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单病种管理
- 格式:docx
- 大小:10.37 KB
- 文档页数:4
一、导管相关并发症(一)植管及早期导管相关并发症1.切口感染:切口感染这一并发症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影响植管的质量。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假单胞菌属。
防预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彻底止血;缝合紧密不留死腔;术后及时换药更换辅料。
2.腹腔脏器损伤及穿孔:该并发症极少见。
植管操作过程中可能损伤大肠、小肠、肠系膜动脉、腹主动脉、膀胱及其他腹腔脏器。
多见于穿刺植管(盲管),少见于解剖法植管。
预防性措施包括:术中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避免任何粗暴的动作;术前应嘱患者排空膀胱并证实膀胱是否充盈;采用穿刺植管时,切记先向腹腔内灌注一定量的腹膜透析液,有条件的应尽量避免穿刺植管。
3.血性引流液:此并发症少见,主要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所致。
一般出血部位为腹前壁,如腹膜外或腹直肌内血管的损伤导致腹膜外仍有持续渗血,通过未缝扎紧的荷包口流向腹壁;如切除大网膜后,未予以充分肯定的缝扎或缝扎不紧,结扎线脱落亦可导致腹腔内出血。
血性引流液的处理方法:采用为加温的腹膜透析液反复冲洗腹腔,可达到使腹腔内的血管收缩,同时可减少出血部位的出血;避免使用抗凝药物;在向腹腔内灌注腹透液后,用腹带加压包扎腹膜;经过上述处理后,仍为血性引流液,则应打开伤口找出出血部位加以止血。
此外,女性患者在月经期内可以出现血性引流液,当月经干净以后引流液变清,其原因为月经血流经输卵管伞端排入腹腔所致。
4.腹痛:腹痛可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腹痛。
植管后出现切口周围疼痛,可用镇定剂控制,其意义不大。
有3%~4%的患者可出项会阴部及肛周部位的疼痛,尤其在灌入腹膜透析液和引流腹膜透析液即将结束时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植管时导管腹内末端刺激该部位的腹膜所致,一般于植管后1~2周自动消失。
处理的方法:将灌入液体和引流液体的速度减慢,可减少这种疼痛;如果疼痛严重并持续时间较长应将导管腹内段向外拔出1cm左右,这种疼痛即可缓解或消失。
透析液温度过高或过低可引起弥漫性腹痛,因此最好将透析液的温度控制在37℃左右。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护理体会】一、简介腹膜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方法,通过腹膜腔进行透析,帮助肾脏完成排泄废物的功能。
然而,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和治疗带来了诸多困扰。
作为护理人员,对于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护理体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对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深度评估1. 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状况- 腹膜透析对患者的生活有着重大影响,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 并发腹膜炎会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对生活造成不便和痛苦。
2.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原因- 感染是腹膜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腹腔内导管和透析液均有可能成为感染源。
- 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个人卫生不佳等因素也容易引发腹膜炎。
3.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护理要点- 定期监测患者的腹膜透析情况,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变化。
- 加强患者的营养和个人卫生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三、文章撰写在对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深度评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腹膜透析患者因为疾病的原因,已经承受了很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而腹膜炎的发生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细心地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细节,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从简到繁,我们可以先了解腹膜透析的基本原理和患者的生活状况,然后深入到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和护理要点。
在文章中,重复提及“腹膜透析”和“腹膜炎”这两个主题关键词,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总结回顾的部分,可以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认为,护理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四、结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主题的全面评估和撰写,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也能为护理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并重视这一重要的医疗护理主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腹膜透析是一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通过腹膜透析管将透析液注入腹腔,利用腹膜上的半透膜进行过滤和排除体内废物、水分和电解质的方法。
腹膜透析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与之相关的腹膜炎也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将重点介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措施。
一、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在进行腹膜透析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准备。
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史、过敏史、饮食习惯等。
其次,要进行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最后,要确保患者的穿刺点干净、无污染。
2.术后护理:(1)观察患者腹部的伤口情况,包括红肿、渗液等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腹腔渗漏。
(2)保持透析管的通畅:定期检查透析管的通畅情况,注意观察透析液的流量和颜色,如有异常及时更换透析管。
(3)保持腹腔清洁: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是否有渗液和感染迹象。
保持腹腔干燥。
(4)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发现发热和白细胞增高可疑感染时及时处理。
(5)按照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定期检查血生化指标,如检查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时追踪病情。
(6)合理饮食: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和腹膜透析液的成分,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避免摄入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合理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
(7)心理疏导:腹膜透析后患者需要长期依赖透析治疗,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护理人员要及时关心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3.家庭护理:(1)定期帮助患者更换透析管:透析管每隔2-4周需要更换一次,家属要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2)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和伤口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3)指导患者饮食和生活习惯:指导患者遵循医嘱,合理的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脂肪和糖分。
同时指导患者定期运动,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
(4)定期回访:定期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二、注意事项:1.避免交叉感染: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和穿刺点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腹膜透析的管理制度一、管理制度的制定背景腹膜透析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治疗,它的管理制度制定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高腹膜透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也是为了规范腹膜透析操作的流程,保证透析液的质量和透析器材的安全。
这样,才能够提高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责任人员的确定在腹膜透析的管理制度中,首先需要确定责任人员。
