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363.35 KB
- 文档页数:3
3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属于一种微电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1、电磁式电磁继的工作原理: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
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
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一般称为热敏开关。
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
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3、固态继电器SSR的工作原理:一般使用于禁止电火花的地方,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
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
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
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可控硅和光电隔离型为最多。
国内表达继电器的符号和触点方法继电器线圈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个并列的长方框。
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J”。
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
另一种是按照电路连接的需要,把各个触点分别画到各自的控制电路中,通常在同一继电器的触点与线圈旁分别标注上相同的文字符号,并将触点组编上号码,以示区别。
继电器工作原理及接法4个端子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开关,常用于控制电路中高功率设备的开关。
它根据外部电信号的变化来控制一个或多个开关的状态。
继电器主要由电磁铁和机械开关组成。
在实际应用中,继电器通常有4个端子,分别是常开(NO)、常闭(NC)、控制端和公共端。
工作原理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电磁铁和机械开关。
当控制端施加电流时,电磁铁会激磁,吸引机械开关,使其从常闭触点连接到常开触点。
这样,外部电路中的电流就可以通过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从而控制其他设备的工作状态。
端子功能说明1.常开(NO)端子:当继电器未通电时,常开端子与公共端相连;当继电器通电时,常开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
2.常闭(NC)端子:当继电器未通电时,常闭端子与公共端相连;当继电器通电时,常闭端子与常开端子断开。
3.控制端:控制端用于接入控制信号电路,当控制端施加电流时,继电器工作,进行开关动作。
4.公共端:公共端是继电器的中间连接端,可与常开或常闭端子相连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使用。
接法示例•接法1:常开接法–NO端子与外部电路连接–NC端子不接–控制端接入电流•接法2:常闭接法–NO端子不接–NC端子与外部电路连接–控制端接入电流•接法3:反向输入接法–NO端子与外部电路连接–NC端子与控制端接入电流–控制端接入电流变化时,继电器反向开关状态切换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接法4个端子的相关知识就是以上内容。
通过了解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端子功能,可以更好地应用继电器控制电路,实现各种电气设备的控制和保护。
如果要使用继电器进行控制操作,首先要清楚各个端子的功能,正确连接继电器和外部电路,确保电路正常运行和设备安全使用。
三相热继电器工作原理
三相热继电器是一种控制电动机工作的装置,它通过感应电动机电流的加热作用来实现控制电机运行的目的。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1. 电流感应:当三相电动机启动时,三相热继电器内的热元件感应到通过它的电流。
2. 加热作用:感应到的电流通过热元件,使热元件内部产生热量。
3. 热元件响应:热元件的温度随着通过它的电流而升高,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热元件内的双金属片受热弯曲。
4. 断开触点:受热弯曲的双金属片会活动至一个触碰触点的位置,从而断开电源线路。
5. 切断电流:断开电源线路后,电动机的电流被切断,停止运行。
6. 冷却恢复:当热元件冷却至一定温度时,双金属片恢复原状,触点闭合,电源线路恢复通路。
通过以上工作原理,三相热继电器可以实现对电动机的启停、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等功能。
其操作简单可靠,是电动机控制中常用的设备之一。
五种继电器分的工作原理
一、磁感应继电器
是电磁效应的基本原理来工作中的电器装置,它利用电流磁效应来接入开关电源盒断开开关电源。
二、磁簧继电器
是一种电磁线圈感应电动势的感测器装置,它是当有磁石金属材料或是有别的的吸磁物件挨近时,关掉或启用电源电路的装置。
它的构造十分牢固,耐用度十分高,是做为工业设备部位的限定电源开关,还可以用于检测窗子和铁质门面并不是在特定的部位上。
三、時间继电器
是一种廷时時间操纵的电器,它的类型有很多。
在交流电路中常见气体减振型的時间继电器,可以跟据本身的工作原理来合理的宴迟插电和关闭电源的時间。
四、热继电器
是一种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业切换电路的保护电路,在电路中用做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热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当电动机绕组因过载引起过载电流时,发热元件的产生的热量足以使主双金属片弯曲,推动导板向右移动以推动了温度补偿片使推杆绕轴转动,推动触头连杆,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开,从而使电动机线路中的接触器线圈断电释放,将电源切断,起到了保护作用。
