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593.50 KB
- 文档页数:25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四单元《咏史怀古诗》。
该单元收录了多首咏史怀古诗,包括《滕王阁序》、《乌江亭》、《过零丁洋》等。
这些诗作均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气概、忠诚节义等方面的感慨和思考。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从诗作中汲取历史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难点: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教学PPT。
学具:学生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一段生动的历史情景引入,例如播放《乌江亭》历史背景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解释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如历史背景的运用、英雄人物的赞颂等。
2. 分析教材中《滕王阁序》等诗作,讲解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作。
三、例题讲解(10分钟)以《过零丁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作中的历史背景、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的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随堂练习(10分钟)提供一些类似的咏史怀古诗作品,让学生自主鉴赏,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材中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从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记忆诗作内容。
作业设计:1. 阅读教材中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进行鉴赏。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针对教材的第三章“咏史怀古诗”,详细内容包括《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等名篇的深入解读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的历史感悟和家国情怀。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情感态度。
3. 课文解析:详细解读《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等名篇,分析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4. 例题讲解:针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题,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完成一首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2. 《赤壁怀古》、《乌江项籍墓》、《荆轲刺秦王》的意象、表现手法3.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分析其意象、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 答案示例:诗歌:《乌江项籍墓》意象:乌江、古墓、荒草、夕阳等。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抒情等。
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业的感慨,展现了咏史怀古诗的家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诗歌的选择与解读。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咏史怀古诗”,详细内容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怀古》、《汴京怀古》等三首诗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表达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对三首诗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表达手法及其内涵的把握。
教学重点:三首诗的对比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咏史怀古诗鉴赏》辅助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概念、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课文鉴赏:(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赤壁怀古》,讲解诗中的用典、意象等。
(2)学生自主鉴赏《乌江怀古》,教师点评并指导。
(3)小组合作鉴赏《汴京怀古》,分享鉴赏心得。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鉴赏咏史怀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三首诗的对比分析3. 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鉴赏方法。
答案示例:《登鹳雀楼》(1)背景分析:诗人王之涣在登高远望中,感慨国家兴衰,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2)情感分析: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3)表达手法分析: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突显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2. 课后拓展:阅读一首咏史怀古诗,结合所学,分析其艺术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对诗歌表达手法的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作用;2.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咏史怀古诗的能力;3.通过分析和讨论诗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2.分析经典咏史怀古诗作品;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欣赏古代文人咏史怀古诗;2.通过创作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PPT和相应课件;(2)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作品。
2.学生准备:(1)课前了解并预习一些咏史怀古诗作品。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古代历史场景的画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时期的画作?你们知道这幅画作出自哪位画家之手吗?学生:(回答内容)教师:很好,这幅画作出自明朝画家顾恺之之手,画中描绘了明代宦官的生活场景。
这幅画作想必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故事,那么你们知道历史是如何被记录和传承的吗?学生:(回答内容)教师:非常棒!历史的传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比如文字记载、口耳相传和文学艺术等。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咏史怀古诗”就是古人通过文学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
请看PPT,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Step 2: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并举例说明。
教师:咏史怀古诗,即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历史事件、人物或古代风情的思考和情感。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意境深远:咏史怀古诗往往通过描绘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形象,展现出丰富的意境,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和想象力;2.表达情感: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对历史的情感寄托,通过对古代历史的颂扬或思考,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哀叹;3.传承文化:咏史怀古诗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独特方式,它通过诗歌的形式传承着古代文化和历史,让后代能够了解历史、感受文化。
教师展示几首经典咏史怀古诗作品,分析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咏史怀古诗》教学精品教案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诗歌与散文》中的《咏史怀古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三章《咏史怀古》的诗歌作品,详细内容涵盖了《咏史》、《乌衣巷》、《登幽州台歌》、《赤壁怀古》等四首诗歌的赏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掌握其表现手法。
2.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历史观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a. 图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乌衣巷、赤壁古战场等。
b.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故事。
2. 新课导入a. 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和特点。
b. 讲解本节课的四首诗歌的作者及其历史背景。
3. 诗歌鉴赏a. 逐首分析四首诗歌,讲解其表现手法和意境。
b. 对比分析四首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历史观照。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要求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b. 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回答。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七、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2. 内容:a.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b. 四首诗歌的作者及历史背景c. 诗歌鉴赏方法d. 例题及解答八、作业设计a. 《咏史》(左思)b. 《乌衣巷》(刘禹锡)c.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d. 《赤壁怀古》(苏轼)2. 答案:a. 情感:抒发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表现手法:对比、象征。
b. 情感:表达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哀伤。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用典。
c. 情感:反映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反思。
表现手法:借古讽今、抒情议论相结合。
2024年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必修4教材,主题为“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咏荆轲》、《赤壁怀古》、《乌江渔者》、《蜀相》四首诗歌。
通过分析诗人的生平背景、创作风格及诗歌内容,使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历史感悟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掌握诗歌的基本情感倾向。
