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我家乡在哪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可爱家乡》,具体内容包括家乡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色物产以及家乡传统文化等。
通过本章学习,让孩子们解和认识自己所在家乡,培养他们对家乡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描述自己家乡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使幼儿解家乡特色物产和传统文化。
3. 培养幼儿热爱家乡情感,激发他们为家乡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描述自己家乡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热爱家乡情感,使他们解家乡特色物产和传统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乡地图、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游玩经历,让他们描述自己去过地方和所见所闻。
(2)引导幼儿关注家乡地理位置,展示家乡地图,让他们找一找自己家所在位置。
2. 例题讲解(1)讲解家乡自然环境,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家乡山水风光。
(2)介绍家乡特色物产,让幼儿品尝并解其特点。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绘制家乡自然风光。
(2)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家乡特色物产进行介绍。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绘制家乡风光和物产介绍。
(2)引导幼儿谈谈自己为什热爱家乡,激发他们自豪感。
六、板书设计1. 《我家乡在哪里》2. 内容:(1)家乡地理位置(2)家乡自然环境(3)家乡特色物产(4)家乡传统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心中家乡。
(2)向家人介绍家乡一个特色物产。
2. 答案:(1)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和想象,绘制出心中家乡。
(2)例如:我家乡有一种特色水果,叫做草莓。
它红红,甜甜,非常好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观察幼儿对家乡认知和热爱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家乡自然风光和特色物产。
(2)开展“我心中家乡”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家乡热爱。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教案标题:《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生将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有关家乡的信息。
3. 学生将能够展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学习如何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
2. 学习如何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家乡的特点。
3. 学习如何使用正确的句型表达有关家乡的信息。
教学准备:1. 地图或图片展示家乡的位置。
2. 描述家乡特点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练习用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学生家乡的位置,并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
讲解:1. 教师呈现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描述家乡的特点,如美丽的风景、悠久的历史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描述家乡特点的形容词和副词。
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点,并用形容词和副词进行描述。
2. 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指导和纠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巩固:1. 学生个别展示自己家乡的特点,并用适当的句型进行表达。
2.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展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拓展:1. 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游戏或小组活动,进一步了解其他同学家乡的特点,并进行比较和交流。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描述能力的提升。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并使用适当的形容词和副词进行描写。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个别展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家乡描述能力的掌握情况。
2. 教师评价学生完成的作业,检查学生对家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运用的正确性。
教学扩展:1. 可以邀请一位来自其他地方的学生或老师,分享他们对自己家乡的描述和感受,拓宽学生对不同地区的了解。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未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P3—P6。
【教材分析】《我的家乡在哪里》包括“家乡的名字”、“在地图上找家乡”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记者夏令营”的情景,来自不同地区的小记者介绍自己的家乡,引出我们的家乡在哪里,以及家乡的来历,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热情。
第二部分“在地图上找家乡”,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家乡的认识只停留在表层,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因此教师课前要渗透什么是家乡,并让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学生在数学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了地图上的方向,在语文课上也已学习了我国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歌,对省级行政区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要在课上采用一些活泼的游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
【教学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解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学习的兴趣;在交流、参与中感悟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图的认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增强对家乡的感性认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法,谈话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开展教学。
