菌病常见的病型,多发生于中雏,病鸡在2~5天死亡,快者1~2天呈急性死亡。
鸡葡萄球菌的发生和什么有关鸡感染葡萄球菌的基本情况
科技的进步使养殖业不断发展,国家也提出"科技兴农"的战略性政策,其中典型代表就是养鸡产业的发展.但养鸡业的发展中,鸡感染葡萄球菌病一直困扰养殖户,防治和治疗不当将会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该文详细介绍鸡感染葡萄球菌病的基本情况。
达龙炎清+达龙抑支霉,鸡葡萄球菌的克星。
葡萄球菌病是饲养环境中常有的微生物,在健康鸡的羽毛、皮肤、肠道中都有存在。
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污染程度、饲养密度及外伤情况有直接关系。
该病可经接触和空气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温多雨季节多发,各个阶段鸡群都可发生,以30~70日龄中雏鸡以及高日龄体重偏大鸡群多发。
多发生于跗关节,关节肿胀,有热痛感,病鸡站立困难,以胸骨着地,行走不便,跛行,喜
卧,所以鸡舍地板上不能有任何尖锐的物体,如瓦块、玻璃、机器零件等,防范伤及鸡群。
鸡葡萄球菌病怎样防治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的发生与外伤有关,皮肤遭到破坏等因素是发病的诱因。
本文介绍鸡葡萄球菌病怎样防治等问题,供参考。
1、鸡葡萄球菌病剖检变化由于感染的情况不同,本病可表现多种症状,主要可分为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脐炎型、眼型、肺型等。
急性败血型多见于40-60日龄的幼鸡,青年鸡和成年鸡也有发生,呈急性或慢性经过。
关节炎型多见于比较大的青年鸡和成年鸡,鸡群中仅个别鸡或少数鸡发病。
脐炎型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幼雏。
其他类型比较少见。
2、鸡葡萄球菌病防止措施搞好鸡舍卫生和l消毒,减少病原菌的存在避免鸡的皮肤损伤,包括硬物刺伤、胸部与地面的磨伤、啄伤等,以堵截病原菌的感染门户。
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以免散布病原菌。
中饲养和孵化工作人员皮肤有化脓性疾病的不要接触种蛋,种蛋人孵前要进行消毒。
用葡萄球菌菌苗进行注射接种,可收到一定预防效果。
3、鸡葡萄球菌病治疗方法对葡萄球菌有效的药物有青霉素、广谱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等,如无此条件,首选药物有新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氯霉素等。
①使用青霉素g,雏鸡饮水2000- 5000单位/只·次;成年鸡肌肉注射2万一5万单位/只·次,每天2-3次,连用3-5天。
②用红霉素按0.01浓度混水,连用3-5天。
③用卡那霉素按0,015%-0.02%浓度混水,连用5天。
④用庆大霉素混水,每千克饮水中加10万单位,连用3-5天。
⑤用氯霉素按0.05%浓度混料,连喂5天。
⑥用螺旋霉素按0.04%浓度混水,连用3天。
⑦用新生霉素按0.035%浓度混料,连喂5-7天。
⑧用新诺明按0.2%浓度混料,连喂3~5天.重症鸡可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次,每天1次,连用3天。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鸡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一般以组织器宫发生化脓性炎症或全身败血症为特征。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鸡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疾病防控体系逐渐完善,在一些已控制了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的鸡场,葡萄球菌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给养鸡业带来了严重危害。
流行病学
本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任何年龄的鸡,甚至鸡胚都可以感染。
虽然4周龄~6周龄的雏鸡极其敏感,但实际上发生在40日龄~90日龄的中雏和育成鸡最多。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雨季和潮湿季节发病较多,尤以每年8月~11月为高发期,笼养鸡比平养鸡多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鸡群发病主要通过皮肤和黏膜创伤感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雏鸡通过脐带感染也是常见的途径。
