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对流对界面形貌_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_李晨希
- 格式:pdf
- 大小:398.24 KB
- 文档页数:5
环境工程原理中自然对流的概念自然对流,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界里空气、水或者其他流体在没有外力推动下自己流动的现象。
想象一下,炎热的夏天,你打开窗子,外面热气腾腾的,空气就像是炙热的铁板一样,而房间里的冷空气则像冰箱里的冻肉一样,待在那里一点也不动。
结果呢?不一会儿,热空气就“忍不住”了,朝窗户冲过去,带着一股无形的力量把室内的空气推向了角落。
再过一会儿,空气就会自发地在屋子里循环,冷的下沉,热的上升。
这就是自然对流的简单原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是不是特别像你在打麻将时,看别人摸牌和吃牌的那种感觉?热气像麻将里的“杠”,悄悄地推动着周围的气流,而冷气则是“东风”,在一旁等着出牌。
说起来,这个原理不仅仅是生活中的“表演”,它背后隐藏着科学的秘密。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现象到处可见。
比如说冬天你站在暖气旁边,虽然你不敢离暖气太近,但也能感觉到四周的空气开始变得热乎乎的。
这个时候,暖气就像个“大功率加热器”,不断地加热周围的空气,热空气就会“忍不住”往上跑,房间里的冷空气则像个“不速之客”,下沉去占领这个空白地带。
这种空气的流动,在无形中帮我们将热量均匀分布在整个房间里,温度变得更加舒适。
是不是觉得这些空气也挺“有自觉”的?它们完全没有人力驱动的帮助,自己就能根据温差运动起来。
你可能会好奇,这种看似简单的自然对流,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物理原理。
空气为什么要上升,冷空气又为什么会下沉呢?其实就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嘛!就像你在水里抛一块石头,石头沉下去,而水面就会涌上来。
热空气变轻,冷空气变重,这俩相互对立又相互吸引,就形成了对流现象。
而这个过程呢,谁也不需要动手,只是按照温度的不同自然流动。
所以,暖气不需要任何的“推手”,它就能通过自然对流把热气传遍整个房间,这可真是大自然的一大奇迹!有了这个现象,我们的生活会更加舒适。
比如你看到太阳升起,阳光照进窗子里,地面变得暖洋洋的,这时候地面的空气就变暖了,然后就开始向上流动。
多孔介质方腔内自然对流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引言多孔介质方腔内自然对流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现象,对于理解和优化多孔介质中的传热传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多孔介质方腔内自然对流的影响因素。
二级标题1三级标题1.1在多孔介质方腔内,自然对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温度差异。
温度差异可以通过控制加热或冷却边界条件来实现。
数值模拟可以用来研究不同温度差异对自然对流的影响。
三级标题1.2另一个影响自然对流的因素是多孔介质的渗透率。
渗透率是描述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能力的参数。
通过调整多孔介质的渗透率,可以改变自然对流的强度和方向。
数值模拟可以用来研究不同渗透率对自然对流的影响。
三级标题1.3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也会对自然对流产生影响。
孔隙结构可以通过调整多孔介质的孔隙率、孔隙形状和孔隙分布来改变。
数值模拟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孔隙结构对自然对流的影响。
三级标题1.4流体的物性参数也会对自然对流产生影响。
例如,流体的黏度和密度会影响流体的运动和热传递。
通过改变流体的物性参数,可以调整自然对流的特性。
数值模拟可以用来研究不同流体物性参数对自然对流的影响。
二级标题2三级标题2.1数值模拟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多孔介质方腔内自然对流也非常重要。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边界元法等。
选择合适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
三级标题2.2在进行数值模拟之前,需要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应该包括流体流动和热传递的基本方程,以及多孔介质的物理特性参数。
通过合理的模型假设和适当的边界条件,可以准确描述多孔介质方腔内自然对流的行为。
三级标题2.3数值模拟的结果需要进行验证和验证。
验证是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已知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验证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的模拟可以被认为是可靠的。
验证之后,还可以进行灵敏度分析,以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自然对流的影响程度。
三级标题2.4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法进行展示。
