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区简介0514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目录保税物流园区 (2)什么是保税港区 (8)保税物流园区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批准天津保税区与天津港进行区港联动试点,设立天津港保税物流园区,TIANJIN BOUNDED LOGISTICS PARK,将港口功能优势和保税区及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叠加,更具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特征,为各种物资流向复杂的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需求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政策平台,对于建设现代化世界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天津滨海新区、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规划和建设好天津滨海新区,不仅关系到滨海新区要按照建设现代化世界加工制造基地天津地区的长远发展,而且对于振兴环渤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总体目标,立足天津,服务海区域经济有着重要作用!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建交通航运优势、科技发展优势、信息服务优势、人才聚集优势!--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天津保税物流园位于保税区东侧,与天津港集装箱码头紧密相连,整个批准规划占地1.5平方公里。
该物流园区的外沿距离的港口海岸线仅700米,紧邻正在开发建设中的东部集装箱码头和滚装船码头。
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区港联动的实施提供了成本低廉和操作便捷的优势条件。
天津保税物流园区除了在传统意义的保税区的保税功能以外的最突出的政策特色为如下三点:A.国内货物进入园区视同出口,办理报关手续,对出口到报税区的国内企业可以实行退税(不必等货物真正装船离港后才能返回关单退税联);B.园区内货物内销按货物进口办理报关手续、货物按实际状态征税;货物不可以更改初始入区的状态(税号不变)但可以更改包装和标志;C.园区内货物自由流通,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到保税区海关稽查可办理海关备案手续后,自由转换货物所有权或在园区内的不同货物存放地。
综合如上特殊政策,天津保税物流园区的具体功能为:A.国际中转:对进入园区的境外货物进行分拆、集拼、开展中转货物集运、多国别货物快速集并和国际联合快运等业务。
空港经济区
空港经济区由来
天津空港国际物流区于2000年10月25日,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民航华北管理局批准设立,由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和天津空港国际物流区滨海国际机场共同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
2010年2月8日,经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更名为天津空港经济区,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管理委员会相应更名为天津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与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作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运行。
空港经济区区域及划分
天津空港经济区于2002年10月设立,地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东北侧,距市区3公里,距港口30公里,距北京110公里,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是滨海新区距离市区最近的经济功能区,是天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航空、电信、装备制造、软件服务外包、总部经济五大产业业已初步形成的基础上,空港经济区正在着力打造“三区九组团”,也就是包括航空产业、先进制造业、空港物流三个组团的高新产业区,包括电信、生物、光电三个组团的研发转化区,和包括商务、商业和生活配套三个组团的商贸服务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概述中国新经济平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英文音译为“泰达”,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于1984年12月6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自1997年以来,中国国家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对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的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供给、社会与环境、技术创新环境、管理体制建设、发展与效率等8大类指标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天津开发区综合排名连续十年位居全国之首,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区域。
2006年,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和上海浦东之后,带动中国经济腾飞的“第三增长极”。
天津开发区作为天津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和标志区,致力于成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先试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吸引、容纳各种先进经济要素、经济实体,有利于创造更多精神和物质财富,资源丰富、充满活力、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的中国新经济平台。
沟通世界纵横中国天津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点,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心位置。
天津开发区东面毗邻的天津港,正在建设25万吨级的航道疏浚工程,2010年货物吞吐量将突破5亿吨,集装箱1200万标准箱。
它把天津开发区同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紧密联系起来。
在天津开发区的西侧,是中国北方航空货运基地和客运干线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伴随着天津以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将实现旅客吞吐量56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50万吨。
横贯区内的高速公路、轻轨列车、城际特快、货运铁路,把天津开发区与国内铁路大动脉和通往全国的高速公路网连为一体。
2008年竣工通车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实现京津两大城市间30分钟到达;行驶于天津开发区和市区之间的地铁9号线将于2009年与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实现换乘,届时实现天津开发区到北京的便捷到达。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概述中国新经济平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英文音译为“泰达”,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于1984年12月6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自1997年以来,中国国家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对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的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供给、社会与环境、技术创新环境、管理体制建设、发展与效率等8大类指标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天津开发区综合排名连续十年位居全国之首,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区域。
2006年,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和上海浦东之后,带动中国经济腾飞的“第三增长极”。
天津开发区作为天津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和标志区,致力于成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先试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吸引、容纳各种先进经济要素、经济实体,有利于创造更多精神和物质财富,资源丰富、充满活力、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的中国新经济平台。
沟通世界纵横中国天津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点,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心位置。
天津开发区东面毗邻的天津港,正在建设25万吨级的航道疏浚工程,2010年货物吞吐量将突破5亿吨,集装箱1200万标准箱。
它把天津开发区同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紧密联系起来。
