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与体征—咯血
- 格式:doc
- 大小:2.11 KB
- 文档页数:1
一图读懂:咯血的诊断和处理咯血是由肺泡至声门任何部位的呼吸道出血经口排出的过程。
但是,咯血须与鼻出血(鼻咽部出血)和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
从痰中带血到致命性咯大量鲜红色血,咯血的程度因人而异。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任何程度的咯血都会产生焦虑进而求医。
尽管缺少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支气管感染被认为是咯血的最常见原因。
在美国以病毒性、菌性支气管炎为主。
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都可出现咯血。
全球而言,结核感染是咯血的主要病因,可能与其高发病率和易形成空洞的疾病特性有关。
以上只是咯血的常见病因,咯血的鉴别诊断丰富而复杂,需要临床医师根据症状进行翔实的推理和判断。
(咯血的诊治流程,点击查看大图)咯血的诊断和大部分临床症状一样,咯血的诊断需从详细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开始。
如前所述,首先应确定出血是否真正来源于呼吸道而鼻咽部或消化道,因为不同部位的出血,其相应的诊断和治疗也不同。
病史及体格检查1. 咯血的性质咯血的性质(痰中带血、脓血痰、粉红色泡沫痰、咯全血)有助于病因的诊断。
临床医生在采集病史时应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异物吸入史或既往咯血史。
女性患者若每月规律时间咯血需考虑肺子宫内膜异位症。
2. 咯血量咯血量不仅对明确病因很重要,对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下一步诊断和治疗都至关重要。
患者极少因咯血出现贫血,但是会因为吸入血液引起窒息。
大咯血是指 24 h 咯血量超过 200~600 ml。
大咯血应被视作临床急症,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出血的量和基础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
3. 现病史临床医生在询问病史时需包含目前或既往吸烟史,因为吸烟者罹患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癌的风险会增加。
患者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呼吸困难也需涉及。
同时医生还需询问患者近期有无异物或毒品吸入史和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4. 既往史既往史、恶性肿瘤病史,以及风湿性疾病、血管疾病和支气管扩张等基础肺部疾病治疗史都可能是咯血的病因。
咯血病人护理常规咯血,即痰中带血。
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多种原因相关,如呼吸道感染、肺部损伤、结核病、肺癌等。
对于咯血病人的护理,需要遵循以下常规措施。
1.快速反应和紧急处理:一旦病人出现咯血症状,护士应立即了解病人的病史,并快速进行初步评估。
首先确保病人的呼吸通畅,保持气道通畅,如有需要,进行人工气道插管或其他相关处理。
同时,进行氧疗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
2.病人定位:咯血病人应保持卧位休息,提供舒适的体位,并保持头部稍微抬高的位置,以减少肺部充血和气道压力。
避免翻身或过度活动,以防止出血加重。
3.监测生命体征:护士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
定期记录并与医生交流,以便根据病情作出调整。
4.密切观察病情:护士应密切观察和记录病人的咯血情况,包括咯血的颜色、量、时间和频率等。
观察是否存在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
如果咯血情况严重或加重,护士应及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咯血病人由于大量失血,可能会导致体液丧失和水电解质紊乱。
护士应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并定期进行电解质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静脉输液和口服液体摄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提供营养支持:咯血病人由于病情严重,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或进食困难的情况。
护士应注意病人的饮食摄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流质饮食、果汁和营养餐等,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
7.告知病人和家属:护士应向病人和家属详细解释咯血的原因、病情的发展以及治疗和护理措施。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安抚,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
鼓励病人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并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希望,以积极面对病情。
总之,对于咯血病人的护理,护士需要快速反应、紧急处理,提供舒适的体位、进行足够的氧疗。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营养支持,告知病人和家属,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咯血总结护理查房引言咯血(hemoptysis)是指咳嗽时咳出含有鲜红或暗红色血液的症状。
它常见于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癌等。
咯血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迅速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本文将从护理视角,对咯血总结护理查房的要点进行讨论。
护理要点1.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在进行咯血患者护理查房前,护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包括患者的咳嗽情况、咳血的颜色和时间、咯血的程度等。
此外,还要了解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血压等,以便做好后续的护理措施。
2.保持患者休息咯血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这时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并要求患者保持身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止血液继续流出。
合理安排床位,避免患者过度活动,减少出血风险。
3.监测生命体征护士要密切监测咯血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观察呼吸是否困难、心率是否加快、血压是否下降等症状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4.保持呼吸道通畅咯血患者常常因为血液堵塞呼吸道而导致呼吸困难。
