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研究

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研究

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研究
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研究

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研究

[作者] 张文鹏,西南交通大学外语系

[内容]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语言学界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方兴未艾。学习者学习外语不再被看作被动地吸收知识,而应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在课内外运用学习策略,辅助语言习得。各种理论模式也将学习策略作为解释外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科研表明:1 )运用学习策略的种类和频率能区分有效率的和无效率的学习者;2 )恰当地运用学习策略有助于语言习得;3)对学生进行策略运用训练可以纳入教学中。

影响策略运用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如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和条件)、任务因素(如任务的性质、难度)和学习者因素(如学生的智力、语言天份、认知风格、语言水平、学习动力等)。我国学者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已有介绍,也有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但还未见有以中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发表。本文报告一项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的大型抽样调查,讨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

二、调查设计与资料搜集

本项调查旨在研究中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频率、检验年级和性别差异,采用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教授Oxford编制的语言

学习策略问卷。问卷共有50个条目,分为记忆、认知、补救、元认知、情感和社会策略六个部分,所有问题都译成中文。语言学习策略被界定为学生有意识地用来改进语言学习的步骤或方法,有的是可见的显性行为,有的是隐性的大脑运作,它们直接或间接地辅助语言习得。

问卷每个条目后设5个选择项,分别代表行为的频率: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5=总是。在规定回答的条目后附有开放性问题,

所获信息也用于讨论。数据统计前对问卷进行了内在一致性分析,信度系数为0.90。

四川省成都、彭州、德阳、雅安及重庆、万州等地七所普通中学的高一和高三学生参加了抽样调查。教师向学生说明答卷作为科研资料,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与成绩评定无关。共收到有效答卷741份。

三、结果

调查者运用SPSS计算机软件进行了各项策略运用频率统计(见附录)。总平均为2.76分,按性别和年级分组,以策略类别为变量单位进行了多变量分析,检验出性别和年级组间呈显著差异,结果见表一和表二。

表一:分性别策略运用频率分组人数平均分标准差男生427 2.65 0.48女生 314 2.80 0.46

注:F=6.79,P<0.01

表二:分年级策略运用频率分组人数平均分标准差高一370 2.76 0.46高三 371 2.67 0.50

注:F=5.19,P<0.01

四、讨论

Oxford曾将使用该问卷对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EFL 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进行过平均计算,发现16%的策略被使用的频率高,72%的策略使用频率属中等,12%的策略使用频率偏低。本次调查显示,无论从总体还是从单项上看,我国中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频率均远低于上述统计结果。在50项策略中有34项被认为从未运用或很少运用(m<3),占68%,没有一项被经常使用(m≥4)。六类策略中补救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最高(m=3.07,3.02);社会策略和认知策略次之(m=2.92,

2.85);情感策略和记忆策略使用频率最低(m=2.65,2.56)。

中国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学外语以长于记忆著称,但他们报告使用记忆策略的频率却最低。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只有10%-17%的学生报告他们经常或总是通过构成联想、利用语境、运用形象、归类等方法帮助记忆,55%-65%的学生报告他们很少或从不使用这些策略。学生进行直接的语法分析、翻译、英汉对比等远多于在阅读和会话中预测下文、综合、转换信息等认知层次较高的策略。此外,他们还采用

如何做口译笔记范文

如何做口译笔记范文 记笔记并不是把讲话者的原话一字不落地全部记下来。做交传笔记的目的不是用文字记录口头表达的话。翻译不是在做听写,也不能像读本科的学生那样记课堂笔记。本科学生的课堂笔记虽然忽略了很多东西,但还是用完整的句子记下了一些内容,可供以后查阅。译员记笔记也不像为某些会议做记录的速记员。速记员为了使自己的记录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要在记录中保留一定数量的原话。 一、口译笔记的性质 交传笔记是记忆的辅助手段,其作用是帮助译员把精神集中在讲话的内容上,并在翻译的时候起到提醒的作用。所谓对记忆的帮助,就像在手帕上打个结,提醒自己别忘了某件事一样,仅供个人使用。笔记只供在讲话之后的几分钟内使用。译员在听讲话的时候,主要靠脑子记,而不是靠笔记,笔记的目的不是再现讲话的原文,只是提示记忆。笔记只供个人使用,只能在当时唤起某种联想,几天之后,记笔记的本人也未必明白记的是什么了。换句话说,笔记从性质上具有个性特点,只在短时间内起作用。 埃德蒙?加里(1985)曾写文章说: 译员一边听会议代表讲话,一边在笔记本上简短记下几笔,所表示的不是声音(不是讲话者的原话),而是意思。这是基本的原则,如果不这样做,那就不可能做好翻译。 所有的译员都会同意这种说法,但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我们还必须说明两点:第一,意思本身是无法记录的,我们能够记的,

