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 学案1

第二单元 学案1

第二单元  学案1
第二单元  学案1

学案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

2.表现

(1)经济上

①农业: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

③商业: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政治上

①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②世卿世禄、封邑制局面被打破。

(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以争霸战争为主,战国以兼并战争为主。

(4)文化上

①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②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深化探究]

材料一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求赙(助葬费用)。以后周桓王还向鲁国求过车。

材料二郑庄公(前757—前701),名寐生,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在位32年,曾平定其弟叔段叛乱。继武公为周平王卿士,联合齐、鲁战败宋、卫,并灭许国,在中原形成霸主地位。后因周桓王免其职而与周作战,击败周师,射伤周王。

材料三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图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牛尊

思考

归纳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并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时代特征: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不尊天子,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2)内在联系:正是由于在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各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周王室之间实力发展不平衡,所以才导致材料一、二中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的结果。

[重要概念]

社会转型: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性质的变化,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渐确立。具体表现为奴隶社会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阶级专政和地主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1)经济上,社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初步确立起来。

(2)政治上,通过政治改革,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

(3)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军事上,通过兼并战争,出现局部的统一。

(5)民族关系上,各族人民迁徙往来,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国语·齐语》

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史记·蔡泽列传》

思考

(1)材料一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3)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改革?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1)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平籴法”。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

(3)①改革: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②作用: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③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历史比较]

管仲改革与李悝变法的主要不同点

管仲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目的是维护奴隶制。

李悝变法:改革既包含经济基础,又包含上层建筑,目的是维护并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特别提示]

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战国时期的变法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对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比春秋时期的改革更加全面,影响也更加深刻。春秋时期的改革只是动摇了旧的制度,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基本上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不利形势

(1)秦国偏居关中,政治、经济、文化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

(2)初步改革成效不大。

2.有利条件

(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3.历史机遇

(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分裂为魏、韩、赵三国,力量大大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4.直接原因:商鞅来到秦国,受到秦孝公重用。

[深化探究]

商鞅入秦

材料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求贤令》

思考

秦孝公为什么要颁布《求贤令》?结果如何?

答案(1)原因:当时秦国力量弱小,东方各国都看不起秦国。秦孝公想改变落后的面貌,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2)结果:吸引了各方有识之士来到秦国效力,商鞅正是在《求贤令》的感召下来到秦国的。[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是地主阶级性质的?

(1)从变法兴起的原因来看,变法是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进行的。

(2)从变法的目的来看,各国的变法都是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3)从变法的内容来看,各国的变法都着眼于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这就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课堂小结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A.社会经济的变化

B.统治方式的变化

C.社会性质的变化

D.思想文化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A、B、D项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项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

2.“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的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

3.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B.废除了井田制

C.破坏了井田制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A项管仲改革没有涉及;B项关于井田制的表述不准确;D项表述不正确。

4.电视剧《大秦帝国》备受观众好评,秦孝公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对象。当初,导致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B.法家学说的推动

C.诸侯国会盟,拒邀秦国

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

答案 C

解析A、B、C、D四项都是秦国改革的因素,A项是不利因素,B、D两项是有利因素,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愤图强,进行变法,这是直接原因。

5.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春秋战国图二春秋战国时期

时期的铁制农具贵族使用的牛形酒容器

图三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及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各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图三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秦国是如何应对这一形势的?

答案(1)图一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出现铁制农具;图二反映出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和逐步推广,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图二也是社会存在——牛耕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

(2)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发展的主线,秦国利用商鞅变法改革。

[基础达标]

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

答案 A

解析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旧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不但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而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夺权的现象,故选A。

2.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

A.齐桓公曾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B.管仲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C.管仲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D.管仲改革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答案 D

解析管仲在改革中虽然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占有的合法性,但他没有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承认土地私有制,其改革仍然是奴隶制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3.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X处应填()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

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本题X处应选A项“铁器牛耕的使用”。

4.战国初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的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李悝变法()

A.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

C.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

D.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

答案 C

解析“食有劳而禄有功”,意即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该做法有利于打破世卿世禄制,为新兴地主阶级参与和控制政权创造了条件。

5.商鞅进入秦国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

A.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

B.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

C.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

答案 D

解析秦孝公鉴于秦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决心发愤图强,进行变法。主张法治和富国强兵的法家思想最能适应其需要,因此,D项符合题意。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图文:

材料公元前6世纪和公元前3世纪,西方的古希腊和东方的中国,都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同时也诞生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人物,梭伦和商鞅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顺应历史潮流,发动了影响后世的改革和变法——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请完成:

(1)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前,雅典和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有什么新的变化?