护士要及时帮助患者维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的咳嗽情况,帮助其排痰,避免血液在呼吸道堵塞。
同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唇色、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发现缺氧的症状。
5.定期观察并记录咯血情况护士要定期观察和记录咯血患者的咳血情况。
包括咳血时间、咳血的颜色和量、咯血后患者的症状变化等。
这些观察的记录可以提供给医生,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变化。
6.保持患者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咯血患者常常会因为大量出血而导致贫血和水电解质紊乱。
护士要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增加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以促进贫血的恢复。
同时,要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等指标,并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补充。
7.做好教育工作护士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对咯血患者护理的了解和需求,并及时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巧。
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正确处理咯血的突发情况,并告知其应急联系方式,以便在需要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2024咯血与呕血的特点与鉴别一、咯血咯血(hemoptysis) 是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道及肺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少量咯血有时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咯血时血液从口鼻涌出,严重者可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死亡。
咯血需与口腔、鼻腔等上呼吸道出血及呕血进行鉴别应首先仔细检查口腔与鼻咽部局部有无出血灶鼻出血多自前鼻孔流出,常在鼻中隔前下方发现出血灶;鼻腔后部出血,尤其是出血量较多时,血液经后鼻孔沿软腮与咽后壁下流,使病人咽部有异物感,引起咳嗽,将血液咳出,易与咯血混淆。
咯血的病因与发生机制1)支气管疾病:常见的有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结核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少见的有支气管结石支气管腺瘤支气管黏膜非特异性溃疡等。
2)肺部疾病:常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较少见于肺栓塞肺淤血肺寄生虫病肺真菌病、肺泡炎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在我国引起咯血的首要原因仍为肺结核;引起咯血的肺结核多为浸润型、空洞型肺结核和干酪样肺炎,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较少出现咯血。
3)心血管疾病:较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另有肺栓塞肺血管炎等。
二、呕血呕血(hematemesis) 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十二指肠、肝、胆、胰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疾病) 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呕血的病因及发生机制1. 消化系统疾病(1)食管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异物、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 综合征)、食管损伤等。
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及食管异物戳穿主动脉均可造成大呕血,并危及生命。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最常见消化性溃疡,其次有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胃泌素瘤(Zollinger-Ellison 综合征)、恒径动脉综合征(Dieulafoy 病)等。
咯血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
是指气管、支气管及肺实质出血。
可分为小量咯血、中量咯血、大量咯血,在24小时以内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小量咯血;24小时以内咯血量在100~500ml为中量咯血;24小时以内咯血量在500ml以上为大咯血,或一次大于100ml血量为大咯血。
【病因】痰中带血丝或小血块,多由于黏膜或病灶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血液渗出所致;大咯血,可由于呼吸道内小动脉瘤破裂或因肺静脉高压时支气管内静脉曲张破裂所致。
常见病因有:感染性(非结核性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肺结核)、肿瘤因素、支气管扩张、机械性损伤(支气管异物、侵入性操作)、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剂)、肺部弥漫性疾病、肺动脉高压(心瓣膜病、心衰、高血压)、其他少见性疾病(肺栓塞、肺血管炎、肺动静脉畸形或血管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肺挫伤、【病理生理学】肺脏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管供应。
肺动脉及其分支为低压系统提供肺脏约95%的血供。
支气管动脉为高压系统,为肺脏提供约5%的血供。
一般出血来自支气管动脉。
咯血的机制主要有:血管内压力增加、炎症侵袭血管、凝血病、血小板减少和抗凝剂等。
低压系统易产生小量咯血;如果体循环压力较高,出血量一般较大。
肺血管压力增高大多是由于原发性心脏疾患,如左心室收缩性衰竭、二尖瓣狭窄等;侵袭支气管血管引起反复严重咯血最常见的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
咯血的机理主要有下面几种:1.血管通透性增加由于肺部的感染,中毒或血管栓塞时,病原体及其他谢产物可对微血管产生直接损害或通过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使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红细胞自扩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进入肺泡而造小量咯血。
2.血管壁侵蚀,破裂肺部慢性感染使血管壁弹性纤维受损,局部形成小动脉血管瘤在剧烈咳嗽或动作时血管瘤破裂而大量出血,常造成窒息,突然死亡此种血管瘤多见于空洞性肺结核。