【教学重点】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幼儿园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1.了解并认识家乡的概念,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认识自己家乡与外面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3.通过游戏和问答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地理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1.在幼儿心中建立起对家乡的认知概念,对家乡的印象和感受进行梳理。
2.通过比较和分析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与周围环境的不同,理解家乡是什么样的地方。
3.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引导幼儿主动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家乡故事。
教学内容及过程:Step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幼儿指出地图中的家乡所在的位置,以及家乡与周围环境的差异。
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家乡的认知及感受,如家乡有多大、有哪些有趣的事物等等。
同时引出本次课的主题“我的家乡在哪里”。
Step2: 细节观察(10分钟)老师出示不同地区的照片,让幼儿逐一进行观察,引导幼儿比较自己家乡与这些场景之间的异同。
老师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观察的结果,同时引出“别的地方和我的家乡有什么不同呢?”的问题。
Step3: 故事讲述(10分钟)老师讲述自己的家乡故事,介绍在家乡的生活、风景、习俗等等内容。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呈现多媒体素材的形式,让幼儿更加生动地理解和感受自己的家乡。
Step4: 制作地图(10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大写“我的家乡”,要求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家乡地图,标出家乡的位置。
鼓励幼儿勾画自己家乡的特色地点,如公园、河流、高楼大厦等等,让他们肆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Step5: 小组探究(15分钟)把小组分成三五人,带领幼儿去探索他们的班级周围地区附近的环境,观察周围环境,记录发现的异同,尝试找到与自己家乡相似的地方。
鼓励小组之间分享和交流,共同发现和学习。
Step6: 问答环节(10分钟)回到课堂后,老师通过问题的形式帮助幼儿针对性地回忆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家乡在哪里?有哪些特色?与别的地方相比,有什么不同?”等等。
幼儿园地理科普教育教案《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主题: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乡的概念,知道家乡的具体含义及其重要性。
2. 能认识并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掌握有关地理位置的相关词汇及用语。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主题(10分钟)1.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并鼓励幼儿讨论观察,引导幼儿寻找自己所在位置。
2. 通过提问,促进幼儿思考,让幼儿们想一想:“你是从哪个地方来的呢?” “你生活在哪里?” “你喜欢你所在的地方吗?”3. 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的家乡,并记录幼儿的回答,让幼儿关注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概念。
Step 2:探索地理位置(20分钟)1. 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地图,例如:自己家附近的地图、学校周边地图或者其他感兴趣的地图等等。
2. 引导幼儿识别地图上的建筑物、道路等,让幼儿使用简单的地理术语描述地理位置,例如:“我的家在道路旁边”、“公园在我们学校的东边”。
3. 让幼儿在地图上自由绘制他们的家乡,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地图和表述方法。
Step 3:家乡的特色(20分钟)1. 着重让幼儿认识家乡的特色,例如风景、天气、历史、人文等等。
2. 鼓励幼儿们分享本地的故事,让他们描述他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他们喜欢、以及想与大家分享的城市特色等等。
3. 教师会根据幼儿们描述的内容,使用故事讲述、照片展示等方式来把城市特色呈现给幼儿,帮助幼儿发现这些特色有什么样的意义。
Step 4:小游戏(20分钟)1.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玩下面的游戏。
2. 游戏规则:让每个小组描述一张地图,其中一个组员会画一张地图,其他组员需要弄懂这张地图的意思,并根据地图描述地理位置和独特特征。
时间为5分钟。
Step 5:总结(10分钟)1. 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有关家乡、地理位置及特色的相关知识,强调这些信息有多么重要。
2. 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熟悉的环境联系起来,让他们继续思考,以后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10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魏集镇小学本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对地图的认识,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增强对家乡的感性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清楚家乡的地理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有初步的了解;认识省级行政区,从中拓宽对家乡以及其他省级行政区的认识。
3、过程、方法与能力:培养识看地图的能力,正确辨认地图上的方向。
从学习实践中了解地图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重点、难点:1、认识地图,认识自己的家乡。
2、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课时:第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抽影;学校地域的平面示意图(拼图;四人一份);江苏省行政区划图(两人一份)。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在那个县城拍的吗?(知道,睢宁县)。
对,睢宁县这么漂亮,吃的应有尽有,住的也非常的舒适,同时我们还可以坐免费的旅游观光车游玩这么多的地方,我听说有好多去世博会的游客也打算来我们睢宁旅游。
游人们想要我们南门小学的三(1)班的小朋友做他们的导游,你们愿意吗?(愿意)你们还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你们同意吗?(同意)可是他们找不到的我们的学校,你们能向他们介绍一下我们学校附近的邻居呢?它们各在学校的什么方位呢?[从学生身边熟知的环境入手,引发方位的概念]听完了你们的介绍,他们已经知道大概方向。
可是他们还找不到我们学校的具体的位置,我特地给他们画了一张我们学校附近的简图,(出示)学校在的南门中学的北面,南门中学在它的南面,它的西面是中山南路,东面是我们睢宁比较大的一个小区——南苑小区。
我们学校在南门中学的北面一、从身边熟知的环境入手,初识地图,引发课题。
1、同学们,我们的学校环境优美整洁,学校附近还有不少高大漂亮的建筑,谁能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邻居?2、听说魏集小学这么美,有很多的老师、同学都想到我们学校来参观,可他们不认识路,我特地给他们画了一张魏集小学附近的平面图:(课件)这条路就是魏集小学门前的一条东西方向的路----育才路。
1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3.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还是很清楚地,但是他们接触地图的机会比较少,对地图知道的不多,对各省的省会和简称更是知之甚少。
