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的情况及原因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65 KB
- 文档页数:3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近日,我们院儿科门诊出现了一些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经过分析
和讨论,我们发现这些处方存在以下问题:
一、过度用药
一些处方中,药品的种类非常多,且用量很大,存在着过度用药的问题。
例如,某些
处方中同时出现多种抗生素和退烧药,容易导致儿童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抗药性。
同时,过度用药还会增加儿童肝肾负担,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二、用药不合理
有些处方中,药品的选择和用法不合理。
例如,将抗生素作为治疗感冒的一线药物使用,而忽略了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疾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此外,还有一些处方中,将含
有阿司匹林的药品用于儿童治疗发热,这是极不安全的,容易导致儿童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三、剂量错误
在一些处方中,药品的剂量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药品的疗效降低或出现副作用。
例如,某些处方中给予儿童过高的药物剂量,导致药物在儿童身体中积累过多,引起严重的不良
反应。
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与我们医师在开处方时缺乏正确的用药知识密切相关。
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用药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及时更新药物治疗技术和疾病诊疗指南,在接诊患
者时进行详细询问和检查,以确保开出的处方准确、安全和有效。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
监督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处方进行追踪评估,及时纠正错误,保证儿童患者得到正确的
治疗。
医院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分析及改进药房管理的效果分析医院药房是医院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医院的药品管理、配药、发药等工作。
而在医院药房中,成药不合理的处方问题一直是困扰着药房管理人员和患者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医院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药房管理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成药不合理处方的原因分析入手,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改进药房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医院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的原因分析1. 医生开药不够科学、不够合理对于一些轻微的疾病,医生可能会为患者开具过多的药物,而且有时候可能会存在因为医生的处方切合度不够,导致患者的用药不够科学合理。
2. 患者求快感受不良药物有些患者对治疗的耐心不够,对药物的作用没有充分了解,片面追求治疗速度,可能存在自行购买药物或者网络购买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不当,造成用药不合理。
3. 药师对药物使用指导不够到位医院药房中的药师在配药发药的过程中,有时候对于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指导不够到位,或者是因为工作疏忽导致患者使用过药的不合理。
二、改进药房管理的措施1. 建立严格的用药审核制度医院药房应建立严格的用药审核制度,对每一张处方进行仔细审核,确保医生开具的处方科学合理。
并且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医生的用药水平,使得医生开具的处方更加合理。
2.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医院药房中的药师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对每一位患者都应该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包括用药时间、用药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等,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减少用药不合理的情况。
3.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宣传医院药房应该针对常见疾病和用药知识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宣传,提高患者对药物的正确认识,增强患者的用药意识,以减少用药不合理的情况。
4. 完善药房管理制度医院药房需要完善药物的管理制度,提高对药品的管理水平,包括进货、出库、储存等环节都需要做到严格管理,减少药物的浪费和滥用。
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问题和整改措施
问题:
门诊处方书写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我们医院的门诊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处方书写不规范:医生书写不清晰,字迹模糊,容易出现误读或者漏读的情况。
2. 处方信息不完整:有些医生在处方中缺少必要的信息,如药品用量、用法、疗程等,这会导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问题。
3. 处方药品选择不合理:有些医生在处方中选择的药品不够科学合理,可能存在过度治疗或者不足治疗的情况。
4. 处方中存在重复用药:有些医生在处方中存在重复用药的情况,这会增加患者用药的风险。
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门诊处方书写质量:
1. 加强医生书写规范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医生了解到书写规范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避免出现字迹模糊的情况。
2. 强化处方信息完整性的要求:要求医生在处方中必须包含药品用量、用法、疗程等必要信息,避免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问题。
3. 加强药品选择的科学性:通过培训和学习,让医生了解到药品选择的科学性,避免出现过度治疗或者不足治疗的情况。
4. 严格控制处方中的重复用药:要求医生在处方中不得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避免增加患者用药的风险。
5. 加强处方审核的力度:在门诊处方审核环节中,要求审核人员对处方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科学的用药服务。
