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20.44 KB
- 文档页数:8
腹膜透析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104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相关性腹膜炎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腹膜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且减少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腹膜炎为腹膜透析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患者未得以及时发现及治疗,极易致使疾病迁延不愈,不仅对透析质量产生影响,而且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故于腹膜透析治疗期间,予以规范的护理操作与治疗,以抑制细菌进入腹腔。
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04例腹膜透析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腹膜透析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4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56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26∶22,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4.25±4.03)岁;研究组男女比例30∶26,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5.15±4.3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6例,高中48例,初中及以下1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嘱患者予以适度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案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其内心真实感受,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医院以往成功案例;针对性采取最佳方式加深交流,并督促其积极配合腹膜透析之前的各项检查。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T8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2.透出液常规WBC>100/μL;中性粒细胞>50%;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
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
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
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
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 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量肝素。
5.腹膜炎时,超滤功能下降,可更改腹透液葡萄糖浓度,缩短存腹时间,夜间干腹等措施保证超滤量,避免容量负荷。
6.一旦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应拔除导管,使用抗真菌药物。
7.结核性腹膜炎一般采取四联疗法,局部和全身用药相结合,无效者拔除导管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T8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ICD10: T80.201)二、诊断依据: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 2005 update,必须具备有下列3项的两项:1、有腹膜炎症状和体征,尤其是腹痛和(或)发热和(或)透出液浑浊;2、透出液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00×106/L,且中性分叶核占50%以上,尤其后者更有意义;3、透出液革兰染色或细菌培养找到致病菌。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 2005 update1、寻找排除干扰因素:①腹腔内活动性炎症如活动性结肠炎、阑尾炎、女性盆腔炎;②腹腔内脏器损伤,如肠梗阻、胃穿孔;③感染性腹泻;④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腹膜炎;⑤女性患者的月经期或近期做过盆腔检查;2、药物治疗:初始经验抗生素治疗,得到细菌培养结果后按细菌学结果调整抗生素。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14-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ICD10: T80.201)疾病编码。
六、入院后的检查项目:1、透出液常规、透出液生化、透析出液培养+药敏、透出液涂片找多数菌、透出液涂片找真菌、BCA、PATF、急诊生化5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免疫常规、大便常规+OB、肝功能、肾功能、CRP;2、心电图;3、必要时行胸片(正、侧位)及腹平片;4、必要时行腹部彩色B超(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B超)。
七、选择用药:1、经验性抗生素的抗菌谱必须覆盖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用第一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革兰氏阴性菌则要用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定);2、得到细菌培养结果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细菌培养阴性,继续按原计划用药4~5天,如症状改善提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用药。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进行常规腹膜透析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
I 期已有肾病GFR正常≥90ml/minII期慢性肾脏病GFR轻度降低60~89ml/minIII期慢性肾脏病GFR中度降低30~59ml/minIV期慢性肾脏病GFR重度降低15~29ml/minV 期慢性肾脏病ESRD(肾衰竭)<15ml/min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或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进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常规腹膜透析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有腹膜透析置管术适应证,无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血型、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血脂、肺功能测定、肺部CT、动态心电图等。
3.根据患者病情,术前可行血液透析治疗数次,血色素小于60g/L时,可予以成分输血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术前0.5-1小时静脉注射。
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体会杨吉芝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实验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8.1%,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中,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路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247-02腹膜透析是一种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式,该治疗方式具有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等优势。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腹膜透析患者不仅需要确保这治疗方法能够延续生命,还需要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1]。
在进行腹膜透析的时候,容易出现相关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需要加强对腹膜透析的护理,以便降低并发症。
通过研究显示,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护理效果[2]。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实验组(32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4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4±3.6)岁。
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在4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8±3.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腹膜透析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腹膜透析感染相关性腹膜炎第一部分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原因评估一、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和术语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腹透治疗过程中,由于污染、肠源性感染、导管感染及医源性操作等原因,造成致病原侵入腹腔,导致的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
再发(recurrent) :±一次腹膜炎治疗完成后4周内再次发生,但致病菌不同。
复发(relapsing):上一次腹膜炎治疗完成后4周内再次发生,致病菌相同,或是培养阴性的腹膜炎。
重现(repeat) :±一次腹膜炎发作治疗完成后4周后再次发生,致病菌相同。
难治腹膜炎(refractory):规范的抗生素治疗5 d后,症状无改善且透出液未转清亮。
导管相关腹膜炎(catheter -related peritonitis):腹膜炎与出口处或隧道感染同时发生,致病菌相同或其中一处培养阴性。
二、腹透相关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腹透透出液浑浊、腹痛、伴或不伴发热,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老年患者可仅表现为腹透透出液浑浊和低血压,而腹痛和腹部体征(压痛及反跳痛)不突出。
严重的腹膜炎患者可出现高热、血白细胞显著升高以及低血压或血压值较基础血压明显下降等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对临床疑诊为腹透相关腹膜炎的患者应立即完善相关检查。
透出液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微生物培养对于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尤为重要。