在生产中造成鸡外伤的原因很多,如网上育雏时,网片陈旧,铁丝脱焊,或者捆扎时两端处理失当,出现“毛刺”,鸡在网上行走或飞翔时被刺伤或扎伤。
有的网眼过大,连接处缝隙过宽,常夹住鸡脚而致伤。
有时鸡进入料槽流水线内吃食,由于其运转,也常被扎伤或夹伤。
日常管理中,接种疫苗时消毒不严,可造成感染;给鸡带翅号、断喙或转群过程中,操作粗暴也可造成外伤。
有的鸡场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光照过强,某种营养成分缺乏,鸡出现相互啄羽、啄肛的现象,从而产生啄伤,这些都可造成葡萄球菌的感染。
临床症状
该病临床表现以败血症、关节炎、皮肤溃烂及雏鸡脐炎为特征。
可以急性或慢性发作,取决于侵入鸡体的细菌数量和毒力以及卫生状况。
由于病菌侵入机体的部位不同,致病力不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有急性败血症型、慢性关节炎型、脐炎型、眼型和肺型等,有时在同一病例可以表现两种以上病型。
急性败血症型常见病型,多发生于中雏。
可继发于硒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坏疽性皮炎、出血性疾病之后,或与这些病同时发生。
患鸡精神沉郁,呆立不动,两翅下垂,羽毛粗乱无光泽,食欲减退或废绝;部分鸡下痢,粪便呈黄绿色。
特征性症状:胸腹部、大腿内侧皮下水肿,有血样渗出液,外观呈紫色或紫黑色,触摸有波动感,局部羽毛脱落或用手一摸即脱。
皮肤破溃后流出褐色或紫红色的液体,使周围羽毛又湿又脏。
部分鸡在翅膀背侧及腹面、翅尖、尾部、头脸、肉垂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局部发炎、坏死或干燥结痂。
急性病鸡多在2天~5天内死亡,最急性者可在1天~2天内死亡,平均死亡率为5%~10%,少数急性暴发病例,死亡率高达60%以上。
慢性关节炎型多个关节发生炎性肿胀,趾关节更为多见,局部紫红色或黑紫色,破溃后形成黑色的痂皮,有的出现趾瘤;脚垫刺伤引起肿胀,运动出现跛形,不能站立,伏卧在水槽或食槽附近,仍能吃食和饮水,但因采食困难,逐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有的病鸡只表现趾端坏疽,最后干燥脱落。
病程多在10天以上。
脐炎型病鸡精神沉郁,体弱怕冷,不爱活动,常拥挤在热源附近,发出“吱吱”的叫声。
突出的表现是腹部膨大,脐孔闭锁不全,脐孔及周围组织发炎肿胀或形成坏死灶,俗称“大肚脐”。
一般在2天~5天内死亡。
眼型和肺型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中期可出现眼型的症状。
病鸡头部肿大,病侧上下眼睑肿胀粘连,不能睁开。
打开眼睑时可见结膜肿胀,眼角内有多量分泌物,并有肉芽肿。
病程久者眼球下陷,眶下肿胀,眼失明,最后因不能采食导致饥饿、衰竭死亡。
肺型葡萄球菌病以肺部淤血、水肿和肺实质变化为特征。
病理变化
其特征病变是创伤感染,皮肤败血病变,脐炎,腱鞘、关节和黏液囊局部性化脓、肿胀等。
急性败血病型病鸡胸部、前腹部羽毛稀少或脱落,皮肤呈紫黑色水肿,有的自然破溃。
胸腹部和腿内侧肌肉有散在的出血点、出血斑或条纹状出血,尤其胸骨部位的肌肉出血更为明显。
肝脏肿大,呈紫红色或花纹样颜色,有出血点,病程稍长的病例,有数量和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点;脾脏肿大,可见白色坏死点;心包发炎,内有黄色混浊的渗出液。
慢性关节炎型关节和滑膜发炎,关节肿大,滑膜增厚,关节腔内有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
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渗出物变为干酪样,关节周围组织增生,关节畸形,胸部囊肿,内有脓性或干酪样的物质。
脐炎型脐部发炎、肿胀,呈紫红色或紫黑色,有暗红色或黄色的渗出液,时间稍久则呈脓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卵黄吸收不良,呈污黄色、黄绿色或黑色,内容物稀薄、黏稠或呈豆腐渣样,有时可见卵黄破裂和腹膜炎。
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胆囊肿大。
胚胎感染死亡鸡胚的头部皮下水肿,胶冻样浸润,呈黄色、红黄色或粉红色。
头及胸部皮下出血。
卵黄囊壁充血或出血,内容物稀薄,混有血丝,呈淡黄色。