只能是几个简单的词,或者符号,只能由这些词或符号向我们提示某个意思;第二,所有的讲话,从结构上说,都是用句法组织起来的表达意思的语音,以及一些指示固定事物的名称。 有些东西可以像代码一样从一种语言转到另一种语言,这些东西需要记在笔记中(虽然这一规则有例外),而有的东西则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知识、思想方法等等的不同,需要选择一些标志性的符号,到时候这些符号会向我们提示某一段话的内容。 二、口译笔记记什么? 口译笔记到底应该记什么?首先就是要将听到的话语按照意思 记下来。 记意思 意思是讲话的组成部分,从数量上是笔记的主要内容。所谓记笔记,就是通过一个字符记住有关的意思,不管是什么样的字符(文字、符号、图形等等),一个字符的提示作用,可以使人回想起一系列意思之间的联系。从这种意义上说,笔记所对应的不是按照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语音形式,笔记所代表的意思,可以用与讲话的原文不同的文字来表达。 笔记中还有表示各个意思之间的联系,比如因果、推论等等,以及各个意思之间的时间关系,这种联系和关系是意思表达的组成部分。 可以作为代码直接过渡到另一种语言(直译)的字词。

口译笔记文献综述汇编

国内外口译笔记研究综述 口译,是通过口译员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听辨原语,进行理解和解码(即建立意义单位,脱离语言外壳,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然后进行信息储存(脑记辅以笔记),再在头脑中转换信息,进行信息编码,最后创造性地用目标语“复述”给受众的一个过程。口译的时间性和加工过程的复杂性,要求译员熟练的掌握各种专业技能,而口译笔记就是即席传译(交替传译)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吴钟明,2008:1)。 口译笔记法是口译员在紧张的会场气氛中,在不干扰听辨源语的情况下,迅速地以简便的符号、文字等记录讲话重点内容信息的一种笔记方法。他只需要记录重点语义信息点和语言逻辑结构。简单来说,它是由符号、文字加上斜线以及并列符、连接符和趋向符等来体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吴钟明,2008:1)。口译笔记能对大脑短时记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和提示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能有效地减轻译员大脑的负担,弥补其短时记忆的不足。另外,口译中做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整理过程,有助于译员把被动记忆转化为主动记忆,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王斌华,2006:26)。 Danica Seleskovitch在对比“字面直译”和“反思性翻译”的基础上提出了“脱离语言外壳”的理念,成为巴黎学派的“释意理论”的源头(仲伟合,2012:28)。他和Marianne Leder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释意理论,构建了一个“口译三角模型”,强调译员在理解的过程中应“脱离语言外壳”,抓住意义(仲伟合,2012:30,77)。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Gile(1990;1994a,1994b)为代表的不少学者开始质疑释意理论,认为其研究方法缺乏实证性的检验,研究路径缺乏与相关学科的互动交流,术语界定过于模糊(仲伟合,2012:35)。Gile(1995/2011)构建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假说,指出了两个可能导致口译过程中出现认知处理问题的触发原因:一个事单个任务的精力分配不够;二是任务总和的认知负荷接近饱和水平。从理论的经验层面来看,该假说可以用于解释一些口译的策略,如笔记要力求精简,记录过程尽量自动化,以求单个任务所占用的精力少一些(仲伟合,2012:36-37)。 根据在CNKI和web of science上搜索得到的数据,1995年至2014年间,国内共发表口译(英汉)笔记研究方面的论文125篇,国外共发表论文8篇(目前图书馆资源只有这么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口译笔记技巧与策略,口译笔记教学,口译笔记理论和口译笔记发在其他英语教学领域的中的应用。这里主要叙述口译笔记技巧与策略和笔记教学。 1.笔记技巧与策略主要归纳和总结了笔记的语言,格式,方法,工具,符号和缩略语

口译笔记常用符号

口译笔记法常用符号

inquiry, interrogate, ask, mystery,…?问题;question, problem, … !危险,警告,当心,值得注意的是;dangerous, warning, alarm, watch out, of course °人,人民,伙伴,朋友;people, partner, … ?信息,消息,情报;information, message, intelligence, … 删除,废除,放弃;delete, discard, give up, …?贸易,交换,交流,关于,关联,替代;trad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 __ 这个,强调;emphasize a certain word/ phrase. …继续,持续,不断的,长期的,各种各样的,多的;more, continuous, … => 加强,推动,促进;enhance, promote, … × # 不仅;not only, … & 和,而且;and… @关于;about e.g . 例如,比如;for example, such as, … (三)图形符号 ?高兴,激动;happy, pleased, excited, … ?失望,不满意,生气;unhappy, unsatisfied, angry, … 会议,聚会;conference, symposium, convention, session, forum, seminar, council, congress, meeting, assembly, gathering, committee,

