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11.08 KB
- 文档页数:1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1. 引言1.1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定义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指在食管癌手术过程中,由于术后合并感染、组织缺血缺氧、手术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吻合口部位发生瘘口,引起食管与周围器官或组织之间的异常通路。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如吞咽困难、胃食管反流、脓液引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修复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其中保守治疗主要以护理干预,营养支持和预防并发症为主。
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定义及相关研究进行深入了解,对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在相关研究中,有学者对吻合口瘘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手术创伤、术中操作风险、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都可能增加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一些研究也发现,手术操作技巧的不同也会对吻合口瘘的发生产生影响,一些高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研究也表明,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研究纷纷就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为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手术操作技巧对吻合口瘘的影响,评估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探讨营养支持在吻合口瘘中的作用,以及提出预防吻合口瘘的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为医学界和护理界提供更多关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知识,为临床实践和护理工作提供更好的依据,最终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贡献力量。
• 1 •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年3月第22卷第3期 Chin J Cl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 March 2015, Vol. 22, No. 3
短篇报道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
陈泉,王鹏程,贾卫光,郑一鸣,卢开进
泰州人民医院 胸心外科 (江苏泰州 225300)
【关键词】 食管癌;外科;并发症;吻合口瘘
DOI :
通讯作者:王鹏程,Email :quanchen83@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近年来,我科经过不断学习总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有关报道[1]明显下降,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泰州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共完成各型食管癌切除术2 552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1例(0.82%),男16例、女5例,年龄52~78(66.0±0.3)岁;其中6例术前曾行辅助化疗,1例曾行半量放射治疗,2例合并糖尿病。
食管癌手术经左胸后外侧切口手术行胸顶吻合17例,右胸-上腹部二切口手术行胸顶吻合2例,左胸-左颈二切口手术行颈部吻合2例,全组均采用一次性圆形吻合器机械吻合。
术后2~21 d 发现吻合口瘘,均行食管碘油造影确诊。
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心率增快,呼吸急促13例,胸痛10例,呼吸衰竭4例。
1.2 治疗方法 2例患者术后48 h 内自胸腔引流管引流出消化液样液体,明确为早期瘘。
进胸探查见吻合口闭合钉脱落,吻合口无明显水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较轻,以3-0可吸收缝线重新闭合裂开的吻合口,并游离大网膜覆盖于吻合口处,彻底清除胸内炎性坏死组织,反复冲洗胸腔,放置胸腔引流管,术后加强抗感染及营养支持。
另19例患者采取“三管法”行非手术治疗[2]:继续保留胃管,根据CT 所见放置胸腔引流管或介入下通过导丝置细管于瘘口处,通过负压吸引减少消化液对瘘口的刺激;适当以灭滴灵等抗菌溶液行胸腔冲洗,减少胸腔感染的程度;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或空肠造瘘管内注入高能流质饮食;已拔除营养管的患者重新在介入下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注意尽可能置入十二指肠远端,以减少肠内营养时的反流物对瘘口的刺激。
2 结果
21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经治疗后19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
2例手术修补治疗患者吻合口瘘均顺利治愈(100%)。
非手术治疗19例患者中17例治愈,治愈时间25~
152 d ,死亡2例(9.5%),均死于无法控制的感染及呼吸衰竭。
3 讨论
食管癌切除术中应注意保持吻合口无张力,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前提下确保吻合口血供,食管近侧端不宜剥离过长。
只要切缘、组织环无疑问,不建议用带蒂大网膜常规覆盖吻合口,以免发生吻合口瘘后局部引流不畅,瘘口持续浸泡在消化液中造成持续感染难以愈合[2]。
我们习惯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将胃打成细管状,切除贲门和部分小弯侧胃组织,减少了无效供血区,在最大限度保留血供的同时能使大弯侧胃组织血流明显增加,促进吻合口顺利愈合[3]。
除放置胸腔引流管外,常规留置一根细硅胶管至吻合口附近,接负压球或胸瓶,以减少吻合口周围液体聚积,降低吻合口感染导致愈合不良的可能[4]。
48 h 内的早期瘘多与手术因素有关,因为此时胸腔感染一般不太严重,应积极手术治疗。
术中根据瘘口情况行瘘口修补或颈部重新吻合,术毕关胸前注意多次冲洗胸腔。
对于中晚期瘘患者,因此时胸腔感染较重,建议采取“三管法”治疗。
通过胸腔闭式引流、胃肠减压、肠内营养,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由于晚期瘘患者胸膜腔内多有粘连、分隔,单靠一根胸腔闭式引流管有时很难彻底引流,特别是纵隔和吻合口周围的感染病灶,胸腔引流会有盲区。
近年来我们在介入下经鼻和瘘口置管,将引流管完全置入到脓腔中,通过持续低压负压吸引,将瘘口周围的唾液、消化液、脓液等及时吸出,可达到彻底引流、缩短疗程的目的。
对瘘口周围的包裹性脓肿和纵隔脓肿,可逐渐缩小脓腔,加速窦道闭合,促进吻合口瘘早日愈合[6]。
参考文献
1 黄伟钊, 吴颖猛, 叶红雨, 等. 食管癌术后消化道瘘的个体化治
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1, 18(5): 469-471.
2 彭忠民, 杨爱民. 胃食管吻合口瘘. 山东医药, 2001, 41(2): 52-53.
3 车嘉铭, 项捷, 陈凯, 等. 管状胃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
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 17(2): 96-98.
4 党星波, 杜工亮, 杜善平. 预置食管床引流管治疗胃食管胸内吻
合口瘘的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11): 1293-1294.
收稿日期:2013-06-04
编辑:刘雪梅
网络出版时间:2015-01-28 17:05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1.1492.R.20150128.170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