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
- 格式:docx
- 大小:13.21 KB
- 文档页数:6
《慈母情深》俞行光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
课文讲述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揣摩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能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她是谁?---母亲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母亲,来感受一份——慈母情深。
大声读——慈母情深。
二、整体感知1.出示:一本令我失魂落魄的书一个噪声震耳欲聋的工厂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一听水果罐头(1)指名读。
(2)交流:①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而失魂落魄?②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在震耳欲聋的工厂,你能呆多久?可是这是母亲工作的地方,是母亲每天都要呆十几个小时的地方,你有什么话想说?(3)齐读。
(4)借助这四组短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悟“慈母情深”1.1元5角贵吗?是啊,对于我们来说,这一元五角钱算不了什么,可是同学们不要忘了,这可是在40多年前,那时候普通工人辛辛苦苦从早干到晚,一天的工资只有6、7角。
梁晓声的母亲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是27元。
别小看这1元5角,在当时能买10多斤大米,已经够他们6口之家吃10多天了。
2.就是这1元5角,让我鼻子一酸,“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可是,母亲明明把1元5角给了我,一分不少,一句话没说我,按理说我应该——高兴才对。
但是此刻的我没有丝毫的高兴,只有眼泪擦洗过的四个字——鼻子一酸。
再读——3.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默读课文,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请用横线划下来。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慈母情深》课文原文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
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小厂上班。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
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
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 ”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 “你来干什么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 .. 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 .... ”〖〗多少钱元五角母亲掏衣兜,掏出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没你大这姐么,别当给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接着又对着我喊: “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 “谁叫我们!我是挺当高妈兴的呀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慈母情深》笔记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他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笔记:
一、背景介绍
本文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
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
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但是穷而不苦,穷则思变,这正是中国人不买外国饮料,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精神的缩影。
二、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作者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第二段讲母亲还了“我”一顿棍棒。
第三段讲“我”到邻居家偷走一本《青年近卫军》。
第四段讲“我”把这本小说读完了。
第五段讲“我”有钱时却不能买到书。
第六段讲“我”拿出母亲给我的钱买水果罐头。
第七段讲“我”向母亲要钱买书。
第八段讲母亲掏出凑来的钱给“我”买书。
第九段讲“我想给母亲买本书——我想给母亲买本书”。
三、笔记总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梁晓声在少年时期家里很穷,但母亲仍然凑钱为他买了一本长篇小说的事。
文章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和子女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体现了亲情的无价。
同时,这篇课文也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在文中,作者想买一本长篇小说,但因为家里很穷,他只能到邻居家偷走这本书。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被这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因为
各种原因而忽略了对母亲的关心和照顾,但我们应该时刻铭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当下,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18 慈母情深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魄、抑、颓”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连续、广播、铁路、辞退、压抑”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过程。
3.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4.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课时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过程请大家和我一起读一读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
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里,我们要关注这两个方面:1.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游子吟》。
师:首先让我们静静地欣赏歌曲《游子吟》。
师:从这首歌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梁晓声写的一篇表现母子情深的文章——《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梁晓声是中国文坛的长青树,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他的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中篇小说《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母亲》以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均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师:《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的《母亲》。
诗人惠特曼曾说过:“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请同学打开书76页,走进《母亲》吧!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重点字词的认识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从字里行间体悟“一元五角”钱背后母亲独特的情怀,激发孩子设身处地地想想母亲,满含深情地在读出作者内心的感动和感激。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原文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找我妈!”“你妈是谁?”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慈母情深第一部分:慈母情深的含义1.1 慈母情深是怎样的?慈母情深这个词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但是真正理解慈母情深的含义并不是那么简单。