温度补偿片用来补偿环境温度对热继电器动作精度的影响;它是由与主双金属片同类型的双金属片制成。
五、中间继电器
很多自动控制系统和维护路线上都会采用正中间继电器,十分的便捷安裝布线,使用时间也较长,低输出功率耗费,在工作中后也有日光灯管标示,以便当场的观查、修整。
三相继电器工作原理三相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力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吸合的原理,通过控制电流的通断来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
三相继电器由电磁铁、触点和辅助触点组成。
电磁铁是继电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线圈和铁芯构成。
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会使铁芯磁化,吸引触点闭合。
触点是继电器的开关部件,它可以分为主触点和辅助触点。
主触点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而辅助触点则用于辅助功能,如信号传输和故障保护。
三相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通电启动: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
磁化后的铁芯吸引触点闭合,使主触点接通电路。
2. 电路控制:主触点闭合后,电路中的电流可以流动,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三相继电器通常用于控制三相电路,可以同时控制三个相位的电流。
3. 电流保护:三相继电器还具有过载保护功能。
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继电器会自动断开电路,以保护电器设备不受损坏。
4. 辅助功能:三相继电器通常还配备了辅助触点,用于实现信号传输和故障保护。
辅助触点可以与其他设备连接,实现信号的传递和控制。
三相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使其在电力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控制电动机、照明设备、加热设备等各种电器设备。
通过合理配置和控制,三相继电器可以实现电路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相继电器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吸合原理的电力控制设备。
它通过控制电流的通断来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控制,并具有过载保护和辅助功能。
三相继电器在工业和民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电力系统的控制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五种继电器分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装置,用于实现电路的自动控制。
它可以在一个电路中通过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开关操作。
继电器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电磁式继电器、热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和电子式继电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1.电磁式继电器电磁式继电器是一种最常见的继电器类型。
它由电磁线圈和一对可触电触点组成。
当电源施加在电磁线圈上时,形成磁场,吸引触点闭合,通电流通路。
当电源断开时,磁场消失,触点开启,断开电路。
工作原理是通过磁场的产生和消失来控制触点的开合,实现电路的开关操作。
2.热继电器热继电器是一种基于热效应的继电器。
它由热元件和电气触点组成。
热元件通常是热敏电阻或热敏电位器,它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电流通过热元件时,它会产生热量,导致温度升高。
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电气触点会闭合或开启,实现电路的开关操作。
3.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是一种没有机械活动部件的继电器。
它由半导体材料制成。
固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或电电转换效应来完成电路的开关操作。
当控制信号施加在固态继电器上时,光电或电电转换设备会改变电流的导通或阻断状态,实现电路的开关操作。
4.时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是一种带有定时功能的继电器。
它通过设定一个时间延迟,在延迟时间结束后,触发电路的开关操作。
时间继电器通常采用电子电路或机械装置实现。
其中,电子时间继电器基于电容或电感元件的充放电过程来实现时间延迟,机械时间继电器则基于钟摆或齿轮装置来实现时间延迟。
5.电子式继电器电子式继电器是一种基于电子元件的继电器。
它由半导体器件、逻辑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电子式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逻辑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操作来实现电路的开关操作。
电子式继电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例如逻辑运算、滤波、放大等。
以上是五种常见的继电器类型的工作原理。
它们分别基于电磁、热效应、固态、时间和电子原理来完成电路的开关操作。
不同类型的继电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三相继电器工作原理接线图一、三相继电器简介三相继电器是一种用于控制三相电路的电器设备,通常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
它能够通过控制电磁线圈的通断来控制高压或高功率电路的开关,以实现电路的开关、保护和控制功能。
二、三相继电器的结构三相继电器主要由电磁线圈、触点组、辅助触点、插座等部分组成。
