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48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章节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详细内容涵盖对古人事迹、历史事件的缅怀、感慨以及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发展脉络,掌握鉴赏方法。
2. 通过学习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技巧,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代文化氛围,引入咏史怀古诗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此类诗歌的特点。
3. 精讲课文:详细讲解《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诗篇,分析其意境、情感及写作技巧。
4.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尝试创作咏史怀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咏史怀古诗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咏史怀古诗的发展脉络3. 《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解析4.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咏史怀古”为题,创作一首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深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创作尝试。
3. 例题讲解中历年高考咏史怀古诗试题的分析。
4. 作业设计中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要求。
一、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古迹的描写和感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提高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品读、自读、探究、归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积累写作素材,学生齐背优美句段。
《狂放不羁酒中仙--李白.》《屈原-----不朽的行者》二.解读咏史怀古诗由辛弃疾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总括咏史怀古诗特点。
学生先回答,教师作适当补充。
1. 概念:凡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怀古诗。
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等。
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咏怀”等。
2. 常见地名:金陵、姑苏(吴宫)、汴京、马嵬、赤壁、乌衣巷、华清宫、幽州台等。
3. 常见思想感情: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类比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4. 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三.立足文本温故而知新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感慨壮志难酬对比2.《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抒发爱国情怀(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用典(五个典故:孙仲谋、寄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佛狸祠、廉颇)3.《越中览古》李白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鲜明的对比4.《蜀相》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借景抒情四.技巧点拨鉴赏咏史诗四步曲:1.懂:即写什么?弄清史实:何地、何人、何事。
2.审:即审明题目要求。
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
(体悟感情、分析技巧)3.书:即书写答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诗歌的朗读与鉴赏。
3. 诗歌中意象、意境的分析。
4.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泊秦淮》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2. 学会朗读与鉴赏咏史怀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中意象、意境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朗读与鉴赏诗歌,理解咏史怀古诗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教师以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引出《泊秦淮》。
2.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技巧,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分析诗歌内容,解读意象a.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b.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c. 讨论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探讨诗歌主题思想a. 学生分组讨论,表达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教师讲解一道关于《泊秦淮》的鉴赏题,分析解题思路。
b. 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内容:a. 诗歌背景:唐代、杜牧、咏史怀古。
b. 意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c. 意境:苍凉、感慨。
d. 主题思想:忧国忧民、怀古伤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这首诗主题思想的理解。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烟笼寒水、月笼沙等描绘了一幅冷寂、苍凉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泊船秦淮,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忧虑,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夕阳下,我漫步在古老的城墙上回顾历史的长河思绪被岁月的洪流席卷而来这是一段关于岁月沧桑的怀古之旅古城墙高耸入云,犹如巨龙般屹立不倒。
它见证了无数年轮的更迭,承载着人们对往昔岁月的思念。
在这座城墙上,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声音,感受到了古人对故国深情的流露。
追溯历史,我们来到了南朝梁王国时期。
在这个时代,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留下了许多令人倾倒的诗篇。
我走进文学殿堂,开始怀古咏史。
《江南春》是南朝梁代大诗人郭世模的代表之作。
诗中以江南美景描绘了当时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
“钓舟弄短篙,湖上倚晚桥”,这样的诗句给人一种恬静而宁静的感觉,仿佛让我亲临江南的美景。
诗人将整个春天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了江南的春意盎然。
继续走进历史的长河,我来到了唐朝盛世。
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也是诗歌艺术的黄金时代。
《观燕》是初唐诗人孟郊的名篇之一。
诗人以燕子为媒介,讴歌了当时天下太平的盛况,表达了对安定团结的向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悠远的诗句,流传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继续前行,我来到北宋时期。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富饶繁盛的时代,也是文人雅士最多的时代。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人。
他的《登飞来峰》以雄浑壮丽的气势描写飞来峰的壮美。
“云自开楚岫,月自照长河”,这两句诗句如画般展示了山川的壮美,使人为之惊叹。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转动。
当我漫步在城市繁华的大街上,看着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时,我仿佛明白了一些道理。
历史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美丽的诗篇,更是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
怀古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现在的思考。
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勤奋,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怀古咏史,是对历史的热爱与思索。
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的精彩,每一位文人都有它的传世之作。
让我们怀古咏史,感悟历史的博大精深,从中汲取前辈们的智慧,为我们的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咏史怀古诗》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其艺术特色;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泊秦淮》,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泊秦淮》,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的咏叹,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全班齐读《泊秦淮》,感受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句:讲解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偶、夸张、拟人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中的其他句子。
6.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忧虑等。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内容:诗句、艺术特色、诗人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了对偶、拟人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秦淮河畔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2. 课后背诵《泊秦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赤壁怀古》、《乌江渔者》等,进一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句的理解与感悟1. 词汇解析:对诗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详细讲解,如“烟笼”、“寒水”、“夜泊”等,让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诗句的意思。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咏史怀古》中的《泊秦淮》。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与解析,对唐代诗人杜牧的生平背景介绍,通过《泊秦淮》一诗学习咏史怀古的写作特点,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泊秦淮》,感受古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注。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学会运用咏史怀古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分析,咏史怀古写作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与解析,杜牧生平背景的了解,以及对诗中历史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牧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泊秦淮》。
2.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朗读节奏。
3. 诗歌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意象,阐述其寓意。
5.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咏史怀古的手法,写一段关于南京秦淮河的描写。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所表达的历史感慨,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泊秦淮》2. 诗人:杜牧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重点词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5. 咏史怀古特点:意象、意境、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咏史怀古的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名胜古迹的短文。
答案示例:烟雨江南,乌衣巷口,青石板路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古街两侧,明清建筑错落有致,仿佛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秦淮河畔,一曲《后庭花》传来,让人陶醉在历史的余韵之中。
2024年《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高考咏史怀古诗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3.提升学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应考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
2.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情感把握和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高考中的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以咏史怀古为主题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韵味。
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学习如何鉴赏和应对这类题目。
2.咏史怀古诗的概念与特点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常用典故、隐喻等修辞手法。
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高考命题规律直接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考查诗句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考查诗句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内容。
4.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题目来学习如何阅读理解和答题。
【例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B.“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猿啸哀”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常作客”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D.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的对比。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选项A、B、C都是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而选项D中的对比手法并不准确,因为“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并不是对比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例题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描绘赤壁古战场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