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乙炔割焊安全技术交底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气割作业的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特进行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所有从事气割作业的工人及管理人员。
三、交底内容1. 作业人员基本要求(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并持证上岗。
(2)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入场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安全防护用品(1)作业人员需穿戴符合规定的防火、隔热、防割伤的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系好下颚带,确保安全帽牢固。
(3)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合格的防火安全带,确保安全带牢固。
3. 作业现场安全要求(1)进入施工现场禁止吸烟、禁止酒后作业、禁止追逐打闹、禁止串岗、禁止操作与自己无关的机械设备。
(2)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确保作业安全。
(3)进入作业地点时,先检查、熟悉作业环境,发现不安全因素、隐患,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立即处理。
4. 氧气瓶、乙炔瓶安全使用要求(1)氧气瓶、乙炔瓶应分别存放,远离高温、明火、油脂等易燃易爆物品。
(2)氧气瓶库应与高温、明火、油脂等易燃易爆物品保持一定距离。
(3)氧气瓶、乙炔瓶应使用专用夹具固定,防止倾倒。
5. 气割设备安全操作(1)操作气割设备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电源是否正常。
(2)操作过程中,严禁无关人员靠近。
(3)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确保安全。
6. 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理(1)发现火灾、爆炸事故,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报警。
(2)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四、交底责任1. 作业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安全技术交底内容,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 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检查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确保安全技术交底得到有效执行。
五、交底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六、附则1. 本安全技术交底作为气割作业安全管理的依据,所有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氧气乙炔切割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特进行本次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氧气乙炔切割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及现场监督人员。
三、交底内容1. 氧气乙炔的基本性质氧气(O2):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助燃性强,是切割作业中的主要气体。
乙炔(C2H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燃易爆,是切割作业中的燃料气体。
2. 氧气乙炔切割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1)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包括:防尘口罩、安全帽、工作服、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2)氧气瓶与乙炔瓶应分别存放,距离不得少于5米,并远离高温、明火及易燃易爆物品。
(3)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储存环境应通风良好,温度不超过40℃。
(4)氧气瓶与乙炔瓶严禁沾染油脂,可用肥皂水检查瓶口是否漏气。
(5)氧气瓶与乙炔瓶的阀门应缓慢开启,严禁猛力开关,以防发生意外。
(6)切割作业前,应检查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压力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
(7)切割作业时,严禁将氧气瓶与乙炔瓶倒置或倾斜,以防气体泄漏。
(8)切割作业过程中,严禁将切割炬直接对准人体或易燃易爆物品。
(9)切割作业结束后,应立即关闭氧气瓶与乙炔瓶的阀门,并妥善存放。
3. 切割作业中的应急处理(1)发现氧气瓶与乙炔瓶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并将气瓶移至通风处。
(2)若发生火灾,应立即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并拨打119报警。
(3)若人员受伤,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四、交底要求1. 作业人员必须熟悉本交底内容,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