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教会学生从地图中发现奥秘。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一片土地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是什么地方?生,家乡。
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可以这样说:我的家乡在()省()市做游戏,游戏规则:师说:1234567,你的家乡在哪里?(拍手)被点名的生说:1234567,我的家乡在(),其他学生说:在(),在()【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学生状态不集中,通过有节奏的拍手开火车游戏让学生的思维进入上课状态。
同时,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活动2【讲授】看地图,找家乡1.师: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地图上,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2.赶紧在地图上找找自己的家乡吧,如果找到了请你用水彩笔把家乡的轮廓在地图上描出来。
3.为了表达说清楚家乡在祖国的哪个位置,我们需要学习一下,祖国的行政分布。
(课件显示地图)根据祖国东西差异,可以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4.谁愿意到地图前来摆放出家乡的位置?学生拿着家乡拼图模块到讲台前摆出家乡在祖国地图上的位置。
【设计意图: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动手勾画初步加深印象,然后在通过上台摆放拼图模块再次巩固记忆。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1情意目标:知道地图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认知目标:1.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2.能够初步辨认地图上的方向、简单认识图例。
3.简单了解地图的用途,知道地图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行为目标:能初步学会运用地图教学准备: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四位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出示)听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吧!2.听了他们的介绍,他们的家乡在哪里呢?想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里,首先要学会看地图啊!3.(出示中国地图)你看看这张中国的版图像什么?看地图,你首先要定好方向。
在地图上,怎么来看方向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划分了许多的省市,你们知道吗?(出示概念)5.先自己熟悉一下地图,然后我们一起来认认我们的祖国吧!小组交流认识6.(出示中国版图)来,看看我们的祖国!在图上你看到些什么?①五个自治区②二十三个省③四个直辖市④两个特别行政区小结: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和起伏的山地,有辽阔的平原和低缓的丘陵,还有海拔不等的盆地。
长江和黄河,像两条巨龙,横卧在祖国的中部和北部。
东面和南面则被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所环抱。
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组成祖国的大好河山。
7.(出示版图)现在,你能在图上找到小朋友的家乡了吗?请学生上讲台来指出。
(演示)8.老师给每一小组一副拼图,小组熟悉一下吧!找找他们的家乡!二、实践过渡:那么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1.我们的家乡又在哪儿呢?2.我们的家乡,它属于哪个省呢?(在拼图里找到它)3.熟悉江苏省的各个城市及省会。
4.在我们江苏省的周围还有哪些邻居呢?你能来说说吗?5.做游戏,说邻居。
(江苏、新疆、黑龙江、云南)6.拼图比赛三、拓展:1.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是另外的一类地图(出示实用地图)2.在我们出行过程中,不论是到外地还是其他地方,有了地图,我们就不会迷路了。
我的家乡在哪里
——我是绥江人,我骄傲!
绥江县和平小学:蒋世涛
一、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金沙江岸是家乡、说说家乡的故事。
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由于上一节课已经对地图有所了解,所以,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找到绥江,找到会仪镇,让他们具体的感受书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绥江和会仪的了解,特别是移民搬迁前后的变化,感受家乡,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三、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教师课前要渗透什么是家乡,家乡与籍贯的区别,并让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再次接触地图,既要让学生自己学看地图,又要在课上采用一些活泼的游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
特别是发现家乡后,我们怎么来介绍家乡。
通过对家乡的移民搬迁前后的对比照,来感受家乡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图上查找绥江县、会仪镇的位置,知道家乡的具体含义;并通过视频感受家乡的变化,通过音乐感受对家乡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地图,了解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通过学生读古诗,听音乐,看视频,小组合作讨论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3、情感与态度:了解绥江的基本情况,培养热爱绥江的情感,让学生知道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建设家乡做起。
学会感恩,知道为绥江移民搬迁做出贡献的人们,感谢他们。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知道了解家乡宣传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学会感恩,知道为绥江移民搬迁做出贡献的人们,感谢他们。
六、教学准备:
1、教师:中国地图、所在地省级地图及绥江县地图教学PPT、黑板上提早板书课题。
2、关于绥江的一些宣传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这一节课,我们重点来了解自己的家乡,为下一节课“我来做个小导游”做准备。
请同学们放松心情,看看视频,欣赏这首歌。
然后思考,这首歌里唱的是哪里,你听后有什么想说的。
希望同学们能积极的谈谈自己的想法,比一比谁最勇敢,谁最认真。
播放《锦绣绥江》,
2、请生静想一分钟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可以随心所欲,但要根据刚才的歌曲来发言。
(让学生有自由发言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发言的积极性)师做适当的引导和评价。
3、家乡,一个多么亲切的词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就说我吧!在别的村,我就说:“我的家乡在和平村。
”在别的镇离开自己镇,我就说我的家乡是——(引生回答),离开自己的县,我的家乡是(),离开自己的省,那我的家乡就在(),在国外,我的家乡就是中国。
瞧,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播放
课件)你的家乡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能请你简单说说吗?