口译笔记的具体例子

林超伦实战口译笔记实例详解 时间:2008-10-06 16:02来源:实战口译网站作者:林超伦点击:5367次 在这里,我将举实例介绍我的笔记方法,以及我如何以笔记与大脑短期记忆互动的方式保证译文的精确度。 由于口译条件的限制,其精确度不能以笔译的尺度衡量,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口译的听众与笔译的读者,需求不同,预期也不同。 由于使用实例讲解,无法把口译要点分门别类地举例。我将顺着例子讲下去。讲完之后,各项要点也就都包括其中了。 人脑思维速度极快,一闪而过的念头,解说起来会显得繁杂。不过,我希望你能在开始时,多一点耐心。很快你就会发现,我的讲解读起来似乎繁杂,但背后的思路,也就是说一旦使用起来,要明快得多。 开始前,提醒一下,不要忘了笔记是必需和记忆互动的。二者缺一不可。以下的实例解说,均以此为基础。 讲话原文 Following the 1997 election, in which the Labour Party came to power,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framework has been reformed. 第一层次:一个箭头,加97,再加"选",足以帮助短期记忆,说出译文:"1997年大选之后"。 第二层次:一个"工"加圆圈,提醒"工"字后面还有话。另外,一条垂直线体现出第二层与第一层有关联。此后一个箭头,再加"权",足以帮助短期记忆,说出译文:"工党上台掌权"。

第三层次:一个"M"加圆圈,提醒"M"字后面还有话。从短期记忆中回顾出"宏观经济框架"。 接着,一条横线体现关联,线后一个"改"字,于是补齐译文:"对宏观经济框架进行了改革"。 最后划圈,带横杆,表示本段讲话到此结束。 备注:使用的4个汉字都经过"理顺"。其中2个是一笔成字。 The aim of this reform is to help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improve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承上启下:一划从上段的"改"字左斜拉下来,接着往右一拐弯。足以从短期记忆中回顾出:"改革的目的"。 第一层次:写一个"框"字。从短期记忆中顺着上文,不难说出:"是为了提供一个框架"。 届此,听到"improved",随之划一条上行箭头,再补一个"M"加圈,提醒"M"字后面还有话。这样就不难说出:"以改善宏观经济稳定"。 若担心"M"不够,则可以加"稳"字,或一条水平横线代表之。 第二层次:此时,已听到"and economic growth",于是在"M"之下写"经"字,或"E"外带上弧线。这就不难说出:"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划个圈,顺手一横杆,表示本段讲话到此结束。 备注:采用了同传里的断句和变通技巧,在"框架"后断句,"improved"翻做"改善";加"经济增长"前加"促进"两字完句。

口译笔记常用符号

4.3.2 口译笔记常用符号 在学会了对原语进行逻辑和思维路线再现之后,用适当的符号替换逻辑或者思维再现图中的部分文字,实际上就是口译笔记了,当然在真实的口译实践中,笔记还可以更进一步地简化。相当多的口译初学者觉得口译员使用的符号很神秘,看起来像天书一样,进而“神话”口译员的工作。其实口译员使用的符号主要来自于原语、译入语,小部分借用了速记符号。现在我们看看口译员常用的符号来源: 4.3.2.1 汉字、汉字偏旁部首、古汉语、简化汉字、拼音 大university, adult, generous, open-minded, large-size… 中middle school, medium-sized, intermediate, in the middle of, neutral,… 小primary (elementary), kid, children, mean, petty,… 凝聚ningju或者nju 饕餮taotie或者ttie “戈”可以用来代替“武器” 偏旁部首举例: 简化汉字举例: 4.3.2.2 英语、英语字母 英语单词的缩写规律:保留单词的辅音,去除元音,当然首字母是元音必须保留。一般保留三至五个辅音就可以帮助回忆整个单词,例如: impoverishment: impvr