在天津开发区的西侧,是中国北方航空货运基地和客运干线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伴随着天津以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将实现旅客吞吐量56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50万吨。
横贯区内的高速公路、轻轨列车、城际特快、货运铁路,把天津开发区与国内铁路大动脉和通往全国的高速公路网连为一体。
2008年竣工通车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实现京津两大城市间30分钟到达;行驶于天津开发区和市区之间的地铁9号线将于2009年与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实现换乘,届时实现天津开发区到北京的便捷到达。
2012年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以下简称保税区)在市委、市政府和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持续增长的经济大区和科学发展的模范新区两大目标,深入开展“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全区上下精诚团结,企业政府携手奋进,努力建设经济充满活力、城市面貌靓丽、社会人文和谐、文化氛围浓郁、生态环境宜居、民主法制健全的开放区域。
一、综合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
2012年,保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8.4亿元,可比增长21%,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5.4亿元,可比增长2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43.0亿元,可比增长18.1%;工业总产值完成1427.9亿元,增长30.1%;财政收入完成148.6亿元,其中区级一般预算收入57.4亿元,增长15.6%;进出口总额完成207.7亿美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亿元,增长5.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2年,保税区在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优化,区域二三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29.8:70.2调整为30.5:69.5。
第二产业中,保税区优势产业如航空航天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等实现较快增长,在工业中的占比明显提高。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2012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完成工商税收总额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增值税34.6亿元、增长28.3%,营业税24.2亿元、下降3.3%,企业所得税41.9亿元、下降1.5%,个人所得税10.4亿元、下降0.6%。
区级工商税收完成46.0亿元,增长13.9%。
全年财政支出60.7亿元,下降13.5%。
区域规划建设再上新水平。
城市规划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完成空港二期金融商务区、科技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心商务区E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空港绿化设计导则》、《空港绿色建设导则》、《空港内部交通提升规划》、《空港绿化建设导则》等一系列规划的编制工作。
滨海新区概况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东丽、津南区的一部分组成,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面积2270平方公里。
天津滨海新区是全国惟一聚集了港口、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运作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地区,具有体制创新优势。
自1984年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天津滨海新区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欧亚大陆桥距离最近的起点,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陆路通道,也是华北、西北以至于中亚地区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无疑,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启东开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西北、东北亚、中亚的强大战略功能。
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
以新区为中心,方圆50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对外,滨海新区雄踞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
滨海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地势、海洋资源等,同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城市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为落实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总结开发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94年市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
其基本构想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现代工业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商贸、金融、旅游竞相发展,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面向新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
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环境管理体系手册(符合GB/T24001-2004/ISO 14001:2004标准)版本: E批准人:受控状态:受控号:2015年7月12日发布 2015年7月12日实施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科技先进、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新兴生态区。
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依据GB/T24001-2004/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编制了本《环境管理手册》。
《环境管理手册》是我区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中必须遵循的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是全体职工必须遵循的环境行为准则。
同时,诚意接收广大公众的监督指导,以期得以持续改进。
本《环境管理手册》自即日起予以颁布实施。
环境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年月日为确保我区环境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行,任命吕金洲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环境管理者代表,代表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天津空港经济区管委会(最高管理者)处理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具体事务。
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确保按照GC/T24001-2004/ISO 14001:2004标准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向最高管理者汇报体系的绩效,以便评审,并为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最高管理者(签字):年月日⒈本《环境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按照GC/T20041-2004/ISO 14001:2004标准,由城市管理局编制,环境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2 本《手册》适用于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认证范围内活动、产品或服务全过程的环境保护。
3 本《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术语引用GC/T20041-2004/ISO 14001:2004中规定的定义。
4 本《手册》阐述了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及接口,是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和全体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5 本《手册》对环境管理体系的17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
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简介
一、区域基本情况
天津保税区包括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两个区域,面积86平方公里。
其中,天津港保税区5平方公里,天津空港经济区81平方公里。