我院不合格处方类型分析及解决办法背景随着医学的发展,处方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人们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处方药的特殊性,滥用或不合理使用处方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在处方药的应用中,合理使用处方药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们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不少不合格的处方类型,这些不合格的处方类型令人担忧。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不合格处方的类型和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不合格处方类型分析处方没有医生的签字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处方没有医生的签字。
这种不合格处方可能是患者自己配药或医生未经批准和签字,直接将药品开给患者。
这些药品可能没有被授权使用,造成了患者的不良反应。
处方药品剂量不规范我们也经常遇到处方药品剂量不规范的情况,如剂量过高或过低。
这种不合格处方可能会导致患者药物中毒或治疗无效。
处方配药不合理另一个经常遇到的不合格处方是处方配药不合理。
一些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不同的药品进行治疗,但这些药品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或导致患者过敏的风险。
解决办法强化医生签字管理为了避免处方没有医生签字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医院内加强相关规定。
例如,在处方配药后,要求在处方上签字确认,以确保每个处方都经过了医生的审查和批准。
认真审核处方剂量为了避免药品剂量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自主研发的药物配方软件,通过药品剂量计算、监测和余量提醒等功能,确保药品剂量规范。
加强处方管理流程为了避免处方配药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处方管理流程来规范操作。
例如,在开处方前,医生需考虑治疗目的、药品相互作用和患者过敏史等因素,并在预定药品列表中选择合适的药品。
我们也可以加强药师的角色,让他们参与处方审查和审核。
结论在医院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不合格处方的情况。
通过分析不合格处方的类型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避免处方使用不当的风险。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医院会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可靠的健康保障。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背景信息我所在的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提供多个科室的门诊服务,其中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作为门诊医生,我们需要开具处方,以帮助患者治疗疾病。
在门诊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以确保处方合理、规范。
问题描述然而,在门诊处方点评的过程中,我院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1. 处方用药不规范在点评处方时,我们发现一些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规范。
考虑到个体差异等因素,每个患者的处方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医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选择适当的药物。
然而,一些处方中出现了不合理的药物搭配,或者是选择了不适合患者病情的药物。
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甚至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2. 处方开药数量过多除了药物选择不当外,一些处方还出现了开药数量过多的情况。
一方面,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另一方面,过量、过长地服用药物也可能导致身体问题,例如对肝肾等器官的损伤。
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处方开药数量过多。
3. 处方关键信息缺失不少医生在处方中缺少一些关键信息,例如药品用法用量、药品品牌等。
这样会给药房人员带来诸多麻烦,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用药效果。
因此,在开具处方时,必须确保关键信息齐全且准确。
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医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无法选择合适的药品;另一方面,医生也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开药量多一些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此外,医生还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压力的影响,例如医保政策等,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医生开具处方的行为。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医学素养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医生的医学素养。
医院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加强医生的药学知识、药理学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让医生了解更多的药物信息,提高开药的水平。
2. 严格控制用药数量其次,我们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数量。
通过医疗信息化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监控医生开药的情况,并及时对处方进行点评,以避免过度用药的情况发生。
医院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合理用药现象也日益凸显,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院决定开展不合理用药整改工作。
现将整改报告如下。
二、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原因分析1. 不合理用药现象(1)药物滥用:部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盲目追求疗效,过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多。
(2)药物配伍禁忌:部分医生在开处方时,未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患者出现药物配伍禁忌。
(3)药物使用不当:部分医生对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掌握不准确,导致药物使用不当。
(4)药物滥用:部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盲目追求疗效,过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多。