debility: dblt rejuvenate: rjvn department: dpt standard: std reference: rfr 口译学习者还需要记住常用国际组织、专用名词、国家名及其首都名的缩写,例如: UN, UNESCO, NATO, APEC, OPEC, …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PP NK, SK, CN, US, UK… 口译学习者还可以自己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开发出简介实用的笔记符号,下面以英文大写字母为例,看看如何创造性地在笔记中使用这些大写字母: A: first, top, excellent, extraordinary, outstanding, remarkable, unusual E: eyesight, economy, economic, economical, electronic, East F: failure, false, wrong, not true, full, flag G: government, God H: health, help, support, connect, bridge, cross, Hour I: I / we, my (our) party, eye L: long, lengthen, prolong M: money, mail, mother, mountain, movement, McDonald, man, May, Member (ship), mm… N: nose, nation, name, nothing, no, negation, deny, need, necessary, North O: zero, circle, old, orange, our, one, empty, world, all, success, complete P: pm, peace, park, pay, politics, people, perfect, president, prime minister, head, flagship Q: quality, quantity, quarter, question, cute, balloon, head, suspect, doubt, unknown, difficulty R: respect, representative, request, about, relations, return S: smile, snake, turns and twists, society, social, silence, curve, slim T: time, tea, cross-disciplinary, compound, T-shirt, T-stage, disagreement, dispute, disapproval U: you (your party), pitfall, trap, recycle, cycle, return, valley V: victory, triumph, vs, valley, bottom, tip W: west, western, wave, fluctuate, ups and downs X: X-ray, XL, wrong, negation, cross, times, execute, kill Y: why, year, yes, approve, agree, young, deviate, tree, servant Z: zero, zoo, last, zigzag, turns and twists, dream, sleep (comic strip)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可以从拼写、发音以及字母的结构等方面来进行联想,在笔记中创造性地使用这些符号。 4.3.2.3 箭头 箭头在口译笔记中的使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占了半壁江山”,首先动词的位置往往由右箭头代替。下面看看箭头的用法:

元认知策略在口译笔记中的应用

元认知策略在口译笔记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11-13T12:57:23.90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9月总第97期供稿作者:井方[导读]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由译者将所听到的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活动。 ◆井方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25000 摘要:口译员在口译活动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减轻记忆负担,译员都应该做口译笔记来弥补记忆的不足。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译笔记,许多学习阶段的译员还无法掌握。元认知理论引入到二语习得的过程,为语言学习打开了新的思路。本文试就元认知理论英语口译笔记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英语口译员的翻译水平,培养优秀口译员。关键词:元认知英语口译笔记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由译者将所听到的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活动。口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并积极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进行意义转换,进而达到即时传递交流信息之目的。口译具有瞬时性,所有的口译员都面临着巨大的时间压力,因此,在口译中适当地作笔记十分重要。怎样使口译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研究者逐渐发现了元认知理论在语言教学与学习中的作用,为口译员的笔记练习与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元认知理论应用于英语口译笔记训练正是本文着力探讨的核心问题。 一、元认知理论及其构成 元认知(metar cognition)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对有关自身任何认知活动的认识或调节,是认知主体关注并调控认知活动的知识与能力,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他提出的理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发展心理学和二语习得研究中。元认知知识是指认知主体所存储的既和自身有关又和各种任务、目标、活动及经验有关的知识片段。他将元认知知识分为三类:1.主体知识,即认知主体关于自己及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在认知方面的某些特征的知识;2.任务知识,即关于认知任务已提供信息的性质、任务要求及目的的知识;3.策略知识,即关于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及其有效运用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指的是伴随并从属于智力活动的有意识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二、元认知理论在英语口译笔记实践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元认知知识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出色的口译者在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的同时还要掌握口译笔记的技巧与方法。因此,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元认知知识,在口译实践中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主体知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自己的笔记是否系统有效、自己的方法是否有口译内容上的偏好、口译实践能力是否与自己的笔记系统有关等;(2)互相比较,发现自己的笔记系统与他人相比有何长处和不足、他人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发;(3)影响自己笔记记录和记忆的主要因素。其次,要引导学生积累任务知识。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口译笔记的目的、口译内容的影响、笔记技巧的掌握和认知主体的译者意识等。再次,要引导学生积累策略知识。这里的策略指的是学生应学会自主学习,尝试提高学生对策略的学习和体验。 2.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口译中的元认知体验是伴随着口译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的,对自我认知的体验可以通过自我设问的方式来调动并调整,如:“我对我要表达的事情知道得是否清楚?我的思路是否清晰?我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每个词句的运用是否达到了最佳?……”设问若自己不能回答,可通过外部评价的方式来寻求结果,如请他人提出意见或请教师讲评。不管用哪种方式,目的都是让学生体验到自身口译活动过程中的优劣,从而改进口译的方法和策略。 3.指导学生进行元认知监控 口译过程中的元认知监控是个人在进行口译时将口译笔记过程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在完成一项口译任务之后,作为口译者应该对自己的表现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口译打下更好的基础。在每次口译任务结束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报告、写日记的方法来对自己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我这次口译过程中笔记的优点是什么?在这次口译训练中使用了什么笔记策略?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这些问题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和反思。学生可以通过回顾口译过程,检测自己的口译技巧、笔记符号运用、记忆能力、表述能力,结合同学和教师的评估,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口译水平。 三、结论 对口译实践中的笔记训练进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口译的学习效果,调动和发挥了受教育个体的主体性,因此重视并研究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元认知理论的指导意义,还需要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大量的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Flavell.J.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906-911.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5年5月。 [3]高桂香口译笔记的技巧.英语知识,2006年,第2期。 [4]穆丹雷润宁试论口译笔记训练中的理解和记忆.外语教学,1998年,第3期。 [5]梅德明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口译笔记速记符号归总

