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中医护理周莉
- 格式:ppt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19
便秘中医护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病证。
西医为习惯性便秘,或暂时性肠蠕动功能失调的便秘,以及因其它疾病而并发的便秘,均属本证范畴。
1、病因病机便秘的发生,除大肠本身功能失职外,凡脾、胃肾、肺诸脏的功能紊乱,均能引起肠道气机失调,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
(1)燥热内结;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肠胃积热,化燥伤津;或由于热病后期,余热留恋,津液不足,致使肠道燥结干枯,不能濡润,传导失常,以致大便干结,难以排出而成热秘。
(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引起气机郁滞不畅,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司,糟粕内停,不能下行而成便秘。
(3)气血两亏:饮食劳倦内伤或大病、久病、产后以及年老体弱,致气血两亏。
气虚则大便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
亦可因发汗、利尿太过,或肾之真阴亏损,均可致肠道干枯,排便困难而成便秘。
(4)阴寒凝结:素体阳虚,或年高体弱,命门火衰,温煦无权,阴寒内生,阳气不通,津液不行,大便为寒所滞,发为冷秘。
2、辨证论治便秘临证,首先要分辨虚实。
燥热、气滞不行为实,气血不足、阴亏、冷秘为虚。
治疗时应针对其传导失常,津液不足或不行,采用调理气机,滋润肠道之法。
在辨证论治时不可专用通下,否则津液愈伤,复下复结。
正如李东垣所说:“治秘必究其源,不可一概以牵牛、巴豆之类下之。
”(1)实秘:①燥热内结:证候:大便干燥不通,数日不行,面赤身热,腹部胀满或疼痛,口唇胀满或疼痛,口唇干燥生疮,口臭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润肠。
主方:麻仁丸。
②气机郁滞:证候: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胀腹痛,食少纳呆,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苔薄白而腻,脉弦。
治法:顺气行滞。
主方:六磨汤。
(2)虚秘:①血虚肠燥:证候:大便燥结难下,头晕目眩,面色白,唇甲无华,心悸,舌淡苔白,脉沉细。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侧重于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经络流通来缓解便秘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常规:
1. 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适度,尽量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
2. 每日定时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和饭后适当休息后。
避免拖延排便或强抑制排便的冲动。
3. 穴位按摩和针灸:在中医理论中,有一些穴位被认为能够刺激大肠,促进排便。
常用的穴位包括涌泉穴、中脘穴、天宗穴等。
轻轻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缓解便秘问题。
针灸也可以考虑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4. 保持体力活动: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
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
5. 中药调理:根据个体情况,中医师可以开出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包括大黄、枳壳、厚朴等,具有通便润肠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方案,因此最好在寻求中医师的指导和建议之后进行操作。
另外,如果便秘问题持续较长时间且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中医认为,便秘是由于脾虚、肾阴虚、阳气不足等因素导致的一种病症。
因此,中医对于便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整脾脏的功能以及滋补肾阳气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是一些中医护理便秘的措施: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是治疗便秘的基础。
建议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过多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另外,多喝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