包括腹膜透析中心的负责人员、腹膜透析医生、护士长、培训指导老师以及技术员等。
每个责任人员的职责应该明确,制定相关的责任清单,确保腹膜透析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和执行。
2.标准操作程序的规定在腹膜透析管理制度中,需要对腹膜透析的操作进行规范化,制定腹膜透析的操作流程和程序。
包括患者的入组评估、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操作、透析后的护理和观察等方面进行规定。
同时,还需要对透析液的配制和质量进行要求。
3.设备及消毒管理腹膜透析设备和器材的安全使用是保证患者安全和透析效果的基础。
因此,在管理制度中,需要制定相关的设备使用和消毒规程。
对于透析器材的使用、清洁、消毒等方面进行规定,确保器材的安全和干净。
另外,对腹膜透析机的维护和保养也需要进行明确规定,定期检查和维修。
4.质量控制和意外事件的处理在腹膜透析的管理制度中,需要对透析效果和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包括透析输液的质量检测、患者的透析效果评估、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等方面进行规定。
同时,对于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如感染、腹膜炎等,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流程规范。
5.培训和考核制度鉴于腹膜透析是一项专业的医疗技术,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腹膜透析的管理制度中应规定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对于技术人员进行透析操作和护理技能的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
同时,还需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6.文件记录和管理在腹膜透析的管理制度中,需要对相关文件和记录进行管理。
腹膜透析的管理工作总结
腹膜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对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来说,它可
以帮助他们维持生命质量。
在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时,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对腹膜透析的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腹膜透析的管理工作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
详细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腹膜透析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其次,管理工作需要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腹膜透析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感染、渗透性不足、腹膜炎等。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另外,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护理。
腹膜透析是一项长期的治
疗方式,患者需要在家中进行自我管理。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生活方式。
同时,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治疗态度,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最后,管理工作需要做好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记录。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的
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观察。
同时,还需要对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记录,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腹膜透析的管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做好各项
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腹膜透析治疗的安全、有效和顺利进行。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及护理1 原因分析:6 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中,3 例由于操作过程不够规范造成的,2 例由于肠炎引起, 1 例由于便秘引起。
2 相关因素:针对本研究中并发腹膜炎的实际情况,认为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首先,尿毒症患者由于自身营养状况相对较差,其免疫能力低下,很容易并发感染;其次,对患者的指导、培训时间和程度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对伤口的处理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再次,对于透析时间相对较长的患者,从心理上放松了对无菌操作,以及定期回访的概念,导致出现问题不能尽早发现,不能尽早解决,致使细菌通过管路系统,进入体内,最终导致感染。
3. 腹膜感染诊断标准:按照1987 年全国血液净化会议提出的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①有发热、腹痛、恶心、腹膜刺激征等;②透出液混浊,透出液检查白细胞大于或等于100X 106/L,其中,中性粒细胞大于或等于50%③腹透引流液涂片或培养阳性,真菌性腹膜炎必须找到真菌[2] ,符合上述 3 项中 2 项可确诊,具有一项可疑诊。
4 护理要点:4.1建立和完善腹膜透析治疗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腹膜炎患者的个人档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腹膜透析的专业性技能培训和指导。
家庭透析病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操作不规范而污染管道接口所引起的腹腔感染,因此,操作前要洗手,戴口罩,检查透析液的的质量。
在接管、封管、更换透析液及引流装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透析液在灌洗前要加温到30C (夏天可不加温)温度太低可引起腹膜血管收缩,降低透析效率,并可引起寒战、肠痉挛、疼痛。
温度过高可造成腹腔脏器损伤,引起腹膜充血,蛋白漏出增加。
4.2腹膜透析室的环境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于透析前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并定期作空气培养。
4.3加强饮食指导。
病人发生腹膜炎时,蛋白质的丢失比平时腹膜透析时更多,在常规腹膜透析时每天丢失蛋白质10g 左右,如有感染或蛋白渗出过多时,每天丢失蛋白质可达20g 左右,因此,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因此,腹膜透析病人的营养和饮食具有特殊性。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护理干预措施摘要:目的: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病因进行分析,同时对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7月期间,21例来我院行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发生腹膜炎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发生腹膜透析的常见原因主要是患者具有较差的依从性,无菌观念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腹膜炎的危害性,结论:通过对患者的再教育和反复宣教,可提高患者对此病的重视程度,进而使患者的依从性提高,降低或预防腹膜炎的发生。
关键词:腹膜炎;腹膜透析;原因;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17-01针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是治疗的主要方式。
可对残余的肾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同时方便、简单、易于操作,可不受人员及透析设备的限制,甚至能居家治疗。
但腹膜透析患者往往容易出现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既腹膜炎,它是导致治疗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同时对透析效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
分析腹膜炎患者的病因,同时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可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进而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2012年7月期间,21例来我院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其中10例女患者,11例男患者,年龄在最小13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为47±2岁,做透析的时间为3~56个月,平均透析时间为14个月,发生基础慢性肾衰竭疾病有:6例患者为慢性肾炎,6例患者是慢性肾盂肾炎,2例为动脉硬化性肾病,3例为高血压肾病,4例患者为糖尿病肾病。
1.2方法:采用双联腹膜透析液,管路系统由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
每天换液3~4次,取2l的透析液,对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情况进行统计。
2结果在采用腹膜透析治疗的21例患者中,在治疗期间共发生11次腹膜炎,其中4例1次,2例2次,1例3次。