自然对流传热产生的根本原因1. 引言自然对流传热是指在没有外部力驱动的情况下,由于温度差异而产生的流体内部的传热现象。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例如大气中的对流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运动等。
自然对流传热是一种重要的能量传递方式,对于理解和应用热力学和流体力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原理及机制自然对流传热产生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2.1 温度差异温度差异是自然对流传热产生的基础条件。
当物体表面或流体中存在温度差异时,会引起流体密度的变化,从而形成密度梯度。
由于密度梯度存在,会导致流体受到浮力的作用,从而引发自然对流。
2.2 密度变化温度升高会导致物质的密度减小,而温度下降则会导致物质的密度增加。
当物体表面或流体中存在温度差异时,与高温区域相比,低温区域的流体密度较大。
由于密度差异产生的浮力会驱动流体的运动,从而形成自然对流。
2.3 流体运动自然对流传热过程中,流体的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密度梯度,会导致流体受到浮力作用而产生运动。
流体在高温区域升温后密度减小,从而上升;在低温区域冷却后密度增加,从而下沉。
这种上升和下沉的循环运动形成了自然对流传热。
3. 影响因素自然对流传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3.1 温度差异大小温度差异的大小直接影响自然对流传热的强弱。
温度差异越大,自然对流传热越强烈。
3.2 流体性质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导致其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对自然对流传热响应不同。
液体和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传热特性会有所不同。
3.3 流体运动的阻力流体运动的阻力会影响自然对流传热的强度。
当流体受到较大的阻力时,自然对流传热的速度会减慢。
3.4 流体容器形状流体容器的形状也会影响自然对流传热。
一个长而窄的容器相比于一个宽而短的容器,其自然对流传热效果更好。
4. 应用与意义自然对流传热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意义:4.1 自然通风自然对流传热在建筑物通风中起到重要作用。
自然对流
自然对流是一种在流体中由于密度差异产生的自然现象。
当流体遇热展开时,
密度减小,从而形成上升的热气流;相反,当流体受冷收缩时,密度增大,形成下沉的冷气流。
这种热对流现象在大气中、液体中以及固体中都能够观察到。
自然对流的基本原理
自然对流的基本原理是受压力差和密度差的作用调节。
在自然对流中,流体流
动是由温度和密度差异引起的。
当流体中的一部分受热时,其密度减小,使得该部分流体上升;相反,当流体受冷时,其密度增大,导致流体下沉。
这种自然对流的循环过程在受热和冷却的交替作用下不断进行。
自然对流的应用
自然对流在地球大气循环、水循环以及热传递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在大气中,太阳照射地面使得地表受热,产生热气流上升,形成大气环流。
在地球的水圈中,太阳能使得海水被加热,形成海洋自然对流,推动海洋的运动。
在工程领域,自然对流也被广泛应用于空调、换热以及流体混合等工艺中。
自然对流的特点
自然对流具有以下特点:
1.依赖能量来源:自然对流依赖于温度的差异,通常由外部能源提供
热量。
2.无需外力干预:自然对流是由温度和密度差异导致的流动,不需要
外力驱动。
3.会产生不稳定现象:在某些情况下,自然对流可能会产生不稳定的
现象,如热对流层不断扭曲、形成湍流等。
总结
自然对流是一种重要的流体运动现象,它在大气、水体以及热传递等方面都具
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自然对流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流体运动现象,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封闭腔内自然对流的数值研究金涛【摘要】在本文的研究当中,笔者利用SMPLE算法,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的对流扩散项,,建立了封闭腔内的自然对流物理模型,并通过该物理模型计算与研究了在封闭腔内部的自然对流换热.本文的研究最终得出,在一定的Ra下,长度不同的阻流件的平均Nu数,有水平阻流件的封闭方腔与无阻流件时相比,相同条件下自然对流的换热系数随阻流件长度的增加先略减少,然后增加.同时在阻流件的长度发生变化的前提之下,封闭腔内部的环流也会随着增加,一般会增加2个或者3个,另一方面,不同壁面上的阻流件的布置方式也会对换热产生不同的影响.【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2页(P6-7)【关键词】不可压Navier-Stokes;Boussinesq方程组;自然对流;数值算法【作者】金涛【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5在实际的工程应用当中,如建筑的暖通空调与制冷装置的设计当中,当封闭腔内存在一定量的空气时,内壁与外壁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温差,从而导致空气会产生自然对流的现象.