2. 分析诗人的艺术手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增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诗人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诗歌欣赏:(1)咏荆轲:分析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迹,体会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2)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感悟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3)乌江渔者:讲述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感受诗人对英雄末路的感慨。
(4)蜀相:介绍诸葛亮的事迹,理解诗人对贤臣的赞美和怀念。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分析诗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兴、对仗、用典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人的手法,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四首:《咏荆轲》、《赤壁怀古》、《乌江渔者》、《蜀相》2. 诗人:生平简介、创作风格3. 诗歌主题:英雄、历史、家国情怀4. 艺术手法:比兴、对仗、用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模仿教材中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创作一首新诗。
2. 答案示例:(1)题目:《乌江怀古》(2)答案:乌江之水清且深,英雄末路何堪寻。
项羽豪情今已矣,空留江水照人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审美技巧。
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优质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登幽州台歌》、《乌江渔者》、《赤壁怀古》等经典诗篇,通过分析这些诗人作品,理解他们如何借古讽今,抒发自己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体会诗人情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表现手法,以及诗人如何通过古诗抒发自己情感。
教学重点:对《登幽州台歌》、《乌江渔者》、《赤壁怀古》等诗篇深入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介绍咏史怀古诗背景及特点。
b. 对《登幽州台歌》、《乌江渔者》、《赤壁怀古》等诗篇进行详细解读。
c. 分析诗中意象、修辞手法,理解诗人情感。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引导学生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特点2. 《登幽州台歌》、《乌江渔者》、《赤壁怀古》解读3. 咏史怀古诗意象和修辞手法4. 课堂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要求至少包括诗背景、表现手法和情感。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给出详细答案及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咏史怀古诗,提高自己文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思考历史与现实联系,激发学生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教学内容深度解读,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把握,以及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深入。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咏史怀古诗》概述2. 《咏史怀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3. 《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4.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2. 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特点,以及鉴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咏史怀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背景及其创作特点。
3. 知识讲解:(1)介绍咏史怀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
(3)讲解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意象: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历史人物、事件及景象。
意境:阐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哲理。
艺术特色: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结构布局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咏史怀古诗,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咏史怀古诗鉴赏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的详细程度。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引导学生关注诗中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理解其历史背景。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咏史怀古》中的《泊秦淮》。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与解析,对唐代诗人杜牧的生平背景介绍,通过《泊秦淮》一诗学习咏史怀古的写作特点,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泊秦淮》,感受古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注。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学会运用咏史怀古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分析,咏史怀古写作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与解析,杜牧生平背景的了解,以及对诗中历史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牧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泊秦淮》。
2.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朗读节奏。
3. 诗歌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意象,阐述其寓意。
5.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咏史怀古的手法,写一段关于南京秦淮河的描写。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所表达的历史感慨,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泊秦淮》2. 诗人:杜牧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重点词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5. 咏史怀古特点:意象、意境、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咏史怀古的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名胜古迹的短文。
答案示例:烟雨江南,乌衣巷口,青石板路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古街两侧,明清建筑错落有致,仿佛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秦淮河畔,一曲《后庭花》传来,让人陶醉在历史的余韵之中。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咏史怀古诗》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经典咏史怀古诗作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技巧。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寓意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 教学重点:分析咏史怀古诗的结构特点,掌握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乌衣巷、鹳雀楼、赤壁等历史场景,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咏史怀古诗。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让学生对咏史怀古诗有初步的了解。
3.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诗篇,分析其结构特点、意境、寓意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鉴赏分析,示范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鉴赏2. 内容:a. 定义、特点、发展历程b. 经典作品:《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c. 鉴赏方法:结构分析、意境把握、情感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分析《乌衣巷》的意境和寓意。
b. 请从结构、情感等方面鉴赏《登鹳雀楼》。
c. 请谈谈你对《赤壁怀古》的理解。
2. 答案:a. 意境: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寓意:通过对乌衣巷的描绘,反映了世事变迁,人生无常。
b. 结构:诗句对仗工整,韵律优美。
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2024年《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高考咏史怀古诗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3.提升学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应考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
2.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情感把握和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高考中的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以咏史怀古为主题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韵味。
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学习如何鉴赏和应对这类题目。
2.咏史怀古诗的概念与特点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常用典故、隐喻等修辞手法。
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高考命题规律直接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考查诗句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考查诗句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内容。
4.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题目来学习如何阅读理解和答题。
【例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B.“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猿啸哀”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常作客”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D.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的对比。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选项A、B、C都是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而选项D中的对比手法并不准确,因为“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并不是对比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例题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描绘赤壁古战场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咏史怀古诗教案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教材中的章节为《咏史怀古诗》,具体内容为《乌江亭》。
