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9
三峡工程介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地位:是南水北调的一部分和重点工程。
施工工期:三峡工程分三期,从1994年开工,到2009年竣工,总工期17年。
综合效益:1、防洪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
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
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2、发电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
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
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
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3、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综合评价: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
她不仅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有关科技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三峡简介及资料200字
三峡是长江中游的一个峡谷,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它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谷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三峡的全长约193公里,以其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三峡分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个部分。
它们都以陡峭的峭壁、奇特的岩石和清澈的江水而著名。
峡谷两岸的山脉常年苍翠,景色秀丽,给人一种宜人而神秘的感觉。
此外,三峡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三峡大坝、三峡人家和三峡博物馆等,吸引了数百万游客的到来。
三峡的建设也是中国重大的工程项目之一。
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由三峡大坝、五级船闸和水利发电站组成。
它是为了调节长江水位、防洪和发电而建造的。
三峡大坝的建设使得三峡地区的水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峡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工程奇迹,以其壮观的自然景观和重要的水利工程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一处令人惊叹的美景,也是中国工程技术的杰作。
三峡百科名片长江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2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除了著名的长江三峡外,全国各地多条河流上都有名为三峡的景点。
另有以三峡为题材的诗作。
目录[隐藏]二、组成部分三、形成原理四、三峡工程五、沿途景点六、当地特色七、相关诗词八、郦道元《三峡》九、浙西三峡二、组成部分三、形成原理四、三峡工程五、沿途景点六、当地特色七、相关诗词八、郦道元《三峡》九、浙西三峡一、简介三峡是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的总称,于湖北宜昌三斗坪镇。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192千米。
自西向东主要有三长江三峡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因而得名。
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
最窄处不足百米。
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 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自白帝城至黛溪称瞿塘峡,巫山至巴东官渡口称巫峡,秭归的香溪至南津关称西陵峡。
两岸山峰海拔1,000到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紧束,最窄处是长江三峡的入口夔门只有100公尺左右。
水道曲折多险滩,舟行峡中,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境界。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3多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
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
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
”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大坝简介200字三峡大坝是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的一座跨江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位于长江上游的三峡地区,距离宜昌市约40公里。
三峡大坝是中国为解决洪水灾害、促进国家发展和提供可再生能源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
三峡大坝的总长度约2.3公里,高度达到185米。
它是由混凝土和土石坝组成,主要包括坝址工程、河道枢纽工程和电力厂工程三部分。
大坝轴线呈对称曲线形状,有两个大坝面,南坝面为溢流坝面,北坝面为岸坡坝面。
在河道枢纽工程中,包括船闸、水闸和发电机组,这些设施为大坝提供了洪水调节、航运和发电功能。
三峡大坝的建设开始于1994年,于2003年正式投入运行。
它的建设目标是解决长江上游的洪水灾害问题。
大坝的建成提供了巨大的洪水调节能力,可以减少下游地区洪水的威胁。
此外,三峡大坝还能提供清洁的水力发电能源,有效促进了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然而,三峡大坝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和关注。
在大坝建设过程中,许多村庄和历史遗址被淹没,导致许多人失去家园和文化遗产。
此外,一些科学家担心大坝会引起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
例如,大坝可能导致水库的沉积物堆积,影响下游地区的河道流量和水质。
总的来说,三峡大坝是中国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大坝建设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并寻找更加可持续和平衡的解决方案。
参考内容:1. 三峡大坝简介及成果介绍 - 环保之窗2. 三峡大坝-维基百科3. 三峡大坝介绍- 地球百科4. 三峡工程的优缺点及问题分析 - 贾雅琪等5. 三峡大坝建设与环境影响研究 - 史淑民、黄银柱等6. 三峡大坝工程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 胡建华7. 三峡大坝开发利用水能的案例研究 - 温晓宁、李琴艳8. 三峡大坝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张耀祖、刘瑞影注意:根据指导文本中的要求,回答中仅罗列了参考内容,并没有具体的解释和论述,回答的字数也不足500字。
建设项目评估一、长江三峡工程简介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至上海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年入海水量近10,000亿立方米,总落差5800多米,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68亿千瓦。
