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裂缝处理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0
浅谈泵站施工中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摘要]: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
温度裂缝是其中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根据泵站工程特点,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的具体运用,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泵站工程混凝土温度裂缝中图分类号:tu992.25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185 -01引言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水泥、水及其他外加剂等材料混合而成的水硬性建筑材料,由于在混凝土硬化时的变形及施工时的不利环境和人为因素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各种裂缝,有些是表面裂缝,有些是深层裂缝,严重的甚至是贯穿裂缝,混凝土结构常年处在水环境中,会因为裂缝的存在使内部的钢筋锈蚀,降低混凝土的承载力、耐久性,对有抗渗要求的部位会因为裂缝的存在大大降低其抗渗能力缩短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严重的威胁到工程的安全运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工程施工中裂缝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只有在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控制裂缝的产生,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在混凝土硬化时及硬化后和使用中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形,如化学收缩、干湿变形、温度变形及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形,也有养护不当引起的裂缝等,按照成因大致分为:(1)混凝土拌合物凝结前的沉降及塑性收缩裂缝;(2)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3)混凝土受外力及荷载影响裂缝,因此,出现裂缝后,就要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哪些裂缝是有害裂缝,哪些裂缝是无害裂缝,以及采取何种办法来处理。
一、混凝土工程中的裂缝及预防1、混凝土拌合物凝结前的沉降及收缩裂缝(1)、混凝土拌合物凝结前的沉降裂缝这种裂缝的发生,往往是使用塌落度较大的混凝土拌合物而发生的裂缝,塌落度较大的拌合物在初凝前,粗骨料处于一种自由体,虽然经过振动密实,但粗骨料在自身重量作用下还会缓慢下沉,素混凝土内部下沉是均匀的,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表面的裂缝一般是施工人员用素浆找平后而形成的,这些裂缝是素浆在硬化时产生的收缩裂缝;只要在混凝土初凝时予以压光即可解决;而钢筋混凝土在初凝前,钢筋下方的混凝土继续下沉,上方混凝土被钢筋的支护,混凝土表面沿着钢筋的走向产生裂缝,这种裂缝的深度一般只达到钢筋为止。
泵站施工过程中裂缝的成因与防范策略摘要:近年来, 在泵站的施工、管理与运行过程中, 各泵站都频繁地出现建筑物开裂现象,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 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实用性, 不利于泵站的安全运行, 成为当前许多泵站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分析了泵站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探讨了泵站施工期裂缝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泵站裂缝成因防范策略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混凝土建筑的裂缝是比较常见,其危害性也是较大的,不仅影响建筑物外观,增加建筑物的老化程度,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建筑物安全事故。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其发展更是令人难以摸清头绪,加之人们对于裂缝的认识不足,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一套能够彻底防止裂缝发生的良方。
故此,分析水工混凝土裂缝成因,研究对裂缝的处理方法,对于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修葺已经出现裂缝的工程,维修已经老化的工程,发挥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泵站混凝土裂缝的成因1、混凝土施工方面的原因(1)施工工艺方面: 拌合不均匀, 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水泥和水用量较大; 振捣不实, 坍落度过大, 骨料下沉、泌水; 钢筋搭接、锚固不良, 钢筋、预埋件被扰动;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 滑模工艺不当( 拉裂或塌陷) ; 模板变形、模板漏浆或渗水; 模板支撑下沉、过早拆模或模板拆除不当; 硬化前遭受扰动或承受荷载; 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及时。
(2)施工工序及安排方面: 混凝上从拌和到浇筑时间间隔过长; 浇筑顺序有误, 浇筑不均匀( 振动赶浆、钢筋过密) ;连续浇筑间隔时间过长, 接缝处理不当; 浇筑时间安排不当; 混凝土分缝分块分层不当: 施工组织及管理不当。
(3)温度控制方面: 浇筑前, 没有采取措施( 原材料降温、遮阳等) 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 导致出机口温度较高; 浇筑时, 没有采取措施( 覆盖仓面、喷雾降温等) 严格控制浇筑温度: 浇筑后, 保温、保湿等养护措施没有到位或不及时, 也没有采取通冷却水降温技术来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 养护初期遭受急剧干燥( 日晒、大风) 或冻害, 遭受寒流或新浇混凝土越冬时未采取措施及时保护。