脐部发炎,肝脏有出血点,胸腔内积有暗红色混浊液体。
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情况,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须做细菌学检查。
采用血液,皮下渗出液,关节、腱鞘、滑液囊渗出物,肝,脾,雏鸡卵黄囊和死胚作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大量葡萄球菌。
同时对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从而确诊。
综合防治措施
由于葡萄球菌是鸡场和鸡群中的常在菌,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饲料营养,提高抗病能力,防止鸡群拥挤和外伤,搞好鸡舍内外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对预防本病发生至关重要。
发病后,应立即挑出病鸡,隔离喂养,选用敏感药物进行全群防治。
选择高敏药物防治目前治疗该病可选择的药物很多,如庆大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多黏菌素等等。
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日趋增加,所以在使用药物之前须经药敏试验后,选择最敏感的药物全群防治,同时还应注意定期轮换用药,以获得最佳疗效。
另外,近年来的临床诊疗经验表明,发生该病后以内服(如混饮和混饲)给药方式为好,除非必需一般不要注射给药,以免造成病鸡大批死亡。
(1)硫酸多黏菌素(或氨苄青霉素或氧氟沙星)+电解多维。
硫酸多黏菌素可溶性粉每100升水100毫升,混饮,每日1次,连用3日~5日;或氧氟沙星可溶性粉每200升水100毫升,混饮,每日1次,连用3日~5日;或氨苄青霉素可溶性粉每100升水100毫升,混饮,每日1次,连用3日~5日。
在混饮上述药物的同时,加饮电解多维,用量为每100升水50毫升。
(2)神农杆泰(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神农抗菌散。
神农杆泰每1500千克水50克,供鸡自由饮用,连用3日~5日;同时混饲神农抗菌散每500千克饲料1000克,全天投喂,也可1日1次集中投药,连用3日~5日。
(3)硫酸庆大霉素+麦迪霉素。
严重病例可肌注硫酸庆大霉素,剂量前2日每千克体重6000国际单位~12000国际单位,后2日每千克体重3000国际单位~8000国际单位,每天2次,4日为一疗程;同时用麦迪霉素拌料,剂量为每3.5千克饲料400毫克,隔日一次,连用5日。
(4)混饮或肌注乳糖酸红霉素。
育成鸡每千克体重10毫克~40毫克,一日2次肌注;混饮可按每升浓度100毫克,连用3日~5日;混饲可按每千克饲料100毫克~200毫克,连用3日~5日。
(5)中药验方。
地骨皮10份、白头翁10份、紫草10份、桉叶10份、黄柏10份、金养麦10份、黄芩5份、龙胆草5份、地丁5份、茜草5份、五味子3份、石榴皮3份、车前子3份、白矾3份、焦大黄3份、甘草3份。
将上述中药晒干粉碎,充分浸泡,取药液供鸡群饮用。
该方原料易得,制备简单,使用方便,临床治愈率较高,无不良反应,不易产生抗药性,可推广使用。
预防措施
(1)避免发生外伤,消除感染隐患。
鸡舍内安装的网架结构要安全合理,地板网安装要整齐严密,不要有过大的缝隙。
网眼要合适,若网眼过大,在育雏或育成的早期,应用塑料网覆盖。
捆扎地板网或塑料网的铁丝断端不应有“毛刺”,脱焊的地板网应及时维修。
地板上不能有任何尖锐的物体,如瓦快、玻璃
等。
断喙、带翅号、剪趾、注射和免疫刺种时要细心,做好局部消毒,以减少感染机会。
(2)坚持定期消毒,加强孵化控制,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
定期对种蛋、孵化用具、场地进行消毒,经常保持鸡舍、用具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以防止病菌污染,降低胚胎感染率和雏鸡发病率。
鸡舍环境和带鸡消毒可用0.3%过氧乙酸喷雾,种蛋和孵化用具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抗病力。
供给全价平衡饲料,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以提高鸡群健康水平。
经常保持鸡舍通风干燥,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防止因拥挤而增加外伤;光照要强弱适中,适时断喙,防止相互啄羽、啄肛而造成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