2. 管理人员及现场监督人员应加强对氧气乙炔切割作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 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五、交底时间[填写交底时间]六、交底人[填写交底人姓名]七、受交底人[填写受交底人姓名][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气割作业安全技术交底一、气割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二、必须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和平安卡;三、乙炔瓶必须配置回火阀,在气割过程当中一旦发生回火时,能自动切断气源,有效地堵截回火气流方向回烧,防止乙炔发生器(溶解乙炔气瓶)爆炸的安全装置。
四、氧气瓶、乙炔瓶必须配置减压器,减压器是把储存在气瓶内的高压气体减到所需要的工作压力,并保持稳定供气的装置。
减压器不能相互混用。
五、气割作业是利用可燃气体(乙炔气或液化石油气)在纯氧中燃烧,使金属在高温下达到燃点,然后借助氧气流剧烈燃烧,并在气流作用下吹出熔渣,从而将金属分离开的一种加工方法。
六、气割所应用的乙炔和氧气等都是易燃易爆气体;氧气瓶、乙炔瓶都属于压力容器。
气割时氧气射流的喷射,使火星、熔滴和溶渣四处飞溅,容易造成人员灼烫;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较大的火星,熔滴和熔渣能飞到距操作点5米以外的地方,尤其在高处作业时,还存在高处坠落以及落下的火星引燃地面的可燃物品。
若引燃易燃易爆物品,或者违反安全操作章程,都可能造成爆炸和火灾。
七、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章程规定1、在氧气瓶嘴上安装减压器之前,应进行短时间吹除,以防瓶嘴堵塞。
严禁使用无减压器的气瓶。
2、乙炔瓶、氧气瓶嘴部和开氧气瓶的扳手上均不得沾有油脂。
3、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均应距明火10米以上;乙炔瓶与氧气瓶之间的距离也应在5米以上。
4、乙炔瓶均应有可靠的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
5、乙炔瓶和氧气瓶均应放置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得在烈日下曝晒,不得靠近火源与其它热源。
乙炔瓶不可放在室内,不得安置在空气压缩机、鼓风机和通风机的吸风口附近,也不得安置在高压线和起重机滑线下。
6、使用割炬前,必须检查喷射情况是否正确。
先开启割炬的阀,氧气喷出后,再开启乙炔阀,检验乙炔阀,检验乙炔接口是否有吸力,如有吸力,方可接乙炔胶管。
7、在通风不良的地点或在容器内作业时,割炬应该先在外面点好火。
8、点火时应开乙炔少许,点燃后快速调节氧气和乙炔气,按工作需要选取火焰。
气割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表
1.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2.氧气瓶、乙快瓶所放的位置,距火源不得少于IOk
3.氧气瓶、乙燃瓶分别存放,作业时两瓶间距不小于5米。
4.乙快瓶要放在空气流通好的地方,严禁放在高压线上面,要立放固定使
用,严禁卧放使用。
5.装置要经常检修,防止漏气。
同时,要严禁气路沾油,以防止引起火灾危
险。
6.氧气瓶、乙燃瓶在冬天工作时如被冻结,只能用温水解冻(水温40℃), 不
准用火烤;同时也要注意不得放在日光下直射或高温处,温度不能超过
35℃o
7.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测许可后,方
可进行。
8.氧气瓶、氧气表及焊割工具上,严禁沾染油脂。
9.点火时,焊枪口不准对人,正在燃烧的焊枪不得放在工件或地面上。
带有乙
烘和氧气时,不准放在金属容器内,以防气体逸出,发生燃烧事故。
10.不得手持连接胶管的焊枪爬梯、登高。
11.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害U,带电设备应先切断电源。
12.在贮存过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时,应先清除干净,
并将所有孔口打开。
13.工作完毕,应将氧气瓶气阀关好,拧上安全罩。
检查操作场地,确认无着火
危险,方准离开。
氧气、乙炔瓶使用安全技术交底一、氧气(1)出厂前,必须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严格进行技术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防震: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剧烈震动和撞击,尤其是严寒季节,在低温情况下,金属材料易发生脆裂造成气瓶爆炸;搬运气瓶时,应用专门的抬架或小推车,不得肩背手扛,禁止直接使用钢绳、链条、电磁吸盘等吊运氧气瓶。
要轻装轻卸,严禁从高处滑下或在地面滚动。
运输时,气瓶必须有护圈和戴好瓶帽。
使用和贮存时,应用栏杆或支架加以固定,防止气瓶突然倾倒。
(3)防热:要防止氧气瓶直接受热,应远离高温、明火和熔融金属飞溅物等10m以上。
(4)防静电火花和绝热压缩:主要发生于开启瓶阀和减压器的操作时,应当了解,高速气流中的静电火花放电、固体微粒的碰撞热和摩擦热、气体受突然压缩时放出的热量(即绝热压缩)等,都可能成为氧气瓶和减压器爆炸着火的因素。
因气瓶里的氧气一般均含有部分水和锈皮等,当瓶阀或减压器开的过快时,则随氧气高速流动的水滴和固体微粒,就会与管壁产生摩擦而出现静电火花。
关于绝热压缩的危险是:高压气流的冲击,将使减压器内局部(高压室或低压室)的气体受突然压缩,瞬时产生的热量会使温度剧增,完全有可能使橡胶软隔膜、衬垫等材料着火,甚至会使铜和钢等金属燃烧,造成减压器完全烧坏,还会导致氧气瓶着火爆炸。
(5)留有余气并关紧阀门:留有余气的目的是使气瓶保持正压,可防止可燃气体进入瓶内,同时便于瓶内气体成分化验。
(6)超过检验期限的气瓶不得使用:按照安全规程的规定,氧气瓶必须做定期性技术检验,规程规定每三年检验一次。
(7)当瓶阀或减压器发生冻结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汽进行解冻,绝对不能用火焰烤或烧红金属去烫。
(8)防油:氧气瓶阀不得沾有油脂,同时也不能用沾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或油污工作服等接触阀门或减压器等。
(9)与乙快瓶的距离不得小于5m。
二、乙炔1、使用时的安全技术要求:(1)禁止敲击、碰撞。