探析泵站施工中产生的裂缝原因与解决对策摘要:水利工程中泵站建设的施工裂缝问题要引起重视,尤其是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有效的解决方案,作者亦是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泵站;裂缝;解决对策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pumping station construction cracks in question to pay attention, especially to constantly in practice and effective solutions, the author also is based on years of experience has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or colleagues reference.keywords: pump station; crack; solutions中图分类号: tv6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前言水利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泵站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当今三大水资源问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承担着区域性的灌溉、防洪、排涝、调水、供水等任务,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泵站结构中时常开裂的部位包括底板、流道、挡水墙以及电机大梁等,其中尤以在底板和流道发现的裂缝居多。
对泵站各个部位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电机大梁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机组运行时的振动和机组之间的不均匀沉陷;挡水墙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底板和流道结构中发现的混凝土裂缝一般出现施工期,主要原因是温度应力过大。
2施工期泵站裂缝成因分析2·1底板裂缝的原因分析泵站底板浇筑后,水泥、粉煤灰等与水发生剧烈的水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泵站砼裂缝成因初步分析及修补方案
一、产生裂缝部位工程结构概况
1、产生裂缝部位
①进水侧1#中墩右侧距离门槽7.5m,高程13.2向上处1条。
②出水侧3#孔右侧距离工作门槽2.2m,高程14.34向上处1条。
③出水侧2#孔右侧距离工作门槽3.4m,高程14.2向上处1条。
④进水侧1#中墩左侧距离门槽7.4m,高程12.0向上处1条。
⑤进水侧2#中墩右侧距离门槽5.8m,高程12.0向上处1条。
⑥进水侧3#中墩左侧距离门槽8.1m,高程12.2向上处1条。
2、结构
泵站流道墩墙砼标号为C25,进水侧长17.2m,出水侧长17m,底高程为▽12.0m至▽14.0m,顶高程为▽18.2m。
二、裂缝检查、观测情况
我部在拆模后及时对砼外观进行检查,发现裂缝立即进行观测,测量出裂缝的宽度和长度并将其所在位置一并记录备案,之后定期对其进行观测,形成详细的裂缝观测记录,以此推断裂缝是否发展。
据观测,泵站砼裂缝的最大宽度为0.20mm,最小宽度为0.
12mm,最大缝长3.28m,最小缝长1.53m。
观测期间所有裂缝均未有扩展。
三、裂缝成因初步分析
(一)可能产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是由外荷载引起的;
2、是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
3、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这是由温度(水化热、气温、生产热、太阳辐射等)、湿度(自生收缩、失水干缩、碳化收缩、塑性收缩等)、地基变形(膨胀地基、湿陷地基、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变形。
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便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同龄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产生裂缝。
不论是哪类荷载作用于混凝土,只要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强度,或者应变超过极限应变混凝土都将开裂。
工程中以变形变化引起的结构物裂缝为主,主要可以概括为:
1、老混凝土约束
老混凝土约束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严重开裂的主要原因。
2、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裂缝,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是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差产生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的外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的约束阻止了这种应变,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极限抗拉强度,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
包括水化热、“内约束”、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水化热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为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多采用低发
热水泥,严格控制胶含量中的水泥用量。
浇筑初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强度都很低,对水泥水化热急剧温升引起的变形约束不大,相应的温度应力比较小,不会产生温度裂缝。