2. 肚脐按摩: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肚脐按摩,可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
具体方法是用手指轻轻按摩肚脐,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0分钟。
3. 中药疗法:中药治疗便秘有很多方剂可以选择,如大黄汤、承气汤等。
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肠胃功能,促进排便。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
按摩方法是用手指按压穴位,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每天按摩3-4次。
5.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热量和药性的作用来调理身体。
对于便秘,可以采用艾灸脐部和脚心的方法。
具体操作需要请教专业的艾灸师或中医师。
6. 运动调理:适度的运动对于改善便秘非常有帮助。
可以选择散步、跑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7. 心理疏导:有些便秘患者在心理上过于紧张,焦虑等也会对便秘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进行一些心理疏导的活动,如冥想、放松训练等,可以帮助调整情绪,缓解便秘的症状。
总之,中医护理便秘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肚脐按摩、中药疗法、穴位按摩、艾灸疗法、运动调理和心理疏导等。
对于便秘患者而言,建议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排出困难、次数减少、质量硬干或干燥的情况。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阻或肾阴虚引起的。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提供了一些常规护理方法来缓解便秘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饮食调理
-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 定时进食:保持规律的饮食惯,每天定时进食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
- 适量饮水:充足的水分有助于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
2. 生活惯调整
- 合理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
- 运动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对改善肠道蠕动有帮助,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 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心情舒畅。
3. 中医疗法
- 中药调理:根据个体情况,可选用中药来调理脾胃功能和肠道。
具体用药需要咨询中医师。
- 针灸疗法:一些穴位按摩和针灸疗法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
进排便。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
个体情况和中医师的诊断来制定。
在使用中药或接受针灸疗法前,
请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结论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问题,中医提供了一些常规护理方法来缓解便秘。
通过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调整和中医疗法,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和肠道蠕动,帮助缓解便秘问题。
但需要强调的是,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专业中医师的建议来确定。
健康沙龙活动讲义——便秘的中医治疗与保健主讲人:孙丽彩便秘的概念:各种原因引起的排便节律改变,排便时间延长,或便结不通,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者,均称为便秘。
需要注意的是: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如对一组健康人调查结果表明,每天排便1次者约占60%,一天几次者约占30%,几天1次者约占10%;另有人报告大部分正常人(>90%)的大便次数为每周3次到每天3次。
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