口译笔记速记符号归总 一、做口译笔记时的注意事项 1.口译笔记应记要点,切忌求记“全”。口译笔记是记忆的延伸或补充,不应也不必取代记忆。口译笔记的主要内容是概念、命题、名称、数字、组织机构和逻辑关系(如大小、先后、正反、上下、升降、因果关系等),笔记单位以表达意群的词语和符号为主。 2.口译笔记求快求精,但不可潦草。 3.口译笔记可使用来源语,也可使用目标语,也可以双语兼用。只要有利于口译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不必拘泥于某种文字或符号。例如,“联合国大会”可笔录为“UN”或“联大”。 4.口译笔记使用大量常见略语,例如:cf(compare),Co(company),eg(for example),etc(and so on),esp(especially),ie(that is),max(maximum),min(minimum),ref(reference),std(standard),usu(usually),等。 二、常用速记符号 速记是一项特殊的技巧,速记语言是由一套完整的符号组成的体系。在口译实践中逐步掌握一些简单的速记符号是有益的。 口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在口译表达前对感知的信息进行记录的能力。记录分为“脑记”和“笔记”两种。 人脑的记忆由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部分组成。顾名思义,短时记忆是一种操作性的暂时记忆,长时记忆属于一种储存性的永久记忆。影响一个人短时记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记忆内容的意义性。即便是当感知的信息有意义时,人的短时记忆只可容纳由二十多个单词组成的句子,或者一组十位数的数字。因此,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说,完全依赖人脑的记忆能力是危险的,记笔记便显得十分重要。 in Note taking Use only the abbreviations that fit your needs and that you will remember easily. A good idea is to introduce only a few abbreviations into your note taking at a time. Symbols helpful in math -- these are commonly used in texts and references. S = sum f = frequency Leave out periods in standard abbreviations. cf = compare e.g. = example dept = department Use only the first syllable of a word. pol = politics

林超伦讲解实战口译笔记要点精解

林超伦讲解实战口译笔记要点 笔记是高级口译的关键。使用笔记,是为了补充大脑短期记忆和耐久力的不足,以保证译文的精确度,并保证其不受讲话人持续时间的影响。 如果完全依赖记忆,又没有异常的天赋,即使精力充沛的年青人,也不能胜任高级口译对精确度和耐久力的要求。实际例子,我在工作中多次碰到过。高级口译员没有不靠笔记的。但是,高级口译使用的笔记与一般的概念,风马牛不相及。 请注意,每个人的记忆,思维,和反应都有各自的特点。没有必要全部照搬我的方法。最好用的笔记方式是你自己发展出来的,适合自己的系统。我的介绍是为了给你开个头,起个指点方向,打开思路的作用。 比如,笔记越简单,记录就越迅速。但笔记简单了,对短期记忆的要求就相对提高了。所以,笔记多少为最佳,因人而易,需要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平衡。 要点是: 1. 少写多划。划线条比写文字快。线条形象,相当于翻译的"半成品",有助译员眼看笔记,口出译文。两种情况下应该尽量用线条: 表示动作和动态的词句。比如,以上升的斜线代表"发展","增加","进步","进一步";以下降的斜线代表"减少","下降","恶化"等等。 表示因果或前后关系的词句。比如,用一条线代表"因为/所以","…之后","在…之前",以体现出上下前后之间的关联关系。 2. 少字多意。养成一个词的笔记不超过一个字的习惯。中文里有大量的词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只要看到其中一个,你的短期记忆就应该能够补齐其余的字。不必多写。比如,"中国"最多写个"中"。"北京"最多写个"北"。英文词也同理处理。"politics" 最多写"poli","government"最多写"gov",等等。另外,需要培养以笔记与记忆互动;看到一个字能说出几个字,甚至一串词的能力。在有上下文的情况下,这不难。比如,谈中国的近况,听到"改革,开放"记一个"改"字,不难从短期记忆中说出原文。听到"British Prime Minister Tony Blair",记"PM",也同样能说出原文。 3. 少线多指。通用一小组线条/标记。否则在自己本来熟悉的中英文之外,又编出一套自己不熟悉的文码使用,会导致需要想一想用哪个符号的情况,适得其反。 4. 少横多竖。采取从上往下的阶梯结构记录,尽量少用通常书写时的横向记录。阶梯结构形象地体现出上下文的逻辑结构,简化了译员的思维过程,方便出译文。 5. 快速书写。必须发展自己的汉字快速书写系统。口译笔记完全是自己看,而且只需要几分钟之内能看懂就行。很多汉字笔划减少后,并不影响确认。我这里讲的不是潦草,而是除了实际口译经常不得不潦草之外,花一些时间,把练习中或口译工作中常用的字琢磨一下,看看可以怎样减少笔划,或理顺笔划,一笔成字。

