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神话原型批评
- 格式:ppt
- 大小:564.00 KB
- 文档页数:10
神话——原型批评(mithos——arthetypalcriticism)第一.主要理论家与著作:1.詹·乔·弗雷泽(J.G.Frazer,1854——1941):《金枝》(1890),《图腾崇拜与族外婚》(1910),《旧约中的民间传说》(1918);2.卡尔·古斯塔夫·容格(Carl .Gustav . Jung,,1875——1961):《精神分析理论》(1912),《无意识心理》(1916),《分析心理学文集》(1916),《心理类型》(1923),《心理学与宗教》(1938);中译本:《心理学与文学》,《容格文集》3.恩斯特·卡西尔:《象征形式的哲学》,《人论》,《语言与神话》,4.诺思洛普·弗莱(Nothrop Frye,1912 ----- ):《批评的剖析》(1957),《伟大的密码:圣经与文学》(1982);第二.主要理论介绍:一.三大理论基础:1.弗雷泽文化人类学:A.人类文化发展三阶段论:巫术——宗教——科学B.巫术的基本功能与类型:触染巫术与模仿巫术.巫术中施行者与对象的关系C.巫术与仪式。
巫术仪式与人类文化基本形式D.巫术与神话:操作与观念2.卡西尔文化哲学:A.人与文化、符号,人的规定;B.人类原始文化的意义:文化之源,对后世文化的潜在影响C.原始文化产生的心理基础:生命一体化D.原始神话与语言,原始神话的思维特征:隐喻与象征3.容格分析心理学:A.人类心理结构理论: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B.集体无意识的特征:先天性,原始性,可遗传性,无意识性,混沌性C.集体无意识与原型(archetypos):原型:又译为“原初模型”,在容格那里,指的是“人类经验的基本模式和形式”、人类“本能自身的无意识形象”和“本能的行为模式”。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密不可分,它的的内容是由原型组成的: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密不可分的原型概念指的是心理中明确的形式的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求表现。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摘要:神话原型批评作为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盛行的文学批评方法,自觉地借鉴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力图寻找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成为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叶舒宪等人的努力下传入中国,一时蔚为大观。
在梳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础上,从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入手,介绍弗雷泽的人类学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进而介绍该派权威弗莱及其《批评的剖析》,最后介绍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从而对该理论的整体框架予以说明。
一、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二十世纪被称作是文艺批评理论的世纪,苏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读者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批评等方法在不同时期都获得了巨大发展。
英美新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在20世纪初兴起,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影响文坛长达近半个世纪,该方法注重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尤其是文学语言,但这种过分琐碎的方法也在后期显示出其不足。
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批评的式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兴起,并逐渐代替新批评成为主宰文坛的批评方法。
二、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在进入该理论的具体叙述之前,有必要先把“神话”和“原型”的两个概念阐释清楚。
“神话”的概念由来已久,一般泛指关于神或者是其他超自然的故事,有时也包括神话了的人。
一个民族的神话往往能够从侧面反映该民族的历史。
这些神话仍然被后人们不断阅读着,并且受其影响。
那么民族神话可以看作是该民族的精神特征,是其永远追寻的自我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把神话作为仪式和梦幻的文字表达方式,使仪式获得意义,梦幻具备形式,所以神话是文学作品的结构原则。
“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的著述中已经频繁出现。
原型又被译为“原始模型”或者“民话雏形”•近代原型的概念出现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一般是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文学形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三、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神话原型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自觉的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并最终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文学批评方法。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故事传说,通常包含了人类对于世界起源、文化传承和道德价值的思考。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工具,为神话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通过分析神话的内在结构和元素,阐述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在神话解读中的应用。
弗莱认为,神话的叙述文本通常由一种循环的模式构成,这种模式表现为一系列相似的事件和情节。
这些事件和情节通过变形、置换和修饰,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叙述循环。
在神话中,这种叙述循环常常表现为英雄的诞生、成长、挑战和死亡,以及世界的创造、繁荣和毁灭。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常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形象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力量、智慧和道德的追求;而恶魔形象则可能代表了人类对于邪恶、弱点和死亡的恐惧。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在神话中呈现出多样性,为故事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动力。
弗莱认为,神话中的情节和事件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英雄在旅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能象征着人类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障碍;而英雄的最终胜利,可能象征着人类对于智慧、力量和道德的胜利。
这些情节和事件在神话中的出现,使得故事具有了深层次的含义。
弗莱认为,神话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特点。
通过神话,人们可以了解一个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
同时,神话也通常被用来巩固政治权力,传达道德教诲,为听众提供安慰和激励。
原型批评理论是弗莱文学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弗莱的理论,原型指的是一种文化符号,这种符号在文化传承中反复出现,具有稳定的象征意义。
在神话中,原型批评理论可以被用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和事件,从而揭示其深层次的含义。
案例分析: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cules)为例,他因神勇而被誉为“大力神”。
在传说中,赫拉克勒斯完成了十二项艰巨的任务,如杀死九头水蛇、捕捉金牛等。
神话原型批评名词解释
神话原型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旨在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和原型的运用。
它认
为历史上的神话故事在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并通过这些神话元素来传达特定的主题、
意象或象征。
神话原型批评认为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并非简单的借用,而是通过对其重新解读和重新组合,使其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独特的意义。
这种批评方法通过对比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元素
与相关神话故事的细节和主题之间的关联,揭示了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意义。
举个例子,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使用了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形象。
通过对奥德修斯故事的重新演绎和解构,福克纳表达了主人公的迷失、探索和归宿的
旅程,以及对个人和家族命运的思考。
神话原型批评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中复杂的象征和隐喻,并且探索其中深层的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方法
一。
1.1 这方法就像是个寻宝图,能让咱找到文学作品里那些反复出现的元素和模式。
比如说,英雄的成长历程,从弱小到强大,这在好多故事里都能瞧见。
1.2 还有那美丽神秘的女神形象,往往象征着爱与美,给作品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二。
2.1 神话原型批评可不光是找相似,它还能深挖作品的内涵。
像那些常见的神话故事,其实都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恐惧。
2.2 咱拿希腊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来说,他偷火给人类,这代表着人类对知识和进步的追求,永不停歇。
2.3 再比如说,好多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的情节,这反映出人们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存的担忧。
三。
3.1 这种批评方法让咱们明白,文学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作品,可能都有着相同的原型。
3.2 它让咱看到了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那些古老的神话在今天的作品里依然闪烁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