慈母情深并不仅仅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更是一种家庭中最稳固、最持久的情感。
1.2 慈母情深体现在哪些方面?慈母情深体现在母亲对孩子无私的关爱、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对家庭成员的细心呵护等各个方面。
第二部分:慈母情深在《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体现2.1 慈母情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以《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第十八课《慈母情深》为例,这篇散文通过一位母亲的形象,展现了慈母情深的真谛。
文章中讲述了母亲在生活中对孩子的呵护、关怀和教导,以感动人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慈母情深这一主题。
2.2 文学作品中慈母情深的启示通过阅读《慈母情深》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母亲不仅仅是孩子的养育者,更是孩子心灵上的依靠和支撑。
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启示,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母爱。
第三部分:如何表达对慈母情深的感恩3.1 母亲是伟大的无论我们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都应该感恩母亲的伟大。
母亲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所做的无私奉献和关怀,是我们应该永远怀念和感恩的。
3.2 如何表达感恩之情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来表达我们对慈母情深的感恩之情,比如孝敬父母、关心家庭等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文字和语言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让母亲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心。
第四部分: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4.1 慈母情深在我生活中的体现在我的生活中,母亲就是那位默默付出、无私关爱的人。
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家人的一举一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2在我生活中,慈母情深不仅仅体现在母亲对我们孩子的无私关爱上,更体现在她对整个家庭的无私奉献和关怀上。
母亲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她承担着照顾家人的责任,不辞辛劳地为我们打理家务、烹饪餐食、关心家人的健康和生活。
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和谐。
18 慈母情深(第1课时)竹山县张振武小学高燕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
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通读顺课文,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层次地读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重点词句段,初步感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感受作者和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心理想到些什么。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一位平凡的母亲对子女情深似海的课文。
请恭恭敬敬地读题目。
去掉“深”字,读;加上“深”字,再读,体会不一样的情感深意。
二、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认读。
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攥着疲惫极其瘦弱鼻子一酸陷入忙碌2、多种方式读,识记词语。
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试着用上这些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带着问题读课文。
边读边想,作者梁晓声是从哪件事中读懂母亲,读懂母亲的深情的?4、集体交流,初步感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
5、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一:母亲为什么要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工作?预设二:我为什么鼻子一酸,跑了出去?…….四、布置作业1、抄写文中好词三遍。
2、上网查找资料弄懂质疑的问题,明天课堂交流。
慈母情深五年级语文全文《慈母情深》是梁晓声的一篇记事散文,收录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课。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和无私,以及“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全文如下:我想对母亲说:“母亲,谢谢你!”母亲靠出租两三间房屋的微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为了多收些租金,她宁愿住在阴暗潮湿的小屋里,把宽敞明亮的大房间让给房客住。
我念小学二年级那年,母亲对我说:“咱们家太穷了,实在没有钱供你上学。
要不,你就退学吧。
”我低头不语,泪水快要流出来了。
可我又是多么渴望读书啊!每天放学回家,看见小伙伴们在村头树下玩耍,我就躲到一边去看书。
晚上,没有钱买灯油,我就借着月光或捉来一些萤火虫来照亮书本。
就这样过了半年时间,家里实在太困难了,母亲含泪把我领回了家。
一天,我在街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5元钱。
回到家里,我对母亲说:“妈,我在大街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不少钱呢!”母亲接过钱包一数,脸色顿时变得十分严肃。
她说:“孩子,拾金不昧是做人的根本道德要求之一。
你应该把这钱还给失主。
”我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上学时,我把钱包拿给了老师。
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
我心里高兴极了。
回到家里,我对母亲说:“妈,今天我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母亲听了非常高兴地说:“孩子,你能拾金不昧真是好样的!”后来,我上了中学。
由于学校离家很远,每个星期我都要走十几里路往返两次。
为了节省开支,母亲给我买了一辆旧自行车。
每当周末回家时,我总是骑着这辆旧自行车赶路。
有一次下大雨,路上泥泞不堪。
我穿着一双破胶鞋走在烂泥地里一步一滑。
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就在这时,我看见远处有一位妇女正朝这边走来。
她走近了,我才发现她就是母亲。
原来,母亲看我一个星期没回家,放心不下,就顺着我从学校回家的路来看我了。
当母亲看到我满身污泥、一身雨水地躺在地上时,她一下子扑过来把我抱在怀里痛哭起来……赏析:《慈母情深》一文主要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对母亲神态变化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通过对我和母亲之间对话、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通过对母亲对我成长过程中所做事情的描述来表现母爱伟大无私的主题思想。
《慈母情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读写每课生字,能抓重点词句理解。
3、在学习中把握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4、能理解父母之爱,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多次读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6、抓关键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长这么大你知道父母亲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艰辛吗?著名小说家梁晓声在他15岁时,为了买《青年近卫军》这本小说,向他的母亲要了一元五角钱。