2. 原因分析(1)医生专业知识不足:部分医生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不合理用药。
(2)医生工作压力大:医生在繁忙的工作中,容易忽视药物合理使用。
(3)患者要求:部分患者要求医生使用疗效较好的药物,导致医生不合理用药。
三、整改措施1. 加强医生培训:定期开展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生对药物知识的掌握。
2. 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监督、整改。
3. 加强医生与药师沟通:医生在开处方时,与药师充分沟通,确保药物合理使用。
4. 优化用药指南:制定合理的用药指南,指导医生合理用药。
5.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意识。
四、整改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我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医生对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处方质量得到提升。
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五、总结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我院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通过加强医生培训、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医生与药师沟通、优化用药指南、加强患者教育等措施,我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我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某院临床用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医生过度开具抗生素处方,患者滥用药物,用药不符合指南和临床实践。
这些问题导致了药物过度使用,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并可能引发抗生素耐药性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案例,探讨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抗生素滥用病例描述:一名患者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就诊后医生立即开具了广谱抗生素处方。
但实际上,该患者的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并不能对其起到治疗作用。
原因分析:医生开具广谱抗生素处方的原因可能是时间紧迫或者缺乏对病情的准确判断。
此外,医疗行为中对抗生素的过度依赖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解决方案: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病情判断和合理用药的能力。
建立临床指南和规范,限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医生应根据病原学、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案例二:药物相互作用病例描述:一名患者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其中,一种药物的代谢酶受到抑制,导致其他药物的代谢变慢,进而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可能没有充分了解该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或者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
解决方案:医生在开具处方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并对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进行评估。
同时,提供给医生一份详细的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帮助其避免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
案例三:超常规用药病例描述:某患者接受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尽管该治疗方法尚未有充分的临床试验支持,但医生还是决定试用该方法进行治疗。
原因分析:医生对新的治疗方法可能存在过度乐观的评估或者缺乏对临床研究的了解。
解决方案:建立科学的临床试验体系,促进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和验证。
医生在决定尝试新疗法时,应权衡利弊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同时关注患者的知情同意。
综上所述,我院临床使用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药物滥用、相互作用和超常规用药。
2015年1月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以下简称《规范》)对我院2015年1月的门诊处方进行抽查。
发现我院不合理处方主要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
对我院门诊存在的典型的不合理处方存在的的分析如下。
1.不规范处方我院1月门诊不规范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诊断或诊断不全、处方量超过规定未注明原因。
1.1诊断不全或缺少诊断《规范》规定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为不规范处方。
我院12月门诊处方仍然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没有注明诊断或者诊断不全。
如处方—1中,某85岁女性,临床诊断为心律失常,但开具的药物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该患者确有心律失常,但开具的药物明显是治疗细菌感染,应补充相应的细菌感染的诊断。
如处方-2中,某30岁女性,诊断空白,应补充相应的诊断。
1.2处方量超过规定未注明原因《规范》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但由于一些医师没有写规范处方的意识,即使知道自己开具的处方中慢性病药物有超量的情况,也没有注明理由。
如处方-3中,某46岁女性,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本处方药品用量大于7天。
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慢性病,但医师未注明理由,仍属不规范处方。
2.不适宜处方我院7月门诊不适宜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给药途径不适宜、给药频次不适宜及重复给药。
2.1给药途径不适宜如处方-4中,某38岁男性,临床诊断为神经衰弱,可能合并有冠心病,开具的药品硝酸甘油片,注明的给药途径为口服。
硝酸甘油片口服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仅为8%,舌下含服立即吸收,生物利用度80%,所以给药途径应该改为“舌下含服”。
2.2给药频次不适宜如处方-5中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注明的给药频次为“bid”,不符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药代动力学,因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消除半衰期很长,为35-50h,根据药品说明书及药品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应将给药频次修改为一日一次。
