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题库
- 格式:docx
- 大小:65.78 KB
- 文档页数:142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古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古代医学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是中医专业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份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者参考和练习。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针灸治疗法D. 外科手术技术答案:D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答案:A3.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王叔和D. 皇甫谧答案:A4. “四诊法”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声、色C. 望、闻、问、药D. 望、闻、切、药答案:A5. 《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是?A. 系统总结了中药的性能和用途B. 创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 完善了针灸理论D. 阐述了内伤外感的病因学说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中的“________”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气的升降出入有关。
答案:气一元论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而“________”则指体外的器官。
答案:脏;腑3.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寒、热、温、________。
答案:凉4. “________”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等来了解病情。
答案:望诊5.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________”是指无毒,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
答案:上品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
答:《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依赖于阴阳平衡和气血流畅。
此外,它还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医书中常提到的“四诊”是指望、闻、问、______。
2.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是《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指的是外感热病,而“杂病”则是指除伤寒以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其中“脾”主要负责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其中“气”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血”则是指______。
5.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针刺,而“灸”则是指使用______进行治疗。
答案:1. 切2. 杂病3. 运化水湿4. 血液5. 艾叶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C2. 以下哪项是中医的“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D3. 中医认为,人体的哪个脏腑与情绪“怒”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认为是“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 简述中医对“阴阳”的理解。
答案:中医中的“阴阳”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的基础。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字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黄帝内经》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礼记》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法,其中“切”指的是?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脉答案:D3.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B4. “金匮要略”是哪位医家的主要著作?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5. “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五运”指的是?A. 五行B. 五脏C. 五味D. 五色答案:A6.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其中“五行”包括以下哪些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青、赤、黄、白、黑答案:A7.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金、木、水、火D. 心、肝、脾、肺答案:A8.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中“八纲”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B. 五脏、六腑、经络、气血C. 风、寒、暑、湿、燥、火D. 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答案:A9. “脏腑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脏腑”指的是?A. 五脏六腑B. 十二经络C. 奇经八脉D. 任督二脉答案:A10.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A. 银针B. 钢针C. 金针D. 铜针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著作属于中医经典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ABCD12. 中医的“四诊”包括以下哪些?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13. “五行”与“五脏”相对应,下列哪些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木-肝B. 火-心C. 土-脾D. 水-肾答案:ABCD14. “六淫”是中医病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15. “七情”是中医情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以________为中心的整体。