如何判断是否便秘:1、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习惯一天以上;或间隔时间3天以上。
2、大便干结。
3、排便费力,伴有不适感或痛苦感;或便意未尽感。
便秘的分类(西医):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一、器质性便秘1、直肠和肛门病变:直肠炎、痔疮、肛裂、肛周脓肿和溃疡引起肛门疼痛和痉挛。
2、结肠病变:良恶性肿瘤、结肠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连。
3、肌力减退:肠壁平滑肌、肛提肌、膈肌、腹壁肌无力,见于虚弱者,由于肌力减退而使排便困难。
4、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尿崩症脱水、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等。
5、药物和化学品:吗啡和阿片制剂能使肠肌松弛,并抑制中枢,降低对排便反射刺激的敏感性,氢氧化铝有收敛作用,铅中毒引起肠痉挛,均可引起便秘。
二、功能性便秘(一)单纯性便秘1、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等未能及时排便。
3、滥用强泻药,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泻药的依赖型。
(二)肠道易激综合征:便秘是本征的主要表现之一,是由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障碍所致。
需要做的检查:粪便检查,直肠指检、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纤维肠镜等内镜检查,胃肠X线检查。
便秘的分类(中医):1、胃肠实热证:大便干结,数日不通,腹中胀满,喜饮冷,口舌生疮,口臭,小便黄。
2、肝脾气滞证: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或不干,欲便不得,精神抑郁,噫气频作,胸腹痞闷胀痛。
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法气功调息通过调息、调神、调身而达到改善人体机能状态的方法。
首先,呼吸的锻炼法能直接锻炼到肺、胃、肠府的机能,改善呼吸和消化吸收能力,而增强体质和身体自身修复能力;意守丹田,能使患者情志集中,调畅气机和神志,从而达到疏肝活血、宁神定志的作用,更能温肾而加速骨折的康复。
气功调息训练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身体放松,双手重叠放在脐下三寸丹田处,注意将意念集中丹田之处,舌体轻抵上颚,口齿轻闭,以鼻吸气,以口呼气;吸气时,将气缓缓引致丹田(小腹随着吸气慢慢鼓起)自然地稍作停顿;呼气时,口齿微开,以口呼气,将气缓缓呼出;循环往复共15分钟。
每日练习气功调息法二次,时间段为7:00早餐前、16:00晚饭前,不影响日常工作,且符合作息规律。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膳食:1、瘀血蓄结证:食用行气通便、活血化瘀的食物。
如:香菇木耳煲水代茶饮,益母草当归红糖鸡蛋,忌生冷滋补食物。
2、气虚失运证:食用健脾益肺,温阳补肾的食物。
如:山药、白术、党参、瓜蒌仁、肉苁蓉煲瘦肉代茶饮,少量多餐质软食物,忌肥甘厚腻食物。
膳食应用中医理论的整体观与辨证观,将推拿法、气功调息法、辨证施膳应用到腰椎骨折腹胀、便秘护理中。
将传统中医学养生保健方法结合解决临床常见普遍存在的护理问题,突显护理专业内涵,减轻病人的痛苦,达到满意的疗效。
通过对患者实施气功调息法调心、调息、调身,加强辨证膳食的作用从而加快缓解腰椎骨折腹胀、便秘的症状。
谢谢大家胸腰椎骨折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法骨十二科林梅主要内容胸腰骨折便秘的机理现代医学解除腰椎骨折腹胀、便秘的方法腰椎骨折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法便秘的病因病理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精华之后,所剩之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
若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变干或硬,即可形成便秘。
便秘虽为大肠传导能力失常,但也与脾胃肝肾之功能失调有关。
胸腰骨折便秘的机理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主要伤及督脉和膀胱经,经脉瘀阻,内传脏腑,导致脏腑传导功能失调,加之气血紊乱,瘀血内聚。
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1、病因病机便秘的发生,除大肠本身功能失职外,凡脾、胃肾、肺诸脏的功能紊乱,均能引起肠道气机失调,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
(1)燥热内结;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肠胃积热,化燥伤津;或由于热病后期,余热留恋,津液不足,致使肠道燥结干枯,不能濡润,传导失常,以致大便干结,难以排出而成热秘。