3.肺血管内压力增高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高血压心脏病等情况下肺血管内压力增高,可造成血液外渗或小血管破裂而引起咯血。
咯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咯血是指从呼吸道排出的含有血液的痰液,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咯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外伤等。
对于咯血患者,及时进行护理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症状,缓解不适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咯血的常见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护理人员能够对咯血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保证其安全和舒适。
咯血的护理诊断1. 气道清晰障碍气道清晰障碍是导致咯血患者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量的血液聚集在呼吸道中时,可能会造成气道阻塞,导致患者呼吸不畅。
这种情况下的护理诊断包括:•气道通畅受阻相关于大量血液聚集于呼吸道: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质量。
定时检查患者气道是否通畅,如有需要,采取清除气道障碍的措施,如进行吸痰。
2. 出血风险咯血患者存在着进一步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血液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因此,护理诊断中应考虑出血风险,包括:•出血风险相关于血液凝固功能异常:监测患者的血液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止血药物、输血等治疗。
3. 氧合不足咯血可能导致患者体内氧供不足,造成组织缺氧。
因此,在护理诊断中应考虑氧合不足,包括:•氧合不足相关于呼吸系统的血液丢失: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
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可通过给予氧气治疗、改善血液氧合情况。
4. 焦虑咯血是一种严重的症状,容易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和焦虑。
因此,护理诊断中应考虑焦虑,包括:•焦虑相关于咯血的恐惧和不适感:与患者进行咨询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和情绪状态。
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舒缓焦虑情绪。
咯血的护理措施1. 保持气道通畅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是咯血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以下方法可以有效地清除气道障碍:•及时吸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定期对患者进行吸痰,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和血液。
•高位侧卧位:对于大量咯血的患者,将其置于高位侧卧位,有助于防止血液进入气道,保持较好的气道通畅。
护理学基础知识:简述咯血临床上咯血是一个常见的症状,易引发许多疾病,同时,咯血又是护理学基础知识常见考点之一,今天今天与各位考生一起来学习一下有关咯血的相关考点,希望能帮助考生!整体而言咯血主要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也可见于循环系统及其他系统的疾病。
我国引起咯血的前三位病因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和支气管肺癌。
1.什么是咯血?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及肺组织的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并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
2.咯血常见的临床症状?咯血者常有胸闷、喉痒和咳嗽等先兆症状,咯出的血色多数鲜红,混有泡沫或痰,呈碱性。
咯血应注意与呕血相鉴别。
咯血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除有原发病的体征外,可有出血部位呼吸音的减弱和湿啰音。
大咯血后常有持续数天的血痰,病人常件有紧张不安等表现。
咯血的并发症有窒息、失血性体克、肺不张、肺部感染等。
窒息是咯血直接致死的主要原因,应及时识别与抢救。
要窒息发生时病人可表现为:咯血突然减少或中止,表情紧张或惊恐,大汗淋漓,两手乱动或指喉头(示意空气吸不进来),继而出现发绀、呼吸音减弱、全身抽搐甚至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护士对咯血量较大的人,尤其是易发生窒息者应保持高度警惕。
临床上具有下列情形的略血病人易生窒息:①极度衰竭无力咳嗽者;②急性大咯血;③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因极度紧张可导致声门紧闭或支气管平滑肌痉挛;④应用镇静剂或镇咳药使咳嗽反射受到严重抑制者。
3.咯血的分类?根据咯血量,临床将咯血分为痰中带血、少量咯血(每天100ml)、中等量咯血(每天100~500ml)和大量咯血(每天500ml,或1次300ml)。
炎症和肿瘤破坏支气管黏膜或病灶处的毛细血管,使黏膜下血管破裂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咯血,咯出血量一般较小;病变直接侵蚀小血管引起血管破溃,可造成中等量咯血;病变引起小动脉瘤、小动静脉痿、曲张的黏膜下静脉破裂,或严重而广泛的毛细血管炎症造成血管破坏或通透性增加而导致的咯血,多为大咯血。
咯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发表时间:2011-08-31T16:59:16.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霍玉玲[导读] 通过对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病因鉴别。
霍玉玲(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茂兴镇中心卫生院 166514)【中图分类号】R4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156-02【摘要】咯血是指喉及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它是常见的一个临床症状,出血部位多局限于(支)气管和肺,根据咯血量可分为痰中带血和大口咯血。
目的讨论咯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方法通过对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病因鉴别。
结论通常可以从出血前症状、出血方式、血的颜色、血中的混杂物及是否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和体征来鉴别。
临床上咯血应与肺水肿鉴别,后者血性物为淡红色,常含较多泡沫。
【关键词】咯血病因临床表现咯血是指喉及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它是常见的一个临床症状,出血部位多局限于(支)气管和肺,根据咯血量可分为痰中带血和大口咯血。
