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RC-5码和NEC码技术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421.42 KB
- 文档页数:7
红外遥控协议标准(NEC/RC5/RC5X)及编程目录1.NEC码遥控器技术标准2.RC5/RC5X码遥控器技术标准3.解码原理及算法(NEC)4.实例代码(NEC)1.NEC码遥控器技术标准特点:8位的系统码和8位的命令码长度为了增加可靠性,地址码(即用户码)和命令码都要发送两次脉冲宽度调制载波频率为38K每一位的时间长度为1.12ms或2.25ms其逻辑1与逻辑0的表示如图所示:逻辑1为2.25ms,脉冲时间560us;逻辑0为1.12ms,脉冲时间560us。
所以我们根据脉冲时间长短来解码。
推荐载波占空比为1/3至1/4。
NEC协议格式:首次发送的是9ms的高电平脉冲,其后是4.5ms的低电平,接下来就是8bit 的地址码(从低有效位开始发),而后是8bit的地址码的反码(主要是用于校验是否出错)。
然后是8bit 的命令码(也是从低有效位开始发),而后也是8bit的命令码的反码。
地址和命令发送两次。
第二次发送时,所有的位取反,用来验证第一次发送的消息。
如果开发者不用验证,则可以忽略验证的数据,或者将地址或命令扩展为16bit以上是一个正常的序列,但可能存在一种情况:你一直按着1个键,这样的话发送的是以110ms为周期的重复码,如下图:就是说,发了一次命令码之后,不会再发送命令码,而是每隔110ms时间,发送一段重复码。
重复码由9ms高电平和2.25ms的低电平以及560us的高电平组成。
需要注意的是:1838红外一体接收头为了提高接受灵敏度。
输入高电平,其输出的是相反的低电平。
2、编程注意事项2.1红外接收头引脚信号是相反的电平。
2. 2数据从LSB(低位)开始发送,所以选择右移方式接收数据。
四个字节的数据都是先发送D0,最后发送D7。
所以接收到1位数据后,给变量的最高位赋值,右移。
或者先右移,再给变量的最高位赋值。
2.3.可以用一个数组保存32个数据的持续时间,用于后面判断高低电平。
用定时器对两个数据(中断)之间的时间计时,并保存这个持续时间用于以后判断是位1还是位0。
RC-5码和NEC码技术标准本技术标准包含RC-5码和NEC码两部分RC-5码遥控器技术标准特点:5位地址码和6位命令码(RC5X为7位)Bi-phase coding(即Manchester coding)双相编码载波频率为36KHz每发一位数据的时间是1.778ms(即36KHz频率下64个周期)载波调制:图1 逻辑0和1的波形RC-5码协议使用36KHz频率的双相编码红外载波。
每一位的时间都是等长的为1.778ms,并且每一位中有一半的时间为36KHz载波的高电平,另一半为低电平,如图1所示逻辑“1”和“0”的波形。
当为逻辑“0”时,其前一半时间为高电平;而为逻辑“1”时,后一半时间为高电平。
注:如果前后两位的值相同,在发第二个值时需要转换电平;如果前后两位值不同,在发第二个值时不需要转换电平。
这样叫作双向编码。
协议:下图是一个RC-5码的逻辑队列。
图2 RC-5码的逻辑队列前两位为开始位,并且必须设为逻辑1。
注意当红外接收器接收到开始位时,1bit时间的一半已经过去了。
对于扩展的RC-5码,开始位S2用来作为命令码的第六位,即共有7位的命令码。
第三位是翻转位,当一个键值发出然后再按下时该位会取反,这样接收器就会知道该键是一直按下,还是被重新按下了。
接下来的5位是IR设备地址码,地址码按从MSB到LSB发送;跟着地址码的是6位命令码,命令码也是从MSB开始发送。
这样一个消息由14bit组成,一个消息的周期加起来是25ms。
但有时一个消息的周期会短一点,因为S1前一半是空转,而且命令码的最后一位的后一半也可能是空转的。
图3 连续按键波形如果常按某一键,消息则会每隔114ms发送一次,并且在这些消息中bit3翻转位会一直维持同一值,如图3。
图4 完整的波形每一帧数据之前都有16bit等待时间和2bit扫描时间,如图4所示。
采用的RC5码遥控器的波形图如下:(MENU按键)键值命令:以下是根据RC-5码键值命令标准确定的海信电视机RC-5码遥控器键值规范。
红外协议红外协议是一种应用于红外通信的通信规约,用于红外遥控和红外通讯等场景中。
红外协议主要分为红外遥控协议和红外通信协议两部分。
红外遥控协议是指将遥控设备发送的红外信号编码成特定的协议格式,经过红外传感器接收并解码后,再由目标设备根据协议规则执行相应的操作。
常见的红外遥控协议有NEC、RC-5、RC-6等。
NEC红外协议是一种最常见的红外遥控协议,通常用于电视遥控器、空调遥控器等。
NEC协议通过调制红外载频信号来表示数字信号。
每个数字信号由9ms的起始位和4.5ms的起始位隔开,然后由16位地址码、16位数据码和8位反码构成。
地址码用于区分不同的遥控器设备,数据码表示遥控器键值。
接收设备在解码后,通过判断地址码和数据码来判断是哪个键被按下。
RC-5红外协议也是一种常见的红外遥控协议,常用于DVD遥控器、音响遥控器等家电设备中。
RC-5协议将每个红外信号分为两个连续的半周期。
每个半周期由1.778ms的载频信号和1.778ms的无载频信号组成。
一个完整的信号由13位二进制数据构成,其中1位为起始位,5位为地址码,6位为命令码,1位为反码。