(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引起气机郁滞不畅,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司,糟粕内停,不能下行而成便秘。
(3)气血两亏:饮食劳倦内伤或大病、久病、产后以及年老体弱,致气血两亏。
气虚则大便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
亦可因发汗、利尿太过,或肾之真阴亏损,均可致肠道干枯,排便困难而成便秘。
(4)阴寒凝聚:素体阳虚,或年高体弱,命门火衰,温煦无权,阴寒内生,阳气不通,津液不行,大便为寒所滞,发为冷秘。
2、辨证论治便秘临证,首先要辨别虚实。
燥热、气滞不行为实,气血不足、阴亏、冷秘为虚。
治疗时应针对其传导失常,津液不足或不行,采纳应用调理气机,滋润肠道之法。
在辨证论治时不行专用通下,否则津液愈伤,复下复结。
正如李东垣所说:“治秘必究其源,不行一概以牵牛、巴豆之类下之。
”(1)实秘:①燥热内结:证候:大便干燥不通,数日不行,面赤身热,腹部胀满或痛苦,口唇胀满或痛苦,口唇干燥生疮,口臭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润肠。
主方:麻仁丸。
②气机郁滞:证候: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胀腹痛,食少纳呆,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苔薄白而腻,脉弦。
治法:顺气行滞。
主方:六磨汤。
(2)虚秘:①血虚肠燥:证候:大便燥结难下,头晕目眩,面色白,唇甲无华,心悸,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养血润燥。
主方:润肠丸。
②气虚不运;证候:便秘或排便不畅,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气短汗出,大便先结后软或并不肯定干硬,面色白,神疲气怯,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益气润肠。
主方:黄芪汤。
③阴寒凝滞:证候:大便艰涩难下或大便,腹中冷痛,面色青暗,畏寒喜暖,口中和,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哎呀,说起便秘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头疼。
我记得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正碰上朋友家的小孩因为便秘在那闹腾。
小脸憋得通红,就是拉不出来,那难受的样子,让人心疼极了。
咱们先来说说便秘在中医里是咋回事。
中医认为啊,便秘的原因可有不少。
有的是因为体内的气血不足,肠道没有力气把便便推出来;有的是因为体内的火气太大,把便便里的水分都给烤干了,变得又干又硬;还有的是因为情绪不好,肝郁气滞,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
那中医护理便秘都有啥招儿呢?首先得从饮食上下手。
多吃点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像什么粗粮啦、蔬菜啦、水果啦。
就拿粗粮来说,燕麦、糙米这些可都是好东西。
蔬菜里面,芹菜、韭菜那也是帮助排便的“小能手”。
水果嘛,香蕉、火龙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这里面也有讲究,香蕉得是熟透的,那种表皮还有点青的,不仅不能通便,还可能会加重便秘呢!喝水也很重要!每天得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就像给肠道洗个澡,让便便能更顺畅地滑出来。
别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那时候身体已经缺水啦。
中医的按摩也能派上用场。
顺时针揉揉肚子,力度适中,别太轻也别太重。
就像给肠道做个“按摩操”,帮助肠道动起来。
我曾经见过一个小朋友,妈妈每天给他揉肚子,没多久便秘就好多了。
还有中药调理。
不过这可得听医生的,不能自己乱吃药。
有些中药方子,对调理便秘很有效。
运动也是不能少的。
别老是坐着不动,出去跑跑步、跳跳绳,让身体活动起来,肠道也会跟着更有活力。
再有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天定时去厕所蹲一蹲,哪怕没有便意,也去培养一下感觉。
别拿着手机在厕所里一蹲就是半天,这样可不好。
最后再说说心态。
心情舒畅很重要,别整天愁眉苦脸的,压力太大也会影响肠道的工作。
就像我朋友家那小孩,后来就是按照这些中医护理方法,慢慢调整饮食,多喝水,多运动,每天揉揉肚子,没过多久,便秘的问题就解决了,又变回了那个活蹦乱跳的小家伙。
所以啊,便秘不可怕,只要咱们找对方法,就能轻松解决!。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病证。
西医为习惯性便秘,或暂时性肠蠕动功能失调的便秘,以及因其它疾病而并发的便秘,均属本证范畴。
1、病因病机便秘的发生,除大肠本身功能失职外,凡脾、胃肾、肺诸脏的功能紊乱,均能引起肠道气机失调,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