(2)阶级结构的变化对改革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梭伦改革前,产生了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商鞅变法前产生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2)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权,直接推动了改革。封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地主阶级的政权,为此进行变法。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

材料二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

材料三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籍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四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译自《诗经·大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出在当时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材料二中的“铁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税亩,非正也”?材料四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为什么?

(3)“初税亩”的实行对促进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答案(1)农业生产中牛耕出现,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铁官”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各行各业的人掌握和使用铁制工具。

(2)春秋以前我国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国家不承认私田的合法性,也不向私田征税,因此说“非正也”。“初税亩”实行前。从诗中可以看出,奴隶主贵族重视私田,其原因就是私田不需交税。

(3)“初税亩”的实行,国家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出现了封建的剥削方式,标志着鲁国等诸侯国井田制的瓦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理解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一主要叙述了牛由原来的祭品而变成了耕地的动力,材料二叙述了管仲在齐国推广铁制工具,材料三叙述了鲁国的“初税亩”的基本情况,材料四主要叙述了私田的出现,人们更多地关注私田。第(1)小题主要是通过归纳总结材料得出答案。第(2)小题是对“初税亩”的理解以及分析材料三、四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能力。第(3)小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

第二单元第1课孔子学案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1课孔子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难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自主学习】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学习礼乐(15岁):苦研《》《》《》《》,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为己任。 2、讲学收徒(30岁):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 3、从政生涯(51岁):在鲁国做中都宰,后官至司寇。为了实现恢复社会的理想,他试图加强,削弱,抑制,结果失败。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化: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文化典籍、删除《》,献身于文化教育事业。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1)、春秋时期是社会向社会转变的时期。

(2)、违背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意义。 2、内容: (1)、礼的思想:礼及周礼,主张“”,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就是,包括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主张以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他认为“”,要恰到好处“”。 (4)、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孔子开创,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 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六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成为儒家经典。 四、多后世的影响 1、积极意义: (1)对中国:①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 ②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利于修身社建; ③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

小说阅读之作用类导学案

评测练习 【学习目标】 1、探讨小说作用类答题思路。 2、把握小说作用类解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 在小说阅读中找到解题技巧并会熟练运用。 【纠偏提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失踪 周海亮 男人随很多人扑出战壕,然后便不见了。活着的兵里找不到他,死去的兵里也找不到他。那次他们打了胜仗,兵的失踪于是变得蹊跷,几近离奇。几天以后队伍打到兵的家乡,营长将兵失踪的消息告诉了兵的女人,女人听了,表情即刻变得不安。 他失踪了? 找不到了。 怎么可能? 部队里常有这种事情。营长说,他可能战死了,死在非常隐蔽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他;他可能被俘了,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他仍然有走散然后被俘的可能;他可能逃跑了,因为太过恐惧,不敢面对敌人。他回来过吗? 没有。女人说,你们弄丢了我丈夫,你们不该这样问我。 不是我们把他弄丢的。营长说,是他失踪了。 我猜他战死了。女人说,先与队伍走散,然后战死。他既不会逃走也不会被俘,他那么强壮,那么勇敢。他战死了,你们有责任的。 当然。营长笑笑说,不管他战死,逃走,或者被俘,这点钱都是对你的补偿。现在我得走了,你知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光。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 女人不愿相信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但是现在,她不得不相信。她被自己虚构的故事说服,然后在梦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丈夫只知冲锋,终与队伍走散。他遇到敌人的散兵,他被敌兵打死然后扔进河里——丈夫是战死的,他不可能成为俘虏。 两年以后,队伍再一次打回来,女人再一次见到营长。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营长说仍然没有你丈夫的消息。营长说我倒希望他被俘,似乎只有被俘才有活命的机会。

二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晒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并能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3、知道太阳能够送给我们光和热,这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两样礼物。 4、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知道太阳是从东向运动的。 教学重点:太阳能够给我们带来光和热,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能利用简单材料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预习要求: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准备好制作简易太阳能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首儿歌: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青石板上钉银钉,数来数去数不清。 2、学生自由的读一读,想一想这首小诗里面说的是哪几样东西?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个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它们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 4、这首小诗的第一句话“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说的就是太阳。今天这一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四课《晒太阳》。 5、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学生说一说有关太阳的知识。 2、大家知道吗?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谁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利用太阳? 学生思考并自由讨论。 3、教师指导: (1)出示课本第12 页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这四幅插图分别