许多专家与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方式都是通过建立必要的数学分析方程组,并对其进行求解,从而得出封闭腔内部气体的运动规律,这些研究也被广泛的运用在最近几年的工程实际当中[1].为了使得封闭腔内的换热得以有效的减弱,往往会在封闭腔内部设置竖直隔板,从而使得封闭腔可以被完全或者部分隔断.在实际的工程运用当中,人们发现对存在水平等温阻流件的封闭腔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基于此种情况本文的研究是针对存在水平等温阻流件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研究之后得到了水平阻流件对封闭腔内部自然对流传热的影响.2.1 物理模型的建立本文当中所研究的物理模型如下图1当中所示,在该模型当中封闭腔的长度为L,腔壁为上下绝热,两侧等温,其中热壁的温度为Th,冷壁的温度为Tc,同时在腔壁上还存在着水平阻流件,阻流件的长度为h,厚度为Ø,因此就可以将该问题的物理模型简化在二维当中,在封闭腔内部的气体的密度变化与不可压气体的理想气体方程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所有的参数均取做常数,Ra=gβΔTL3/(αv),在该方程当中,α表示的是热扩散系数,g表示的则是重力加速度,β为流体容积膨胀系数,L为特征尺度,v为运动粘度,温度的差值则表示为ΔT=Th-Tc,在本文的研究当中Ra=1.0× 105.2.2 控制方程的建立在封闭腔内部发生自然对流换热的速度以及温度的边界条件为:绝热壁面的速度与温度的梯度都需要保持为0,同时隔热板与左壁面的温度保持在Th,右壁面的温度则保持在Tc,水平阻流件的长度则分别为L1与L2.则可以采用以下数学方程对其进行描述[2].2.3 计算结果采用有限容积法建立相关方程,方程的求解采用SMP L E方法,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的对流扩散项,将100×100的均不网格设定为计算网格.2.3.1 阻流件长度变化而导致的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在阻流件的长度发生变化的过程当中,封闭腔内部的流场也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当封闭腔没设置的阻流件的长度较长时,开始的环状流场会被不断的压缩,最终形成两个流场,在这个过程当中等温线则会受到压缩,在下图当中,给出了当隔板的相对长度为0.1、0.4与0.6时的温度场与流场的变化.2.3.2 N u数的变化在上图五当中,笔者对存在水平隔板的情况下,封闭腔内部自然对流随着阻流件长度的变化N u数所发生的变化,从上图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阻流件长度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封闭腔内部的自然对流的强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长度的增加,强度首先是从高到低变化,随后则不断增高,同时上升的趋势也逐渐平缓,在阻流件的长度超过0.5时,上升的幅度不断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长度较低的阻流管会对环形流场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随着阻流件长度的增加,封闭腔内部的环流被压缩成两个,则使得封闭腔内部的气体流动速度得以增强,随着长度的进一步加大,环流被进一步压缩,从而使得对流明显增强[3].(1)随着阻流件长度的增加,封闭腔内部的环流数量会不断增加,先是增加一个,最后增加两个.(2)随着阻流件长度的增加,在封闭腔内部所发生的对流换热的强度在刚开始时会发生一定的下降,随后开始稳步上升.(3)不同的阻流件布置方式会对封闭腔内部的流场以及对流换热的强度都会发生一定的影响[4].〔1〕Oztop H F,Abu-Nada E.Numerical study of natural convection in partially heated rectangular enclosures filled w ithnanoflui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Fluid Flow,2008,29(5):1326-1336.〔2〕Davis G D V.Natural convection of air in a square cavity,a benchmark numerical solution.Int J Numer Methods Fluids 3:249-264[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1983,3(3):249-264.〔〕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1994,18(7):695–719.〔3〕王宇飞,徐旭,王文龙,范利武,俞自涛.封闭腔内Al_2O_3-EG纳米流体自然对流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J].能源工程,2014(01):1-6.〔4〕阳祥,陶文铨.高瑞利数下封闭腔内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05):27-31.。
自然对流及强制对流及计算实例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是流体传热过程中两种常见的方式。
本文将分别介绍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的概念及原理,并给出两个计算实例。