区域共有3类、4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8.46平方公里,即保税区(海港保税区、空港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
海港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位于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
空港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位于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
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总面积43.1平方公里,全部含在天津空港经济区范围内,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2014年9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又批准在空港经济区内设立天津航空物流区,面积7.5平方公里。
目前,保税区已成为承载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五大战略叠加机遇,拥有海空两港双重优势,具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外多重政策功能,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开放区域之一。
二、经济发展情况
多年来,保税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区域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坚持以大项目好项目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注册企业1.3万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超过160个,形成了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集群,高端产业产值超过全区40%。
以空中客车、中航直升机为龙头,庞巴迪、古德里奇、联合技术航空部件、PPG、西飞机翼、罗克韦尔柯林斯等50多家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落户,航空产业迅速成长为天津的优势产业。
美国卡特彼勒、豪士卡、GE医疗、麦格纳、久益环球,法国阿尔斯通、道达尔,瑞典利乐,瑞士百超,芬兰伊宁,新疆特变电工、天汽模等30多个骨干企业落户,装备制造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
美国CSC、沃尔沃IT、华旗资讯、威盛电子、科大迅飞等龙头项目聚集,使通讯信息产业能级迅速提升。
展讯通信、东软、中兴、软通动力、中科院工业生物所、华大基因、瑞普生物、和泽生物、百若克、中恩营养品等一大批国内领先,具有世界水准的科技企业入区发展。
依托空港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环境,搭建发展平台,总部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聚集了中航直升机、中铁十三局、大众中国、SM、中远控股、中冶天工、中节能投资、神舟租车等60多个企业的区域和中国总部。
民生金融租赁、渤海租赁、央视未来电视、庞大欧力士、康捷空、百合网、书生电子、优胜教育等一批金融、文化产业项目落户,
新兴金融业年增加值超过40亿元。
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1392亿元,增长16%;工业总产值1842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340.7亿元,增长9.3%。
财政收入179.28亿元,其中税收146.23亿元。
三、城区建设情况
天津空港经济区创新提出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和科技园、工业园、物流园“一城三园”的发展思路,经济社会建设全面提速,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现代化新城区占地 14.3平方公里,包括商务区、商业区、生活区。
目前,各类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奥特莱斯开业运营、全球最大的单体购物中心SM购物商城今年开业、独具特色的千米法式风情街湖滨广场快速推进,初步形成占地一平方公里的目的地消费商圈,与空港国际医院、空港学校、滨海第一中学、双语幼儿园、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空港湖滨社区服务中心、住宅、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等共同构成了完备的生活配套设施体系,为投资者和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四、新常态、新发展
今年以来,保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承接五大战略叠加机遇,按照“依托双港、双自联动、产城融合、经济提升”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实施“五个三”工作举措,向改革开放要活力,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推
动保税区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
(一)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建设情况。
一是做好制度创新。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依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贸易便利化、金融领域开放等措施,打造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营商环境,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以航空产业聚集示范效应带动高端制造业聚集,建成亚洲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国际合作最广泛的民机总装基地,实现对整个高端制造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积极引导金融租赁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结合。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推动高端制造企业设立地区性总部、研发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延伸价值链,提升贡献值。
重点做好保税维修、平行进口车、保税展示交易等制度创新试点。
二是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制定“一中心、一基金、四专项”政策体系,重点推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快速发展。
一个中心:即由区直属的投资担保中心,将注册资金增至45亿元。
增资后的担保中心承担区内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职能,对全市、新区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工作形成补充。
一基金:由区担保中心为有限合伙人发起设立产业母基金,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采取市场化运作,专家化管理模式。
四专项:设立高端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人才四块专项资金,各专项资金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在以后年度持续补充。
高端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业务奖补及金融服务等方式,对相关产业项目给予支持。
人才专项资金,通过健全奖励培养、人才安居、医疗保障、子女教育配套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高新技术专项资金,通过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公共平台、科技文化建设、科技企业培育等方面的支持,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
(二)把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
借助协同发展机遇,主动承接总部企业和高端产业两个重点。
综合运用空港经济区在承接载体、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投资促进、人员安置等方面既有优势,保障承接工作。
(三)加快航空物流区开发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航空运输、邮件快递、电子商务、航空金融、商务服务、航空维修、教育培训、综合服务等产业,力争全年新增注册企业1000家以上。
目前,顺丰天津运营基地及电商产业园等多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四)推进科技创新驱动。
确立“双自”(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
实施创新平台、金融服务、人才汇聚和成果转化4大工程,有效聚集创新要素。
加强创新创业,聚焦优质科技企业、高端科技创
业领军人才。
引进创新人才,推动落实“千企万人”支持计划、“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等人才政策。
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部署,抓住五大发展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挖掘新动力,努力创造新亮点,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率的发展,建设经济充满活力、城市面貌靓丽、社会人文和谐、文化氛围浓郁、生态环境宜居、民主法制健全的开放区域,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全市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