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序类文言文.docx
- 格式:docx
- 大小:28.69 KB
- 文档页数:12
送李愿归盘谷序本课话题——淡泊名利朗读——课文中的名段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生活中难免或有些不如意,人生总会有起起落落。
怎样才能平复心灵的创伤?怎样才能找到诗意的栖居地?走入大自然吧,把名利抛之于脑后,安适纯净的大自然会滤去我们心中的烦躁,会纯洁我们的灵魂。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很多人都已厌倦了都市的生活,忙忙碌碌,一无所获,但是城市就像一张网,黏住了无数人童年的梦想,让他们陷在生活的泥潭中永远无法自拔。
不过,总有人能挣脱束缚,奔向自己理想的生活。
在英国巴斯居住的一对夫妇,厌倦了都市的纷扰,带着三个儿子搬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寻找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这对夫妻曾经是酒店老板和IT业经理。
8年前,他们一家搬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和土著汤加人一同居住在这里。
妻子坦言,自己在巴斯上大学,随后又在伦敦工作,每天的时间都花费在了交通上。
为了逃离城市的束缚,她开始了世界旅行,随后遇见了自己的丈夫,两人成家生子后,共同决定搬到这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诸葛亮2.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朱熹3.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辛弃疾4.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
——洪自诚5. 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薛宣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则树旗旄.( ) 罗弓矢.( ) 清声而便.体( ) 飘轻裾.( ) 翳.长袖( ) 美可茹.( ) 黜陟..( )( ) 趑趄..( )( ) 嗫嚅..( )( ) 膏.吾车( ) 秣.吾马( ) 【答案】 máo shǐ pián jū yì rú chù zhì zī jū niè rú ɡào mò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才畯满前( )(2)秀外而惠中( )【答案】 (1)“畯”同“俊” (2)“惠”同“慧”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鲜⎩⎪⎨⎪⎧ 居民鲜.少 钓于水,鲜.可食(2)穷⎩⎪⎨⎪⎧ 穷.居而野处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3)致⎩⎪⎨⎪⎧ 不可幸而致.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答案】 (1)xiǎn,形容词,稀少/形容词,新鲜的,鲜嫩的 (2)形容词,偏僻的/形容词,困厄的,处境艰难的/动词,到尽头 (3)动词,得到,取得/动词,到达/动词,招致,招引,引来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武夫前.呵( )________ (2)粉白黛绿....者( )________ (3)罗.弓矢( )________ (4)升高.而望远.( )________ (5)才畯满.前( )________ (6)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________ (7)处秽污而不羞.( )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前面(2)名词作动词搽白粉;画黛绿(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罗列(4)形容词作名词高处;远处(5)形容词作动词聚满(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隐者之所盘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环绕着飞或走。
贈序文體本文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論說文。
闡述從師問學與尊師重道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於師」的陋習。
本篇闡述從師問學之道以贈李蟠,屬於贈序。
贈序文是新興於唐代的文學體裁,原本是附錄於贈別詩集前的序跋,後來受到文家重視,唐宋乃產生了大量與贈別詩無關的短篇散文,亦即贈序文。
唐人贈序文的重要特徵是,此類作品必發於臨別送遠之際,因此在內容上多歌頌行人功德,或勉勵以此去之職責。
韓愈的作品於唐人贈序中最具有代表意義,清代姚鼐《古文辭類纂》認為韓愈贈序中「致敬愛,陳忠告」的精神,內容以孔孟為宗,持論極正大,已「得古人之意」。
根據近代學者研究,中唐古文運動之戎功,與韓愈此類作品的廣受歡迎極有關係。
【寫作背景】1.唐代經安史之亂後,國勢漸衰,對外有藩鎮割據,內有宦官專權,皇室與士大夫之間盛行佛老思想,韓愈則以發揚孔孟學說為己任。
2.六朝以來,駢文盛行,寫文章講求對偶聲韻和詞句華麗,不重視思想內容,儘管產生一些藝術戎就很高的作品,卻導致了浮靡之風,一直延續到中唐。
3.唐代仍有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貴族子弟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士大夫階層往往自恃出身而恥於從師。
4.韓愈感慨師道不受重視,所以利用李蟠向他請益的機會,撰寫這篇文章,強調從師問學的重要性,希望能藉此扭轉社會風氣,以重振師道。
5.〈師說〉一文,時韓愈三十四歲,任國子監四門博士。
雖然官位不高,卻肩負有傳道授業之責。
6.為了使古文運動有更好的發展,他一方面創作,一方面廣泛和青年後進交往,熱心地指導學業,並積極推荐優秀人才給主考官,因而許多學子投入韓愈門下,稱「韓門弟子」。
7.唐代以科舉取士,世爵之家自恃門第崇高,不必靠科舉仕宦。
因此,習於不重問學,恥於相師,對韓愈收召後學,議論紛紛。
師說一文,可以說是反擊那些士大夫對他誹謗譏刺的一篇宣言,嚴詞抨擊士大夫傲慢自大,悖棄師道之恥。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1.本文是一篇赠序,等同于临别赠言。
这类赠序体散文,始于晋代,在古代一直与诗书的序跋体合为一类。
直到清代的姚鼐编《古文辞类纂》才把这一类文章独立出来。
姚鼐认为赠序是古代“君子赠人以言”的风流余韵,与序跋文明显不同。
宋代以后,赠序才逐渐成为单纯的赠别文体。
这一文体,在惜别伤离、劝勉激励的同时,也常常表达作者的一些感慨或见解。
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2.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谥号文宪。
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
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
