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综合征
- 格式:ppt
- 大小:249.00 KB
- 文档页数:17
但眩晕症又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会至少经历一次,尤其是老年人,50%―60%都有眩晕症。
要想弄清楚该看哪个科,首先要了解一下眩晕的分类。
简单地说,眩晕分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真性眩晕是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而假性眩晕,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但没有明显的转动感。
而假性眩晕一般由内科疾病引起,病人可选择看综合内科,医生会根据情况做相应的检查,或推荐去看某一专科。
而真性眩晕,多是由耳朵和神经内科的疾病引起,所以,可以先看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
需要强调的是,眩晕症虽然常见,但也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其中最危险的是神经内科疾病引,而“天检耳或者是其他的脑子问题吧?被孩子送到医院的时候,她还总结,自己只能左侧卧位,绝对不能右侧卧位,所以就算上床,她都只能从左侧爬上去,否则立刻犯病。
眩晕虽然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是以发晕旋转为症状,可是它有近一半以上的原因却和脑部关系不大,而跟你的耳朵关系密切。
两位专家介绍,大约40%-50%左右的眩晕症其实是应该看耳鼻喉科,或者由耳鼻喉科确诊。
眩晕分为两大类,外周型和中枢型。
前者和耳科关系更密切一些,而后者往往是神经内科的毛病居多。
解读眩晕的N种可能>>>耳源性眩晕NO.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罪魁祸首:耳石症眩晕时刻:在人体的内耳中有一层耳石膜。
一旦耳石脱落,有时候就会诱发眩晕。
这类患者几乎占全部眩晕发病原因的20%-25%。
多见于患者起床、躺下的时候,在床上翻身时也可能出现,而且多见于同一个体位、姿势。
一般发作短,症状重,但无后遗症。
医生治疗: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复位,预后比较良好。
NO.2梅尼埃病罪魁祸首:内耳中积水不平衡眩晕时刻:梅尼埃病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且容易反复发作,百姓称它为“耳水不平衡”,其实是内耳中积水诱发。
亚洲人发病相对少一点,中青年女性多见,发作时往往伴有一侧或者双侧耳朵的听力下降、耳鸣,还有耳胀满感,患者主诉就像耳朵进水。
脑干综合征一、中脑的常见综合症1、weber综合症(韦伯综合症) :病变位于中脑大脑脚底腹侧部,损害锥体束和动眼神经。
发生交叉性瘫。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面瘫和舌瘫)。
常见病因:颞叶肿瘤、硬膜下血肿伴发的天幕疝压迫大脑脚(特别是颞叶肿瘤或血肿引起的钩回疝)、颅底动脉瘤。
2、Benedit综合症(本尼迪特综合症):病灶位于中脑大脑脚后方的红核、黑质,因动眼神经根纤维穿经黑质内侧部,所以黑质病变常累及同侧动眼神经。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锥体外系症状,如偏身舞蹈、偏身徐动症和偏身震颤及肌张力增高等类似帕金森氏综合症。
常见病因:局部的炎症、外伤等。
3、Claude综合症(克劳德综合症):病灶位于中脑被盖部,接近中脑导水管部位,损伤红核(红核网状脊髓束)、因动眼神经根纤维穿经红核,所以红核病变常累及同侧动眼神经。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偏身共济失调。
常见病因:局部炎症、肿瘤、外伤。
4、Parinaud综合症(帕里诺综合症):病灶位于中脑顶盖部(四叠体)即四叠体综合症。
表现:上丘受损常有以下三种情况:(1)双眼上视瘫痪。
(2)双眼向上向下均瘫痪。
(3)双眼下视瘫痪。
常见病因:松果体肿瘤、四叠体和小脑蚓部肿瘤、局部炎症及血管病变。
二、桥脑的常见综合症1、Fovil综合症(福威尔综合症):病灶位于桥脑基底内侧部,接近中线处。
损伤外展神经及其核上神经通路——内侧纵束;并损伤锥体束。
表现:同侧:外展神经麻痹,眼球不能外展(两眼向病灶侧的同向凝视麻痹),头部向病灶对侧轻度旋转(内侧纵束)。
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感觉障碍(内侧丘系)。
常见病因:多见于血管病、其次为炎症、肿瘤、脱髓鞘。
2、Millard-Gubler综合症(米亚尼-居布勒综合症):病灶位于桥脑基底外侧部。
损伤外展神经及面神经或其核;并损伤锥体束。
表现:同侧:眼球外展不能(外展神经),周围性面瘫(面神经)。
神经精神疾病常见综合征 common syndrome《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某些疾病的症状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其中某些症状可以综合征的形式而合并出现。
综合征或一组症状和体征,可能在疾病的某一阶段突出地表现出来,它是某些疾病整个临床相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神经系统中某种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集中反应。
有的疾病可以有它所特有的综合征,但是同一综合征也可能出现于不同的疾病中。
综合征所包含症状并非无规律的结合,而是具有一定的内部联系或某种意义上的关连性。
这些特征性的意义对确定诊断都是很重要的。
第一节精神病综合征psychiatric syndrome精神疾病的症状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其中有不少是由某些症状组成为综合征的形式而合并出现。
精神病临床上存在许多不同的综合征,有的精神疾病可以有它特有的综合征,但是同一综合征也可能出现于不同的疾病。
例如,情感性精神病具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但是这两种综合征在其他精神疾病中也并不少见。
组成综合征的症状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内部联系或某种意义上的关连性,例如情感性精神病的躁狂相,其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强,可理解为愉快的心境所致。
其次,它们还可以同时或先后地出现和消失。
精神疾病中的综合征,有的是以其组成综合征的症状而命名的,有的是以提出某一综合征的人名而命名的,有的这两种形式同时应用,有的还以其他情况来命名的综合征。
