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55.09 KB
- 文档页数:33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主要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情景。
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诗情淳厚、意境悠远、寓情于景。
第一句写“春之景”:通过“春草初长、黄莺飞鸣、杨柳拂堤”三种典型事物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图。
第二句则写“童之乐”:通过放学归来的儿童,迎着春风放飞风筝,尽情地、快乐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这首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
诵读此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作者简介】高鼎(1851-1861),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
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
后还乡为道士。
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
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
工书法,尤擅草隶。
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教学目标】1.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4.在朗读、想象中体验春天的美好,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古诗二首》说课稿说教材《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说学情2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
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说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
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2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
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
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说学法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首先采用提问式,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直接导入课题《村居》,随机认识“村”这个字。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由《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两个人物形象。
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做错事,不要怕,只要能改正就能有好的结局。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1.会读“语、则”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4.在朗读、想象中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背诵文章,积累生动的句子。
5.培养学生了解事情的发展规律,知道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1.会读“语、则”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白寓言中说明的深刻道理。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1.同学们,你们听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吗?这节课,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希望我们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则寓言,(寓言是一种文章体裁,它一般是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
)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引出课题)《亡羊补牢》(板书课题:亡羊补牢)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预设: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预设: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的……3.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向大家介绍一位好朋友。
【核心素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A. 会认曾蒙泞顺迈踏荆棘瓣莹觅需献易错音:曾 (céng)经泥泞(nìng)荆(jīng)棘(jí) 花瓣(bàn)B.会写锋昨冒留弯背洒温暖C. 多音字①“曾”(zēng)姓曾曾孙——(céng)曾经未曾②“背”(bēi)背包背着——(bèi)背后背影③“蒙”(méng)启蒙蒙难——(mēng)发蒙蒙对——(měng)蒙古族C.理解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表现。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2)《千人糕》A.会认糕特嘛买粉糖蔗汁菜熬算销劳的确应易错音:的(dí)确应(yīng)该甘蔗(zhè)2.会写B.会写字(9个)能桌味买具甘甜菜劳C. 课文理解: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米糕是由大米磨成粉再加入糖制成的。
大米是用农民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等。
糖是用农民种出来的甘蔗、甜菜榨汁,再用火熬成的。
米糕制作完成后,还需要包装、送货、销售等过程。
)(3)《一匹出色的马》A. 易错音郊(jiāo)外泛舟(fàn)葱(cōng)绿奇异(yì)B. 多音字舍(shě)舍弃恋恋不舍(shè) 宿舍校舍散(sàn)散心散步(sǎn)散文散漫C. 《一匹出色的马》, 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家四口郊游,返回时“妹妹”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快乐回家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学会用普通话进行简单对话,提高倾听和表达能力。
(4)掌握查字典的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
2. 语文园地:包括“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栏目。
3. 写话:写自己喜欢的景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学会用普通话进行简单对话,提高倾听和表达能力。
(4)掌握查字典的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卡片等。
2. 学具:田字格纸、字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
3. 实践活动: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手抄报、进行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023年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分析(一)人文主题:关爱(二)语文要素:读句子,想象画面(三)内容编排及教学目标分析:二、单元任务群设计(一)教材内容重组、调整和补充(二)单元整体任务框架三、任务一:学习雷锋,予人玫瑰(一)活动框架(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5.拓展雷锋关爱他人的事迹,并用讲故事的方式与同学分享。
6.学习关爱他人的俗语。
7.争当小小雷锋,学习雷锋精神,初步形成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走进雷峰1.视频播放雷锋事迹,导入新课。
雷锋叔叔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一生做了许多好事。
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的脚步,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感受雷锋精神。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锋”字。
3.指导朗读课题,读出呼唤的口吻。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
2.朗读重点生词,交流识字方法。
三、任务一:合作朗读,有问有答1.自由读诗歌,说一说:“我们”都去了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预设1: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
预设2: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
3.指导朗读1、3小节,读好问句。
两句你在哪里,体现出急切的心情,第二句语气上扬,语调延长。
4.引导学生关注2、4小节分别是对1、3小节的回答,发现课文有问有答的特点。
同桌合作朗读课文,读出问答语气。
5.朗读展示:女生读1、3小节,男生读2、4小节,齐读第5小节。
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涉及的文言文知识,包括词语、语法、句式等。
2.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技巧等。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翻译文言文。
4.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出师表》、《词五首》。
2. 文言文基础知识:重点词语、特殊句式、文言文语法等。
3. 作文训练:以“我看历史人物”为主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安排第二单元的教学时间为4周,每周安排2课时。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1周1. 课文《荆轲刺秦王》- 了解作者荆轲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 掌握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2. 文言文基础知识- 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2周1.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 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
- 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
2. 作文训练- 讲解作文要求,引导学生选题和构思。
-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草稿的撰写。
第3周1. 课文《出师表》- 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 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他的政治理想。
- 继续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
2. 作文修改与展示-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 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评价。
第4周1. 课文《词五首》- 欣赏并分析词的音乐性和艺术特色。
- 理解词人的情感表达和时代背景。
- 进行词的翻译和创作练习。
2. 作文讲评与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总结。
- 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文言文知识、课文内容和作文技巧。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通过翻译练习和作文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田家四季歌教学目标1、认识“季、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会写“季、吹”等10个字,会写“四季、农事”等5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认识“季、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会写“季、吹”等10个字,会写“四季、农事”等5个词语;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按照《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的要求完成本课预习;2、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3、圈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课时目标1、认识“季、蝴”等10个生字,会写“季、吹”等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前两小节;3、了解田家春、夏两季的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播放歌曲《四季歌》;2、激发情感:小朋友们,刚才的那首歌好听吗?( 好听)想不想知道那首歌的名称呢?( 想)这首歌就叫《四季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儿歌,它的名字叫《田家四季歌》;(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交换《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互相检查生字注音或组词是否正确;2、听《新解新教材》朗读音频,思考同桌提出的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3、挑出一到两个问题,全班交流;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一)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2、结合课文插图,想一想:这一小节描写了哪些景物呢?用笔圈出来;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课件出示:春风、花、草、蝴蝶、麦苗儿、桑叶儿;( 出示《新解新教材》课件)4、看图识字,并拓展;( 1 )教师出示词语:蝴蝶、麦苗儿、桑叶儿、肥;( 指名读)( 2 )怎么能更好地记住它们呢?①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蝴、蝶”两个字都是“虫”字旁,表示跟昆虫有关;“蝴”右边的“胡”表音,“蝶”右边的“”表音;设计意图: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大多对农作物比较陌生,出示图片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联系生活经验学习,使生字学习更加生活化、情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