口译笔记的七个原则

THE SEVEN PRINCIPLES The use of a technique is always dependent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a certain number of principles. This is what we call the instructions. One need not follow the rules recommended in such instructions. Indeed the product, device or system for which they were devised may well work even if they are not observed, but will do so less efficiently. Furthermore, the simpler the instructions, the more likely the user is to follow them. The same applies to note-taking. A few very simple principles give this system its sound base and precision, and make using it straightforward. There are seven of these principles; in order they are: 1 Noting the idea and not the word 2 The rules of abbreviation 3 Links 4 Negation 5 Adding emphasis 6 Verticality 7 Shift Some of these principles have already been explained by Jean Herbert in his Interpreter’s Handbook1. 1. Noting the idea rather than the word Take any French text and give it to 10 excellent english translators. The result will be ten very well translated texts, but ten very different texts in as far as the actual words used are concerned. The fact that we have ten good translations, but ten different texts, shows that what is important i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idea and not the word. This is even truer of interpretation since the interpreter must produce a version of the text in another language immediately. He must be free of the often misleading constraints that words represent. It i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notation of the ideas that the interpreter will avoid mistakes and a laboured delivery. Example: Let us take the following, from French into English: …Il y a des fortes chances pour que...../ There is a very good chance that...” If we base our notation of this expression on the words, the key word is chance. If we base it on the idea, it is probable. The notes will have to be read 20 minutes – even an hour2– after the idea was originally expressed. In the first example it would be very easy to make a mistake. Having noted chance the i nterpreter might, if the context allowed, render it …there is a chance that” or …by chance”. If on the other hand he noted probable the mistake cannot be made. The issue of style is also dealt with in the second example where one would automatically say (interpreting into English), …It is probable that”, or …it is likely that”, or …in all likelihood” whereas in the first example even if the interpreter had correctly recalled the idea that the word chance represented he/she will be a prisoner to that word and might easily produce a gallicism3. 1 Georg & C ie, Geneva, 1956. 2 this was indeed the case when Rozan wrote. Although nowadays 20 minutes is considered a long consecutive speech, his comments still apply. 3 being unduly influenced by the source language is, of course, not only a problem in French-English interpretation but in all interpretation.

英语口译笔记方法(2)

口译笔记技巧 口译笔记技巧 记忆可分为理解性记忆和机械性记忆两种。 对话语内容经过大脑思考、判断,听得懂、理解了的话语,记忆会建立,并且保持长久;反之,对听不懂、未理解的话语,要记忆是不可能的。可以说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这就是理解性记忆。 而机械性记忆与理解性记忆不同,它不是靠理解,而是机械性地全盘记住。其中加入分析和理解的余地很少。这样的机械性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机械性记忆的信息量是很有限的。因此,普通成人主要通过理解去记忆,所以机械性记忆数字时得依靠记笔记。口译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话语信息。原语长的话,很难全都靠脑记住。而且,理解的速度也不可能等同于单纯的耳听速度,前者总是小于后者。据知,一段没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只要不复述的话,都不能维持记忆三四秒钟。 口译现场的紧张导致记忆功能、理解功能衰退。正因如此,笔记在口译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口译笔记的目的并不是记录“原话”,而是迅速但却是短时间地保留原语信息要点和关键词语,酌情转译成另一种语言。它表现为即席条件下口译“思维理解”的笔头提示形式。 因此,口译笔记从概念上可定义为译员在口译现场通过一定的职业化手段即席、迅速地整理过的“提示性”笔头记录。它是即席口译理解和口译记忆的继续,而并非是一种旨在长期保留信息的纯粹记录