熟悉精神疾病的综合征,对于临床上诊断具有很大的帮助,现将精神疾病临床中常见的综合征总结如下。
一、幻觉症(hallucinosis)【临床表现】以在无明显的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大量持久的幻觉为其主要特点。
幻听和幻视较多见,但也可伴有其他幻觉,主要是言语性幻听。
言语性幻觉常伴发与其关联的妄想以及恐惧或焦虑的情绪反应。
【鉴别诊断】(一)嗜酒所致的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alcohol)多发生于长期饮酒的人或突然停止饮酒后数日。
临床特点:意识清醒,定向力完整,以幻听为主,幻视较少见。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Bell sigh(贝尔征):面神经炎患者,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
Fisher综合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及腱反射消失三联征,伴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CTS(腕管综合征):各种原因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出现桡侧三个手指感觉障碍、麻木、疼痛及大鱼际肌萎缩称腕管综合征。
Froin征: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超过10g/L时,黄色的脑脊液流出后自动凝固,称为Froin征。
Meige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帕金森综合症: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
Charcot三主征:眼震、意向震颤和吟诗样语言。
Lhermitte sigh(莱尔米特征):被动屈颈会诱导出现刺激感或闪电样感觉,自颈部沿脊柱放散至大腿或足部,称为莱尔米特征。
手足口综合征:EV71颅高压三主征: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巴宾斯基等位征:1 Chaddock征 2 Oppenheim征 3 Schaeffer 征 4 Gordon征 5 Gonda征6 Pussep征无动性缄默征:又称睁眼昏迷。
病变在脑干上部和网状激活系统,病人无目的的注视,似觉醒状态但缄默不语,肢体不能活动。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梗死正常发生在脊髓前动脉供血区,以中胸段和下胸段多见,病损水平的相应部位出现根痛,短时间内即发生截瘫,痛温觉丧失,大小便障碍,深感觉保留,称为~parinnaud 综合征:上丘的破坏性病变可引起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
Millard-Gubler 综合征:一侧脑桥病变时可出现同侧面神经和展神经麻痹,对侧偏瘫。
Brow-Sequard 综合征:又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Weber综合征:一侧中脑大脑脚受损,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及对侧中枢性偏瘫。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Bell sigh(贝尔征):面神经炎患者,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
Fisher综合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及腱反射消失三联征,伴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CTS(腕管综合征):各种原因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出现桡侧三个手指感觉障碍、麻木、疼痛及大鱼际肌萎缩称腕管综合征。
Froin征: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超过10g/L时,黄色的脑脊液流出后自动凝固,称为Froin征。
Meige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帕金森综合症: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
Charcot三主征:眼震、意向震颤和吟诗样语言。
Lhermitte sigh(莱尔米特征):被动屈颈会诱导出现刺激感或闪电样感觉,自颈部沿脊柱放散至大腿或足部,称为莱尔米特征。
手足口综合征:EV71颅高压三主征: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巴宾斯基等位征:1 Chaddock征2 Oppenheim征3Schaeffer征4 Gordon征5 Gonda征6 Pussep征无动性缄默征:又称睁眼昏迷。
病变在脑干上部和网状激活系统,病人无目的的注视,似觉醒状态但缄默不语,肢体不能活动。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梗死正常发生在脊髓前动脉供血区,以中胸段和下胸段多见,病损水平的相应部位出现根痛,短时间内即发生截瘫,痛温觉丧失,大小便障碍,深感觉保留,称为~parinnaud 综合征:上丘的破坏性病变可引起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
Millard-Gubler 综合征:一侧脑桥病变时可出现同侧面神经和展神经麻痹,对侧偏瘫。
Brow-Sequard 综合征:又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Weber综合征:一侧中脑大脑脚受损,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及对侧中枢性偏瘫。
神经病学第六版syndrome:额叶底面肿瘤(常见于嗅沟脑膜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为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
(P7)syndrome:古茨曼综合征。
为优势半球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
(P7)3. Parinaud syndrome:帕里诺综合征。
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或者上仰视性麻痹综合征。
