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与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179.33 KB
- 文档页数:2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近日,我们院儿科门诊出现了一些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经过分析
和讨论,我们发现这些处方存在以下问题:
一、过度用药
一些处方中,药品的种类非常多,且用量很大,存在着过度用药的问题。
例如,某些
处方中同时出现多种抗生素和退烧药,容易导致儿童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抗药性。
同时,过度用药还会增加儿童肝肾负担,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二、用药不合理
有些处方中,药品的选择和用法不合理。
例如,将抗生素作为治疗感冒的一线药物使用,而忽略了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疾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此外,还有一些处方中,将含
有阿司匹林的药品用于儿童治疗发热,这是极不安全的,容易导致儿童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三、剂量错误
在一些处方中,药品的剂量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药品的疗效降低或出现副作用。
例如,某些处方中给予儿童过高的药物剂量,导致药物在儿童身体中积累过多,引起严重的不良
反应。
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与我们医师在开处方时缺乏正确的用药知识密切相关。
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用药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及时更新药物治疗技术和疾病诊疗指南,在接诊患
者时进行详细询问和检查,以确保开出的处方准确、安全和有效。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
监督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处方进行追踪评估,及时纠正错误,保证儿童患者得到正确的
治疗。
我院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的调查与分析吴连春,刘家平,刘星晔(厦门弘爱医院,福建厦门361009)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门诊药房处方情况,以便更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药房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处方共计23633张,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
结果 在抽取处方中,发现有1507张不合理处方,不合格率为6 79%,其中:不规范处方859张,占不合理处方的57%;用药不适宜处方648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3%;超常处方0张。
结论 调查发现我院处方合格率93 21%,药师还需要加强处方审核,提升处方合格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R969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3765(2020) 09 0195 02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处方点评的要求以及我院处方点评制度,为了规范我院处方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医院医务部质量管理科定期组织药学部对门诊处方进行检查评议。
为了解我院处方合理情况以及更好促进合理用药,现对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随机抽取的门诊处方23633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门诊处方23633张,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我院门诊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抽查处方情况月份处方数(张)不合理处方数(张)不合格率(%)10月份23151968 4611月份26862208 1912月份35492697 571月份44302756 202月份45992525 473月份60542954 87合计2363315076 791 2 点评方法 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重点针对处方书写规范及用药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症、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不合理处方分为不规范处方和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1〕。
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的原因和对策。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门诊西药房的6000张处方进行分析,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对处方情况进行统计。
并根据不合格现象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结果:分析研究结果发现,6000张处方中共有不合理处方89张,占所有处方总数的1.48%。
其中主要原因包括选药不合理、用法与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等。
临床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药师对于药房的审查力度。
结论: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现象较为常见,医院应当加强对不合理处方的干预、规范医生和药师的行为,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390-02药物治疗是疾病治疗过程中最为普遍的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方式。
科学、合理的用药是促进患者健康、预防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而不合理用药则很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1]。
因此,医生在开具处方过程中应当遵循安全、有效、方便和经济的原因,既要确保用药效果同时要保证安全性。
处方所指的是由注册执业医师及助理在诊疗活动中开具的患者用药凭证医疗文书,是确保合理用药以及保证良好疗效的前提,处方不合格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用药风险,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治疗效果。
本文对我院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结合不合格处方出现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改进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门诊西药房的6000张处方进行分析。