现在我们向家长要一元五角钱,大多数家长马上就会给你,因为一元五角钱,对许多家庭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对于家庭的日常开销来说,根本派不了大用场。
但是,作者15岁的时候,处于我们国家的60年代,当时国家资源贫乏,经济萧条,普通劳动者辛辛苦苦从早干到晚,一天的工资只有4角,5角。
因此,你别小看这一元五角,在当时能买10多斤大米或者5斤最大的带鱼,已经够一个家庭一个月的伙食开销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给了梁晓声一元五角钱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
作者在长大后,
仍然难以忘怀向母亲要一元五角钱的这件事,写下了一篇文章。
2、板书:慈母情深(这个导入激起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难点打基础。
)
二、初读课文
(一)同学们,这是一篇独立阅读的课文,我们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力争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二)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不多,老师就不单独检查了。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这一元五角钱对我家来说重要吗?你来说……你说……你还有……指多名学生说。
(三)是啊,这一元五角钱对于我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可母亲却舍得给我买书。
你能体会到什么?(慈母情深……)指多名学生说。
(初读课文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
三、再读课文
(一)我们初读课文,知道了这买书的一元五角钱对于我这个贫寒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母亲挣这一元五角钱容易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去细细品味,把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母亲的工作非常辛苦。
)板书:辛苦
(2)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忙于工作。
工作辛苦、忙碌,顾不得
抬头。
)这一元五角得来不易啊,这句话中还从哪儿你能体会到?(3)周围几只灯泡的热量烤着我的脸。
(烤说明灯泡很烫,工作环境恶劣。
) A是啊,我只是站那一会儿,就感受到了灯泡的灼热,可是母亲要在烤脸的灯下,引读:一个极其瘦弱……挨得很近。
母亲的工作是多么(艰辛)
啊。
我要的一元五角就是这样得来的啊,引读:我穿过…… B母亲的工作,仅仅是弯曲极其瘦弱的背,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忍受着灯泡的炙烤吗?母亲工作的时候还要忍受着什么?(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噪声。
)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会……(难过、厌烦、马上走)自始至终,妈妈工作的地方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噪声,没有停过。
可是,母亲却要在这震耳欲聋的噪声中,在烤人脸的灯下,弯曲着极其瘦弱的脊背,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一刻不停地工作着,我买书的一元五角钱就是这样来的。
C指名学生读我穿过……烤着我的脸。
(二)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就是这样挣的呀!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四个“立刻”能看出母亲忙于工作,顾不上和我多说话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买书钱,就是母亲这样机械、枯燥、繁忙地工作挣来的。
谁再来读?(学生朗读。
老师:你读到位了。
再一学生读。
老师:你读懂了)。
母亲的工作是忙碌的,引读:母亲说完,立刻……立刻……立刻……立刻……此情次景,不仅刺痛了儿子的心,也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哪!引导学生读两遍。
(三)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就是这样付出的,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一心想着工作,没想到我会来,所以吃惊地望着我。
工作劳累,眼神疲惫。
褐色的口罩,工作环境差。
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劳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这是儿子对你的深深呼唤哪!这就是我的母亲,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买书钱就是这样得来的,读……(学生齐读。
)
(四)谁还要来说一说?“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学生:母亲工作辛苦,手指都龟裂了。
(多音字指导)若学生没有解释龟裂,老师问:龟裂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双龟裂的手,这更是一双劳苦工作的手,母亲就是因为艰辛、忙碌地工作所以手都龟裂了。
虽然,母亲的手龟裂了,但是她仍在艰辛、忙碌地工作着。
小结: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钱,就是这样得来的,引读句子,一句一句出示:“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在作者的《母亲》中,有这样一段话:出示学生读“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
母亲在一个街道小
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母亲用这辛苦挣来的血汗钱,给孩子买书,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辛苦、通情达理、爱孩子、伟大……)(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细节描写在读中悟、读中品,真正达到以读为主,以生为本。
)
四、又读课文。
(一)是啊,从这一元五角钱中,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艰辛、忙碌、勤劳,更感受到了这是一位慈祥、爱护孩子、伟大的母亲。
这真是(指板书,齐读:慈母情深)。
这慈母情深作者体会到了吗?你从哪儿能读出?学生读找 1省略号,喊不声来。
老师:看到母亲这样辛苦,他难过啊。
2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老师:母亲多么不容易啊,他觉得不应该要。
3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老师:母子连心哪! 4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老师:因为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大人了,他想让辛勤、劳苦的妈妈补一补。
(二)母亲看我把买书的钱买了水果罐头,数落完,又给了我一元五角钱,虽然她要为这一元五角钱,付出很多很多。
我从母亲龟裂的手中接过这一元五角,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此时,我想对母亲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本子,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上去(这一环节从“我”怜惜、体贴母亲的句子中再次感受深深的母爱)
五、总结: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作者梁晓声的童年是艰辛的,然而他却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母爱之中,浓浓的关怀之下,因此,他有了第二本小说,第三本,第四本……请同学们快速读读梁晓声的成就,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资料:梁晓声,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
他的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
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
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