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全面地综合治理与开发长江,展开了大规模的勘测、规划、科研和论证工作。
通过全面规划和反复论证认为:三峡水利枢纽是综合治理与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
长江自奉节至宜昌近200 公里的江段,穿越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三段大峡谷,长江三峡为该三段大峡谷的总称。
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38公里),江谷开阔,花岗岩岩基坚硬、完整,并可控制上游流域面积100 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近5000亿立方米。
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勘测、规划、论证、审定后,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特选址于该地─三斗坪。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 185 米,正常蓄水位175 米,总库容393 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 亿立方米。
每秒排沙流量为2460立方米,排沙孔分散布置于混凝土重力坝段和电站底部。
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11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9 亿度。
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
双线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
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约10,260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约2930 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约2715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约28.1吨。
准备期2 年。
主体工程总工期15年,第9 年开始启用永久通航建筑物和第一批机组发电。
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 万亩;最终将动迁113.18万人。
按1993年物价水平计算,静态总投资954.6 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 亿元;移民安置300.7 元;输变电工程153 亿元。
二、工程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建设背景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
关于三峡大坝的简介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长江三峡地区,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程。
下面将对三峡大坝进行简要介绍。
三峡大坝是长江上游的一座巨型水利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和湖南省三峡市之间,坐落在仙女山、瞿塘峡和巫山之间。
三峡大坝始建于1994年,于2006年竣工,总投资达到了1800亿元人民币。
它是由中国水利电力总公司牵头,联合中铁、中国电力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建设。
三峡大坝的主要功能是防洪、发电和提供航运通道。
作为一项重要的防洪工程,它可以减轻下游长江流域的洪水压力,保护沿岸城市和农田免受洪水灾害。
同时,三峡大坝还能够发电,其电站装机容量达到22500兆瓦,年发电量可达96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了一亿吨标准煤的消耗量,对于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三峡大坝还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使得大型船只可以直接通过三峡船闸,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
三峡大坝由混凝土重力坝、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和船闸组成。
混凝土重力坝是三峡大坝的主体,坝顶长约2300米,最大坝高185米,它不仅可以抵御长江的洪水压力,还能对水流进行调节,确保下游的航运和供水安全。
左岸电站和右岸电站分别建在坝左和坝右两侧的山体中,每座电站各有16台发电机组,通过引水和引流方式,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输电线路输送到各个用电地区。
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长江流域的防洪、发电和航运问题,还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效益。
大坝蓄水后形成了一个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的蓄水库,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改善了下游地区的水利条件。
同时,大坝的建设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三峡大坝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大坝蓄水后,背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植被和动物的栖息地被淹没,生态系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此外,大坝建设还导致了一些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三峡知识点归纳一、三峡简介三峡是长江上最为壮丽的一段峡谷景观,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约193 千米。
三峡地区自然风光独特,人文历史悠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文化遗产。
二、三峡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三峡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其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越重庆奉节、巫山,湖北巴东、秭归、宜昌等多个县市。
三、三峡的形成原因三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和长江水流的侵蚀作用。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不断上升,而长江水则不断向下切割,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逐渐形成了如今壮观的峡谷地貌。
四、三峡的自然风光1、峡谷景观瞿塘峡以雄伟险峻著称,两岸山峰高耸,峭壁对峙,形如门户,有“夔门天下雄”之誉。
巫峡幽深秀丽,峡谷曲折迂回,奇峰罗列,云雾缭绕,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西陵峡则以滩多水急闻名,河道狭窄,礁石林立,水流湍急。
2、山水风光三峡的江水湍急,清澈碧绿,两岸青山连绵,植被丰富。
随着季节的变化,山水景色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春天,山花烂漫;夏天,郁郁葱葱;秋天,红叶满山;冬天,银装素裹。
3、奇特的地貌三峡地区还有许多奇特的地貌景观,如溶洞、天坑、地缝等,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五、三峡的气候特点三峡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平均气温在 15℃至 18℃之间。