由上丘脑病变(多为松果体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向上凝视麻痹、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神经性聋(下丘受损);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
症状多为双侧。
(P13,37)4. Wallenberg syndrome:瓦伦贝格综合征,又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常见的原因为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
表现为: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2.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3.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损害);4.霍纳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5.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及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P15)5. Horner syndrome:霍纳综合征。
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患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
据受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障碍、节前障碍及节后障碍的损害。
(P15)syndrome:延髓内侧综合征。
主要表现:1. 椎体束受损导致对侧肢体痉挛性瘫痪。
2. 内侧丘系损伤导致对侧上、下肢及躯干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3. 舌下神经核或舌下神经根损伤导致同侧舌肌无力,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P15)syndrome: 米亚尔-居布勒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合征。
第六节心血管疾病常见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可伴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甚至完全堵塞造成的一系列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以及ST 段抬高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ostinfarction syndrome):也称Dressler综合症,是心肌梗死患者机体对坏死组织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其特点是在心肌梗死后2~4周,突然发热、胸痛、胸闷、心悸、气急、咳嗽等症状,以及持久的心包摩擦音和心电图异常等临床表现。
X综合征:又称为微血管心绞痛,是指有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同时需除外合并冠状动脉痉挛者。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心肾功能在病理生理紊乱状态下,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损害,能引起另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
胆心综合征(Gallbladder cardiac syndrome):胆囊炎、胆石症、胆管炎等引起的心绞痛、心律失常或ECG 改变称为胆-心综合征。
发生机制:心脏和胆总管二者在T4,5脊神经处存在交叉。
所以当胆道有炎症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通过T4,5神经反射,引起冠脉收缩,血流减少诱发心脏活动失调。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 SA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诊断标准为:每晚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并伴有嗜睡等临床症状。
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10秒以上;低通气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幅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较基础水平下降。
心电图常见的综合征⑴TV1>TV5(V6)综合征:冠状动脉机能不全影响心室肌除极与复极之间向量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也可见于正常人。
年轻男性检出率很高,对于中年男性,建议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
⑵TⅢ>TⅠ综合征:意义同上。
⑶早期复极综合征:为一种正常心电图的变异,一般多见于年轻男性,本身无重要意义,易误诊为急性心包炎,心外膜心肌损伤。
心电图表现:1.胸导联有快速过渡区与逆钟向转位,R波降肢粗钝模糊,(J 波),2.ST段J点↑0.1-0.4mv,3..ST段↑呈凹面向上,T波呈对称性增高。
4.运动后ST段可降至等电位线。
⑷加速传导综合征:即短P-R间期,正常QRS波群综合征。
心电图上短P-R间期的可能原因:1.房室结的解剖结构短小。
传导时间短,2.患者交感神经张力高,使房室结传导时间缩短,不应期缩短。
3.房室结内存在具有快速传导作用的特殊传导路径(房室结内旁道)4.房室结加速传导现象。
目前有认为:短P-R与室上速不是因果关系,是一种巧合共存。
由几种同时存在的不同机制分别引起。
⑸S1、S2、S3综合征:是指在Ⅰ、Ⅱ、Ⅲ三个标准导联均出现终末的S波。
额面电轴-90°-150°之间。
可见于:1.正常变异。
主要见于临床与心电图表现均无异常证据的健康儿童或瘦长体形的年轻人,可能代表婴儿期右心室流出道生理性优势的继续,但大多数S≤R;2成人多提示右心室肥厚,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肥厚,也可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右心室肥厚;3.偶见前壁心肌梗死,特别是心尖部心肌梗死。
尽管人智慧有其局限,爱智慧却并不因此就属于徒劳。
智慧果实似乎是否定性:理论上——“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实践上——“我需要我一无所需”。
