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峡工程的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342.22 KB
- 文档页数:12
了不起的中国工程成就简介一、三峡工程三峡工程那可真是超厉害的中国工程成就呢!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水利巨人。
三峡大坝高高地矗立在长江之上,这个大坝的混凝土用量超级多,感觉像一座永远不会倒塌的大山。
三峡工程的建成,在防洪方面可是立了大功。
以前长江老是发洪水,淹没好多地方,让很多老百姓受灾。
现在有了三峡工程,它就像一个大盾牌,挡住洪水的汹涌来袭。
而且它还能发电,那发电量多得不得了,能给好多好多城市送去光明,就像一个巨大的能量宝库。
还有啊,三峡工程对航运也有很大的帮助,长江上的船运起来更方便、更安全了,感觉就像给长江的航运开了一条超级高速公路。
二、港珠澳大桥哇哦,港珠澳大桥简直酷炸了!它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级大桥。
这座桥的长度长得吓人,在海上蜿蜒伸展,就像一条海上巨龙。
建这座桥可不容易呢,要在深海里打桩,还要面对复杂的海洋环境。
但是咱们中国的工程师们超厉害,硬是把这座桥给建起来了。
港珠澳大桥让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以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要绕好大一圈,现在开车在桥上,很快就能到达。
这对促进三个地方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就像一条纽带把它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三、高铁工程咱们中国的高铁那也是响当当的工程成就啊。
高铁的速度超级快,坐在高铁上,窗外的风景“唰唰”地往后跑。
高铁的线路遍布全国,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很多地方都能通高铁。
这可方便了大家的出行,以前出远门坐火车要好久好久,现在坐高铁几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
而且高铁的车厢里很舒服,座位宽敞,环境整洁。
高铁的建成也带动了沿线城市的发展,就像一个催化剂,让那些城市变得更加繁荣。
四、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北方老是缺水,而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
南水北调工程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输水管道,把南方的水送到北方去。
这是一个超级大的工程,要跨越很多的地方,还要克服地形的差异等问题。
有了南水北调工程,北方的很多城市和农村都能喝到水了,干涸的土地也能得到灌溉,这对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保障人们的生活用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就像给北方送去了生命之水。
三峡百科名片长江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2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除了著名的长江三峡外,全国各地多条河流上都有名为三峡的景点。
另有以三峡为题材的诗作。
目录[隐藏]二、组成部分三、形成原理四、三峡工程五、沿途景点六、当地特色七、相关诗词八、郦道元《三峡》九、浙西三峡二、组成部分三、形成原理四、三峡工程五、沿途景点六、当地特色七、相关诗词八、郦道元《三峡》九、浙西三峡一、简介三峡是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的总称,于湖北宜昌三斗坪镇。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192千米。
自西向东主要有三长江三峡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因而得名。
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
最窄处不足百米。
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 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自白帝城至黛溪称瞿塘峡,巫山至巴东官渡口称巫峡,秭归的香溪至南津关称西陵峡。
两岸山峰海拔1,000到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紧束,最窄处是长江三峡的入口夔门只有100公尺左右。
水道曲折多险滩,舟行峡中,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境界。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3多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
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
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
”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工程简介为了三峡工程,中华民族通过了几代人、70余年的构思、勘测、设计、研究、论证。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修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时期走向了实施时期。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1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防洪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20世纪长江洪灾情形表发电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亿千瓦时。
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航运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有较大的改善。
2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一、三峡工程的基本简介[编辑本段]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设计正常蓄水位l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26台水轮发电机组。
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设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后,届时的年发电量可达1000亿千瓦时。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布置在左岸。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岸临江最高峰坛子岭的左侧,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米×34米—5米(长×宽—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为l20米、18米、3.5米,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吨级客货轮或1500吨级船队。
工程施工期间,另设单线一级临时船闸,闸室有效尺寸240米×24米×4米。
本工程预计总投资1800亿元。
二、三峡工程的施工工期[编辑本段] 三峡工程分三期,从1992年开工,到2009年竣工,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
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爬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
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特级船闸,升船机的施工。
关于三峡大坝的简介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长江三峡地区,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程。
下面将对三峡大坝进行简要介绍。
三峡大坝是长江上游的一座巨型水利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和湖南省三峡市之间,坐落在仙女山、瞿塘峡和巫山之间。
三峡大坝始建于1994年,于2006年竣工,总投资达到了1800亿元人民币。
它是由中国水利电力总公司牵头,联合中铁、中国电力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建设。
三峡大坝的主要功能是防洪、发电和提供航运通道。
作为一项重要的防洪工程,它可以减轻下游长江流域的洪水压力,保护沿岸城市和农田免受洪水灾害。
同时,三峡大坝还能够发电,其电站装机容量达到22500兆瓦,年发电量可达96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了一亿吨标准煤的消耗量,对于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三峡大坝还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使得大型船只可以直接通过三峡船闸,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
三峡大坝由混凝土重力坝、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和船闸组成。
混凝土重力坝是三峡大坝的主体,坝顶长约2300米,最大坝高185米,它不仅可以抵御长江的洪水压力,还能对水流进行调节,确保下游的航运和供水安全。
左岸电站和右岸电站分别建在坝左和坝右两侧的山体中,每座电站各有16台发电机组,通过引水和引流方式,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输电线路输送到各个用电地区。
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长江流域的防洪、发电和航运问题,还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效益。
大坝蓄水后形成了一个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的蓄水库,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改善了下游地区的水利条件。
同时,大坝的建设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三峡大坝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大坝蓄水后,背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植被和动物的栖息地被淹没,生态系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此外,大坝建设还导致了一些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关于三峡工程的简介
三峡工程简介
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1.1 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遇千年一遇
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20世纪长江洪灾情况表
1.2 发电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1.3 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
2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1 坝址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
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
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
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2.2 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3大部分组成。
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经对各种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均已确定。
选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
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2.3 主要水工建筑物
2.3.1 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9米;表孔孔口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
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米。
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米,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的结构型式。
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2.3.2 水电站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
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
水轮机为混流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右岸山体内留有为后期扩机(6台,总容量420万千瓦)的地下电站位置。
其进水口已经建成。
2.3.3 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均位于左岸山体内。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
单级闸室有
效尺寸为280×34×5米(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
承船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在靠左岸岸坡设有一条单线一级临时船闸,满足施工期通航的需要。
其闸室有效尺寸为240×24×4米。
3 枢纽工程量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属结构制安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26台套。
4 工期安排
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全
部工期为17年。
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
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志。
5 三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
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
考虑到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它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动态总人口将达到113万人。
6 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