我院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原因及对策分析目的探讨本院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原因及对策。
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门诊西药房9000张处方,根据药物说明书及《新编药物学》《处方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
结果共有202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占2.24%。
临床选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及处方选择不规范等是本院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秉着为患者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大药师的审方力度,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标签: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原因;对策处方是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并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具有法律、技术、经济上的意义,在医师、药师和患者中起着纽带作用[1]。
合理的用药处方是用药安全及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前提,而不合理用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2]。
本研究对本院门诊西药房随机抽取9000张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以提高本院的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门诊西药房随机抽取的9000张处方。
1.2 方法根据药物说明书及《新编药物学》《处方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统计分析随机选取的900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
2 结果在9000张处方中共有202张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2.24%。
临床选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及处方选择不规范等是本院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表1)。
表1 不合理处方类型统计3 讨论3.1 临床选药不合理本院门诊选药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只有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才可以使用抗生素,且抗生素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尤其是未成年人对抗生素的应用要更慎重。
我院不合理处方原因评析及相关探讨新时期医疗改革的推进,使得我国临床医学的实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起以往,现在拥有更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和新药等技术,同时也有更多的处方书开具不合理行为出现。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为何存在不合理的处方行为,从而实现对处方不合理的科学诊断、治疗和及时的预防。
一、处方不合理原因分析(一)开具处方不规范处方书开具是医疗机构临床医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许多开具处方的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不规范的行为。
比如在处方书中,多用不合适的用药品种、开错药、违反药品使用规律,甚至有用药量过大、价格过高等开具不当行为。
(二)药品知识缺乏每一种处方书都包含药品、用量、频率、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因此药品知识的不足也是引起处方书不合理行为的一个环节。
由于许多医师缺乏药品与疾病的对应性知识,对药品的配伍、药品的药理作用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开出的处方书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三)病人的不良请求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心理问题或者不了解疾病的特点而提出不合理的药物需求,甚至有的患者为了拿到希望的药物而设计出一套独特的症状描述。
这些描述不符合病情实际情况,使得医生在开具处方书时,很有可能会屈从于患者的要求,开具不合理的处方书。
(四)家庭医生存在的问题家庭医生是全科医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家庭医生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行为。
有的家庭医生可能会没有足够的细节地查看患者的病情,这会导致对患者的诊断出现问题;有的家庭医生可能会在开具处方书时,出现过度用药或少药的情况;有的家庭医生甚至会被药品销售商贿赂,从而开具不合理的处方。
这些都是家庭医生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分析不合理处方原因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探讨改进对策(一)加强药品知识培训要改善不合理处方书的开具,首先要让医生们有更全面的药品知识,让他们能够根据疾病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了解药物的组合及其药理作用、做到考虑药物副作用等。
引言:门急诊是医院中病人就诊和治疗的重要环节,处方质量是评价门急诊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一、门急诊处方点评1.处方类型:根据统计数据,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中,西药占比为65%,中药占比为35%。
由此可见,西药处方在门急诊中占据主导地位。
2.处方质量:综合评估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的质量,大部分处方能够符合规范要求,包括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等方面。
然而,也存在少量处方存在问题。
1.过度使用抗生素:在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中,发现了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但其滥用和不合理应用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这些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集中在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等疾病时的处方中。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仅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增加,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增加医疗费用,同时也加重了医院药物供应的负担。