这首诗描绘了楚汉战争中的乌江亭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怀念。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乌江亭》这首诗;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咏史怀古之情;3. 学生能够运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自己的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乌江亭》这首诗;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咏史怀古之情,以及运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乌江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乌江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乌江亭》,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解释诗中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深层含义。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与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学生对诗的理解。
5.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诗中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运用诗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自己的写作练习。
6.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乌江亭历史事件英雄怀念七、作业设计1. 学生背诵《乌江亭》;2. 学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咏史怀古之情,写一篇短文;3. 学生运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自己的写作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乌江亭》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历史事件和情感表达。
在写作练习中,学生能够运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自己的写作。
但部分学生在欣赏诗中的咏史怀古之情时,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我们可以学习另一首咏史怀古诗,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的【教学目标】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2、感受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一)、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二)、课本中咏史怀古诗读背回忆《念奴娇赤壁怀古》《登幽州台歌》《过华清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三)、复习课本中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见下表)篇目思想感情表现手法念奴娇·赤壁怀古1感慨壮志难酬 2忧国忧民1虚实相生2联想3对比 4用典登幽州台歌同1、同24直抒胸臆过华清宫二首3批判奢侈淫逸,同2同1 同2 同4京口北固亭怀古同1,同2同四、5借古讽今扬州慢昔盛今衰的感伤。
同1,同2,同3,同4诗与词的用典,属于修辞学中的“引用”格。
“用典”包括用“事典”和用“辞典”(又叫“语典”)两类。
用事典指引用过去的事情,起一种类比、引发的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思想生动形象,易为读者所理解。
这也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借古说今”手法,往往言彼而意此。
用辞典指的是引用前人的话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它往往使文章显得典雅、婉转。
从“用典”的方式上看,主要有“明用”和“暗用”两种。
“明用”要指出引用的故事、话语的出处,让读的人知道这个典故与谁人有关,这句话是哪个讲的。
“暗用”则只管引用故事与语录,并不写出与谁有关、是谁讲的。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泊秦淮》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学习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分析诗句的意象、词句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泊秦淮》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学习并运用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意境、主题、韵律、修辞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淮夜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作者介绍:简介杜牧生平,为学生理解诗歌背景作铺垫。
3.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泊秦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句解析:详细讲解诗句的意象、词句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5.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其他咏史怀古诗。
六、板书设计1. 中心:泊秦淮2. 作者:杜牧3. 背景:唐代,咏史怀古4. 重点:意境、主题、韵律、修辞手法5. 难点:诗歌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登鹳雀楼》、《滕王阁序》等,拓展知识面。
组织课后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中意象、词句运用的讲解;2. 例题讲解中修辞手法的分析;3. 作业设计中分析《泊秦淮》中修辞手法的题目;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推荐的阅读材料和诗词鉴赏活动。
一、诗句解析1. 意象:“烟笼寒水月笼沙”,通过“烟”、“月”、“寒水”、“沙”等自然景物,构建出一幅冷寂的秦淮夜景,寓意历史的沉淀和兴衰。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咏史怀古诗》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对《泊秦淮》全诗进行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历史背景;结合课文注释,学习古汉语词汇和句式;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泊秦淮》全诗内容,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意象和情感;学会古汉语词汇和句式;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全诗内容的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淮河夜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夜色中的秦淮河,引出课题《泊秦淮》。
2. 朗读全诗:让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解读全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感慨。
4. 词汇学习:结合课文注释,学习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本诗的主题、情感及艺术特色。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诗词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主要内容:诗的背景:夜泊秦淮意象:烟、水、沙、月、夜情感:忧国忧民咏史怀古诗特点:借古讽今、感慨时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意象,并联系历史背景,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提示:从诗中的意象入手,联系历史背景,分析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中意象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多举例进行解释。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杜甫的《登高》、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进一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01咏史怀古诗概述Chapter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及流派发展历程流派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文学价值艺术魅力02经典作品欣赏与解读Chapter《赤壁》赏析诗歌背景介绍讲解杜牧创作《赤壁》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
诗歌内容解析详细解读《赤壁》的诗歌内容,包括诗句含义、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等,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诗歌主题探讨通过讨论《赤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英雄人物的缅怀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1 2 3开篇词背景介绍开篇词内容解析开篇词与小说关系探讨《三国演义》开篇词剖析其他经典作品选读诗歌艺术特色赏析作品选择与介绍针对每首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赏析,包括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和表达技巧等。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03诗歌创作技巧探讨Chapter引用历史故事化用前人诗句典故与现实的结合030201用典手法运用意象选择与营造氛围荒凉意象繁华意象意象的对比与映衬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表达方式较为直接、明快,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景物来抒发情感,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抒情与议论相结合在抒情的同时,结合议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使诗歌具有更深的思想内涵和启示意义。
抒情方式及表达效果04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挖掘Chapter忠诚信仰传承咏史怀古诗中,诗人常常赞美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
这些诗歌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英勇无畏、智勇双全等形象,激发学生的英雄主义情怀。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涵,培养自己的勇气和担当精神。
英雄主义情怀体现这些诗歌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悲惨遭遇和无奈抉择,引发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悲天悯人的思想内涵,培养自己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咏史怀古诗中,诗人往往表达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悲悯和思考。
悲天悯人思想启示05跨学科知识拓展与应用Chapter历史学视角解读诗歌背景了解历史背景01分析历史变迁02培养历史意识03地理学视角探索诗人行踪了解地理环境分析地理因素对诗歌的影响培养地理素养哲学思考:生命意义和价值追求探究生命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咏史怀古诗的学习,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