接收设备通过解码操作,根据地址码和命令码执行相应的功能。
RC-6红外协议是RC-5的升级版,具有更高的功能扩展性和更低的误码率。
RC-6协议将红外信号延长到2.667ms的载频信号和2.667ms的无载频信号。
一个完整的信号由20位二进制数据构成,其中1位为起始位,2位为系统码,5位为地址码,8位为命令码,1位为反码,3位为扩展码。
接收设备在解码后,根据地址码和命令码进行区分和执行命令。
红外通信协议是指将红外信号用于设备之间的通讯,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互。
常用的红外通信协议有IrDA(红外数据通信协议)和红外遥测通信协议。
IrDA红外通信协议是一种用于近距离高速红外通信的协议。
它采用了扩频技术和差分编码技术,能够在红外载频信号中传输数字数据。
IrDA协议规定了通信双方的通信速率、数据格式、时序等参数,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和解码。
ir常用编码格式-回复什么是常用的IR编码格式?IR(红外线)编码格式是一种用来传递红外线信号的数字编码标准。
它被广泛应用于遥控设备,例如电视、音响、空调和机顶盒等。
常用的IR编码格式有多种,每种编码格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1. NEC编码格式NEC编码格式是最常见和最普遍使用的IR编码格式之一。
它由NEC公司设计并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遥控设备中。
NEC编码格式使用38kHz的红外载波频率来传输数据,并将0和1二进制逻辑编码成600μs的高电平和600μs的低电平。
NEC编码格式具有高可靠性和简单的实现方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2. RC-5编码格式RC-5编码格式是由荷兰公司Philips开发的一种IR编码标准。
它广泛应用于Philips以及一些其他品牌的遥控设备中。
RC-5编码格式使用36kHz 的红外载波频率,并将0和1的二进制逻辑编码成由889μs长的位周期以及不同的偏移量组成的波形。
RC-5编码格式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长的传输距离,因此适用于一些特殊环境下的遥控设备。
3. Sony SIRC编码格式Sony SIRC(Sony Infrared Remote Control)编码格式是由索尼公司开发的一种IR编码标准。
它被广泛应用于Sony品牌的遥控设备中。
Sony SIRC编码格式使用40kHz的红外载波频率,并将每位数据编码成同样长度的波形,其中高电平的时间表示1,低电平的时间表示0。
Sony SIRC 编码格式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较低的成本,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
4. RCMM编码格式RCMM(Remote Control Message Format)编码格式是由赛博感应公司(Cybernetic Micro Systems)开发的一种IR编码标准。
它主要应用于一些专业设备和工控设备的遥控系统中。
RCMM编码格式使用36kHz 或40kHz的红外载波频率,并将每个按键的数据编码成由预定数量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组成的波形。
红外遥控编码传输协议生产厂家对红外遥控的编码做了严格的规范,目前国内外主流的红外遥控编码传输协议有十多种,如NEC、Philips RC-5、Philips RC-6、Philips RC-MM、Philips RECS80、 RCA、X-Sat、ITT、JVC、Sharp、Nokia NRC17和Sony SIRC等。
国内最常用的规范有两种:NEC和Sony SIRC。
这两种规范的调制方式分别为:PPM(脉冲间隔调制)和PWM(脉冲宽度调制)。
谈到这两个概念,我需要具体讲解一下,因为我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时甚是郁闷,好多说法相互矛盾。
有说NEC属于PWM的因为它的脉宽不同,PPM的脉宽是固定的。
而细心地朋友如果探究到NEC的典型芯片的芯片手册时,会发现上面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比如UPD6121这款红外远程控制芯片的调制方式为PPM。
后来终于在一家国外的网站上找到了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
个人认为比较正确,拿来和大家分享。
要想认清红外遥控编码传输协议的具体内容,我想还是先捡其重点来讲一下,编码规范中最重要的当属调制这部分了。
而主流的调制方式有两种分别为PPM和PWM,当然其他还有好几种,这里先不讲解,免得糊涂了。
本文就先介绍下PPM和PWM的区别。