(2)要立放、不能卧放,以防丙酮流出,引起着火爆炸(丙酮蒸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9%一13%)。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氧气乙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所有使用氧气乙炔的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
三、交底内容1. 氧气乙炔基本知识(1)氧气(O2):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易溶于水,是支持燃烧的气体。
(2)乙炔(C2H2):无色、易燃、易爆气体,密度比空气轻,微溶于水。
2. 氧气乙炔储存与运输(1)氧气瓶、乙炔瓶应分开存放,距离不得少于5米。
(2)储存氧气瓶、乙炔瓶的场所应通风良好,严禁烟火。
(3)运输氧气瓶、乙炔瓶时,应使用专用车辆,禁止与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混装。
(4)氧气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瓶口朝同一方向,防止互相碰撞。
3. 氧气乙炔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检查氧气瓶、乙炔瓶的气密性,确保无泄漏。
(2)氧气瓶、乙炔瓶严禁沾染油脂,使用前应擦干净。
(3)氧气瓶、乙炔瓶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直立放置,禁止卧放。
(4)氧气、乙炔瓶中气体不允许全部用完,要留有规定的余压。
(5)开氧气、乙炔气阀时,工作人员应站在阀门连接的侧面,并缓慢开放,不应面对减压表,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6)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将瓶嘴的保护罩旋紧,关闭气阀。
4. 氧气乙炔作业现场安全措施(1)作业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严禁烟火。
(2)氧气乙炔作业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如防静电服、防护眼镜等。
(3)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氧气乙炔作业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氧气乙炔安全操作规程。
5. 应急处理(1)氧气乙炔泄漏:立即关闭气阀,切断气源,通风换气,避免火源。
(2)氧气乙炔火灾: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灭火。
(3)人员中毒:迅速将中毒人员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治疗。
四、交底要求1. 作业人员应认真学习本交底内容,确保掌握氧气乙炔安全操作规程。
2. 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氧气乙炔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3. 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氧气乙炔作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作业安全。
电焊(气割)工安全技术交底1、电焊(气割)工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持证上岗2、操作前应检查所有工具、电焊机、电源开关及线路是否良好,氧气表、减压阀是否正常,金属外壳是否有安全可靠接地或接零,进出线是否有完整的防护罩,进出线端是否用线鼻子接牢二次线,严禁暴露。
3、每台电焊机应有专用电源控制开关,开关的保险丝容量,应为额定电流的1.5倍,严禁用其他金属丝代替保险丝。
完工后,切断电源。
4、严禁在运行中的压力管道、装有易燃、易爆炸物的容器和受力构件上进行焊接和切割。
5、焊接现场周围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特殊情况下易燃品离焊接现场不得少于10米,易爆物离焊接现场不得少于20米,并分别采取妥善防燃、防爆措施。
6、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正确使用电焊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高处焊接时必须使用安全带等防护用具,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严禁酒后作业,严禁在作业中嬉戏、打闹。
焊件周围和下方的脚手架和木质脚手板(包括节点)需用水浇湿,并在脚手板上铺1-2块薄钢板,使溶渣和焊条头都落在其上,以防火灾。
7、做好安全用电,电线不准乱拖乱拉,电焊手把线和地线通过道路时,须架高或穿入套管埋入地下。
8、清除焊渣时,面部须避开焊缝,戴防护镜,以防异物伤眼。
9、经常检查氧气瓶与减压阀表头处的螺纹是否滑牙,橡皮管是否漏气,焊割炬嘴和炬身有无阻塞现象。
10、严禁油污接触氧气瓶和气焊工具,禁止氧气瓶、乙炔瓶混放和接近火源;禁止氧气瓶、乙炔瓶在强烈阳下爆晒,乙炔瓶、氧气瓶、焊枪三者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0米。
11、乙炔瓶、氧气瓶均应设有安全回火装置,橡皮管连接处须扎牢固定。
12、焊枪和割枪接胶皮管时,乙炔和氧气管不要装错,也不要互换。
使用完后应先关闭乙炔阀,后关氧气阀。
发生回火应先关氧气阀,再关乙炔阀。
点燃时,应先开焊枪上的乙炔阀点火然后再开氧气阀调整火焰。
点燃后的焊枪不能离手放下,若必须放下时,一定要先关闭乙炔阀,再关闭氧气阀,使火焰熄灭后再放下。
电焊工程安全作业交底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纪律。
2、电焊、气割,严格遵守”十不烧”规程操作。
3、操作前应检查所有工具、电焊机、电源开关及线路是否良好,金属外壳应有安全可靠接地或接零,进出线应有完整的防护罩,进出线端应用铜接头焊牢。
4、每台电焊机应有专用电源控制开关。
开关的保险丝容量,应为该机的1.5倍,严禁用其它金属丝代替保险丝,完工后,切断电源。
5、电气焊的弧火花点必须与氧气瓶、电石桶、乙炔瓶、木料、油类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少于10m。