其中,电磁线圈通过施加电流产生磁场,在被吸引时引动触点的动作,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三、三相继电器的工作原理1.当施加在电磁线圈上的电流通过时,电磁线圈产生磁场,吸引触点吸合,闭合电路。
2.闭合的电路使得电流通过,驱动负载设备工作。
3.当从电磁线圈上断开电流时,磁场消失,触点弹开,断开电路,负载设备停止工作。
四、三相继电器的接线图根据不同的需要,三相继电器的接线方法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接线图示例:L1 L2 L3│ │ │└── Coil A └── Coil B └── Coil C│ │ ││ ┌──────────┘ ┌────────────┘│ │ │ │NC C C C│ │ │ ││ └─────────────┘ ││ │ ││ ─────────────────────────to Load五、三相继电器的应用三相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对三相电路进行控制和保护的场合,例如工业生产线、电机控制系统、空调系统等。
其可靠的工作原理和简单的接线方法使得其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三相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接线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指导,确保电路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简述继电器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元件,它可以将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开关动作。
在工业自动化、家庭电器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一、继电器的基本结构继电器由触点系统、驱动系统和外壳三部分组成。
触点系统包括正常状态下闭合(NO)和断开(NC)两组触点,驱动系统通过线圈产生磁场来控制触点的开关状态。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当给继电器线圈通上一定的直流或交流信号时,线圈内就会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会引起铁芯上的铁芯片移动,使得接在铁芯片上的触点发生变化。
1. 常闭型继电器当线圈未通电时,常闭型继电器中NC触点处于闭合状态,NO触点处于断开状态。
当线圈通上一定信号后,产生磁场使得铁芯片吸引NC 触点打开,同时NO触点被关闭。
2. 常开型继电器当线圈未通电时,常开型继电器中NO触点处于闭合状态,NC触点处于断开状态。
当线圈通上一定信号后,产生磁场使得铁芯片吸引NO触点打开,同时NC触点被关闭。
3. 双刀双掷继电器双刀双掷继电器中有两组NO和NC触点,可以同时控制两个电路的开关。
当线圈未通电时,两组触点均处于常闭状态。
当线圈通上一定信号后,铁芯片会吸引其中一组触点切换到常开状态,同时另一组触点切换到常闭状态。
三、继电器的应用1. 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化生产中,继电器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
例如,在机床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继电器控制工件夹紧、送料等操作。
2. 家庭电器家庭中的许多电器也都使用了继电器来实现开关操作。
例如空调、洗衣机、烤箱等。
3. 保护装置在高压输变电系统中,继电器被广泛应用于保护装置中。
例如过流保护、零序保护等。
四、继电器的优缺点1. 优点:(1)可靠性高:由于采用机械式开关,因此继电器的可靠性较高。
(2)使用范围广:继电器可以控制各种类型的负载,如电动机、灯泡等。
(3)容易实现远距离控制:继电器可以通过信号线实现远距离控制。
2. 缺点:(1)寿命短:由于机械式开关的磨损,继电器的寿命相对较短。
(2)功率损耗大:由于线圈需要消耗一定的功率,因此在大功率负载下会产生一定的功率损耗。
三相继电器工作原理及接法
一、三相继电器简介
三相继电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设备,用于在三相电路中控制电流的开关。
它具有可靠的断开和闭合功能,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三相继电器通常由电磁线圈、触点和外壳组成。
二、三相继电器工作原理
1.电磁线圈:当电磁线圈中通入电流时,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吸
引或推开触点,从而实现三相继电器的闭合或断开。
2.主触点和辅助触点:三相继电器通常包含主触点和辅助触点。
主触
点用于控制主电路,辅助触点用于控制辅助电路。
3.过载保护:三相继电器还可以带有过载保护功能,当电路中的电流
超过设定值时,触发过载保护,防止设备损坏。
三、三相继电器的接法
三相继电器的接法主要包括星形接法和三角形接法:
1.星形接法:在星形接法中,三相继电器的线圈的三条相线连接在一
起形成星形,中性线接地。
这种接法适用于需要平衡负载的情况。
2.三角形接法:在三角形接法中,三相继电器的线圈的相线依次相连
形成一个三角形,不接地。
这种接法适用于需要高功率输出的情况。
四、总结
三相继电器通过电磁线圈和触点的工作原理,实现对三相电路的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接法,确保设备的稳定工作。
三相继电器在工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电器按照工作原理划分
继电器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电磁式继电器:利用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使触点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完成开关动作。
2. 磁保持式继电器:具有两个线圈,一个用于吸合触点,另一个用于保持触点闭合状态,无需持续通电。
3. 热继电器:利用电流通过加热元件时产生的热胀冷缩效应,使触点开闭。
4. 固态继电器:通过半导体器件(如晶体管、双向晶闸管等)控制电流的开关状态,无需机械运动。
5. 时间继电器:通过内部的延时装置(如电容、电阻等)实现一定时间延迟后触点的开闭。
6. 保护继电器:用于电路的过载、短路或接地等故障保护。