医古文选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答案:C2. “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答案:A3. “医者意也”这句话出自哪位古代医家?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C4.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A. 上品B. 中品C. 下品D. 杂品答案:D6.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出自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答案:C7. “药食同源”这一理念最早见于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本草纲目》答案:A8.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重要理论,其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风、寒、暑、湿D. 金、木、水、火答案:A9. “五运六气”理论最早见于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本草纲目》的特点?A. 系统分类B. 图文并茂C. 药物功效D. 药物价格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A. 经络学说B. 脏腑学说C. 五行学说D. 针灸学说答案:ABCD2. 《伤寒论》中所论述的“六经”包括哪些?A. 太阳经B. 阳明经C. 少阳经D. 少阴经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A. 上品B. 中品C. 下品D. 杂品答案:ABC4.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三焦”包括哪些?A. 上焦B. 中焦C. 下焦D. 外焦答案:ABC5. 下列哪些是《本草纲目》的特点?A. 系统分类B. 图文并茂C. 药物功效D. 药物价格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医古文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下属指事字的是( ) A.女B.禾C.亦D.页2.“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中“重”意思是( ) A.加重B.重复C.重视D.很3.“太尉黄琬辟,皆不就”中“辟”义为( ) A.排除B.征召C.躲避D.邪僻4.“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的“由”义为( ) A.遵循B.由于C.从D.仍然5.“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中的“宗室”指( ) A.望族B.皇族C.先族D.家族6.“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意思是( ) A.接续B.属于C.种类D.嘱托7.“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中的”思过半”意思是( ) A.收益很多B.思考很多C.发现很多D.担忧很多8.“凡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中的“体”义为( ) A.身体B.外表C.风度D.体会9.“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中的“三分有二”为( ) A.虚数B.实数C.约数D.分数10.下列句中的“其”不能用作语气副词的是( ) A.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廖矣乎!”B.诊其脉至而不定,如火薪然。
C.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D.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11.“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中的“自”意思是( ) A.从B.假使C.即使D.由于12.下列各字能替代“血脉治也,而何怪”中“而”的是( ) A.尔B.则C.但D.以13.“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中“遇”义为( )A. 欢迎B. 接待C. 相逢D. 遇到14.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故”义为()A通固,一定 B 特地 C 故意 D 所以15.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向”义是()A向着B从来C刚才D先前二1.具有“病愈”义的词是( )A.瘵B.瘳C.疢D.疴2.“息”的本义是 ( )A.呼吸 B.休息 C.停止 D.熄灭3.“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中的“遇”义为()A 迎合B 遇到C 对付D 接待4.以下形符类属不能相通的是 ( )A.攴与文 B.冫与氵 C.禾与米 D.骨与肉5.“巨细通融,歧贰毕彻”中“毕”的同义词是 ( )A.巨 B.细 C.通 D.融6.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是 ( )A.《尔雅》 B.《康熙字典》 C.《说文解字》 D.《中华大字典》7.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 ( )A.《七略》 B.《汉书·艺文志》 C.《说文解字》 D.《中国医籍考》8.“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中“命世”的意思是()A命名于世B闻名于世 C 命世人闻名D使世人闻名9.“颇”的本义是 ( )A.不正 B.稍微 C.相当 D.头偏10.以下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 )A.支,肢 B.匡,眶 C.苔,胎 D.然,燃11.“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中“盍”的意思为 ( )A.通"何" B.何不 C.为何 D.通"合"12.“汉兴,改秦之败”中的“败”义为: ( )A.衰败 B.失败 C.败坏 D.弊政13.“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A浸润B久远C逐渐D虽然14.“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 ( )A.凋枯 B.萌芽 C.生长 D.发现15.“至于败坏,嫁谤自文”一句中,“谤”是 ( )A.指责 B.毁谤 C.夸奖 D.讥讽16.“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治”的意思是( )A.举行 B.治理 C.研究 D.正常17.“多所全济”一句中,主语是 ( )A.多 B.所全济 C.全济 D.多所18.“必先诊侯以审之”中“候”义为 ( )A.等侯 B.诊察 C.问侯 D.脉象19.“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中“怵惕”义为 ( )A.忧虑 B警惕 C.恐惧 D.痛苦20.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中的“痛痒”是 ( )A.又痛又痒 B.义偏在“痒” C.