性质的笔记。这也就是说,口译笔记只是译员对短时“工作记忆”或一定时间内的长时间记忆的提示性补充,它不能完全替换译员的记忆职能,但可以起某种“路标”的作用,从而提醒译员注意他在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摘自鲍刚2005年第178页) 但是,由于人的笔记速度的有限性,记笔记只可能限定在很小的范围之内,无形中记笔记的自由权利被缩小了(哪天,电脑技术发达到能代替人把所听到的全都迅速而又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的话,则另当别论)。 口译笔记有很多特殊性。它不同于课堂笔记,也不同于会议记录。我们提倡以脑记带动笔记,而不是反之。笔记只应该是脑记的一种补充,不宜过多,否则,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复述时难以整合。因此,笔记应有所选择。应选那些难以靠理解去记忆的、得依靠机械性记忆的数字、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或者语句中的关键词等做笔记,以把主要精力用于原语的听解上。 在口译工作开始前,有必要先检查一下是否备好了纸和笔,笔是否写得出,是否好使,数量是否够等等。纸最好用大张白纸,使一大段话语能写在一张纸上,免得翻页耽误时间或因翻页分散精力,影响思路。词语之间、行距之间的间隔不能过密。因为笔记并不是对原语字词的记录,而是译员大脑对原语思路及内容追踪的提示标记,必要的空间能有助于它。由于耳口席、即时条件不允许,口译笔记不可能做到页面整洁,字迹端正。但是笔记必须具有高度的可辩性——译员自己能一目了然。

口译笔记技巧

笔记技巧 人脑的记忆由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部分组成。顾名思义,短时记忆是一种操作性的暂时记忆,长时记忆属于一种储存性的永久记忆。影响一个人短时记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记忆内容的意义性。即便是当感知的信息有意义时,人的短时记忆只可容纳由二十多个单词组成的句子,或者一组十位数的数字。 口译的过程中,译者会遭遇许多讯息负荷上的困难,例如:讯息过多、讯息密集(好几项并列的讯息)、讯息杂乱、或是讯息陌生(如数字或专有名词)。既使能够完全理解讯息的內容,也有可能无法完整地将讯息传达出来。因此,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说,完全依赖人脑的记忆能力是危险的,记笔记便显得十分重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辅助工具的协助,这就是口译笔记。口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在口译表达前对感知的信息进行记录的能力。记录分为“脑记”和“笔记”两种。 口译笔记的功能是:第一、具有辅助短时记忆的作用,避免遗忘漏失。第二、透过图像、版面与符号的交错运用,笔记具有语段逻辑分析与保存的功能,能将语篇的段落整理清楚并保存一段时间。 笔记是口译讯息整理与保存的工具,运用这项工具时必须先了解到底笔记的內容是什么。建立新架构的必要讯息是5W1H「六何」(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物、如何)。再加上,数字与专有名词就是了。 在讯息內容之外,还要进一步掌握的就是讯息內容之间的关系,例如: A. 笔记的的结构(指将讯息置于笔记纸上的组织方法) 1. 纵向分页—要将版面分割以充分利用纸面,可以纵向画一条中线区隔。 2. 橫向分段--在每一语意完整的段落之后画一稍长之横线,每一口译段落之后则画 一条贯穿版面之横线。 3. 阶梯式排列—适用于表示讯息的先后顺序。 4. 条列式记法—适用于表达并列的的讯息或是联手、对立等语意內涵。 B. 笔记的语言(运用图像、符号、简称、字母、文字或加以組合,以表达口语讯息的内容与结构。) “怎样记”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理论上以目标语加符号为宜,如“powerful country”记作“强□”,“我同意”记作“I√”,“观点,看法一致”记作“⊙same”,“economic development”记作“经↑”等等。用目标语记录能够帮助译者脱离原语的语言外壳,使笔记成为表达的雏形,为表达提供便利。不过理论归理论,遇到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处理,译者完全可以采用自己认为最迅速,最简短的方法记录。比如汉译英时,汉语是母语,用汉语记,自然反应更快,记得更准,所以何乐而不为。相反,只要英文记录相对容易,就不必拘泥于上述的理论,锁住自己的手脚。还有英汉双语混用,也都是口译笔记个性化的体现。值得注