一、自然对流自然对流是指在一定温度差的作用下,由于密度差异而产生的流动。
当热源加热后,周围的流体受热膨胀,密度减小,上升;而冷却的流体密度增大,下降。
这种密度差异引起的流动即为自然对流。
自然对流的计算通常基于格拉希霍夫数(Grashof number),其计算公式为:Gr=g×β×(Ts−T∞)×L^3/ν^2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β为热膨胀系数,Ts为表面温度,T∞为远场流体温度,L为特征长度,ν为流体的运动黏度。
计算实例:假设有一个热源表面温度Ts=100°C,周围流体的温度为T∞=20°C,表面积为A=2m^2,特征长度L=1m,流体的运动黏度为ν=0.01m^2/s,重力加速度g=9.8m/s^2,热膨胀系数β=0.001K^-1、求解此情况下的格拉希霍夫数。
解:Gr=g×β×(Ts−T∞)×L^3/ν^2=9.8×0.001×(100-20)×1^3/0.01^2=7840根据格拉希霍夫数的大小,可以判断自然对流的状况。
当Gr<10^8时,自然对流的影响较小;当10^8<Gr<10^10时,自然对流的影响较大;当Gr>10^10时,自然对流的影响非常显著。
二、强制对流强制对流是通过外部力驱动流体运动,使传热加剧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外部力包括压差、气流、涡流等。
强制对流通常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和传热速度。
强制对流的计算通常基于雷诺数(Reynolds number),其计算公式为:Re=ρ×V×L/μ其中,ρ为流体密度,V为流体速度,L为特征长度,μ为流体的黏度。
计算实例:假设有一段液体流经一个直径为0.1m的水管,流速为1m/s,液体密度为1000kg/m^3,液体黏度为0.01kg/ms。
自然对流特点
自然对流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流动速度较慢:自然对流是由流体内部的不均匀温度场引起的,这种不均匀温度场导致密度差异,进而产生浮升力,驱动流体的流动。
由于这种流动是由温度差异驱动的,因此流动速度通常较慢。
2. 主要发生在静止流体中:自然对流主要发生在静止的流体中,例如大气、水体等。
这是因为流体中的温度差异会导致密度差异,进而产生浮升力,推动流体的流动。
3.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自然对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例如,在大气中,温度和密度的差异会导致气流的形成和流动。
在水中,温度差异也会引起水的流动。
4. 对流换热现象:自然对流是一种重要的传热方式,被称为自然对流换热。
这种传热方式主要发生在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差较大时,可以通过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从固体表面传递到流体中。
5. 受多种因素影响:自然对流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差、流体性质、流动边界条件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流体的密度分布和流动特性,进而影响自然对流的换热效果。
总之,自然对流是一种由流体内部不均匀温度场引起的流动现象,其特点包括流动速度较慢、主要发生在静止流体中、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重要的传热方式,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流体中的自然对流自然对流是指在流体中由于密度的差异导致的物质传输现象。
它与流体的温度差有关,当流体中存在温度梯度时,导致流体中的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流体运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流体中的自然对流现象及其重要性。
自然对流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自然界中,例如海洋中的热交换、大气中的气候现象等都与自然对流有关。
在工程领域中,自然对流可以用于热交换、工业过程中的传热与传质以及建筑物中的空气循环等。
自然对流是由于流体中的密度差异引起的,而密度差异又与温度差有关。
当物体受热或冷却时,会导致局部温度的变化,从而引起流体周围的密度变化。
这种密度变化会产生浮力,使得流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
这种运动就是自然对流。
自然对流可以分为垂直对流和水平对流两种形式。
垂直对流是指流体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当流体受热时,密度减小,会产生上升运动;当流体被冷却时,密度增大,会产生下降运动。
垂直对流在大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气团的形成和云的形成等都与垂直对流有关。
水平对流是指流体因温度梯度而在水平方向产生的运动。
当温度梯度存在时,高温区域的流体会由于密度较低而上升,低温区域的流体会由于密度较高而下降。
这种水平的流体运动在海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海洋中的热交换过程和海流的产生等都与水平对流有关。
自然对流对于许多工程过程和自然现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热交换过程中,自然对流可以提高热传递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交换设备的尺寸。