义偏在“痛” D.非常痒21.在下列各词的演变中,属于词义转移的一组是 ( )A.脚、走 B.牙、菜 C.删、瓦 D.金、祥22.“假若天机迅发”中“天机迅发”意指 ( )A.天机发展 B.上天资助 C.天资聪慧 D.灵感忽来23.“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中“经略”义为()A 经营策略 B谋取 C经济谋略 D 计算24.“明堂阙庭,尽不见察”中的“见”义为( )A.看见 B.相当于“被” C.见解 D.同“现”,显示25.“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 )A.表谦副词 B.大德 C.洪大 D.语首助词26.“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此句意谓( )A.医方难精B.医方易学C.古今方不同D.治病应灵活27.“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一句中,“经权”是()A.权变,变通 B.经营权术 C.追求权力 D.钱财和权力28.在“颈处险而瘿”中,“险”是 ( )A.通假字 B.古字 C.异体字 D.繁体字29.“既或衰年无俚,有此附会”中的“衰年无俚”指 ( )A.老年无家 B.老年无聊 C.老年不俗 D.老年无伴30.以下句中治为“学习”、“研究”义的是()A.稍长,从乡先生治经。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部医学典籍被誉为“医家之圣”?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金匮要略》答案:A2.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切”指的是什么?A. 观察B. 闻气味C. 询问病情D. 脉诊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五行”理论中的元素?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答案:E二、填空题1. 中医理论中的“四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2.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苦、甘、辛、咸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答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调养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2. 解释“辨证论治”在中医中的意义。
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综合分析病因、病性、病位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对后世中医发展的影响。
答案:《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系统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它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 论述中医“整体观念”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的意义。
答案:中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有关。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这一观念有助于医生全面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的整体健康。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四要?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内守D. 劳逸结合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医学家的主张?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孙思邈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望”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切诊,即诊脉4. “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涩C. 酸、甜、苦、咸、淡D. 酸、甜、苦、辣、淡5. 下列哪项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A. 创立了中医基础理论B. 系统论述了伤寒病的治疗C. 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D. 制定了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6.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其中“四气”指的是?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喜、怒、忧、思D. 酸、苦、甘、辛7.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A. 人体的三个主要脏器B. 人体的三个主要能量系统C. 人体的三个主要排泄系统D. 人体的三个主要防御系统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作用是?A.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描述人体结构C. 指导药物的配伍D. 描述人体的生理功能9. “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B. 酸、甜、苦、辣、咸、淡C. 喜、怒、忧、思、悲、恐D. 春、夏、秋、冬、长夏、短夏10. “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A. 七种基本情绪B. 七种基本病因C. 七种基本治疗方法D. 七种基本药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两部分。
2.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木生______,火克金。
3.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正气”和“邪气”的平衡有关,其中“正气”指的是______。
医古文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中,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______密切相关。
2.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辨证施治。
3.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物的分类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三级分类法。
4.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5. 王叔和在《脉经》中详细论述了______种脉象,为后世脉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调和阴阳,平衡脏腑。