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重庆奉节县)。
二文本解析【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东阳:今浙江东阳县,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
马生:姓马的太学生,即文中的马君则。
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本篇为赠序。
余:我。
嗜(shì)学:爱好读书。
无从:没有办法,没有门径。
致:得到。
假借:借。
于:向。
手:动手。
计日以还:表顺承,相当于“而”。
【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自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解析】开篇点出“嗜学”,表明作者有强烈的读书愿望、浓厚的读书兴趣。
统领全文并定下基调。
“嗜学”而“家贫”,两者形成对比,目的是引出作者读书的勤奋和求学的艰难。
“手自笔录”意在表明自己勤奋的学习态度。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录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
走:跑。
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书。
抄写完毕,跑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译文。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找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有时)天气很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有所)放松。
抄完,赶快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到成年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
我曾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求教;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等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当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冒着严冬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皮肤冻裂了(我)还不知道。
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替我)盖上,很久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旅舍主人每天给准备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跟我同住在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头戴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有白玉圈子,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子。
浑身光闪闪的,就像神仙一样;可是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
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衣食条件的不如他人。
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九下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在这篇赠序中,作者叙述了自己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展开阅读全文∨创作背景公元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他人勤奋。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的难度。
首先,他描述了因为家里穷,无法购买书籍,只能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
但是,由于他们家里有很多书,借书的请求经常被拒绝,或者只能借到很少的一部分。
这使得他需要更加珍惜借来的书籍,认真阅读并抄录下来。
其次,他描述了求师的难度。
由于他住的地方离学舍很远,而且没有同伴一同前往,所以他需要独自面对求师的困难。
他不仅要走很
远的路,还要忍受饥饿和寒冷。
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去求师,因为他深知只有通过求师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通过这些描述,宋濂展现了他在求学过程中的坚韧不拔和刻苦努力的精神。
送薛存义序文言文翻译和注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高中诗词、文言文集、古文杂谈、国学典籍、古文拼音、诗词赏析、古文作者、寓言诗词、小学诗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high school poetry, classical Chinese essays, ancient essays, Chinese classics, ancient pinyin, poetry appreciation, ancient writers, allegorical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poetry,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送薛存义序文言文翻译和注释《送薛存义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赠序体政论文。
历代文书通识(十七)—赠序篇古代以“序”名篇的文章,有赠序一类,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
在文体分类上,过去把它与序跋合为一类,直到清代姚鼐编《古文辞类纂》,才把它单独列出,称为赠序类。
姚认为赠序文,乃是古代“君子赠人以言”的遗意,跟序跋类的序文,性质上是不同的。
赠序虽与序跋之序有别,但赠序可以说是由诗序演变而来。
古代文人在亲朋师友离别之际,常常设宴饯别,在别宴上又往往饮酒赋诗,诗成,由在场的某人为之作序。
后来,则发展到虽无饯别聚会或赠诗,送别者也写一篇表示惜别、祝愿与劝勉之词来相赠,这样,赠序就割断了与序跋之序的关系。
据统计,在唐代韩愈的集子中收有赠序文二十九篇,直接提到赠诗的有十篇。
宋、明以后,赠序才逐渐成为单纯赠别之作。
诗人李白集中有赠序文近二十篇,他的赠序文情采并茂,风格豪爽,且富于一种飘逸之气,与他的诗作相通。
古文家韩愈,扩大了赠序文的内容,他在赠序中,除一般地叙友谊、道别情外,还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极大地充实了赠序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在写法上也灵活多样。