然而,达到了这个境界,在谦虚和淡泊哲人胸中,智慧痛苦和快乐业已消融为了一种和谐宁静了。
1、预激综合征查找方法:第1种房室传导加速I45.6查找方法:第2种预激房室传导I45.6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查找方法:第1种心脏搏动快慢交替I49.5查找方法:第2种心动过速-病态窦性I49.5查找方法:第3种综合征-心动过速-心动过缓I49.53、长Q-T 间期综合征注解: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又称为复极延迟综合征(dela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是指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伴有T波和(或)u波形态异常,临床上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根据有无继发因素将其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查找方法:第1种异常的-功能检查--心血管R94.3查找方法:第2种异常的-心电图R94.3查找方法:第3种异常的-心内电生理学检查R94.34、布鲁咯哒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注解:布鲁格达综合征,1992年由西班牙的布鲁格达兄弟首先报告,并于1996年正式被国际命名;该病多见于青中年男性,常有晕厥或猝死家族史,男女发生比例为10比1;临床有休克、晕厥、猝死等表现,心电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伴随特别的右束支传导阻滞;目前能有效预防布鲁格达综合征发生猝死的措施是及早置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查找方法:第1种窦性-心律不齐I49.8查找方法:第2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的I49.8查找方法:第3种节律-紊乱--冠状窦I49.8查找方法:第4种心律失常(心脏的)-特指的I49.85、Kallmann综合征[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综合征]注解:Kallmann综合征(KS)又称为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的性腺功能减退及嗅觉丧失或减弱,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病,该综合征可呈散发型或遗传型,目前的治疗限于替代治疗,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由于Kallmann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与Klinefelter综合征及选择性促黄体生成素(LH)缺陷症等疾病易于混淆。
桥梁施工监控结论
桥梁施工监控这事儿,就像是给大桥做全程的健康监护。
咱们来看看,这监护结束后的“体检报告”可能会说些啥:
桥桥很结实:通过一路的紧密观察,我们确认大桥在建造时的受力、变形啥的,都在安全范围内,跟设计的蓝图对得上号,结实得很,放心过!
设计和现实对上眼了:收集到的数据和一开始的设计想法基本一拍即合,证明咱们的设计师眼光准,计算也靠谱。
就算有点小偏差,咱也及时调整施工方法,让桥桥完美成型。
拉索调得刚刚好:如果桥上有拉索,就像拉橡皮筋一样,得调得不松不紧恰到好处。
监控显示,通过精细调节,桥的力量分配得非常均衡,线条也流畅,既安全又好看。
施工和材料,品质在线:每一步施工和用的材料,都经过了严格检查,确保了质量。
如果发现了小瑕疵,那也是当场解决,绝不留到日后变成大问题。
长期保健计划:为了桥桥的长寿,我们会建议设立一套长期的健康监测系统,就像给人定期体检一样,随时关注桥桥的健康状况,有啥风吹草动都能及时发现。
对环境的影响,心里有数:施工嘛,难免会对周围环境有点影响,但我们都提前想到了,做了不少环保措施,比如控制噪音、保护水源,确保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风险有预案,应对有效:施工过程中,咱们也不是没遇到难题,但因为事先准备了应急预案,遇到啥情况都能快速反应,顺利过关。
总的来说,这座桥从开始建到建成,就像是在做一次精密的大手术,每个步骤都有人盯着,确保最后成品既安全又可靠。
这“体检报告”就是告诉大家,桥桥建得杠杠的,可以放心使用!。
老年综合征是指老年人在身体、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出现多种问题的综合症状。
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包括失智症、抑郁症、失眠、孤独和跌倒等。
对这些老年综合征的护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老年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1.失智症的护理失智症是老年综合征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在护理失智症患者时,护士需要提供常规的护理,包括性格平和、温柔的态度;提供安全的环境,如防止跌倒和滑倒;建立日常生活的规律,提供良好的饮食和营养;保持社交活动,鼓励参加有益的活动;通过合理的药物管理来控制症状等。
2.抑郁症的护理抑郁症是老年综合征中常见的精神问题之一、护理抑郁症患者的关键是提供安全和支持。
护士需要建立信任和理解,尊重患者的思想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情感。
此外,促进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鼓励适度的体力活动,帮助患者建立支持系统等也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3.失眠的护理失眠是老年综合征中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护理失眠患者的关键是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护士可以提供环境的安全和安静,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规律,如固定的睡眠时间和饮食时间。
此外,避免患者在就寝前摄入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因或尼古丁,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饮酒过多等也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4.孤独的护理孤独是老年综合征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护理孤独的患者需要提供支持和陪伴。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倾听和关心他们的问题和需求来提供支持。