2.过度使用镇静催眠药:在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中,还存在少量过度使用镇静催眠药的情况。
这主要表现为在治疗失眠等疾病时,医生倾向于过度使用镇静催眠药,而忽略了对患者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的调整。
过度使用镇静催眠药不仅会导致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增加,还可能会引发药物滥用问题。
3.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在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情况。
这些联合用药不仅缺乏权威的指南或临床实践的支持,而且可能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4.过度使用处方药:在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中,还存在过度使用处方药的情况。
这些处方药在一定程度上被过度推广和滥用,部分是由于医患之间的不合理预期和信任关系。
相较于非处方药,处方药需要经过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使用,但过度使用处方药往往会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我院2024年门急诊处方总体质量良好,但仍需着重解决不合理用药的问题。
门诊不合格处方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门诊不合格处方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关键词】,门诊不合格处方;,,现状分析;,,改进措施关键词:门诊不合格处方;现状分析;改进措施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门诊患者较多,每天开出大量处方。
白20XX年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加大了对门诊处方审核管理力度。
对门诊处方存在问题进行现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使门诊处方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1资料来源收集审核20XX年7月至20XX年6月门诊西药处方(不包括离休干部处方),每月医务科门诊部质量考核小组对门诊处方进行审核,填写处方质量评价表,对不合格处方通报全院及科室责任人,医院有相应的处罚规定。
2不合格处方现状分析2.1处方前记存在问题:处方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全称,处方编号,费别、科别、年、月、日,姓名、性别、年龄、职别、住址,门诊住院号、临床诊断,并可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
有个别医师前记漏项,如不写实足年龄,或用“成”、“儿”代表,有的不写详细地址,不写诊号。
由于漏项,处方不易识别,影响归类,用药剂量认定及用药是否合理的审核,影响了用药随诊及追踪。
2.2处方正文存在问题:正文内容:以取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正文存在问题有:①药品名称不规范,只写商品名,不用通用名,国家规定处方一律用通用名。
商品名是商家自己定的名字,一个通用名可有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商品名。
各厂家商品名价格不一,干扰了医药市场,损害了病人利益,违反了国家法规。
②有的处方不写剂型规格,只写多少片,多少瓶,用法用量欠妥。
影响调配,存在不安全用药。
③诊断与用药不符:属于乱用药,给病人带来不必要开支,延误治疗,引发不安全隐患。
④乱用抗生素,一张处方有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不合理。
如使用第一类细菌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第三类快效抑菌剂(红霉素类、呋喃类)合用,两种药联用可使第一类药物药性减弱或拮抗。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近年来,我院儿科门诊在用药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儿科门诊的处方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和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
对于患儿的用药,儿科医生应该更加谨慎和细心,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疾病机理与成人存在很大差异。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儿科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存在以下问题:一、过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过度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
在儿科门诊,一些医生在治疗感冒、咳嗽等病症时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很多不必要的处方。
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须规范用药原则,不能滥用抗生素。
二、不合理使用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对于儿童来说是高危药物,过度使用会导致患儿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等问题。
但是在一些处方中,我们发现医生过度使用激素类药物,尤其是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时,过度使用激素会导致患儿的长期健康受到威胁。
使用激素类药物需要慎重,必须根据患儿的病情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三、滥用止咳药物在儿科门诊,一些医生在治疗儿童咳嗽时,过度使用止咳药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儿童咳嗽的自然排痰反射,导致痰液滞留,使炎症得不到及时排出,对儿童的呼吸系统健康造成威胁。
对于儿童咳嗽的治疗应该遵循“不咳不用药”的原则,尽量避免使用止咳药物。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院儿科门诊的用药质量和用药安全,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儿科门诊的用药行为。
建立完善的用药指南,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原则,确保医生在开具处方时能够严格遵循规定。
建立起常规的内部用药审核制度,对于一些易滥用的药物,采取严格审核措施,确保患儿用药的合理性。
加强医务人员的用药知识培训,对于儿科医生和护士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于儿童用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使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加规范和科学地开具处方。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引言:儿科门诊是医院中就诊人数较多的科室之一,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儿科门诊的用药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需要医务人员特别重视。