7.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辨证论治,因时制宜。
8.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
9.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补肾为本,调和阴阳。
10.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温热经纬》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2. 试述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六经辨证”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3.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物分类的方法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4.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的“治未病”原则有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现代中医临床实践进行分析。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王叔和在《脉经》中对脉诊的贡献及其对后世中医脉诊的影响。
2. 论述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的“阴阳平衡”治疗原则及其在现代中医临床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五行学说2. 辨证论治3. 草部、木部、金石部4. 治未病5. 二十四6. 调和阴阳7. 辨证论治8. 脾胃为后天之本9. 补肾为本10. 清热解毒二、简答题1.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主张通过调养身体,增强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一单元练习题一、翻译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居二日半,简子寤。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5、即加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6、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7、“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先持贷我,我差,为卿从华佗更索。
”成与之。
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怱怱不忍从求。
8、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輓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9、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10、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
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11、臣以尩弊,迷于道趣,因疾抽簪,散发林阜,人纲不闲,鸟兽为羣。
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
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12、臣闻上有明圣之主,下有输实之臣,上有在宽之政,下有委情之人。
唯陛下留神垂恕,更旌瓌俊,索隐于傅岩,收钓于渭滨,无令泥滓久浊清流。
13、卽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14、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舆古合。
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15、翁简悫贞良,刚严介特,执心以正,立身以诚,而孝友之行,实本乎天质。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中“知道”的意思是()A 知晓道理B 懂得养生之道C 明白事理D 了解知识2、“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中“黎元”指的是()A 百姓B 老人C 病人D 儿童3、以下哪个词不是“病愈”的意思()A 瘳B 差C 已D 卒4、“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居二日半,简子寤”中“间”的意思是()A 间隔B 病愈C 离间D 房间5、“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而混迹于医”中“源委”的意思是()A 水源和支流B 事情的本末C 原因和结果D 源头和末尾6、下列句子中,“以”字用作介词,表凭借的是()A 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B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C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D 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7、“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中“响”的意思是()A 声响B 回声C 影响D 响应8、“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中“了”的意思是()A 结束B 明白C 了解D 完成9、“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中“鲜”的意思是()A 新鲜B 少C 鲜艳D 美味10、“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中“孟浪”的意思是()A 鲁莽B 浪漫C 汹涌D 随意11、“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这段话出自()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扁鹊仓公列传》D 《千金要方》12、“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中“下”的意思是()A 攻下B 下面C 下去D 落下13、“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中“殆”的意思是()A 危险B 大概C 几乎D 疑惑14、“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中“稽”的意思是()A 考核B 滑稽C 延迟D 停留15、“又若荐医,动关生死。