此外,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社区组织或兴趣小组,建立支持系统和社交网络等也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5.跌倒的护理老年人跌倒是常见的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
护理跌倒患者的关键是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减少跌倒风险。
护士需要进行跌倒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步态、视觉和听觉功能等。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安装扶手、使用防滑垫、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患者和家庭成员的意识和知识,以减少跌倒风险。
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周围神经受到某周围组织的压迫,而引起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电生理学改变,属骨-纤维管、室压迫综合征之一。
慢性神经卡压通常是患者感觉和运动不适的根源。
相对于外伤的急性周围神经卡压,此病通常为慢性表现。
表现为肢体运动的无力,麻痹,感觉过敏等感觉障碍,但不包括疼痛,由周围神经引起的疼痛提示急性神经嵌压,神经营养血管的栓塞,或者全身性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受到慢性压迫,温度和痛觉是最后消失的,运动,震动,压力等感觉是最先受到损伤的。
病理生理神经卡压病变的致伤因素为神经缺血和机械性损害。
急性短期的压迫可使神经缺血,受压轴索轴浆流受阻,缺氧,水肿。
压迫严重持久可使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变化,甚至远端轴索崩解,髓鞘发生Waller变性。
肢体活动时,处于狭窄通道内神经纤维在机械刺激下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并加重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
但一般病理变化都在Seddon机能性麻痹阶段和Sunderland5级分类的第1、2级。
大部分为可逆性损害。
病因诱发神经嵌压的疾病大致可分三大类:①管内压迫:腱鞘囊肿,神经纤维瘤,神经慢性损伤性炎症。
②管外压迫:骨疣、骨与关键损伤、韧带损伤。
③全身疾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粘液水肿、肥胖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Reynaud病、妊娠等可合并神经卡压征。
周围神经相关的检查本病由于发生部位较多,且各个部位的检查方法不一,无法一一列举,从各种普遍的检查上来说,采用神经根病EMG检查,可显示纤维震颤和去神经电势,一般无传导速度减慢。
周围神经受累可有传导速度减慢和远端潜伏期减慢。
而X线平片则仅能发现骨增生和陈旧损伤征象。
另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诊断性神经阻滞的方法,主要是应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
可于怀疑发生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部位,选取主要的神经,注射1%的利多卡因2ml,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迅速缓解,有助于诊断。
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1.腕管综合征本病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
常见老年综合征护理护理老年综合征老年综合征是指老年患者由多种疾病或多种原因造成的同一种临床表现或问题的症候群。
常见的老年综合征有衰弱、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视听障碍、头晕与晕厥、谵妄、慢性疼痛、营养不良、尿失禁、便秘、跌倒及压力性损伤等。
一、衰弱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为了正确评估和观察衰弱患者,需要:1.了解患病情况、用药史及跌倒史。
2.评估意识状态、疲乏、肌力、活动能力、饮食状况及跌倒风险。
3.评估居住环境及生活方式。
4.评估心理、社会支持情况及照护者的能力与需求。
二)护理要点。
为了有效护理衰弱患者,需要:1.可参照评估量表判定衰弱程度(附录A Fried衰弱评估方法)。
2.补充热量30kcal/(Kg·d)、蛋白质1.0~1.2g/(Kg·d)、维生素及适量膳食纤维。
3.根据耐受情况,协助其进行慢跑、增加行走速度、站立-行走及太极拳等运动。
4.提供安全环境,放置防跌倒警示标识,采取措施预防跌倒。
5.根据衰弱状况给予相应生活照护。
6.与医疗团队及照护者共同制订医护照料计划,并协助执行。
三)指导要点。
为了指导衰弱患者,需要:1.告知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及合理运动的重要性。
2.告知预防跌倒的重要性及措施。
3.指导居家老年患者纠正吸烟、饮酒及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
4.指导每年进行健康体检。
四)注意事项。
为了注意衰弱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需要:1.根据耐受程度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形式,运动中做好安全防护。
2.老年肥胖者体重下降速度不宜过快。
3.长期卧床者,采取措施预防压力性损伤。
二、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包含轻度认知障碍及痴呆(含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为了正确评估和观察认知障碍患者,需要:1.了解认知障碍的程度、患病类型、用药史及家族史。
2.评估意识状态、活动能力、吞咽能力、排泄及睡眠状况。
3.评估居家护理环境。
4.评估社会支持情况及照护者的能力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