我们发现在我院儿科门诊中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的处方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儿带来不良的健康影响。
有必要对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
一、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分析1. 过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但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然而在我院的儿科门诊中,我们发现一些医生在诊断出感冒、咳嗽等症状时,往往会过度使用抗生素。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感冒和咳嗽是由病毒引起的,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还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给患儿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2. 重复开具抗菌药物在一些患儿连续就诊时,我们发现有医生会重复开具抗菌药物,甚至在患儿症状未见好转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开具相同成分的抗菌药物。
这种行为不仅浪费患儿家长的金钱,还可能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 用药剂量不合理在一些处方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用药剂量不合理的情况。
有些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能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做出合理的剂量调整,导致患儿服药过量或者过少,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4. 忽视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在一些处方中,我们还发现了医生忽视患儿的过敏史、禁忌症等情况,继续给患儿开具存在严重不良反应风险的药物。
这种行为可能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以上情况表明我院儿科门诊用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这不仅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效果,还给患儿带来健康风险。
有必要对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改进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的用药知识培训针对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用药知识培训。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用药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合理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门诊处方点评分析报告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管理逐渐规范化、标准化,门诊处方点评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门诊处方点评不仅可以帮助医院发现和纠正处方中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还可以促进医生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本报告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分析,旨在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一、处方点评总体情况本次点评范围为某三甲医院2022年1月份门诊处方,共计点评处方1000张。
其中,合理处方950张,不合理处方50张,不合理处方占比5%。
不合理处方中,用药不适宜3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60%;超说明书用药2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0%。
二、不合理处方分类分析1. 用药不适宜(1)药物品种选择不当:如将头孢克肟替换为阿莫西林,治疗细菌性感染效果不佳。
(2)药物剂量不当:如阿莫西林剂量过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加重。
(3)给药途径不适宜:如将肌肉注射的药物改为口服,可能导致药物吸收不稳定。
(4)用药时间不适宜:如将每日三次的给药方案改为每日一次,可能导致药物血药浓度波动过大。
2. 超说明书用药(1)药物品种选择不当:如将尚未批准用于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用于治疗该疾病。
(2)药物剂量不当:如将超说明书用药的剂量超出常规剂量,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3)给药途径不适宜:如将尚未批准用于某种给药途径的药物用于该给药途径。
(4)用药时间不适宜:如将超说明书用药的给药时间与说明书推荐的给药时间不符。
三、处方点评结果处理对于不合理处方,医院采取了以下措施:1. 及时反馈:将点评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医生,指出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
2. 教育培训:组织不合理处方的医生参加合理用药培训,提高其用药水平。
3. 跟踪监测:对不合理处方涉及的药物进行跟踪监测,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四、结论与建议1. 总体情况:本次点评的门诊处方质量较好,合理处方占比达到95%。
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理处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的情况及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以
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7-2014年12月门诊电子处方共8400张,其中每月1400张,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
行原因分析。
结果:8400张门诊电子处方中合理用药8257张,占比98.30%,不
合理用药143张,占比1.70%。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选择用药不合理
(33张,23.08%)、用法用量不合理(20张,20.28%)、重复用药(27张,
18.88%)、联合用药不合理(23张,16.08%)、溶媒选择不合理(20张,
13.99%)以及诊断与用药不符(11张,7.69%)。
结论:我院门诊电子处方用药
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包括选择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以及诊断与用药不符等情况,因此