口译笔记符号

口译记录的常用符号 a.图标符号: ↑ : 上升, 发展, 扩大, 加强等(grow, develop, expand, strengthen, etc.) ↓ :下降, 减少, 恶化, 裁减(drop to, reduce, deteriorate, cut down ) → :导致,输出,派遣, 进入, 结论(result in, export to, send to, enter, draw a conclusion) :来自,源于,追溯至, 进口,收到(come from, originate from, date back, import from, receive from):国家(country, state, nation) :国内(domestic, internal, home) :国外(external, overseas, abroad) ⊙:开会,会议,研讨会,讨论,谈判(meeting, conference, seminar, discussion, negotiation)(图像表示“圆桌”) ∪:协议,协定,条约,合同(agreement, accord, treaty, contract) (图像表示“酒杯”,含有庆祝的意思)如: 双边条约(bilateral treaty)可写成: ; 三边协定(trilateral agreement )可写成: ; °:人, 人们(person, people) (图像表示“人头”) 如: 美国人可写成: “US°” ; 中国人可写成: “中°” ; ♂:男性,男人(male, man) ♀:女性,女人(female, woman) Δ:代表(on behalf of) :对立,冲突(confrontation, conflict) ~ :交流,交换, 相互(exchange, replace, each other) ?:疑问,问题,提问(doubt , problem, question, ask) : :说,告诉,认为,声明,例如(say, speak, tell, think, declare, such as, like)( ):包括,在…之中/内,封闭(including, within, among, inside, seclusion)∈:属于,归于,归属(belong to ,be part of, fall into, pertain to) // :停顿,停止,终止(stop, halt) & :和,与…一起(and, together with) …:等等(and so on, and so forth, and the like, etc.) √:正确,好,肯定的,积极的,同意(correct, good, affirmative, certain, positive, agree) ×:不/非,错误的,坏的,不好的, 否定的(not, no, wrong, incorrect, bad, notorious, negative) ☆:杰出的,优秀的,最佳的,重要的,榜样(outstanding, excellent, best, important, model)(星光璀璨,表示“优秀,突出”) :高兴,开心,愉快,兴奋(happy, pleased, delightful, joyful, excited)(这是个脸谱图像符号,嘴巴向上翘,表示“开心”) :不满,生气,不开心,郁闷(unsatisfied, angry, unhappy, gloomy)(嘴巴向 下 撇,表示“不高兴”) :惊讶,惊奇,吃惊,震惊(surprised , astonished , amazed, shocked )(嘴巴张大,表示“吃惊”) :害怕,恐惧,恐慌(scared , frightened, panic ) (两只眼睛张大,表示“恐

论口译笔记练习的六个步骤

口译初学者,从无笔记口译转入到有笔记口译训练的阶段,往往陷入听的懂却不记不下来或者一记笔记就无法听的困境,甚至手忙脚乱,不知所措。to listening or to note-taking,that is a problem.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听辨能力不过关,不能很好的分辨意群和主次信息;二是,精力分配(effort coordination),只能将注意力放在听上或者写上,无法找到听和记之间的平衡。三是,笔记技巧不熟,没有形成自己的笔记体系。 口译笔记是大脑短期记忆的有效补充。用的好,会成为译员手上的大杀器;用不好,会成为译员的绊脚石。在纵写布局、并列式叠加分布、分层缩进等通用原则基础上,口译学习者应该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理解习惯,设计个人的笔记体系。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则可以形成简洁和便利的口译笔记。 第一步——无限时中文视记练习:即看着中文文本,边进行逻辑分析,边记口译笔记。无时间限制,认真分析原文结构,进行笔记。笔记完毕后,不看原文,用中文或者英文读出笔记记录的内容。对同一个段落可以反复练习三到四遍,直到产生最简洁有效的笔记。该练习,由于无听辨烦扰、无时间压力,初学者可以充分熟悉笔记技巧,初步设计出自己的笔记体系。

第二步——英文视记练习:步骤同中文视记练习。练习时,需体会中、英文语言差异对笔记带来的影响。 第三步——限时视记练习:以正常语速朗读文章,记录下朗读完毕所需要的时间。然后以稍长于刚才朗读时间的时间段为限,在限定时间内,看着中文/英文文本,记口译笔记。比如,如果朗读完原文的时间为1分30秒,则限定时间可为1分45秒,在1分45秒内要完成笔记,然后用中文或英文读出笔记。 如果能在1分45秒内完成所有笔记,则将限定时间定为1分35秒,然后笔记、阅读笔记。达到目标后,将时间限定为1分25秒-30秒,然后记笔记、阅读笔记。该练习,可以模拟听记时的时间压力,培养迅速的区分主次信息、选择笔记记忆点的能力。 第四步——中文听记练习:听中文原文,然后记笔记,记完之后用中文或英文翻译刚才记录的内容。同一段落可以反复练习两遍,并将两遍笔记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多余中国学生,由于中文是母语,听力和输入不是问题。放在听辨上的精力要远远小于听英文时的精力,可以帮助学习者练习听辨及笔记的结合,练习精力分配,找到听和记的平衡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