韩愈的许多思想性很强的名篇,就是用赠序体写成。
总之,赠序一体,以述友谊、叙交游、道惜别为主,而某些优秀作品,往往表达作者的理想、识见,以及师友亲朋之间互相劝勉和真挚赤诚的感情,成为叙事、说理兼抒情的散文。
例一: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公元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赠序类文言文一、明确赠序是古代散文的重要文体。
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书序”和“赠序”。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书序” 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
还有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梅圣俞诗集序》,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宗元的《愚溪诗序》等等。
1、写在作品前面的称为“前言”。
“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写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2、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如《史记•太史公自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
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是议论文。
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等。
“赠序” 始于唐初,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用于临别赠言,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如: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送石处士序》,曾巩的《赠黎安二生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这里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赠序”是取“赠人以言”之义,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以情感为主,有专属之对象,故其内容固可无所不包,其起结则不离送别之意,故往往特重形式,讲究章法,除写送别之外,文境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一)、明确观点古代送别各以诗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后来,凡是惜别赠予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崇、赞许或勉励之辞。
阅读赠序类文言文,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外,还应掌握一些赠序类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古人在赠序中,除叙友谊、道别情外,还阐述主张,议论时事,咏怀抱负,劝诫德行等,有的赠序甚至是作者不平则鸣的表现。
因此,在阅读赠序类文言文时,首先要对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进行分析。
作者在文中对某事物或赞颂或批评,或喜爱或厌恶,或冷静或热情,都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这种观点态度的表达,或明示,让人一目了然;或暗示,取譬设喻,含蓄委婉;或集中议论;或散见于字里行间,学生只有认真辨别、筛选,才能掌握。
要对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必须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思想与主题,二是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
作者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的人生经历,作者一贯的思想观点,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与文章运用材料相关的一些情况等,这些都可以辅助学生对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
在赠序类文言文中,作者有可能会引用别人的一些看法,也可能会批驳别人的一些观点。
因此,要注意区分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哪些是别人的观点。
(二)、把握主旨赠序类文言文的内容或议论现实政治,或抒发内心感慨,或阐述文学主张,它是作者经过对现实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的思想结晶,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思想的表现。
把握赠序类文言文的主旨,必须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并掌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倾注其中的情感,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把握作品的主旨,首先要抓住关键。
赠序类文言文在表现手法上往往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文中议论、抒情性的句子,或揭示材料的深刻内涵,或表明作者内心的情感,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而“文眼”更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点,是探索文章主旨的窗口。
(三)、赏析技巧唐宋以来的文学大家,写过不少赠序,大都是叙事、说理兼有抒情的散文名篇,蕴涵着较高的文学价值。
赠序类文言文的写作往往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阅读时,学生不仅要弄清作者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还要看其是否有益于表现主题,是否收到了鲜明、生动、突出的效果,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理解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意。
【例题演练】1.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题目。
(共13 分)送杨寘序•欧阳修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
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