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其弹性模量和强度相应不断提高,对混凝土降温收缩变形的约束也愈来愈强,以至产生很大拉应力。
当同龄期混凝土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此拉应力时,便出现温度裂缝。
“内约束”的影响。
一个物体或一个构件本身各质点之间的相互约束作用,称为“内约束”。
沿着一个构件截面各点可能有不同的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连续介质各点间的内约束应力。
结构物的裂缝中,非贯穿的表面裂缝占60%~70%。
其开裂原因主要是变形变化引起的自约束应力。
当各种大体积混凝土厚度大于或等于500mm时,就可能由于水化热的不均匀降温和不均匀收缩引起的显著的自约束应力,导致表面开裂。
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阶段,外界气温的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有着重大影响。
因为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愈高;而如果外界温度下降,又增加混凝土的降温幅度,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外层混凝土与内部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因而会造成过度的温度应力,易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是由水化热的绝热温升、浇筑温度和结构物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的叠加之和组成,而温度应力则是由温差所引起的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
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厚度大,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持续时间。
3、干缩裂缝
混凝土表面层水分散失、体积收缩所产生的裂缝为干缩裂缝,一般呈龟裂状。
混凝土的干缩收水泥品种、集料品种、配合比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结构裂缝
结构物应力突变处(如空洞、牛腿等处)易产生裂缝。
5、基础不平整及不均匀沉降
部分混凝土裂缝与基础不平整及基础不均匀沉降有关。
基础受混凝土自重和荷载的作用将产生沉降,若基础不均匀,易产生裂缝。
6、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是指混凝土浇灌以后硬化初期尚处于一定的塑性状态时,由于沉降动力、失水、毛细管压力、早期化学收缩以及自收缩等引起的体积变化而产生的裂缝。
(二)本工程裂缝成因初步分析
泵站6条裂缝从其分布和走势,其形成原因大致应为温度裂缝与老混凝土约束共同作用和结果。
泵站底板于2011年8月24日浇筑完毕,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且施工时间处于夏季高温时期,而流道于2011年10月27日浇筑28日完成,其间隔时间相距66天时间。
泵站底板的收缩变形早已稳定,而闸底板顺水流方向的长度为38米长度比较长,底板必然约束墩墙的收缩变形,故泵站底板的约束及温度的影响是泵站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四、裂缝修补方案
由于裂缝缝宽在0.12~0.20mm之间,采用低压灌浆法进行混凝土裂缝修补最合适,因此我部拟采用低压灌浆法进行裂缝处理。
砼裂缝修补工序如下:裂缝清理→粘贴注浆咀和封闭裂缝→试漏→配制注浆液→压力注浆→二次注浆→清理表面。
(一)裂缝清理
工具:钢丝刷、抹布、钢钎、锤子
施工工序:用钢丝刷沿裂缝走向清理宽约5厘米范围内的混凝土表面,仔细清除水泥翻沫、灰尘。
如混凝土表面质量不良、缝两侧有较多细微龟裂的部位,则清理至8~10厘米宽。
用锤子和钢钎凿除缝两侧疏松的混凝土块和砂粒,露出坚实的混凝土表面。
用略潮湿的抹布清除表面的浮尘并彻底晾干。
混凝土表面的油污要用抹布蘸丙酮擦净。
(二)粘结注浆咀和封闭裂缝
工具:抹刀(扁铲,5cm宽)、注浆咀施工工序:
1、注浆咀的粘结:
(1)确定注浆咀间距
当裂缝宽度大于0.15mm时,注浆咀的粘贴间距为20cm;当裂缝宽度小于0.15mm时,注浆咀的粘贴间距为25cm。
(2)粘结注浆咀
①调和注浆咀粘结胶。
该胶呈腻子状,按主剂与固化剂的配合比1:1进行调和,直至调和均匀为止。
②在注浆咀下底面周围涂抹调和后的粘结胶,将注浆咀按标注
位置顺缝粘贴在裂缝表面,并适当用力下压
注浆咀底座,使注浆咀粘结胶部分溢出,包住注浆咀底座边缘。
2、裂缝封闭
(1) 用缝封胶将注浆咀底座之间的裂缝完全封闭。
(2) 裂缝封胶的涂抹宽度为2~3cm,厚度2mm。
(3) 涂抹缝封胶至注浆咀底座处时,用缝封胶对注浆咀底座周围进行环绕封闭。
(4) 为确保固化,缝封胶养护12小时以上。
(三)注入灌注胶
材料:灌注胶(单发型PU发泡止水剂)
工具:注浆泵、桶、搅拌棒等
施工方法:用注浆泵通过注浆咀向裂缝内压入清水,观察裂缝的密闭情况。
试压时注意进水量及各注浆针头的出水情况,判断裂缝的深度及延伸情况。
根据情况将注浆材料(单发型PU发泡止水剂),通过压浆泵注入裂缝内,控制注浆压力0.3~0.5MPa,并用水泥砂浆抹平裂缝表面。
(五)清洗工具
将注浆泵清洗干净,以备再用。
(六)灌注胶的固化
让灌注胶自行固化,可用手捏注入管随时了解固化进程。
(七)凿除注入器,后期处理
工具:锤子、钢钎、角向砂轮
固化后敲掉注浆咀及底座,如有必要,用砂轮机把封口胶打磨平整。
五、裂缝修补各工序检验标准及保证措施
(一)各工序检验标准
1、表面处理:
沿裂缝走向宽5厘米的范围内无水泥翻沫、灰尘、油污、疏松的混凝土块、不牢固的砂粒,混凝土表面和缝内干燥。
2、注浆咀底座的粘结:
注浆咀座座布置正确。
封口胶呈均匀一致的灰色。
底板的四个小孔中均有胶挤出,底板下无空洞、蜂窝等缺陷。
注入孔畅通,注入座颈部的小突起和橡胶圈上没有附着的胶。
3、裂缝密封:
密封的宽度、厚度大致均匀,无空洞、蜂窝。
4、注入:
各注浆咀不残不断,注浆泵及管路密封良好。
注入过程中封口胶密封的部分不渗漏,各注浆咀均能保持膨胀状态。
5、清洗工具:
清洗后的注浆泵运转灵活,管路通畅。
(二)保证措施
1、正确使用材料
确认各材料的使用方法、保管方法、管理方法后再施工。
2、劳动保护措施
进行注入工作时应戴防护眼镜,如果材料误入眼内,要立即用水冲洗。
用丙酮清洗工具时要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戴橡胶手套,或用毛刷等间接清洗。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