与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少于20m。
6、乙炔瓶、氧气瓶均应设有安全回火防止器,橡胶管连接处须用扎头固定。
7、氧气瓶严防沾染油脂,有油脂衣服、手套等,禁止与氧气瓶、减压阀、氧气软管接触。
8、清除焊渣时,面部不应正对焊纹,防止焊渣溅入眼内。
9、经常检查氧气瓶与减压阀表头处的螺纹是否滑牙,橡皮管是否漏气,焊割炬嘴和炬身有无阴塞现象。
10、注意安全用电,电线不准乱拖乱拉,电源线均应架空扎牢。
11、焊割点周围和下方应采取防火措施,并应指定专人防火监护。
12、严禁操作人员在酒后进入施工现场作业。
13、每个工人进入施工现场都必须头戴安全帽。
14、班组如果因劳力不足需要再招新工人时,应事先向工地报告。
15、新工人进场后应先经过三级安全交底,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让其正式上岗。
16、新工人进场应具有四证,即:职业资质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和外来人口暂住证。
电工工程安全作业交底内容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纪律。
2、在拉设临时电源时,电线均应架空,过道处须穿管保护,不得乱拖乱拉,电线被车辗物压。
3、电箱内电气设备应完整无缺,设有专用漏电保护开关,必须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4、所有移动电具,都应在二级漏电保护开关之中,电线无破损,插头插座应完整,严禁不用插头而用电线直接插入插座内。
5、人力弯管时,应选好场地,防止滑倒和坠落,操作时面部要避开。
一、交底标题焊工安全技术交底二、交底日期年月日三、交底单位(单位名称)四、交底对象全体焊工五、交底内容一、焊工基本要求1. 焊工必须持有国家规定的焊工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
2. 焊工应具备基本的焊接理论知识,熟悉焊接工艺和操作规程。
3. 焊工应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二、焊接作业前的安全检查1. 检查焊机、焊条、气体、氧气瓶等设备设施,确保其完好无损。
2. 检查焊接作业现场,清除易燃易爆物品,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3. 检查焊接设备接地线,确保接地良好。
三、焊接作业中的安全操作1. 严格遵守焊接操作规程,按照焊接工艺要求进行焊接作业。
2. 焊接时,应穿戴工作服、绝缘鞋、电焊手套、防护面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3. 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采取防坠落措施。
4. 焊接作业现场周围10m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5. 雨雪天气、风力六级以上(含六级)不得露天作业。
雨雪后应清除积水、积雪后方可作业。
6. 严禁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域内、运行中的压力管道和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内以及受力构件上焊接和切割。
7. 焊接曾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时,应根据介质性质进行多次置换及清洗,并打开所有孔口,经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8. 在密封容器内施焊时,应采取通风措施。
间歇作业时焊工应到外面休息。
容器内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焊工身体应用绝缘材料与焊件隔离。
9. 焊接铜、铝、铅、锌等合金金属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作业。
在有害介质场所进行焊接时,应采取防毒措施。
四、焊接作业后的安全注意事项1. 焊接作业结束后,应立即关闭焊机电源,切断氧气瓶和乙炔发生器。
2. 清除焊渣时,面部不应正对焊缝,防止焊渣射入眼内。
3. 工作中应经常检查焊机的温度,一般不得超过700°C,超过时应停机修理。
4. 刚焊完的焊钳应放地不着火和稳定的地方,焊钳绝不允许用臂夹住。
六、应急处理措施1. 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氧气、乙炔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所有使用氧气、乙炔瓶的作业人员。
三、交底内容1. 氧气、乙炔瓶的基本知识(1)氧气瓶:氧气瓶是储存和运输氧气的专用高压容器,主要用于气焊、气割等作业。
(2)乙炔瓶:乙炔瓶是储存和运输乙炔的专用高压容器,主要用于气焊、气割等作业。
2. 氧气、乙炔瓶的安全使用规程(1)氧气瓶使用:1)氧气瓶应放置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场所,远离热源和明火。
2)氧气瓶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倒置。
3)氧气瓶的阀门开启和关闭速度要缓慢,防止因压力过高导致气体喷出。
4)氧气瓶不得与油脂、易燃物品等接触。
5)氧气瓶的余压不得低于0.196MPa。
(2)乙炔瓶使用:1)乙炔瓶应放置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场所,远离热源和明火。
2)乙炔瓶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倒置。
3)乙炔瓶的阀门开启和关闭速度要缓慢,防止因压力过高导致气体喷出。
4)乙炔瓶不得与油脂、易燃物品等接触。
5)乙炔瓶的余压不得低于0.196MPa。
3. 氧气、乙炔瓶的储存要求(1)氧气瓶与乙炔瓶应分开存放,且氧气瓶应位于乙炔瓶的上风方向。
(2)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米,与明火的距离应大于10米。
(3)氧气瓶与乙炔瓶应存放在专用储存室内,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0℃至+50℃之间。
(4)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