(1)燥热内结;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肠胃积热,化燥伤津;或由于热病后期,余热留恋,津液不足,致使肠道燥结干枯,不能濡润,传导失常,以致大便干结,难以排出而成热秘。
(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引起气机郁滞不畅,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司,糟粕内停,不能下行而成便秘。
(3)气血两亏:饮食劳倦内伤或大病、久病、产后以及年老体弱,致气血两亏。
气虚则大便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
亦可因发汗、利尿太过,或肾之真阴亏损,均可致肠道干枯,排便困难而成便秘。
(4)阴寒凝结:素体阳虚,或年高体弱,命门火衰,温煦无权,阴寒内生,阳气不通,津液不行,大便为寒所滞,发为冷秘。
2、辨证论治便秘临证,首先要分辨虚实。
燥热、气滞不行为实,气血不足、阴亏、冷秘为虚。
治疗时应针对其传导失常,津液不足或不行,采用调理气机,滋润肠道之法。
在辨证论治时不可专用通下,否则津液愈伤,复下复结。
正如李东垣所说:“治秘必究其源,不可一概以牵牛、巴豆之类下之。
”(1)实秘:①燥热内结:证候:大便干燥不通,数日不行,面赤身热,腹部胀满或疼痛,口唇胀满或疼痛,口唇干燥生疮,口臭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润肠。
主方:麻仁丸。
②气机郁滞:证候: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胀腹痛,食少纳呆,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苔薄白而腻,脉弦。
治法:顺气行滞。
主方:六磨汤。
(2)虚秘:①血虚肠燥:证候:大便燥结难下,头晕目眩,面色白,唇甲无华,心悸,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养血润燥。
主方:润肠丸。
②气虚不运;证候:便秘或排便不畅,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气短汗出,大便先结后软或并不一定干硬,面色白,神疲气怯,舌淡苔白,脉虚弱。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病证..西医为习惯性便秘;或暂时性肠蠕动功能失调的便秘;以及因其它疾病而并发的便秘;均属本证范畴..1、病因病机便秘的发生;除大肠本身功能失职外;凡脾、胃肾、肺诸脏的功能紊乱;均能引起肠道气机失调;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1燥热内结;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肠胃积热;化燥伤津;或由于热病后期;余热留恋;津液不足;致使肠道燥结干枯;不能濡润;传导失常;以致大便干结;难以排出而成热秘..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引起气机郁滞不畅;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司;糟粕内停;不能下行而成便秘..3气血两亏:饮食劳倦内伤或大病、久病、产后以及年老体弱;致气血两亏..气虚则大便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亦可因发汗、利尿太过;或肾之真阴亏损;均可致肠道干枯;排便困难而成便秘..4阴寒凝结:素体阳虚;或年高体弱;命门火衰;温煦无权;阴寒内生;阳气不通;津液不行;大便为寒所滞;发为冷秘..2、辨证论治便秘临证;首先要分辨虚实..燥热、气滞不行为实;气血不足、阴亏、冷秘为虚..治疗时应针对其传导失常;津液不足或不行;采用调理气机;滋润肠道之法..在辨证论治时不可专用通下;否则津液愈伤;复下复结..正如李东垣所说:“治秘必究其源;不可一概以牵牛、巴豆之类下之..”1实秘:①燥热内结:证候:大便干燥不通;数日不行;面赤身热;腹部胀满或疼痛;口唇胀满或疼痛;口唇干燥生疮;口臭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清热润肠..主方:麻仁丸..②气机郁滞:证候: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胀腹痛;食少纳呆;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苔薄白而腻;脉弦..治法:顺气行滞..主方:六磨汤..2虚秘:①血虚肠燥:证候:大便燥结难下;头晕目眩;面色白;唇甲无华;心悸;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养血润燥..主方:润肠丸..②气虚不运;证候:便秘或排便不畅;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气短汗出;大便先结后软或并不一定干硬;面色白;神疲气怯;舌淡苔白;脉虚弱..治法:益气润肠..主方:黄芪汤..③阴寒凝滞:证候:大便艰涩难下或大便;腹中冷痛;面色青暗;畏寒喜暖;口中和;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治法:温通开秘..