透出液标本的留取:腹透患者透出液浑浊或腹痛,首先应考虑患者是否发生腹透相关腹膜炎,应及时留取第1袋浑浊透出液并在6 h内送检,包括白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及病原学培养。
尽量避免留取标本前使用抗生素。
留取过程中注意避免污染。
若不能立即送检,应将待检透出液存放于4℃冰箱中冷藏,已接种的培养标本应保存在室温或放置于37℃中进行孵育。
如患者就医时为干腹,或未能及时留取第1袋浑浊透析液时,需注入1 L透出液至少留腹1 ~2h,再引流留取标本送检。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临床路径(广东·2012年版)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腹膜透析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
行常规腹膜透析治疗(ICD-9-CM-3:54.98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或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行常规腹膜透析治疗(ICD-9-CM-3:54.981)。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超声波检查、超声心动图。
(七)腹膜透析置管。
开始腹膜透析置管日为入院第2~7天(视病情决定)。
(八)腹膜透析。
1. 术后行小剂量IPD治疗,每次腹腔内灌入0.5-1L,透析液,腹腔内停留30~45min,每个透析日透析8~10h。
2. 常规CAPD治疗,每天交换透析液3~5次,每次使用透析液1.5~2L,透析液白天在腹腔内留置4h~6h,晚上留置10~12h。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路径护理应用研究陈斯霞发表时间:2018-06-22T16:33:38.5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4期作者:陈斯霞[导读] 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给予患者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避免再次发生腹膜炎,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苏州 215400)【摘要】目的:探析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腹膜炎再次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临床上给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路径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腹膜透析;腹膜炎【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175-02当前临床上在治疗肾功能衰竭时,腹膜透析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疗效显著,但是治疗期间,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尤其是腹膜炎,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因此,本文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运用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为(54.5±19.2)岁,36例为女性、50例为男性,其中6例为慢性肾盂肾炎、15例为糖尿病肾病、20例为高血压肾病、45例为慢性肾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如原发病、年龄等比较无差异(P>0.05)。
腹膜透析管置入术临床路径腹膜透析管置入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腹膜透析管置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0),尿毒症(ICD-10:N19.x01),慢性肾脏病5期(ICD-10:N18.001)。
拟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ICD-9-CM-3:54.9301)或腹膜透析置管复位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 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可诊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脏病5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和《腹膜透析操作标准规程》进行治疗。
1.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长期血液透析绝对禁忌症,无腹膜透析禁忌证,需要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或腹膜透析置管复位术入院。
2.入院评估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和合并症,无需特殊处理的情况。
3.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腹膜透析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0),尿毒症(ICD-10:N19.x01),慢性肾脏病5期(ICD-10:N18.001)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D-二聚体、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指标、iPTH。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应用效果刘玉玲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效果。
方法:40例进行腹膜透析发生腹膜炎的患者, 分析发病原因, 总结具体护理方式。
结果:1次腹膜炎者为31 例, 2 次腹膜炎者为5例, 3 次腹膜炎者为4 例。
引发腹膜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腹透操作不规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和透析导管出口皮肤感染等。
结论:在腹膜透析操作中要严格预防感染、保证足够营养, 同时对于相关护理知识要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 才能达到降低腹膜炎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应用效果腹膜透析是肾脏替代和支持治疗对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血液透析疗法相比,更能通过透析膜对水和溶质进行交换,达到对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目的。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透析治疗中常见和多发病症,也是临床实践中重点加强的问题。
从危害程度来讲,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是腹膜透析疗法中常见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住院率增加、腹膜功能丧失、残余肾功能下降、放弃PD 治疗,对透析质量和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临床研究证实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的治疗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4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自2017年7月~2018年12月以来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医学杂志》的诊断标准。
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0~57岁,平均(35.8±2.01)岁;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1~58岁,平均(36.1±1.46)岁;病程2个月~4年。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腹膜透析后的相关抗炎和饮食指导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护理。
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例行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患者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
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行临床路径护理,随访3个月,腹膜炎发生率33.33%(2/6)、满意率83.33%(5/6)。
结论: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应用临床路径护理,保证了护理质量,降低了腹膜炎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腹膜炎;护理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的主要手段,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腹膜炎。
随着透析管路与透析液的改进,腹膜炎的发生率逐渐下降。
腹膜炎作为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着透析的效果及治疗的质量,因此,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
临床路径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它以病人为中心,规范了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1]。
目前,我国尚无关于临床路径应用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护理的报道,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行临床路径护理后,疗效显著,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例行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例,女2例,最小43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8.3±3.3)岁,平均透析时长(18.3±4.1)个月,文化水平:2例小学及以下,3例中学及中专,1例大专及以上,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衰尿毒症诊断标准,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标准的持续性不卧位腹透方法,利用腹透液及双联系统。
本组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临床路径护理,根据Julie等临床路径的制定流程,首先,医护人员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拟定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路径流程,最后,保证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
