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汇编
- 格式:ppt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对3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结合文献对吻合口瘘的护理进行经验总结。
结果 3例患者均治愈存活。
结论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食管癌吻合瘘护理[中图分类号] r322.4+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47-01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就食管癌的治疗而言,首选手术治疗。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病人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50%[1]。
国外近年报道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67%-6.4%[2]。
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病人经济负担,严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胸内吻合口瘘的死亡率,现将其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54-65岁,病理诊断均为鳞癌,2例为食管下段癌,发生胸内吻合口瘘,1例为食管上段癌,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发生的时间在术后4-10天。
1.2 护理1.2.1 病情观察严密监测t、p、r、bp以及spo2的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渗液情况,保持伤口清洁。
同时注意患者有无胸背部疼痛及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的变化。
1.2.2 胃肠减压的护理告知病人及家属留置胃肠减压管对疾病恢复的重要作用,切忌自行拔除,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防止脱出,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经常挤压胃管,防止扭曲,打折和受压,如果胃管被血块或内容物阻塞,可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3],随时查看负压引流器有无漏气、减压是否有效等。
1.2.3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妥善固定胸引管,防止扭曲、牵拉、滑脱,定时挤压胸引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及水柱波动情况,并准确记录,术后6小时内引流量应少于100ml/h,以后逐渐减少,颜色由血色、淡血色至淡黄色,术后2-3天,若引流量24小时少于50ml且肺膨胀良好,可拔除引流管,当引流管引流出咖啡色或黄绿色混浊样,脓性,有臭味的液体,则证明已发生吻合口瘘,立即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250ml加0.5%奥硝唑100ml行胸腔冲洗,每日2次,冲洗液温度为30℃-35℃,冲洗前帮助患者取半卧位,讲解冲洗的目的及意义,冲洗时夹闭胸引管,停止负压吸引,冲洗后继续夹闭引流管30分钟,同时协助患者改变体位,使冲洗液充分涂布全胸膜腔,30分钟后接低负压吸引,开放引流管,冲洗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在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的液体及及引流管切口处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出的液体,并如实统计。
综述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汤梅阜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摘要】简述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产生的原因,归纳总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基础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胃肠减压护理、营养支持等,得出护理人员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协助医生早处理,要不断深化专科服务内涵,把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到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真正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提出了胸外科专科护士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瘘;原因分析;护理进展食管癌80%-85%的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以鳞状上皮癌为主,食管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8位,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位[1],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2],手术操作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吻合,而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3],一旦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可高达50%[4]。
吻合口瘘多发生于术后2-7d,发生率为1%-5%,根据术后发生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早、中、晚期瘘,以中期瘘最为常见[5]。
食管吻合瘘一旦发生,消化液甚至食物可经瘘口进入胸腔,形成脓气胸,造成严重的局部和全身感染,如诊断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随着手术技术和围术期管理的不断进步,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但病死率仍较高[6]。
现对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吻合口瘘的发生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进行归纳以下几点:⑴全身营养状况:术前营养不良,术后营养支持不力,易导致低蛋白血症。
⑵术前放疗、手术时间长短(≥4.5h)、吻合部位(颈部及胸内)、术前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疾病)、吻合途径(胸骨后及食管床)[7],是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因素;⑶与术中操作技术密切相关:术中吻合技术不到位[8]、器械操作不熟练[9],术中胃游离不到位,易导致吻合口张力增大,血运障碍,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10];⑶术后护理不当:术后胃排空障碍或/和胃肠减压不畅导致胃扩张,增加吻合口张力,致使缝线切穿胃壁或食管壁;术后深部吸痰误入消化道,损伤吻合口;术后强行拔除误缝于吻合口上的胃肠减压管或空肠营养管,撕裂吻合口[11];⑷饮食不当[12]:术后进食时间过早、量过多、速度过快或过早进食粗、硬食物导致吻合口瘘;晚期吻合口瘘主要是进食坚硬、大块的食物所致;⑸吻合口感染。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总结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产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进行食管癌手术后产生吻合口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和护理方法,并对食管癌术后产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在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10例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死亡1例(10%),其余9例(90%)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总结食管癌术后产生吻合口瘘产生的原因,加强对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率。
标签:食管癌;吻合口瘘;原因;护理措施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临床中食管癌术后产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1],该病具有发生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
具国内临床研究显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病发率为3~5%,死亡率更是高达50%[2]。
本文对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行食管癌手术后产生吻合口瘘患者,产生吻合口瘘的具体原因做进一步分析,并总结了我院在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希望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1临床资料对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行食管癌手术后产生吻合口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为32~84岁,平均年龄为(57.3±12.8)岁2吻合口瘘形成原因吻合口瘘产生的时间:根据临床中患者形成吻合口瘘的具体时间可分为,早期瘘:术后前3d;中期瘘:术后4~13d;晚期瘘:术后超过14d。
2.1产生吻合口瘘的自身因素①高龄:患者年龄越高,各脏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走向衰弱,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抵抗能力、代偿能力,以及机体组织的修复能力都会逐渐下降,因此,高龄患者在食管癌手术过程中的吻合口瘘的病发率、恢复时间和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②基础疾病:患者在患有食道癌的同时伴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在手术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会大大提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常规病患者的几率会明显提高。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作者:侯琼霞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住院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治疗护理过程: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联合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并予以有效的护理。
结果经采用积极治疗和护理措施,使9例吻合口瘘7例治愈。
1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死亡。
治愈率达77.78%。
结论: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是保证吻合口瘘尽快愈合重要条件。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护理;营养支持【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85—02食管胃(肠)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手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达到50%左右。
因此,预防和处理吻合口瘘对降低食管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共施行205例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者9例,其中下段食管癌6例,中段食管癌3例。
7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
1.2方法:采取早期禁食,有效胃肠加压,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有计划地进行肠外、肠内营养,充分引流等措施,对症护理。
2 治疗结果本组9例病例患者都是行经右胸行食管癌根治术,其中颈部吻合口瘘3例,胸腔吻合口瘘6例。
7例经保守治疗经42-103天瘘口愈合,平均住院天数76天,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例死亡。
治愈率77.78% 。
3 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与食管的解剖位置和吻合方式、吻合口有无张力、吻合口有无继发感染、病人手术前的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
最主要的是与吻合技术和手术操作密切相关[1,2]。
4 护理4.1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机体功能还没完全恢复,如果再发生吻合口瘘,患者通常感觉到恐惧和绝望,对治疗丧失信心。
护士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将良好的信息和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消除其负面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