1.2 方法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对6000张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找到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和改进的对策。
2.结果6000张处方中共有不合理处方89张,占所有处方总数的1.48%。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背景信息我所在的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提供多个科室的门诊服务,其中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作为门诊医生,我们需要开具处方,以帮助患者治疗疾病。
在门诊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以确保处方合理、规范。
问题描述然而,在门诊处方点评的过程中,我院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1. 处方用药不规范在点评处方时,我们发现一些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规范。
考虑到个体差异等因素,每个患者的处方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医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选择适当的药物。
然而,一些处方中出现了不合理的药物搭配,或者是选择了不适合患者病情的药物。
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甚至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2. 处方开药数量过多除了药物选择不当外,一些处方还出现了开药数量过多的情况。
一方面,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另一方面,过量、过长地服用药物也可能导致身体问题,例如对肝肾等器官的损伤。
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处方开药数量过多。
3. 处方关键信息缺失不少医生在处方中缺少一些关键信息,例如药品用法用量、药品品牌等。
这样会给药房人员带来诸多麻烦,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用药效果。
因此,在开具处方时,必须确保关键信息齐全且准确。
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医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无法选择合适的药品;另一方面,医生也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开药量多一些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此外,医生还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压力的影响,例如医保政策等,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医生开具处方的行为。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医学素养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医生的医学素养。
医院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加强医生的药学知识、药理学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让医生了解更多的药物信息,提高开药的水平。
2. 严格控制用药数量其次,我们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数量。
通过医疗信息化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监控医生开药的情况,并及时对处方进行点评,以避免过度用药的情况发生。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差与分析【摘要】目的:调查门诊处方书写以及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处方书写规范化,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通过随机抽取2188张门诊处方,以《处方管理办法》、《中国药典》、2010年新颁发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对书写不规范、用药不适宜的处方以及其金额进行归类、分析。
结果:不合理处方994张,占抽取处方数46.9%,其中书写不规范处方占抽查处方43.5%,用药不合理处方占抽查处方7.24%;处方平均金额为284.39元。
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存在一定程度的书写不规范、用药不合理、金额过高等现象,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处方;合理用药;调查分析处方是医疗活动中的重要医疗文书,既是药剂人员调配制剂的准则,又是病人服用及治疗的依据。
处方书写的规范化,所开药物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据统计,不合理用药已造成世界上1/3患者的无辜死亡,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1%~26%。
卫生部于2007年5月1日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应当对处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1]。
所以,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书写的规范化,掌握门诊处方的用药特点和处方金额,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总结分析,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使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通过随机抽取工人医院2011年1月~10月门诊处方2118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作为处方评价的标准;并参考《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药品说明书,对样本处方进行分析。
1.2 方法通过统计每张处方书写的、患者诊断、用药品种、剂量、用法、药物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处方的金额等,从处方书写规范性、用药合理性、处方金额等角度,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
将分析结果输入Microsoft Excel 电子表格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在医学界,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用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儿科门诊中,不合理的处方常常会引起孩子及其家长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
因此,本文将就我院儿科门诊的用药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分析。
一、药物配伍不合理在我院儿科门诊,很多医生在开处方时经常会遇到药物配伍不合理的情况。