应制定相应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门诊;不合理用药;原因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353-02
合理用药是以药理学理论和疾病知识为基础,根据患者状况选择最佳的药物
及制剂,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治疗疾病的目的[1]。
目前临床不合理用药依然
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可能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危害,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甚至还会造成患者的死亡,所以有效控制不合理用药已成为临床药学工作的重点[2]。
本研究通过了解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以便制
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避免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4年12月门诊电子处方共8400张,其中每月1400张,并包括门诊各科室。
1.2 方法
参考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第16版)、《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等对所有电子处方进行分析[3],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
行原因分析。
2.结果
2.1 门诊处方的一般情况
8400张门诊电子处方中合理用药8257张,占比98.30%,不合理用药143张,占比1.70%。
2.2 不合理处方存在的问题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选择用药不合理(33张,23.08%)、用法用量
不合理(20张,20.28%)、重复用药(27张,18.88%)、联合用药不合理(23张,16.08%)、溶媒选择不合理(20张,13.99%)以及诊断与用药不符(11张,7.69%),见表1。
表1 门诊不合理处方存在的问题
存在问题处方数(张)构成比(%)
选择药物不合理 33 23.08
用法用量不合理 29 20.28
重复用药 27 18.88
联合用药不合理 23 16.08
溶媒选择不合理 20 13.99
诊断与用药不符 11 7.69
合计 143 100.00
3.讨论
电子处方虽然可以减少不规范门诊处方的数量,但是其他不合理用药现象仍
较多,本研究抽查的8400张门诊电子处方中不合理用药143张,占比1.70%,应
引起临床医师和医院领导的重视。
根据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
因主要包括选择用药不合理(33张,23.08%)、用法用量不合理(20张,
20.28%)、重复用药(27张,18.88%)、联合用药不合理(23张,16.08%)、
溶媒选择不合理(20张,13.99%)以及诊断与用药不符(11张,7.69%)。
①选择用药不合理,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临床用药使用抗菌药物,由于用药
选择不合理,可增加耐药性的风险[4]。
②用法用量不合理,青霉素与头孢类药
物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3~4/d次用药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但处方存在为1次/d
现象;喹诺酮类药物属于浓度依赖性药物,应一次给予一日用药量,但处方中存
在2次/d现象[5]。
③重复用药,一般指临床作用基本相似的药物联合使用,疗
效提升并不十分明显,但会极大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
的大环内酯类药物联用或者克拉霉素+头孢氨苄的大环内酯类与抗菌谱相似的头
孢类药物联用,复方氯唑沙宗片+双氯芬酸钠片的非甾体抗炎药联用治疗关节炎、颈椎病,西替利嗪片+咪唑斯汀缓释联用治疗湿疹、荨麻疹等疾病[6]。
④联合用
药不合理,如药物配伍不当不仅会减弱药效,甚至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例
如多潘立酮+阿奇霉素联用治疗消化不良时,会导致阿奇霉素受到抑制,而使多
潘立酮异常蓄积,产生不良反应;莫沙比利+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时,由于埃
索美拉唑的药效与在胃内滞留时间呈正比,而莫沙必利可促进胃肠蠕动,二者联
合使用将减弱埃索美拉唑的药效[7,8]。
⑤溶媒选择不合理,由于葡萄糖注射液偏
酸性,pH值为3.2~5.5,配伍注射用青霉素钠会加速内酰胺环水解而降低疗效,
配伍注射用阿昔洛韦(pH为10.5~11.6)会发生中和反应,喹诺酮类药物配伍氯
化钠注射液使会产生结晶[9]。
?
综上所述,我院门诊电子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
包括选择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
不合理以及诊断与用药不符等情况,因此医院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应对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临床医师的重视程度,同时临床医师也应该进行合理用药知
识的学习,熟练掌握用药基本知识与临床疾病的诊断知识,提高业务素质[10,11],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亚青.不合理药物处方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9):1270-1272.
[2] 陈娟,陈煜辉.我院门诊合理用药分析及持续改进措施[J]. 海峡医学,2014,
26(9): 129-130.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1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 陈晓红,赵志刚,赵捷.我院2009-2012年门诊合理用药调查[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0): 984-985.
[5] 梁永红,赵飞,阿达来提·依迪热斯.处方点评制度在门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54-256.
[6] 沈文恒,黄捍东,杨玉华.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J]. 中国药
房,2007,18(28):2237-2238.
[7] 陈柏林,李效伟,吴冬.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门诊不合理用药分析[J].上海医药,2015,36(2):17-20.
[8] 成永,蒋云,王姝静.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上海医
药,2010,8(3):352-353.
[9] 郑思茜,宋燕,殷实等.基本药物制度对宁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处方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8):1-2.
[10] 陆政.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4,1(14): 2878-2879.
[11] 朱德龙. 2013年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调查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4, 1(6): 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