4、小结: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在同学们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到那儿去找找“我的家乡在哪里”(板书课题)
(二)、地图上找出家乡的位置。
1、谁来说说“我的家乡在哪里”。
出示句式:我的家乡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会仪镇。
你的家乡在哪里呢?(引导生大声回答,要充满自豪感)
2、出示地图,生找一找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上一节的课的经验,所以这一节课只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大体位置即可。
第一张为中国地图,找出云南省的位置和观察云南的大致形状
第二张为云南地图,找出昭通市,并感受昭通的大体形状
第三张为昭通地图,看看绥江的大体形状和绥江的邻县,并简单介绍绥江。
第四张为绥江地图,找到会仪镇的大体位置。
并谈谈移民搬迁后会仪的变化。
(三)、看看绥江由于移民搬迁的变化
1.简谈绥江移民搬迁,感受绥江搬迁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多媒体展示绥江搬迁前后的变化,重点是公路、和房屋的变化。
介绍绥江,这是一片大建设、大开发的投资热土,这是一群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而默默奉献的人们,这是一座正在向家坝水电站库区强势崛起的中国西部最宜人居的湖滨生态低碳园林新城镇群体。
这就是云南省第一移民大县——位于国家大型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的绥江县。
感知:绥江新城建设指挥部、云南建工2万建设者和华东监理的承诺。
感恩为移民搬迁付出劳动的人们。
(2)感受绥江的发展,并感谢那些为绥江的发展辛苦工作的领导和劳动人民,感谢绥江移民的大力配合。
同学们,一路走来辛苦了,我们来轻松轻松,欣赏美丽的家乡风景。
欣赏结束后要把心里话和大家一起分享。
(3)课件展示美丽的绥江风景。
配乐欣赏搬迁前后的对比照,引出生的怀念之情,并怀感恩之心(因为家乡越变越好了),简介绥江今后的发展。
(4)简介会仪和提及不能忘怀的会仪故事和会仪人。
特别是:昭著的湄公河惨案中惨死的四个船员就是云南昭通绥江会仪镇和平村人,这里是昭通历史上成立航运公司的地方,出水手船员的地方。
纪念会仪人,感恩伟大的祖国,生默哀。
(5)绥江特产的介绍,如绥江奇石,绥江包谷粑,绥江
李子,绥江兰草等。
(6)全班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2.谈感受
(1)出示《山水绥江》——谨此凭吊绥江百年老城
山水绥江,肩挑“两站”
百年老城江底绝唱
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丰功伟绩世代传唱
(3)再次激发热情,师配乐带读:我的家乡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会仪镇,为电站而迁,因电站而“涅槃重生”的绥江,在移民迁建中创造了绥江“模式”,实现了绥江“速度”,一座人居环境最佳的湖滨低碳生态园林新城在金沙江畔崛起来了!绥江,我为你自豪;绥江,我为你骄傲;绥江,加油!加油!加油!
•感谢国家——中国
•感谢中国共产党
•感谢尽职的移民工作人员
•感谢辛勤的建筑工人
•感谢大力配合工作的移民们
•感谢所有为绥江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
3、小结。
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知识,学好本领,
长大后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四)、课后延伸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云南省绥江县。
全国13亿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国家是由我们每个人的家乡组成的,只有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努力建设家乡,所有的家乡都富裕了,国家才能繁荣富强,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建设家乡做起。
不管我们长大后到哪里工作,我们都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家乡,家乡永远在我们心中。
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请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做贡献。
(五)、家庭作业
1、仔细回味这节课你看过的照片
2、想一想:绥江的变化有哪些
可以是房屋、风景、金沙江、环境……
3、想想如果你是小导游,怎么介绍绥江?
拟草稿,从哪些方面来向别人介绍
4、用你的笔画一画身边的人,身边的美景,身边的物。
5、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家乡、宣传我们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