腹膜透析病例管理制度一、患者管理1. 病历记录:建立完整的病历档案,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透析治疗记录、检查结果等内容。
定期更新患者的病历信息,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透析需求,制定符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 透析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透析指标,包括残余尿量、尿素氮、血压、血红蛋白等指标。
及时发现治疗效果不佳或并发症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4. 远程监测:对于在家中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建立远程监护系统,监测患者的体征和透析情况。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二、感染控制1. 患者宣教:对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进行宣教,包括手部卫生、透析管道护理、透析液更换等方面的内容。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 感染监测:定期对患者进行血液、腹水培养等感染监测,发现感染迹象及时处理。
对于反复感染的患者,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感染预防:严格控制透析管道的管理,避免非指征性导管的插入,保持导管的清洁和无菌。
对于感染高发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等手段。
三、并发症处理1. 肠梗阻:对于出现肠梗阻的患者,根据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包括调整透析液的渗透性等措施。
2. 渗漏:对于发生透析液渗漏的患者,首先需排除导管位置不当等原因,及时更换导管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 肺部疼痛:一些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诊断并处理。
四、教育培训1. 医护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的腹膜透析团队,定期开展培训课程,提高医护人员对于腹膜透析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2. 患者宣教:定期组织腹膜透析治疗的宣教活动,提高患者对于透析治疗的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
以上就是腹膜透析病例管理制度的一些内容,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控制,可以确保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希望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能够重视病例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114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5月 B 第 7 卷第 14 期May. B 2019 V ol. 7 No. 14一病一品项目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林 艳(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镇江 212300)【摘要】目的 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护理中一病一品项目,评价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进行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选择研究对象为实施腹膜透析治疗的54例患者开展研究,探讨实施的一病一品项目护理模式后的腹膜炎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确定一病一品项目的应用效果。
结果 54例患者1例(1.52%)发生腹膜炎,护理质量评分(90.52±3.37)分。
结论 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护理中开展一病一品项目,可有效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关键词】一病一品项目;腹膜透析;腹膜炎;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4.114.01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然而,虽然效果较好,却容易引发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
据相关研究表明,提高护理工作的品质,对于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进而降低死亡率有显著作用。
因此,我院开展一病一品项目,经过实践较好效果,在如报告中体现实践内容。
1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研究进行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选择研究对象为实施腹膜透析治疗的54例患者开展研究。
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39~77岁,平均(56.21±3.46)岁。
1.2 方法(1)专项管理小组成立。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单病种管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 10: T82.7 )。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 O 100/卩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
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
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
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
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
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
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
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
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
影响小的药物。
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
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量肝素。
5.腹膜炎时,超滤功能下降,可更改腹透液葡萄糖浓度,
缩短存腹时间,夜间干腹等措施保证超滤量,避免容量负荷。
6.一旦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应拔除导管,使用抗真
菌药物。
7.结核性腹膜炎一般采取四联疗法,局部和全身用药相结合,无效者拔除导管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 21天。
(五)进入单病种管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T8
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单病种管理。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CRR ESR 及iPTH;
(3)透出液常规、病原微生物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培养、CA125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
(2)超声心动图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纠正原发病因和可逆因素,预防再次感染。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3.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
(八)出院标准。
1.腹膜炎症状缓解,腹透液常规白细胞<100/卩L,多核
细胞<50%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2.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住院处理。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质量控制指标
(一)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二)全身情况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腹透液常规、血CRP
2、病原学诊断
⑴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腹透液培养;
⑵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腹透液培养;
(四)抗菌药物应用
1、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2、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⑴起始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
⑵根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⑶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五)初始治疗后评价与处理
(六)抗菌药物疗程(用药天数)
(七)为患者提供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健康教育
(八)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九)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