例如,有些医生会同时开多种抗生素类药物给患者,导致药物之间互相作用,加重孩子的肝脏和肾脏负担,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药物过敏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身高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确定药物的剂量。
但是,在我院儿科门诊中,有许多医生并没有按照临床指南或标准用药安排合理的用药剂量。
例如,有些医生在给孩子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没有准确地估计剂量和用药时间,从而导致孩子药物过量,加重了不必要的副作用。
三、药物选择不当在儿科门诊中,药物选择不当也是常见的问题。
例如,有些医生在治疗流感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时,错误地选择了口服抗菌药物作为治疗手段。
这种做法不仅会增加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还会增加孩子的不必要的药物负荷。
四、病情评估不恰当在儿科门诊中,医生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身高、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估孩子的病情,从而为其开出合理的用药方案。
但是,在我院儿科门诊中,有些医生并没有对孩子的病情进行充分的评估,就草率地给孩子配药。
这种做法不仅会加重孩子的药物负担,还会导致孩子的病情反复,影响治疗效果。
五、忽视药物副作用六、处方审核不严格在我院儿科门诊中,处方审核也是很关键的环节。
如果医生没有对孩子的处方进行全面的审核,就会导致不合理的用药安排。
例如,有些医生在开出需要用到滴眼剂的处方时,没有注意到孩子已经有眼药水过敏的问题,从而导致孩子的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我院儿科门诊存在许多用药不合理的处方,这种情况会给孩子及其家长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损失。
对此,我们的医生应该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配伍、药量、药物选择和副作用,充分评估孩子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药物。
2015年1月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以下简称《规范》)对我院2015年1月的门诊处方进行抽查。
发现我院不合理处方主要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
对我院门诊存在的典型的不合理处方存在的的分析如下。
1.不规范处方我院1月门诊不规范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诊断或诊断不全、处方量超过规定未注明原因。
1.1诊断不全或缺少诊断《规范》规定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为不规范处方。
我院12月门诊处方仍然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没有注明诊断或者诊断不全。
如处方—1中,某85岁女性,临床诊断为心律失常,但开具的药物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该患者确有心律失常,但开具的药物明显是治疗细菌感染,应补充相应的细菌感染的诊断。
如处方-2中,某30岁女性,诊断空白,应补充相应的诊断。
1.2处方量超过规定未注明原因《规范》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但由于一些医师没有写规范处方的意识,即使知道自己开具的处方中慢性病药物有超量的情况,也没有注明理由。
如处方-3中,某46岁女性,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本处方药品用量大于7天。
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慢性病,但医师未注明理由,仍属不规范处方。
2.不适宜处方我院7月门诊不适宜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给药途径不适宜、给药频次不适宜及重复给药。
2.1给药途径不适宜如处方-4中,某38岁男性,临床诊断为神经衰弱,可能合并有冠心病,开具的药品硝酸甘油片,注明的给药途径为口服。
硝酸甘油片口服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仅为8%,舌下含服立即吸收,生物利用度80%,所以给药途径应该改为“舌下含服”。
2.2给药频次不适宜如处方-5中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注明的给药频次为“bid”,不符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药代动力学,因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消除半衰期很长,为35-50h,根据药品说明书及药品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应将给药频次修改为一日一次。
我院门诊月月不合理处方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开始选择到医院门诊进行就诊。
但是同时也许多患者发现,在我院门诊中,每个月都会出现不合理的处方,这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同时也让患者感到非常疑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不合理处方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入手分析我院门诊月月不合理处方的情况。
一、不合理处方的原因1.医生处方能力不足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现今很多医院门诊由于医疗人才稀缺,因此会雇佣大批未经过良好培训和考核的医生来补充医疗队伍。
这些医生在处方能力方面可能比不上经验丰富的医生,甚至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差错。
比如说有的医生对于疾病的诊断不够准确,或者在选择药品时容易出现忽视患者身体情况的情况,导致出现了不合理处方的情况。
此外,以前不合理处方未产生严重后果,也是原因之一。
2.药品利益链其次,不合理处方的产生还与药品销售有直接关系,很多医院由于贪图药品销售的利润而开出了不合理的处方。
这种药品利益链其实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但是由于监管不力与规定缺乏,导致了不少医生和药企之间的勾结。
二、如何避免不合理处方1.加强医生处方能力培训要想减少不合理处方的产生,首先需要从源头入手,加强医生处方能力的培训。
医院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医生的处方能力,并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
对于医生不能按照规定提出合理的处方,要加强工作纪律和惩戒措施。
2.建立药品使用的标准化流程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药品使用的标准化流程来防止不合理处方的产生。
药品使用的标准化流程包括了对于药品品质的审查、药品的选择、用药前的必要检查等等。
这些流程可以有效减少药品的不必要使用。
3.加强监管与管理力度最后,要想避免不合理处方的产生,还需要加强监管与管理力度。
政府和医院应该制定更为详细和现实的管理条例,并由专业机构对医院的药品使用进行定期抽样检测和监管。
另外还要积极推动医疗行业的规范化运作。
总之,在我院门诊中的不合理处方不仅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还会受到公众的质疑与怀疑,如果不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处理这些问题,就会引起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