具体流程内容如下:(1)入院前,接听患者的询问电话,结合其症状与体征,让患者在家进行腹腔冲洗,缓解腹痛症状,并保留混浊的透出液,带到医院进行化验;(2)入院后,行腹腔冲洗,使用1.5%透析液2000ml,每袋加入肝素钠8mg,并且行常规检查,培养细菌与真菌;经反复腹腔冲洗后,透出液达到清亮后,更换外接短管,预防感染;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透出液颜色与性质,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如果体温≥38.5℃,应4h监测1次;观察腹痛,明确腹痛性质与情况,调整患者体位、冲洗入量及速度等;(3)入院24h后,开展教育宣传,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确腹膜炎出现的成因,规范其更换腹膜透析的操作,强化其无菌意识;同时,指导患者饮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的丰富与科学,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加强胃肠道等方面的知识宣传,预防感染的出现;心理疏导,腹膜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着治疗效果,为了缓解缓解的不良情绪,要与患者及时沟通与交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出院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透析的情况,并给予专业指导。
腹膜透析后腹膜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腹膜透析后腹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后腹膜炎(ICD–10:T85.711)。
(二)诊断依据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陈香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年)、《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陈香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年)、《ISPD Peritonitis Recommendations: 2016 Update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Li P K, et al. Perit Dial Int, 2016, 36(5):481-508]。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C>100/μl或>0.1×109/L;多形核细胞>50%(透出液在腹腔内停留至少2小时)。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3条中符合2条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陈香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年)、《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陈香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年)、《ISPD PeritonitisRecommendations: 2016 Update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Li P K, et al. Perit Dial Int, 2016, 36(5):481-508]。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
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真菌涂片和病原学培养+药敏试验。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后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应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推荐腹腔给药。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覆盖革兰阳性菌,第三代头孢或氨基糖苷类药物覆盖革兰阴性菌抗菌药物。
根据透出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慢性肾衰竭患者腹膜透析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行规律性腹膜透析治疗的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膜炎的发生率(15.56%)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治疗,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良好护理效果,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临床护理路径[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peritoneal dialysis treatment effect. Methods:March 2016 -2016 period in September in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or regular peritoneal dialysis treat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5 cases in ea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SAS,SD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ith peritonitis(2.22%)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peritonitis 15.56%)the data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treated by peritoneal dialysi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 of nursing care and related peritonitis The incid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 patient's bad mood was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治疗方法,具有支持治疗及肾脏代替的功效,在腹膜透析期间极易发生腹膜炎等并发症,如未能及早发现并治疗,有可能导致腹膜炎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了透析的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
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体会胡君摘要】目的:探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86例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3人。
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40%)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5%)较高(P<0.05)。
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后,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可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278-02肾功能衰竭患者存在较弱的自身免疫能力,感染情况较易发生。
为此,必须有效加强对腹膜透析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对规范操作指导和护理积极做好,使进入腹腔的细菌得到显著抑制,有利于对腹膜炎实现全面控制[1]。
本文对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对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23:20,年龄在36至76岁范围内,(56.84±1.14)岁为平均年龄。
对照组男女比例28:15,年龄在40至80岁范围内,(60.18±2.50)岁为平均年龄。
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上,两组不存在影响组间对比的差异,P>0.05,能够实施对比统计。
1.2 临床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膜透析;(2)两组均同意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交流沟通障碍者。
1.3 护理方法1.3.1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遵医嘱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状况。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C>100/μ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3–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CRP、ESR及iPTH;
(3)透出液常规、病原微生物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培养、CA125、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
(2)超声心动图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纠正原发病因和可逆因素,预防再次感染。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3.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
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
果选用抗菌素。
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
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
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 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量肝素。
5.腹膜炎时,超滤功能下降,可更改腹透液葡萄糖浓度,缩短存腹时间,夜间干腹等措施保证超滤量,避免容量负荷。
6.一旦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应拔除导管,使用抗真菌药物。
7.结核性腹膜炎一般采取四联疗法,局部和全身用药相结合,无效者拔除导管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八)手术日。
若腹水细菌培养可见真菌或感染严重积极抗感染治疗仍不能缓解,可立即行手术拔除腹膜透析置管。
(九)术后恢复。
注意抗感染治疗,及时行血液透析治疗。
(十)出院标准。
1.腹膜炎症状缓解,腹透液常规白细胞<100/μL,多核细胞<50%。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2.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住院处理。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3-7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