医古文题库一,题型:单选题题目:“常谨遇之”(1)中“遇”得意思就是( )选项:A.遇见B.接待C.见面D.求见E.幸运答案:B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视见垣一方人”(1)中得“垣”意思就是( )选项:A.矮墙B.土堆C.土坡D.隔断E.高墙答案:A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先生得无诞之乎”(1)中得“诞”意思就是( )选项:A.诞生B.生日C.荒诞D.通“旦”E.欺骗答案:E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国中治禳过于众事”(1)中得“治”意思就是( ) 选项:A.举行B.治理C.正常D.攻治E.研究答案:A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不可曲止也”(1)中得“曲”意思就是( )选项:A.弯曲B.插曲C.详尽D.迂回E.隐蔽答案:C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目眩然而不瞚”(1)中得“瞚”意思就是( )选项:A.眨眼B.一会儿C.闭眼D.睁开眼E.斜眼答案:A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1)中得“厉”意思就是( )选项:A.针灸得一种B.锋利C.研磨D.厉害E.严厉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过邯郸,闻贵妇人”(1)中得“贵”意思就是( )选项:A.高贵B.有地位得C.有财产得D.有影响得E.尊重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应便拔针,病亦行差”(2)中得“应”意思就是( )选项:A.反应B.立即C.应该D.疗效E.一会儿答案:B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太尉黄琬辟”(2)中得“辟”意思就是( )选项:A.同“避”B.征召C.回避D.要求E.招呼答案:B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昕卒头眩堕车”(2)中得“卒”意思就是( )选项:A.后来B.终于C.结果D.偶然E.通“猝”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佗舍去,妇稍小差”(2)中得“稍”意思就是( )选项:A.渐渐地B.稍微C.一点儿D.捎带E.很快答案:A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佗遂下手,所患寻差”(2)中得“寻”意思就是( )选项:A.寻常B.少见C.随即D.没想到E.很长时间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2)中得“信”意思就是( )选项:A.确实B.有根据C.相信D.信誉E.信心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成与之,已故到谯”(2)中得“故”意思就是( )选项:A.故意B.必定C.特地D.所以E.过去答案:C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因上着粉”(2)中得“因”意思就是( )选项:A.于就是B.因此C.因为D.原因E.理由答案:A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以就是为率”(2)中得“率”意思就是( )选项:A.率先B.率领C.轻率D.比例E.效率答案:D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益闻道德性命之说”(5)中得“益”意思就是( )选项:A.更加B.有益C.满足D.更多E.逐渐答案:E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5)中得“鲜”意思就是( )选项:A.少B.新鲜C.多D.比较多E.明白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尽去而旧学,非就是也”(5)意在强调( )选项:A.过去所学得东西都就是错得B.抛弃过去所学得东西不正确C.过去所学得东西正确D.应该抛弃过去所学东西,因为那些不正确E.不应抛弃过去所学得东西答案:D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尽得其学以归”(5)中得“以”意思就是( )选项:A.并且B.就C.能D.可以E.而且答案:B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又当消息而用之”中得“消息”意思就是( )选项:A.信息B.情况C.问题D.报告E.斟酌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得诸见闻,班班可纪”(5)中得“纪”意思就是( )选项:A.纲纪B.纪念C.通“记”D.记得E.回忆答案:C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翁诊之,脉大无伦”(5)中得“伦”意思就是( )选项:A.伦理B.条理C.秩序D.顺序E.紊乱答案:D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为去就”(5)中得“三纲五纪”就是( )选项:A.奴隶社会伦理道德B.封建社会伦理道德C.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D.没有时代界限得伦理道德E.没有地域界限得伦理道德答案:B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然翁讲学行事之大方”(5)中得“大方”就是( )选项:A.豪爽B.不小气C.大度D.开明E.大略答案:E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5)中得“直谅多闻之益友”出自( )选项:A.《论语》B.《孟子》C.荀子D.老子E.《韩非子》答案:A难易:中要求:了解分析:题目:“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20)中得“艺能”意思就是( )选项:A.方药B.占卜C.技能D.艺术E.能力答案:C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20)中得“生命”指( )选项:A.虻虫B.鸡卵C.水蛭D.活物E.药物答案:D难易:难要求:熟悉分析:题目:“欲得澄神内视”(20)中得“内视”此谓( )选项:A.听取意见,自我反省B.重视内心,加强学习C.不视外物,排除杂念D.观察内心,明确方向E.严于律己,多找缺点答案:C难易:难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20)中得“向隅”文中义指( )选项:A.哭泣B.生气C.有病D.瞧病E.发怒答案:C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含有意动用法得就是( )选项:A.齐桓侯客之(1)B.臣能生之(1)C.扁鹊独奇之(1)D.就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3)E.亦能以生死下士(6)答案:B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含有名词作状语得句子就是( )选项:A.熊颈鸱顾(2)B.家人车载欲往就医(2)C.佗恃能厌食事(2)D.时吐脓血(2)E.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5)答案:C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属于被动句得就是( )选项:A.得诸见闻,斑斑可纪(5)B.适值佗见收(2)C.遂见听许(3)D.生为人所不知(3)E.迷于道趣(3)答案:A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含有宾语前置句得就是( )选项:A.问中庶子喜方者日(1)B.翁穷昼夜就是习(5)C.而何怪(1)D.去本而末就是务(5)E.自汝得之,于我何有(3)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不含动词义得就是( )选项:A.为医或在齐(1)中得“为”B.语其节度(2)中得“语”C.人之所病,病疾多(1)中得“病”D.