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仔细观察几幅图片,了解这四幅图画的内容。 图一:小女孩在太阳下晾晒衣服。 图二:农民伯伯在空地上晾晒粮食。 图三:一个工人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图四:一个老爷爷和孙女在晒太阳。 (3)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4、教师总结: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要利用太阳,比如说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人们利用太阳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1、大家见过太阳能热水器吗?(见过)大家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吗?出示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这就是太阳能热水器,谁来说一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工作的? (1)学生说出自己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教师相机的补充和小结:太阳能热水器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天上有太阳,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就可以有用不完的热水。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教师一边指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一边讲解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管子上面。这些黑色的管子就吸收了太阳能的热量,再把这个热量传到管子里的水上面,管子里的冷水接收到这些源源不断的热量,温度就由低变高,冷水也就变成了热水。只要有阳光,太阳能就会制造出源源不断的热水出来。简直是太神奇了,大家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呢? 2、指导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制作材料:一个空塑料瓶、自来水、黑色的布 (2)制作步骤:出示课本第13 页上面的材料,请同学们阅读并了解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步骤。 (3)教师讲解制作的要领:塑料瓶里面的水不能太满。裹瓶子的布用黑色的比较好,因为黑色的容更容易吸热,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4)学生分小组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制作的情况,并做简单的指导。

(vip专享)【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整套】 精品配套学案 打包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配 套学案汇总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课前预习

一. 预习目标 结合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二. 预习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1、进实验室前, 应先预习实验, 明确实验、、 , 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 应先检查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 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 不得大声喧 哗. 4、有意外事故, 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 应将仪器 , 整理清洁实验台. (二)了解安全措施 2、一些药品的保存: (1)金属钠、钾放在 (2)白磷放在中;溴用封;碘易升华, 封存 (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 防爆炸; (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瓶中阴冷处 (6)酸放在玻璃瓶中, 碱放在带的试剂瓶中. 3、安全常识-----“六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 . 如:H2,CO,CH4,C2H4,C2H2等 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应加 防失火:可燃物质要远离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应在中进行, 要注意吸收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时, 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 要安装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物质是要有装置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 块状的用 . 用后及时擦干净药匙或镊子. ②固体粉末时, 先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 ,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先把容器 , 把药品放到容器口, 再把容器 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 (2)固体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

高一英语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学案设计+答案

一、词汇变形Book4 Unit2 Working the land 词汇导学案 1.hunger (n.)---hungry(adj.)饿的 2.disturbing (adj.)---disturbed(adj.)不安的;焦虑的---disturb(v.)打扰;妨碍;使不安 3.expand (v.)---expansion(n.) 膨胀 4.circulate (v.)---circulation(n.) 流通,循环 5.freedom (n.) ---freely(adv.) ---free(adj.)自由的(vt.)使自由 6.equip (v.)---equipment(n.)设备 7.nationality (n.)---nation(n.)---national(adj.) ---nationalism(n.)民族主义;国家主义 ---nationalize(vt.)使国有化;使民族化 ---international(adj.)国际的 8.o ccupation (n.)---occupational(adj.)职业的 ---occupy(v.)占据,占领;使忙碌 9.personality (n.)个性---person(n.) ---personal(adj.)---personally(adv.) ---interpersonal(adj.)人际的 ---personnel(n.) 职员 10.confuse (v.)---confusion(n.) ---confused(adj.)---confusing(adj.) 二、重点单词 1.struggle vi. 11.chemical (adj.)---chemistry(n.) ---chemist(n.)化学家 12.fertile (adj.)---fertilizer(n.)肥料 13.nutrition (n.)---nutritious(adj.)有营养的 14.discover (v.)---discovery(n.)发现 15.reduce (v.)---reduction(n.)减少 16.industry (n.)---industrial(adj.)工业的 ---industrialize(vt.)使工业化 17.regret (vt.& n.)---regretful(adj.)后悔的; 遗憾的---regretfully(adv.) 18.produce(v.)生产---producer(n.)制片人 19.cover(v) ---discover(v)发现---discovery (n) 20.mine(v.)开矿-miner(n.)--mineral(n.) 矿物质 21.sum(n.) 总和---summarize(v.)总结 ---summary(n.)概要,总结https://www.doczj.com/doc/3c13940812.html,an(n) 器官,组织---organize(v.) ---organic(adj.)组织的,有机的,器官的 23.nutrition(n.)---nutritious (adj.)有营养的 24.satisfy(vt)---satisfied/satisfying/satisfactory- --satisfaction (n)满意 ?_ ?_ _ *He has been struggling to succeed/struggling for success in his business. I struggled up the hill with the heavy bags. struggle through the snowstorm *He has been struggling/fighting against illness for years. struggle for freedom / independence / human rights n. 斗争; 拼搏; 努力The struggle for freedom was long and hard. struggle for 为......而奋斗struggle against 与... 斗争 struggle to do sth (=make great efforts to do sth)努力做某事 struggle to one's feet 挣扎着站起来stand on one’s feet 站起来;恢复健康;自食其力 (拓展:站起来rise to one’s feet; get to one’s feet jump to one’s feet 跳起来; ) 1)The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struggling __ _____ human rights. 2)The children talked so loudly at dinner table that I had to struggle ___ _.(hear) 3)T hey asked for rights,__ ___ which they had struggled for hundreds of years. 4)India gained independence in 1947, after __ long struggle. 2.equip vt./vi.配备;装备(equipped,equipped)n. equipment 设备(不可数) ?装备;配备to provide a person and place with the things that are needed for a particular place:The boys equipped themselves with food, tents and sleeping bags for their journey. ?(体力、智力上) 使有准备;使有资格to prepare sb for an activity or task by giving them the information and skills:

小说阅读学案

高三年级(上)语文阅读学案 课题:海明威时间:2017.8(第四周) 一、人物介绍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语言风格 1.朴实 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从句式上看,海明威常用简短的陈述句进行语言表述,他认为没有必要用文字修饰雕琢来哗众取宠,只要将事物描述清楚就行,其他的则由读者来决定。海明威的小说语言就有着不冗不赘、文体轻松、造句简单、用词平实的特点,他常以基本单词为中心来构造单句,很少使用表达思想的形容词与副词。 2.直观 文学艺术要表现情感,但情感却是依靠事物的外观透视出来的,越是对事物外观的直接描摹,越能产生强烈的视觉真实性,越能拉近读者与作家的距离。海明威用高度清晰的视觉化语言,将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印象付诸语言,写出了事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以直接的物象表现宇宙与生命。 3.含蓄情感 海明威有自己特殊的艺术风格,他强调写作的客观性与主题思想的隐晦含蓄,反对作者直接出场对人物进行评说与暗示,他常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尽的内涵,因而,他的小说在外观不动声色,但内在情感却是丰厚炽热。 三、冰山理论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的创作原则,他坚持认为应该从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撷取最有特征的情节,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隐藏起来,按照“冰山原则”留下八分之七的空间让读者思考与揣摩。如《永别了,武器》的结局,亨利不顾护士的阻拦执意要看妻子的遗容,可是看到妻子遗体时没有一句表述,也没有一滴眼泪,这种无声的诀别实现了不解释而得到解释,疏远与冷淡而实现关怀的目的,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海明威常通过对形象的刻画,将人物的内心世界隐藏于背后,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表现让读者去思考,去想象,这种写法虽是寥寥数笔,却是入木三分,将人物的情感深刻地刻画出来,表现出一种不为命运所屈服的硬汉精神。 海明威常努力摆脱主观情感对作品的影响,用一种近乎客观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因而常被人贬称为“哑牛”。其实,批评者只是流于作品表象,并不了解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德国作家棱茨曾言,海明威通过无动于衷而达到激动,通过不加解释得到解释。 四、拓展阅读一