4. 氧气、乙炔瓶的运输要求(1)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运输应使用专用车辆,并配备消防器材。
(2)运输过程中,氧气瓶与乙炔瓶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倒置。
(3)运输过程中,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碰撞。
(4)运输过程中,应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安全。
四、注意事项1. 使用氧气、乙炔瓶前,应仔细检查气瓶的完好性,确保无裂纹、泄漏等异常情况。
2. 使用氧气、乙炔瓶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3. 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将气瓶存放在安全的地方。
氧气乙炔切割安全操作规程氧气乙炔切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切割方式,通常用于切割、焊接和加工金属材料。
然而,由于切割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高压气体,操作不当可能引发危险。
因此,为了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需要遵守以下氧气乙炔切割的安全操作规程:1.检查设备:在使用氧气乙炔切割设备之前,应仔细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工作状况,确保所有管道、阀门、连接件和胶管等没有泄漏或损坏。
2.空气流通:确保切割工作区域有足够的空气流通,以防止气体积聚和爆炸。
3.灭火器:在切割工作现场附近必须放置灭火器,并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其使用方法。
4.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耐火防护服。
特别要注意保护眼睛,以防止火花、溅射物和金属屑等伤害。
5.防火防爆措施:在切割工作现场周围清除易燃物品,保持工作区域整洁。
同时,禁止在切割区域内吸烟或使用明火。
6.氧气瓶存放:氧气瓶在储存和搬运时必须垂直放置,并与易燃物隔离开。
瓶身上必须贴有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人们注意。
7.切割前准备:在进行切割之前,必须检查气体阀门是否关闭,并检查压力表是否正常工作。
在打开气体阀门之前,确保手抬离火花器。
8.切割过程:在切割金属之前,要确保切割区域没有易燃物,以免引起火灾。
在进行切割时,要保持稳定的姿势,并使用正确的角度和速度进行切割。
切割结束后,要关闭气体阀门,并清理工作区域以防止积聚的金属屑引起火灾。
9.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警觉,专注于切割工作,不得分散注意力。
切割过程中,禁止与他人交谈或受其他干扰。
如果操作人员感到疲劳或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切割并寻求帮助。
10.紧急情况的应对:如果发生火灾、泄漏或其他紧急情况,操作人员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首先要立即关闭气体阀门,以防止进一步的事故。
然后报警并尽快撤离现场,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总之,氧气乙炔切割是一项危险的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氧气焊割作业的安全进行,降低事故风险,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所有参与氧气焊割作业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及现场监理人员。
三、交底时间[填写具体时间]四、交底内容1. 氧气焊割作业的基本要求(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氧气焊割作业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2)熟悉氧气焊割设备、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了解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气体的性质和危害。
2. 氧气焊割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氧气瓶、乙炔瓶等设备是否完好,压力是否正常。
(2)确保作业现场通风良好,无易燃易爆物质。
(3)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割手套、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
(4)熟悉作业现场环境,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氧气焊割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点燃焊(割)炬时,应先开乙炔阀点火,然后开氧气阀调整火焰。
关闭时应先关闭乙炔阀,再关闭氧气阀。
(2)操作过程中,严禁将焊(割)炬直接对准人体或易燃易爆物质。
(3)焊接或切割作业时,要确保作业区域无人员逗留,并设置警示标志。
(4)氧气瓶与乙炔瓶、氧气瓶与其他易燃气瓶应分别存放,氧气瓶库应与高温、明火保持10米以上距离。
(5)储存高压氧气瓶时应拧紧瓶阀,确保密封良好。
4. 氧气焊割作业后的安全处理(1)作业完成后,及时关闭氧气瓶和乙炔瓶的阀门,确保无气体泄漏。
(2)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残留的易燃易爆物质。
(3)对氧气瓶、乙炔瓶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损坏。
五、交底要求1. 各参与人员要认真听取交底内容,并做好记录。