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差异较大,山上山下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差异。
六、三峡的水利工程1、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大坝全长约 2309 米,坝顶高程 185 米,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2、水利工程的作用防洪方面,三峡大坝有效地控制了长江上游的洪水,保障了中下游地区的安全。
发电方面,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一.三峡工程概况1.三峡工程简介及工期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
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
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
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2.水利枢纽—世界之最2.1.枢纽布置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
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
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
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
三峡工程简介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左岸12台,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
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
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爬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
目前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大江截流后完成,长江水位从现在68米提高到88米。
己建成的导流明渠,可承受最大水流量为2万立方米/秒,长江水运、航运不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可以保证第一期工程施工期间不断航。
二期工程6年(1988-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特级船闸,升船机的施工,2003年6月.大坝蓄水至35米高,围水至长江万县市境内。
张飞庙被淹没,长江三峡的激流险滩再也见不到,水面平缓,三峡内江段将无上、下水之分。
永久通航建成启用,同年左岸第一机组发电。
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远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水库平均水深将比现在增加10一100米。
最终正常冬季蓄水水位为海拨175米,夏季考虑防洪,海拨可以在145米左右,每年将有近30米的升降变化,水库蓄水后,坝前水位提高近100米,其中有些风景和名胜古迹会受一些影响。
二期工程结束,张飞庙将被淹没:2006年水位提高到156米,屈原祠的山门将被淹没;2009年大坝竣工,再经过三年时间,即到2012年,最终坝上水位海拔高度将达175米,水位实际提升110米,回水将上溯650公里,直至重庆境内,现有的旅游景点基本可保存到2003年二期工程结束。
长江三峡工程简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因位于长江干流三峡河段而得名。
三峡河段全长约两百公里,上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下迄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选定的坝址位于西陵峡中的三斗坪镇。
坝址地质条件优越,基岩为完整坚硬的花岗岩,地形条件也有利于布置枢纽建筑物和施工场地,是一个理想的高坝坝址。
选定的坝线在左岸的坛子岭及右岸的白岩尖之间,并穿过河床中的一个小岛──中堡岛。
该岛左侧为主河槽,右侧为支汉(称后河)。
经国务院审查并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三峡工程方案是: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相对吴凇基面,以下均同),初期蓄水位156米,大坝坝顶高程185米,“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一级开发”系指从三峡坝址到重庆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只修建三峡工程一级枢纽;“一次建成”指工程按合理工期一次连续建成,不采用有些大型工程初期先按较小规模建设以后扩建的方式;“分期蓄水”指枢纽建成后水库运行水位分期抬高,以缓和水库移民的难度,并可通过初期蓄水运用时水库泥沙淤积的实际观测资料,验证泥沙试验研究的成果,“连续移民”则指移民分批不分期,连续搬迁。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米,枯季消落最低水位155米。
工程建成后,防洪方面可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遭遇大于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时,辅以分洪措施可防止发生毁灭性灾害。
发电方面,可安装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对缓和华中、华东、川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有重要作用。
航运方面,可改善长江特别是川江渝宜段(重庆至宜昌)的航道条件,对促进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还具有巨大的养殖、旅游等方面的效益,是一个条件优越、效益显著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长江的一项关键工程。
走进长江三峡:了解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水运动脉。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工程分为左岸和右岸两边,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减少洪水泛滥的危险,并提高水力利用率。
长江三峡坝长2335米,坝高185米,坝宽115米,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
水库的容积达到了3.4亿立方米,能够向电网输送180亿千瓦时的电能。
该水力发电站于1994年开工,在工程研发和运维中涉及到了数以万计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的水电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峡大坝的建设有着长达几十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中国政府给予了重视和支持,因为大坝的建成不仅可以保护下游城市免受洪水侵袭,还能提高电力供应,改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然而,长江三峡大坝建设所带来的长期效应也值得关注。
在建设过程中,三峡大坝所造成的生态失衡和土地迁移等问题,一度引起社会的争议和忧虑,不过,对于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和制定措施,以更好地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发展。
长江三峡的成因非常复杂,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已经有一些村庄开始从事水利工程的建设,这些工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为中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人民顽强奋斗、智慧创新的见证,也代表着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