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2)中得“针”E.针药所不能及(2)中得“针”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不含“信”义得就是( )选项:A.当得家书(2)中得“书”B.太祖累书呼(2)中得“书”C.时人谓之“书淫”(3)中得“书”D.又留书骂之(2)中得“书”E.遗季公民璞书日(6)中得“书”答案:C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含通假字得句子就是( )选项:A.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1)B.因唏嘘服臆(1)C.诀脉结筋(1)D.国中治穰过于众事(1)E.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1)答案:A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得“为”不含动词义得就是( )选项:A.少时为人舍长(1)B.暴发于外,则为中害(1)C.即为耳目痹医(1)D.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2)E.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1)答案:D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得“以”字不含介词义得就是( )选项:A.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1)B.尽得其学以归(5)C.以管窥天(1)D.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7)E.以医见业(2)答案:B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以下不含有典故得就是( )选项:A.鸡鸣至今(1)B.昔孟母三徙以成仁(3)C.曾父烹豕以存教(3)D.执志箕山(3)E.收钓于渭滨(3)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不含表示时段得词就是( )选项:A.终日,扁鹊仰天叹日(1)中得“终日”B.有间,太子苏(1)中得“有间”C.斯须尽服之(2)中得“斯须”D.太子病血气不时(1)中得“不时”E.食顷,吐出三升许虫(2)中得“食顷”答案:D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不就是判断句得就是( )选项:A.且贫者,士之常(3)B.庸夫锦衣,不称其服也(3)C.人之所美者,及时也(3)D.天,阳也(5)E.夫行,本也(5)答案:B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得“以为”或“以……为”不含“认为”义得就是( )选项:A.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1)B.子以吾言为不诚(1)C.欲以不疾者为功(1)D.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2)E.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3)答案:C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不表示约数得词就是( )选项:A.“府君胃中有虫数升”(2)中得“数”B.“吐出三升许虫”(2)中得“许”C.“长可尺所”(2)中得“所”D.“言久服去三虫”(2)中得“三’’E.“此病后三期当发”(2)中得“期”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表示“随即”得词就是( )选项:A.“立吐她一枚”(2)中得“立”B.“病亦应除”(2)中得“应”C.“须臾便如醉死”(2)中得“须臾”D.“所患寻差”(2)中得“寻”E.“随手而差”(2)中得“随手”答案:C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不含有使动用法得句子就是( )选项:A.臣能生之(1)B.寻当下之(2)C.不能以起之(5)D.罗乃进之(5)E.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5)答案:E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不能表示痊愈意思得词就是( )选项:A.“明旦并起”(2)中得“起”B.“今病已结”(2)中得“已结”C.“不出三日必间”(1)中得“间”D.“病如失”(5)中得“如失”E.“其后服参膏尽数斤,病已”(5)中得“已”答案:B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古今词义范围没有发生变化得词就是( )选项:A.“望见桓侯而退走”(1)中得“走”B.“扁鹊已逃去”(1)中得“去”C.“流涕长潸”(1)中得“涕”D.“长终而不得反”(1)中得“长”E.“当闻其耳鸣而鼻张”(1)中得“闻”答案:D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得“卒”不含有“最终”、“结束”义得就是( )选项:A.言未卒(1) .B.而卒为梓匠轮舆所笑(30)C.昕卒头眩堕车(2)D.卒与法合(4)E.而卒与古合(5)答案:C难易:中要求:熟悉题目:下列不就是地名词语得就是( )选项:A.“余历吴门”(6)中得“吴门”B.“秣陵为高皇帝故都”(6)中得“秣陵”C.“登匡庐”(6)中得“匡庐”D.“及还武林”(5)中得“武林”E.“宋理宗朝寺人”(5)中得“寺人”答案:E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不含异体字得就是( )选项:A.其气哽哽(4)B.固以法瞰之(4)C.三饮之娃矣(5)D.以赀爵万户(6)E.犂然可揉(6)答案:A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得“病”不含动词义得就是( )A.浦江郑义士病滞下(5)B.天台周进士病恶寒(5)C.四方以病来迎者(5)D.一男子病小便不通(5)E.一贫妇寡居病癞(5)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不含“死”得婉言得就是( )选项:A.长终而不得反(1)B.弃捐填沟壑(1)C.一子早世(4)D.即含不瞑(6)E.民莹将捐馆舍(6)答案:A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不含通假字得句子就是( )选项:A.摭其轶事志之(6)B.孳孳务修业(6)C.不问梱外事(6)D.神益王矣(6)E.盖廑有存(6)答案:C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得“适”不含“刚刚”、“正巧”义得就是( )选项:A.适至,佗谓昕日(2)B.适值佗见收(2)C.适有故不时往(4)D.小臣适当其愈(4)E.衣食不能适(1)答案:E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以下不含有医方得句子就是( )选项:A.进黄土汤而愈(4)B.固石膏汤而愈(4)C.内观以养神(5)D.仍用防风通圣饮之(5)E.后复投四物汤数百(5)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扁鹊受业得老师就是( )(1)选项:A.钱颢B.吕君C.长桑君D.许文懿E.罗知悌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朱丹溪学医得老师就是( )(5)选项:A.钱颢B.吕君C.长桑君D.许文懿E.罗知悌答案:E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不能以起之( )(5)选项:A.宾语前置B.为动用法C.使动用法D.意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