2. 作业人员要熟练掌握氧气焊割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3. 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氧气焊割作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4. 现场监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安全技术交底内容进行监督,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止。
六、交底人[填写交底人姓名及职务]七、接受人[填写接受人姓名及职务]八、交底日期[填写具体日期]。
氧气乙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为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设备正常、安全运行,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特制定此安全操作规程。
一、工作前的准备1.焊割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2.焊割作业前,必须检查氧气瓶、乙炔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严禁带隐患作业。
3.焊割工具(割炬、焊炬等)应完好无损,确保其性能可靠。
4.焊割现场周围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如有可能应先进行清理。
5.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防尘口罩等。
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操作1.使用氧气乙炔焊割时,应先打开氧气瓶阀门,再打开乙炔瓶阀门,并调整两瓶压力至所需的工作压力。
2.点燃焊炬时,禁止用氧气代替乙炔来引燃,以免发生爆炸事故。
3.在进行焊接或切割工作时,应保持稳定的姿势,避免因动作过大而引发意外。
4.严禁在带压的容器或管道上进行焊接或切割工作。
5.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或闻到乙炔气味,应立即停止工作,检查并排除故障。
6.在多组焊枪同时工作时,氧气带和乙炔带不要互相缠绕或跨越。
7.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焊割工具的清洁,避免堵塞或漏气。
8.工作结束后,应先关闭乙炔瓶阀门,再关闭氧气瓶阀门,并将焊割工具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9.对于设备管道冻结的情况,严禁用火烤或工具敲击冰块,应用40℃的温水溶化,或用蒸汽解冻。
10.在点燃时要用暗火,先用乙炔调节阀点火后再用慢风阀调节火焰。
烧咀不准对人,在焊、切时,焊枪如发生爆鸣或手感到震动时,应立即停枪检查原因。
三、应急处置1.如果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工作,断开电源,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置,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
2.对于轻微事故,如割炬漏气、火焰异常等,应立即调整或更换割炬;对于严重事故,如火灾、爆炸等,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并报警。
3.对于人身伤害事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救治,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氧气乙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降低事故风险,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特进行本次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所有参与氧气乙炔作业的相关人员。
三、交底内容1. 氧气乙炔的基本特性氧气(O2):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助燃,但在高浓度下有窒息危险。
乙炔(C2H2):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易燃易爆,遇热、震动、电火花等可引发爆炸。
2. 氧气乙炔安全管理规定(1)氧气管道1)氧气管道的设计、作业和检修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030、GB 16912的规定。
2)从事氧气管道检修、维护和操作的人员,应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氧气管道最高流速:碳钢管不大于15m/s,不锈钢管不大于25m/s。
4)新敷设的氧气管道,应脱脂、除锈和钝化;氧气管道在检修和长期停用之后再次使用,应预先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彻底吹扫。
5)氧气管道的阀门,应选用专用阀门;工作压力大于0.1MPa时,不应选用闸阀。
6)氧气管道和氧气瓶冻结时,可采用热水或蒸汽解冻,不应采用火烤、锤击解冻。
(2)乙炔管道1)乙炔站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031的要求;其电气设备的选用、安装,应符合甲类生产车间厂房的要求。
2)乙炔工作压力为0.02~0.15MPa时,管中最大流速不得超过9m/s。
3)乙炔管道的选用,应遵守下列规定:- 压力为0.02~0.15MPa的中压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且管内径不大于90mm;- 内径大于50mm的中压管道,不应使用盲板或阀门。
(3)气瓶使用1)气瓶安全管理规定。
凡阀杆损坏、漆色不明、未戴防护帽等的气瓶,不许使用。
2)供气点必须远离热源,并经常保持场地整洁。
氧气、乙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
3)供气前,应对回火防止器、氧气压力表、乙炔压力表等安全保护装置进行仔细检查,确认正常,方可工作。
4)送气时,要观察气并输送管道、阀门等渗漏现象。
捉漏时应该用肥皂水,不准动用火种。
5)随时注意氧气、乙炔压力表指针,不许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