主方:半流丸..3、辨证施护1燥热内结型:①实证便秘者居住的病室应凉爽通风;湿度偏高..因患者热结于内;大便数日不通;是必心情急躁;烦恼易怒;故需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和噪音的刺激..②饮食宜清淡;偏凉润为主;如蜂蜜、雪梨、番茄、西瓜、扁豆、苦瓜、田螺、芝麻、核桃、松子、香蕉等..③禁忌辛辣厚味;烟酒油腻..④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或果汁;以泻热而通利小便..⑤热邪熏蒸于上;口臭、口舌生疮者;应注意做好;可用银花甘草水、2%黄芩水、2%双氧水、或五倍子、地骨皮煎水漱口;患处涂锡类散、冰硼散或消炎膏..⑥针刺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龟尾等穴强刺激;可以调节胃肠功能而通便..⑦服泻药后应注意患者排便的次数及大便量;观察有无腹痛和泻下不止的情况;如有腹痛难奈;腹泻严重时应立即停药;并请医生处理..⑧用肥皂水灌肠通便时;应注意患者有无胸闷、腹痛、腹胀等反应;必要时中止灌肠..2气机郁滞证: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是致病原因;故调理气机;使七情和合是本证护理的关键;要对患者关心体贴;了解其心理活动;予以劝导;并应做好家属工作;避免不良环境的恶性刺激;尽量使之心情舒畅..②指导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论有无便意;均按时去厕所作排便动作..③鼓励患者在病情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运动;如散步、作操、打太极拳等;促进气机通畅..④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和有疏利作用的食品;如香菇、大蒜、洋葱、芦根、竹笋、萝卜等;禁忌甜粘生冷油腻不易消化之品..⑤可在便前热敷腹部或艾灸天枢、关元、气海等穴..⑥腹胀时可用肛管排气;腹中胀痛时不可盲目用大量肥皂水灌肠..3血虚肠燥型:①虚计患者应注意保暖;充分休息;以养心血..需注意病室温暖、安静;勿使受到突然刺激;如巨响、惊吓、震动等;以免加重患者心悸、眩晕..②饮食以易消化;补益为主;如饴糖、大枣、花生、莲子、羊肉、甲鱼、海参、芝麻、桑椹、荔枝等;并尽可能的补充一些油脂..③大便时应选用坐坑;不宜用力过猛;防止因大便不下而引起虚脱;病情严重者;应有人陪同;预防跌伤..④指导患者饮用有通便作用的饮料;如蜂蜜水;或用番泻叶3-6g泡水饮..⑤虚证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作腹部肌肉锻炼;以加强腹肌;有助于排便..4气虚不运证:①排便无力时可按摩腹部;在腹壁由右下腹顺结肠方向;向上、向下推;反复按摩10-15分钟..②可用温热疗法;如腹部热敷、艾灸、熨贴等..③鼓励适当锻炼;如做扩胸运动等;促使气血运行..④保持心情愉快;防止因气滞而加重病情..⑤大便难下时;勿蹲之过久;以预防中气下陷;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甘油栓注入肛门;或用液体石蜡30-50ml保留灌肠;以润肠通便..5阴寒凝滞证:①病室应温暖向阳;注意防寒保暖..②本证多年老体虚患者;应限制活动量;勿使过劳..③注意保持肛门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④饮食应营养丰富、高热量之补益之物;如牛羊肉、鸡蛋、牛奶、胡萝卜、鲫鱼、鲜虾等..⑤鼓励患者多晒太阳;适当运动..4、养生指导1生活规律;养成每日一次的排便习惯..2做好饮食调理;尽量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有宽肠通便作用..3酌情进行体育锻炼;使气血通畅;排便自然顺利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病证; 西医为习惯性便秘,或暂时性肠蠕动功能失调的便秘,以及因其它疾病而并发的便秘,均属本证范畴;1、病因病机便秘的发生,除大肠本身功能失职外,凡脾、胃肾、肺诸脏的功能紊乱,均能引起肠道气机失调,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1燥热内结;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肠胃积热,化燥伤津;或由于热病后期,余热留恋,津液不足,致使肠道燥结干枯,不能濡润,传导失常,以致大便干结,难以排出而成热秘;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 ,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引起气机郁滞不畅,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司,糟粕内停,不能下行而成便秘;3气血两亏:饮食劳倦内伤或大病、久病、产后以及年老体弱,致气血两亏;气虚则大便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亦可因发汗、利尿太过,或肾之真阴亏损,均可致肠道干枯,排便困难而成便秘;4阴寒凝结:素体阳虚,或年高体弱,命门火衰,温煦无权,阴寒内生,阳气不通,津液不行,大便为寒所滞,发为冷秘;2、辨证论治便秘临证,首先要分辨虚实;燥热、气滞不行为实,气血不足、阴亏、冷秘为虚;治疗时应针对其传导失常,津液不足或不行,采用调理气机,滋润肠道之法;在辨证论治时不可专用通下,否则津液愈伤,复下复结;正如李东垣所说:“治秘必究其源,不可一概以牵牛、巴豆之类下之;”1实秘:①燥热内结:证候:大便干燥不通,数日不行,面赤身热,腹部胀满或疼痛,口唇胀满或疼痛,口唇干燥生疮,口臭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清热润肠;主方:麻仁丸;②气机郁滞:证候: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胀腹痛,食少纳呆,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苔薄白而腻,脉弦;治法:顺气行滞;主方:六磨汤;2虚秘:①血虚肠燥:证候:大便燥结难下,头晕目眩,面色白,唇甲无华,心悸,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养血润燥;主方:润肠丸;②气虚不运;证候:便秘或排便不畅,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气短汗出,大便先结后软或并不一定干硬,面色白,神疲气怯,舌淡苔白,脉虚弱;治法:益气润肠;主方:黄芪汤;③阴寒凝滞:证候:大便艰涩难下或大便,腹中冷痛,面色青暗,畏寒喜暖,口中和,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治法:温通开秘;主方:半流丸;3、辨证施护1燥热内结型:①实证便秘者居住的病室应凉爽通风,湿度偏高;因患者热结于内,大便数日不通,是必心情急躁,烦恼易怒,故需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和噪音的刺激;②饮食宜清淡,偏凉润为主,如蜂蜜、雪梨、番茄、西瓜、扁豆、苦瓜、田螺、芝麻、核桃、松子、香蕉等;③禁忌辛辣厚味,烟酒油腻;④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或果汁,以泻热而通利小便;⑤热邪熏蒸于上,口臭、口舌生疮者,应注意做好,可用银花甘草水、2%黄芩水、2%双氧水、或五倍子、地骨皮煎水漱口,患处涂锡类散、冰硼散或消炎膏;⑥针刺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龟尾等穴强刺激,可以调节胃肠功能而通便;⑦服泻药后应注意患者排便的次数及大便量,观察有无腹痛和泻下不止的情况,如有腹痛难奈,腹泻严重时应立即停药,并请医生处理;⑧用肥皂水灌肠通便时,应注意患者有无胸闷、腹痛、腹胀等反应,必要时中止灌肠;2气机郁滞证: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是致病原因,故调理气机,使七情和合是本证护理的关键,要对患者关心体贴,了解其心理活动,予以劝导;并应做好家属工作,避免不良环境的恶性刺激,尽量使之心情舒畅;②指导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论有无便意,均按时去厕所作排便动作;③鼓励患者在病情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运动,如散步、作操、打太极拳等,促进气机通畅;④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和有疏利作用的食品,如香菇、大蒜、洋葱、芦根、竹笋、萝卜等,禁忌甜粘生冷油腻不易消化之品;⑤可在便前热敷腹部或艾灸天枢、关元、气海等穴;⑥腹胀时可用肛管排气,腹中胀痛时不可盲目用大量肥皂水灌肠;3血虚肠燥型:①虚计患者应注意保暖,充分休息,以养心血;需注意病室温暖、安静,勿使受到突然刺激,如巨响、惊吓、震动等,以免加重患者心悸、眩晕;②饮食以易消化,补益为主,如饴糖、大枣、花生、莲子、羊肉、甲鱼、海参、芝麻、桑椹、荔枝等,并尽可能的补充一些油脂;③大便时应选用坐坑,不宜用力过猛,防止因大便不下而引起虚脱;病情严重者,应有人陪同,预防跌伤;④指导患者饮用有通便作用的饮料,如蜂蜜水,或用番泻叶3-6g泡水饮;⑤虚证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作腹部肌肉锻炼,以加强腹肌,有助于排便;4气虚不运证:①排便无力时可按摩腹部,在腹壁由右下腹顺结肠方向,向上、向下推,反复按摩10-15分钟;②可用温热疗法,如腹部热敷、艾灸、熨贴等;③鼓励适当锻炼,如做扩胸运动等,促使气血运行;④保持心情愉快,防止因气滞而加重病情;⑤大便难下时,勿蹲之过久,以预防中气下陷,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甘油栓注入肛门,或用液体石蜡30-50ml保留灌肠,以润肠通便;5阴寒凝滞证:①病室应温暖向阳,注意防寒保暖;②本证多年老体虚患者,应限制活动量,勿使过劳;③注意保持肛门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④饮食应营养丰富、高热量之补益之物,如牛羊肉、鸡蛋、牛奶、胡萝卜、鲫鱼、鲜虾等;⑤鼓励患者多晒太阳,适当运动;4、养生指导1生活规律,养成每日一次的排便习惯;2做好饮食调理,尽量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有宽肠通便作用;3酌情进行体育锻炼,使气血通畅,排便自然顺利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