PPM(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其实更加准确的说法应该是PDM(Pulse Distance Modulation)即脉冲间隔调制:上图为典型编码规范NEC协议的调制图,为PPM调制。
可以看出不管是“0”还是“1”,有高频调制波的地方(下文称其为脉冲)其宽度都是相同的位560us,而脉冲间的间隔则是不同的:“1”时为(2.25ms-560us),“0”时为(1.12ms-560us)。
由此得来PPM的称号。
再来看下PWM的调制波形吧:显然可以看出,“1”的脉冲宽度为1.2ms,“0”的为600us。
而脉冲间隔不管是“0”还是“1”,均为600us。
红外遥控编码格式及学习模式红外遥控编码格式及学习模式1、编码格式现有的红外遥控包括两种方式:PWM(脉冲宽度调制)和PPM (脉冲位置调制)。
两种形式编码的代表分别为NEC和PHILIPS的RC-5、RC-6以及将来的RC-7。
PWM(脉冲宽度调制):以发射红外载波的占空比代表“0”和“1”。
为了节省能量,一般情况下,发射红外载波的时间固定,通过改变不发射载波的时间来改变占空比。
例如常用的电视遥控器,使用NEC upd6121,其“0”为载波发射0.56ms,不发射0.56ms;其“1”为载波发射0.56ms,不发射1.68ms;此外,为了解码的方便,还有引导码,upd6121的引导码为载波发射9ms,不发射4.5ms。
upd6121总共的编码长度为108ms。
但并不是所有的编码器都是如此,比如TOSHIBA的TC9012,其引导码为载波发射4.5ms,不发射4.5ms,其“0”为载波发射0.52ms,不发射0.52ms,其“1”为载波发射0.52ms,不发射1.04ms。
PPM(脉冲位置调制):以发射载波的位置表示“0”和“1”。
从发射载波到不发射载波为“0”,从不发射载波到发射载波为“1”。
其发射载波和不发射载波的时间相同,都为0.68ms,也就是每位的时间是固定的。
通过以上对编码的分析,可以得出以某种固定格式的“0”和“1”去学习红外,是很有可能不成功的。
即市面上所宣传的可以学习64位、128位必然是不可靠的。
另外,由于空调的状态远多于电视、音像,并且没有一个标准,所以各厂家都按自己的格式去做一个,造成差异更大。
比如:美的的遥控器采用PWM编码,码长120ms左右;新科的遥控器也采用PWM编码,码长500ms左右。
如此大的差异,如果按“位”的概念来讲,应该是多少位呢?64?128?显然都不可能包含如此长短不一的编码。
2、学习模式现在用来学习红外的CPU,无外乎以下几种:MCS-51系列、microchip pic16系列、winbond w741系列、holtek ht48系列以上的CPU由于价格便宜、使用量大,被广泛使用在遥控器上。
电视遥控器红外传输电视遥控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之一,它通过红外传输来控制电视机的开关、音量、频道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视遥控器红外传输的原理、技术以及应用。
一、红外传输的原理红外传输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传递信息的技术。
红外线位于可见光光谱的下方,具有较长的波长。
电视遥控器利用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通过遥控器上的按键输入指令,然后将指令转化为红外信号发送给电视机。
电视机接收到红外信号后,通过红外传感器接收、解码并执行相关操作。
二、红外传输技术1. 码制技术电视遥控器中的按键信息需要以一定的编码形式进行传输。
常见的红外传输码制有NEC码、SONY码、RC-5码等。
其中,NEC码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它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通过组合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时间间隔来表示不同的按键信息。
2. 调制与解调技术为了提高红外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遥控器和接收设备通常采用调制与解调技术。
遥控器将按键信息进行调制,即将信息信号转化为红外信号波形。
接收设备会通过解调技术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还原为原始的按键信息。
3. 红外传感器技术电视机内置的红外传感器是实现红外传输的关键组件之一。
红外传感器能够接收外部红外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解码和处理,实现对遥控器信号的识别和执行相应操作。
三、红外传输的应用电视遥控器红外传输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领域,还在许多其他领域得到应用。
1. 家庭娱乐设备除了电视机,红外遥控技术也被应用于其他家庭娱乐设备,如音响、DVD播放器、投影仪等。
通过红外传输,用户可以轻松控制这些设备的各项功能。