第二单元学案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主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主编:李珍珍审核:历史组一、【情境导入】 大西洋太平洋 太 平 洋 印度洋 地球村是对地球的一种比喻说法。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因而整个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你知道世界是怎样逐步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吗? 二、【问题导学】(自主学习) 阅读指导:略 具体任务: 问题1:假设你是一个旅游爱好者,希望从西欧游历到亚洲,有几条路线可以设计?你知道其中的一些路线是哪些先辈最早探索发现的吗? 问题2你还知道哪些黑人明星?黑人的故乡在哪里?他们后来为什么生活在美洲大陆上? 问题3:1840年的鸦片战争可以说是中国人噩梦的开始,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能够来到中国并发动侵略战争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问题4:《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实不止在中国,当时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瓜分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单元知识框架】 要求:形式不限、主题突出、揭示联系,有根有据。 【问题解决】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江苏无锡高三期中·8题)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印度古里)病逝。六十多年后,一支来自欧洲的船队到达这里,开辟了一条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这支船队的指挥者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故B正确。 【答案】B 2.(2012·安徽省城名校第三次联考·15题)“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解析】题干中的观点主要强调的是西方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开辟新航路以及对外侵略扩张,哥伦布、达·伽马等人仅仅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而已。A、D两项所述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将因果关系倒置了,且不符合材料中的原意,故符合题意的答案应为C项。 【答案】C 3.(2012·陕西商洛高三期末考试·26题)下表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以下是对该表内容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1689—1815年间欧洲各国海军规模统计(服役舰只数) 1689 1739 1756 1779 1790 1815 英国100 124 105 90 195 214 法国120 50 70 63 81 80 西班牙/34 /48 72 25 荷兰66 49 /20 44 / A.大致反映了这一时期列强争夺海上霸权的情况 B.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 C.经济实力决定了军事实力的强弱 D.英国海军从1689年起始终占优势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殖民扩张。从材料时间以及欧洲各国海军规模变化可以判断A、B、C正确。英国崛起是在18世纪中叶,17世纪荷兰人在海上称霸,故D不正确。 【答案】D 4.(2012·河北沧州高三复习质监·22题)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加入的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如Na2SO4 MgCl2 CaCl2 多余的__________、 适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人教版高二英语选修八第二单元学案含答案

Unit 2 Cloning (Module 8) Period 1 Reading: 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 Class : Name : __________ Group : No :______ Learning Objectives: 1. Learn th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Read the passage and learn some information about cloning. Learning Key Points: 1. Grasp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reading material. 2. Learn the text and master the major uses of cloning and the success and problem of cloning Dolly the sheep. Learning Difficult Points: 1. Improve the reading ability. 2. Learn the reading skills: scanning and skimming. Learning Procedures: I. 【Pre-class homework 】 A. Warming up There are two kinds of clones, a natural clone and a man-made clone. Do you know what is a natural clone? And what is a man-made clone? A natural clone is one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n-made clone is one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Pre-reading Background reading: Scottish scientists at Roslyn Institute created the much-celebrated sheep "Dolly", aroused worldwide interest and concern because of its scientific and ethical implications. She was the first mammal to be cloned from adult DNA taken from an adult cell. Previously, animals had only been cloned using embryo(胚胎) cells which already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a complete embryo in its own right. The big breakthrough with Dolly was to make a clone from an ordinary, adult cell ? in this case from a female goat’s udder. Questions: 1. How does Dolly differ from other sheep? She was ______________ by humans while the others were born naturally. So, Dolly was a ______________ sheep. 2. Should we clone a human? II. 【While-class 】 Step1. Lead-in Step2. Group discussion Step3.Consolidation 1. Reading Assessment : Assessment :

小说阅读学案(一)

一、复习目标:1.把握作品主题、特征及表现手法。 2.赏析作品的语言、形象、内涵。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 二、阅读小说,完成后面的问题。 (柴进与林冲正在吃酒间,只见那洪教头)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教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 “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头,” 洪教头道: 来投庄上诱得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便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要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我若一棒打翻了他,柴大官人面上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 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巴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十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柴进说道:“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还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 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己乱了,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惭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选自施耐庵,水浒传),有删改) (一)把握故事情节 (二)文本精读 1、请各用两个词分别概括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征。(4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实验学化学复习1学案.docx

单元复习 【知识框架】 【专题1】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涵义: 混合物的分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各种物质一一分开成为纯净 物,并要求恢复物质的原来状态;物质的提纯则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杂质,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二者要求不同,这也是两种题型在解题中的区别。 2.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在用化学进行分离与提纯时,所选用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提纯过程中不能引入 新的杂质。试剂与杂质反应的生成物要易于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被提纯的物质要复原,尽量不减少。所选用试剂应尽可能易得到。即符合“多得”、“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的原则。 【注意】( 1)在实际操作中,加入“适量” 的试剂除去杂质是很难的。要彻底除去杂质,所选择的试剂必须过量。所以由所选择试剂过量而引入的新杂质也必须除去。 (2)对于分离与提纯的全过程,要求做到选择试剂合理,加入顺序正确,操作步骤 简便,除去杂质彻底,并且尽可能地将杂质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1)过滤法;2)蒸发法;(3)蒸馏法;(4)萃取和