在建筑物中,空气的自然对流可以实现空气的循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减少能源消耗。
在海洋中,自然对流是海洋中物质和能量传输的重要途径,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自然对流是流体中由于密度差异引起的运动现象。
它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研究和探索自然对流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流体力学的规律,从而推动科技和工程的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流体中的自然对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流体力学中自然对流的研究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力的科学,自然对流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自然对流指的是由于温度差异所引起的流体运动,它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流体力学中自然对流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自然对流的概念与原理自然对流是指由于密度差异而产生的流体运动。
在自然界中,地球的大气和水体中都存在着自然对流现象。
而在工程领域中,自然对流通常指的是液体或气体在受热或受冷的情况下发生的自发对流运动。
自然对流的原理与密度的差异密切相关。
当流体受热时,其密度会减小,使得流体上升;相反,当流体受冷时,其密度会增大,使得流体下降。
这样的流动形式就形成了自然对流。
自然对流的速度与温度差、流体的密度差以及流体的粘性有关。
自然对流的数学模型与方程自然对流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模型和方程来描述和分析。
其中,最基本的方程是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来说,常用的数学模型是Navier-Stokes方程。
Navier-Stokes方程是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之一,它由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组成。
对于自然对流问题,Navier-Stokes方程可以通过引入Boussinesq近似进行简化。
Boussinesq近似假设密度的变化对于流体运动和动量效应的影响是小的,因此可以忽略密度随温度变化的非线性项。
自然对流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自然对流现象通常需要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来进行。
实验可以通过在实验室或现场建立相应的装置和测量设备来获得流体的物理量数据。
数值模拟则通过计算机建立流体力学模型,并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等来模拟和预测自然对流现象。
在自然对流的实验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温度梯度层流实验、滑动温度壁面实验和封闭容器实验等。
这些实验可以用来观察和测量流体的速度、温度和压力等物理量,并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数值模拟方面,常用的方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等。
1 绪论1.1引言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问题中存在着大量因为温度差引起的密度差异,最终导致流体发生运动的现象,大到影响整个地球环境和气候变迁的大气层环流,海洋中的洋流,小到生活中每天用的电冰箱的冷却器,冬季采暖的散热器,以及工业上许多未加强迫流动措施的散热装置,像电力变压器,架空热力管道和输电线,以及大量电子元器件的肋片式散热器,电厂内的蒸汽管道,换热站的换热器,以及在锅炉的空气预热器中,等等。
某些场合,自然对流散热可能成为能否保证设备安全的关键因素,更重要的是,在某些场合,自然对流换热可能成为保证人身设备安全的关键因素,例如核反应堆的失水事故始终是对人员和设备安全最重要的潜在威胁之一,要保证绝对安全,就必须做到即使在满负荷情况下突然停泵,没有冷剂补充也不执行任何人工操作,靠一回路流体的自然对流也能把堆芯的剩余衰变热量带出来,使堆芯不致出现过热。
在没有强制的流动速度而流体内仍存在对流流动的情况,这种情况称之为自由运动或自然对流。
因为自然对流牟流速一般远小于强迫对流的相应的速度,相应的对流传递速率也小,这也许会使人们认为自然对流过程不大重要。
其实应消除这种误解,在许多含有多种传热效应的系统中,自然对流引起的传热热阻最大,并且在一些工程应用上还必需用自然对流而非强迫对流,比如空气中的输电线,而且自然对流不用投入一些动力,而是流体本身密度差引起的,所以可以降低运行费用。
自然对流有很多用途,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道,输电线路以及各种电子设备上的散热,自然对流都很重要的,自然对流也与环境科学有关,在环境科学中自然对流引起海洋和大气运动,并影响与之有关的热量交换和质量交换过程。