2. 智能家居控制随着智能家居的兴起,红外传输技术也被运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通过一台智能遥控器,用户可以遥控家中的各种设备,如空调、窗帘、照明等,实现智能化的家居控制。
3. 工业控制红外传输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机械臂、机器人等设备,实现更高效、精准的生产操作。
红外遥控编码传输协议生产厂家对红外遥控的编码做了严格的规范,目前国内外主流的红外遥控编码传输协议有十多种,女口 NEC 、Philips RC-5、Philips RC-6、Philips RC-MM 、Philips RECS80、 RCA 、 X-Sat 、ITT 、JVC 、Sharp 、Nokia NRC17 和 Sony SIRC 等。
国内最常用的规范有两种: NEC 和Sony SIRC 。
这两种规范的调制方式分别为: PPM(脉冲间隔调制)和PWM (脉冲宽度调制)。
谈到这两个概念,我需要具体讲解一下,因为我在 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时甚是郁闷,好多说法相互矛盾。
有说NEC 属于PWM 的因为它的脉宽 不同,PPM 的脉宽是固定的。
而细心地朋友如果探究到 NEC 的典型芯片的芯片手册时,会发现上面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比如 UPD6121这款红外远程控制芯片的调制方式为PPM 。
后来终于在一家国外的网站上找到了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
个人认为比较正确,拿来和大家分享。
要想认清红外遥控编码传输协议的具体内容,我想还是先捡其重点来讲一下, 编码规范中最重要的当属调制这部分了。
而主流的调制方式有两种分别为 PPM 和PWM ,当然其他 还有好几种,这里先不讲解,免得糊涂了。
本文就先介绍下 PPM 和PWM 的区别。
PPM ( 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其实更加准确的说法应该是PDM(Pulse DistaneeModulation)即脉冲间隔调制:------ :----- 225ms ------------- ------- 112ms ---- IE33上图为典型编码规范 NEC 协议的调制图,为PPM 调制。
可以看出不管是“0”还是“1 ”, 有高频调制波的地方(下文称其为脉冲)其宽度都是相同的位560us ,而脉冲间的间隔则是不同的:“1”时为(2.25ms-560us),“0”时为(1.12ms-560us)。
关于红外遥控的一点资料整理最近发现家里遥控器老是弄混(唉,遥控器多了,也是一件麻烦事)。
如果有一种可对家中各种红外遥控器发射的控制信号进行识别、存储和再现的智能型红外遥控器,用这样一个遥控器控制家中所有电器该多好。
这就是大家称作的学习型红外遥控器。
于是,下了不少工夫查找了许多资料,对红外遥控也做了一点表面研究,现总结一点文档,与大家一同探讨(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另外由于本人愚顿还未开窍,还有部分东西想不太明白,在此也向专家们请教,请知道的老兄支点招,在此小弟先谢过了!!!一、红外遥控概述红外遥控系统一般都是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
1、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发出的便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目前大量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2、接收部分主要元件是红外接收管,它是一种光敏二极管(实际上是三极管,基极为感光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一般都较小(100mW左右),所以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前些年常用μPC1373H、CX20106A等红外接收专用放大电路。
最近几年不论是业余制作还是正式产品,大多都采用成品红外接收头。
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封装大致有两种:一种采用铁皮屏蔽;一种是塑料封装(如图中的HS0038),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VO或OUT)。
红外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可参考厂家的使用说明。
成品红外接收头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调试和外壳屏蔽,使用起来如同一只三极管,非常方便。
但在使用时注意成品红外接收头的载波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