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喜怒哀乐,动人心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
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
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
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
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
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 琴说于琴亦将有得焉。
故予作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31.本文题为“送杨寘序”,“序”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1分)32•第②段运用了不少比喻,其中(1)“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写出了琴声的;(2)“如怨夫寡妇之叹息”,写出琴声的 _____________ ; (3)“ (如)雌雄雍雍之相鸣”,写出琴声的 _______________ c (3分)3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曾因退职闲居而患抑郁症,后来他常听友人弹琴,久而久之,病不治而愈。
B.弹琴作为一种技艺,微不足道;但等到好琴师来,能弹出多种妙音,表达多种感情。
C.琴声同《论语》、《易》、《诗》等儒家经典一样,有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作用。
D.杨寘身体多病,又遭贬官,心情抑郁,所以作者写本文劝慰他要“平其心以养其疾”。
34.纵观全文,简述“琴”在行文中的作用。
(3分)▲▲35.本文较多地运用整句与散句相结合的句式。
请从高中教材的一篇文言文中举出运用同样句式的例子,并简述其好处。
(3分)▲▲2•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题目。
莫能名斋记•杨简①四明杨简,得屋于宝莲山之巅。
简思所以名之,东望大江,巨涛际天,越山对揖,衮衮如画,风帆飞鸟,夕阳烟芜,朝暮晦明,变态百出,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江山。
西望钱水,玉洁如镜,茂林奇峰,楼观辉月,烟霭翠蒙,模写不可,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湖山。
②反而即诸本真,敛其放情,落其外慕,穷理窟之幽微,探元珠之杳冥,不则事理两融,曲畅旁通,百川会同,归宿于中;又不则悠然无事,惟意所之,无所造为,乐亦熙熙,于是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俱不可谓实识本真。
周思天下古今名言, 无一可以称此,又岂惟简莫能名,正恐尽万古明智绝识之士,竭意悉虑,穷日夜之力,终莫能名。
于是榜曰莫能名斋。
③然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曰有能名之者:是斋之南,高松抚疏,微风过之,萧然有声,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东,洪涛驾风,怒号翻空,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西,湖光翠迷, 云飞鸟啼,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北与其麓,鳞比万屋,人物往复,啾啾碌碌,是能名吾斋矣。
有嘲曰:既曰莫能名,又曰能名,何其立说之无常?简曰:常。
22、第②段加点的“是”指代哪三方面内容,请用文中三个字概括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3 分)2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得屋于宝莲山之巅于是榜曰莫能名斋B穷理窟之幽微何其立说之无常C不则事理两融然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D然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萧然有声24、对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定不能说真正认识了江山。
B关键是不能说真正懂得了江山。
C 一定不能说认识了真正的江山。
D关键是不能说认识了真正的江山。
25、从整句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26、联系全文分析文末“常”的道理。
(3分)▲▲3•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荷塘诗集序•姚鼐①古之善为诗者,不自命为诗人者也。
其胸中所蓄,高矣,广矣,远矣;而偶发之于诗,则诗与之为高广且远焉,故曰善为诗也。
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之伦,忠义之气,高亮之节,道德之养,经济天下之才,舍而仅谓之一诗人耳,此数君子岂所甘哉?②志在于为诗人而已,为之虽工,其诗则卑且小矣。
余执此以衡古人之诗之高下,亦以论今天下之为诗者。
使天下终无曹子建、陶渊明、李、杜、韩、苏、黄之徒则已,苟有之,告以吾说,其必不吾非也。
③适来江宁,识泾阳张君①。
君以累世同居义门②之子,负刚劲之气,兼治烦③之才,虽为一令,廿余年屡经踬起,而志不可抑,今世奇士也。
而耽于诗,政事道途之闲,不辍于咏。
出其诗示余,余以为君之诗,君之为人也。
取君诗与比之子建、渊明、李、杜、韩、苏、黄之美,则固有不迨者,而其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则与古人近,而于今人远矣。
④夫诗之至善者,文与质备,道与艺合;心手之运,贯彻万物,而尽得乎人心之所欲出。
若是者,千载中数人而已。
其余不能无偏:或偏于文焉,或偏于质焉。
就二者而择之,愚诚短于识,以为所尚者盖在此而不在彼:惟能知为人之重于为诗者,其诗重矣。
张君殆其伦欤!【注】①张君:张五典,字叙百,号荷塘,《荷塘诗集》的作者。
②义门:仁义之门。
封建社会特指以孝义著称,数代同堂而和睦相处的家庭。
③治烦:指治理政事。
22.从全文看,作者强调□□□□对创作的重要作用。
(2分)23.第①段画线句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24.对“而其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则与古人近,而于今人远矣。
”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但诗清雅逸人,显现出胸中高洁、光明的情操,而且没有世人庸俗、高傲的情志,这一点和古人接近,而且比当今一般人要高出很多。
B.但诗清雅逸人,显现出胸中高洁、光明的情操,而且没有世人庸俗、高傲的情志,这一点和古人接近,但和当今一般人相比离得很远。
C.但诗清雅逸人,展现了胸中高尚、坚贞的节操,没有世人圆滑、阿谀的情态,这一点和古人接近,而比当今一般人要高出很多。
D.但诗清雅逸人,展现了胸中高尚、坚贞的节操,没有世人圆滑、阿谀的情态,这一点和古人接近,却和当今一般人相比离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