1.2 对流传热的定义及分类1.2.1对流传热的定义热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
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而且由于流体中的分子同时在进行着不规则的热运动,因而对流必然伴随有热传导现象。
自然对流条件下冰水界面换热系数的试验研究陈晓东;Knut Høyland;王安良;季顺迎【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8(040)005【摘要】在冰脊的固结过程中,由于接触面积与温差的大幅提升,冰水之间的换热强度显著增强.本文通过浸没试验对自然对流条件下冰水间的换热系数进行了研究.在试验过程中,对试样内部的温度分布与体积变化分别用温度梯度测试系统与数字图像进行测量.为研究初始条件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初始温度与厚度的试样在瞬态热传导的环境下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换热系数与表面温差呈指数增长,且在本文试验条件下的变化区间为0.3~175 W/(m2·K).试样的初始温度及厚度并不是影响换热系数的直接因素,而其根本因素为流-固界面的边界层状态.在自然对流状态下流体的驱动条件是热胀效应,即当边界层存在温度差时,虽然外界并不存在扰动流体状态的因素,但由于液体自身温差引起的密度差进而驱动流体运动并影响了换热系数.随着边界层温度梯度的增加,边界层的影响区域扩大,从而导致了较高的换热系数.%In ice ridges consolidation,the convective heat flux becomes critical due to the larger contact areas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level ice.In this paper,a submerging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h)between fresh ice and fresh water in a free convection.A thermistor string was used to measure temperature changes while ice growth was recorded by photograph.To study the factors,th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different ice thickness(4.9 cm to 20.5 cm)and initial temperatures (-20℃ and-32℃).Theresult shows that the h exponential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difference from 0.3 W/(m2·K)to 1 75 W/(m2·K).On the other hand,the variation of initial thickness and temperature was not a direct influence on h.For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the boundary layer condition is centr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nvection between ice surface and water flowing past it.From the governing equation,the water flow in a free convection is caused by density difference,which is driven by the thermal expansion.A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surface and environmental water creates a thicker boundary layer,which leads to a higher h.【总页数】9页(P140-148)【作者】陈晓东;Knut Høyland;王安良;季顺迎【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挪威科技大学 SAMCoT研究中心,南特伦德拉格特隆赫姆7491;挪威科技大学SAMCoT研究中心,南特伦德拉格特隆赫姆749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15【相关文献】1.百叶窗形叶片倾斜通道在变物性条件下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数值模拟预测 [J], 李安桂;范向国2.导热系数与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综合测定 [J], 沈雅钧3.凝结换热条件下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的求解 [J], 金安;李峰;帅志明4.非稳态自然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及其在防护服隔热预报中的运用 [J], 丁宁; 林洁5.铝合金压铸过程铸件/铸型界面换热行为的研究Ⅰ.实验研究和界面换热系数求解 [J], 郭志鹏;熊守美;曺尚铉;崔正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