分液法。 【例题 1】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 2+2+2++ Zn、 Hg、 Fe、 Ag 等四种离子。某学生利用 实验室可以提供的药品和仪器,综合考虑有关因素(如反应速率、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设计从该污水中回收金属银的方案为: 实验室可以提供的药品:锌粉、铜粉、铁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提供的 仪器:试管、烧杯、导管、铁架台(包括铁夹、铁圈、石棉网等)、酒精灯、 U形管、启普发生器等。试填写下列空白: (1)第①、②步操作中需要的药品为:①;②。 (2)第③步操作的仪器必须连接装置,理由是。 (3)第④步操作必须的玻璃仪器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现象 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第④步操作开始时应该,结束时应该。实验过程中对多余氢气的处理方法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混合物的分离除杂质知识,对于汞的易挥发而引起的环境污染,要 充分注意。银是不活泼的金属,可以用活泼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汞也不活泼,因 此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汞,虽然汞易挥发,但汞蒸汽有毒。所以在加热回收时必须加一个冷凝 装置。因为加热时银将变成氧化银,所以需要用氢气还原。 【答案】:⑴①铁粉;②稀盐酸或稀硫酸。⑵冷却回收;回收金属汞,防止汞蒸气污染环境。 △ ⑶试管、导管、酒精灯;棕褐色固体变为银白色,试管口有水滴;H2+Ag2O 2Ag+HO。 ⑷先通 H ,待 H 充满试管后,再加热;先停止加热,继续通H ,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 ; 2222 点燃。 【专题 2】.物质的鉴别 1.物质的检验分为物质的鉴别、鉴定和推断三种情况。 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征,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分析,将它们区分开来。物质的鉴定是指对未知物进行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进而确定它是什么物

人教新课标高中英语选修8第二单元 8 Unit 2 Cloning 学案含答案

Unit 2 Cloning (Book 8) Period 1 Reading 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 Class:Name:__________ Group:No:______ Learning Objectives: 1. Learn th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Read the passage and learn some information about cloning. Learning Key Points: 1. Grasp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reading material. Learn the text and master the major uses of cloning and the success and problem of 2. cloning Dolly the sheep. Learning Difficult Points: 1.Help Ss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2. Ss learn the reading skills: scanning and skimming. Assessment: Learning Procedures: 】Pre-class homeworkI.【Scan the text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1.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is _____________. A. animal cloning is very valuable and can benefit the world B. animal cloning could be misused by bad people so it must be forbidden C. animal cloning is well developed because Dolly the sheep was born D. animal cloning raised arguments and scientists are not sure about its future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clon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Cloning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quite recently. B. Twains that look exactly the same are originally from the same egg. C. Cloning is used by gardeners to make more money. D. Animal cloning is much more difficult than plant cloning. 3. The lamb is the clone of the cell from sheep B because ______________. B. it gives birth to the lamb A. it provides the egg cell D. it is a female sheep C. it provides the nucleus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problem or danger of cloning mentioned in the text? A. Evil leaders may want to clone themselves. B. Animal clones may develop the illness of older animals and may die younger than

2018高考小说阅读标题含义作用导学案

高考小说阅读标题含义作用导学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标题命题类型 2、掌握解题思路,规范答题。 一、高考典题导入 【典题】(2016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锄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吶!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

第二单元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历史导学案 第2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课型】反馈课【课时】1 【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能熟练的应用于习题。【单元剖析】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的亚洲文明与欧洲文明。侧重介绍了日本的“大化改新” 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是日本 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产生于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的形成 和扩张过程中起到了旗帜的作用。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起源和 由来,对于理解和认识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欧洲文明侧重于介绍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基督教会权力的膨胀,封建城市的兴 起与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 明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曾经辉煌 一时的拜占庭帝国在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汲取其他文明的 状态下,终于被历史的大潮所淹没。它的衰落史实发人深省。 【单元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内容及作用,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与拜占庭帝国历史命运的启示价值。 【单元难点】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与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思维导航】通过对日本“大化改新”内容和作用及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的认识与探讨,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方法,形成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能 力。 【学习格言】自信和努力,是成功的必备品。 【选择】(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各项与大化改新无关的是()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B、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C、日本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