但经口咯出的血不一定都是咯血,如鼻腔、口腔、咽喉部的出血,上消化道的出血等,尤其要区别呕血还是咯血,因为两者的急救处理是完全不同的。
通常可以从出血前症状、出血方式、血的颜色、血中的混杂物及是否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和体征来鉴别。
此外,临床上咯血应与肺水肿鉴别,后者血性物为淡红色,常含较多泡沫。
在原发病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肺部湿性啰音突然增多和血红蛋白突然下降,应怀疑肺出血可能,及时拍胸部X线片明确诊断。
1 咯血程度咯血根据咯血量分为痰中带血、小量、中等量和大咯血,小量咯血(每日在100ml以内);中量咯血(每日在100~500m1);大量咯血(每日在500ml以上或一次100ml以上)。
后者是临床常见急症,指日出血量在500~2000ml或每次超过300ml。
急性(致死性)大咯血指的是从口鼻急剧喷射出大量鲜血,出血量在2000ml以上。
咯血的护理常规范文咯血是指咳嗽时口腔或呼吸道排出带有血液的症状。
咯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能是一种病理表现,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和及时处理。
本文将介绍咯血的护理常规,以及在护理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评估与观察1.详细询问病史和现病史,包括咯血发生的频率、量、性质、咳嗽的情况以及伴随症状等,尽量了解咯血的原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2.观察病人的面色、精神状态和呼吸状况,记录生命体征,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
3.观察咯血的性质和量,包括血液的颜色、深浅、是否喷射、咳嗽时是否伴有血泡等,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4.观察咯血的时间,特别是最后一次咯血的时间,以便判断出血量的多少和是否属于急性出血。
5.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不适感,及时处理患者的不安和焦虑情绪,减轻其恐惧和痛苦。
二、处理和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如半卧位,以减少咯血时吸入血液的机会,防止呕吐物误入气道。
同时,及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血液,可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和湿润。
2.止血处理:对于急性大量咯血的患者,需要尽快控制出血源。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止血药物或做相关的处理,如气管插管、支气管插管等。
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气道,避免二次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监测和处理伴随症状:及时处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可以适当给予镇痛、止咳和抗焦虑药物等,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对于伴有发热、咳嗽加剧或呼吸困难的患者,要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及时报告医生。
4.心理支持: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引导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可以通过耐心倾听患者的情绪和疑虑,解答其疑问,鼓励其与家人和朋友进行交流,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
5.教育患者:护理人员要向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定期复查等内容。
告知患者预防和处理咯血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面对疾病的态度。
一、概念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咳出。
咯血大多数为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所致。
24小时咯血量在10Oml以内为小量咯血,100~500ml为中等量咯血,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超过300ml)为大咯血。
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咯血量并不完全一致。
鼻腔、口腔、咽部以及消化道出血(呕血)都可能被误诊为咯血,因此首先要确定是否是咯血。
呕血和咯血的鉴别要点在于,咯血往往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咯出的血多为鲜红色,可以混有痰液或泡沫,常常有喉部发痒的感觉;呕血往往有恶心感,出血外观常常为暗红色或咖啡色,可以混有食物,易凝成块状。
大多数咯血来自于支气管循环。
咯血的主要机制有:炎症或肿瘤破坏支气管黏膜或病灶处的毛细血管,使得黏膜下的血管破裂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一般咯血量较小,如支气管炎;病变侵蚀小血管引起血管破溃常常出现中等量咯血;病变引起小动脉、小动静脉瘘或曲张的黏膜下静脉破裂,往往表现为大咯血,如支气管扩张或空洞性肺结核;广泛的毛细血管炎症所造成血管破坏和通透性增加,可以引起弥漫性肺泡出血,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咯血,严重时可以发生大咯血和呼吸衰竭。
左心房压力急剧升高可以造成肺毛细血管静水压显著升高,引起严重的肺泡出血,如急性左心衰竭。
小量到中等量咯血多可自行终止。
体质虚弱的患者在大咯血时容易发生窒息,应保持侧卧位。
二、常见病因(一)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急慢性肺脓肿、肺结核、肺栓塞、肺癌、累及肺脏的血管炎(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SLE)、Goodpasture综合征、肺血管畸形、支气管结石、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等。
(三)凝血和出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令等)。
(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吸虫病。
三、临床表现 1.咯血量大咯血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部空洞出血(如结核、肺脓肿、真菌感染等)、二尖瓣狭窄,少见的情况有肿癌、肺血管炎、主动脉瘤破至大气道、钩端螺旋体病等。
2.咯血的颜色和性状痰中带血常见于支气管炎、肺部良性肿瘤、肺癌、支气管扩张等;粉红色泡沫样痰多见于左心衰竭。
四、伴随症状 1.咯血伴发热常见于肺部感染性疾病; 2.咯血伴胸痛常见于肺炎、肺栓塞; 3.咯血伴皮肤黏膜出血可见于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4.咯血伴血尿或尿量明显减少见于血管炎、SLE、Goodpasture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