7. 信号继电器:用于电路的信号放大或隔离,能够改变电流、电压等信号的形式。
8. 电子继电器:利用电子器件(如集成电路)实现开关功能,无需机械运动且具有高速响应能力。
9. Reed继电器:利用磁场作用于可触发活动状的磁敏元件,
进行开关动作。
10. 动态继电器:利用传动机构或电机驱动触点进行开闭运动。
这些继电器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具备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3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属于一种微电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1、电磁式电磁继的工作原理: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
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
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一般称为热敏开关。
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
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3、固态继电器SSR的工作原理:
一般使用于禁止电火花的地方,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
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
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
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可控硅和光电隔离型为最多。
国内表达继电器的符号和触点方法
继电器线圈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个并列的长方框。
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J”。
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
另一种是按照电路连接的需要,把各个触点分别画到各自的控制电路中,通常在同一继电器的触点与线圈旁分别标注上相同的文字符号,并将触点组编上号码,以示区别。
继电器的触点有下面几种基本形式:
A.动合型:H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闭合。
以合字的拼音字头“H”表示。
B.动断型:D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断开。
用断字的拼音字头“D”表示。
C.转换型:Z型;这是触点组型。
这种触点组共有三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
线圈不通电时,动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和另一个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就移动,使原来断开的成闭合,原来闭合的成断开状态,达到转换的目的。
这样的触点组称为转换触点。
用“转”字的拼音字头“z”表示。
继电器的选用方法
1.先了解必要的条件: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能提供的最大电流;被控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被控电路需要几组、什么形式的触点。
选用继电器时,一般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可作为选用的依据。
控制电路应能给继电器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否则继电器吸合是不稳定的。
2.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使用条件后,可查找相关资料,找出需要的继电器的型号和规格号。
若手头已有继电器,可依据资料核对是否可以利用,最后考虑尺寸是否合适。
3.注意器具的容积。
若是用于一般用电器,除考虑机箱容积外,小型继电器主要考虑电路板安装布局。
对于小型电器,如玩具、遥控装置则应选用超小型继电器产品。
继电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1、额定工作电压:是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
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
2、直流电阻: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
3、吸合电流:是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
在正常使用时,给定的电流必须略大于吸合电流,这样继电器才能稳定地工作。
而对于线圈所加的工作电压,一般不要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1.5倍,否则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而把线圈烧毁。
4、释放电流:是指继电器产生释放动作的最大电流。
当继电器吸合状态的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继电器就会恢复到未通电的释放状态。
这时的电流远远小于吸合电流。
5、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是指继电器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
它决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
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点。
用技术;指继电器中线圈在失去电流的情况下会产生一个非常高的反相电动势,很容易损坏控制它的电子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务必重点考虑在设计电路中引入吸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