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传粉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写出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蒲公英:通过昆虫授粉之后,等到种子完全成熟之后,种子上带有一团毛绒状东西,它们可以通过风传播到远处。
种子随风飘荡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种子过于密集,种子落地之后,只要条件合适,就能看到全新的蒲公英了
2、牡丹花:牡丹花的异花传粉需借助外力才能完成,传送花粉的媒介有风、昆虫、鸟础耽壁甘撰仿辩湿菠溅甚至水。
最为普遍的是风和昆虫传播
3、桃花:桃花自然授粉又分为风媒、虫媒、水媒、鸟媒等。
虫媒指靠昆虫为媒介进行传粉方式,借助这类方式传粉的花,称虫媒花。
桃花是依靠昆虫传粉的,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蜂类、蝶类、蛾类、蝇类等,桃花就是虫媒花的一种
第 1 页共1 页。
昙花是一种夜间开放的花卉,而且通常在大约九点左右开始开放。
这一特点是为了适应其传粉媒介——夜间活动的飞蛾。
1. 传粉策略:昙花主要依赖夜间活动的飞蛾进行传粉。
昙花花朵散发出特殊的香气,吸引飞蛾前来觅食。
由于昙花只开花一夜,所以它们需要确保在飞蛾活动的时间段内有效吸引到足够的飞蛾来传粉。
2. 飞蛾活动时间:大多数飞蛾是夜行性昆虫,通常夜间活动。
它们在黄昏后开始出来觅食,并在清晨时回归到日间休息的地方。
因此,昙花选择在夜间最活跃的时间段开放花朵,以最大化吸引到足够的飞蛾。
3. 花开时间调控:昙花的花开时间受到植物内部生物钟的调控。
植物的生物钟是一种内部时钟机制,帮助它们控制与外界环境的互动。
昙花的生物钟被调整为在固定的时间点开放花朵,以适应飞蛾的活动时间。
总之,昙花在九点左右开放是为了适应夜间活动的飞蛾进行传粉,同时也是由于植物内部生物钟的调控。
这种适应性开花的策略确保了昙花能够顺利进行繁殖。
植物繁殖生物学中的传粉与传播策略植物的繁殖生物学是研究植物如何进行繁殖的学科,其中传粉与传播策略是非常重要的领域。
植物需要依靠外界来实现传粉与传播,以保证它们的种群数量和种群的基因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植物繁殖生物学中的传粉与传播策略。
一、传粉传粉是指植物花粉被传递到雌蕊的过程。
传粉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自花授粉,即花粉自花雄蕊传到同一花的雌蕊上;二是异花传粉,即花粉从一朵花传到另一朵花的雌蕊上。
异花传粉又可以分为异株传粉和同株传粉两种形式。
对于自花授粉而言,植物通过花部结构上的特化机制来实现传粉。
比如,有些自花授粉植物雄蕊与雌蕊处于同一花的不同位置,以降低自花授粉可能性。
此外,自花授粉植物的花粉和花柱发育进程之间存在时间差距,来确保自花授粉过程的成功。
而异花传粉则需要依靠外界环境和生物来完成。
植物通过色彩、形状和香味等特征来吸引传粉媒介,比如昆虫、鸟类和风等。
吸引昆虫传粉的植物经常拥有鲜艳的花色和花蜜,甚至模仿昆虫的形态和气味。
而吸引风传粉的植物则通常具有细长的花序和轻盈的花粉,以便风能够轻易地使花粉散布。
二、传播策略植物的传播策略主要是为了确保种子的散布和繁殖成功。
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它们需要离开亲本植物才能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并完成生命周期。
植物的传播策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动物传播和非动物传播。
1. 动物传播植物借助动物来传播种子,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植物为了吸引动物,会产生具有颜色、果肉和香味的果实。
动物吃下这些果实,种子随着动物的粪便排出,从而完成传播。
有些植物还通过与动物合作进行传播,比如与鸟类和啮齿动物建立共生关系。
它们的果实形状适合鸟类和啮齿动物的嘴或胃部结构,这样它们就能够“夹带”着种子在迁徙或运动时进行传播。
2. 非动物传播除了动物传播,植物还可以利用水、风和自身力量进行非动物传播。
水传播主要是指在水中进行种子传播,如河流或海洋中的水生植物会通过水流来传播种子。
这些种子往往具有浮力或附着性,以便在水流中进行传播。
植物的传粉谋略_植物传粉的方式植物的传粉谋略_植物传粉的方式由于有花植物固着生长的习性,它们的有性生殖依赖于成功的花粉传递。
花粉传递之所以重要,在于其中包裹着精子。
除少数植物能进行白花授粉之外,大多数植物需要外力的帮助才能实现传粉。
据估计,2/3以上的植物是靠昆虫授粉。
如果缺乏传粉媒介,精子输送受阻,将导致花不能受精结实。
因此,能否将花粉输送到合适的柱头之上,决定了花儿开放的命运。
花粉携带精子的运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的交配方式,并且影响后代的遗传组成,从这个角度上看,花粉的命运就是植物未来的命运。
德国杜宾根大学的科瑞特(1733~1806)被认为是最早认识到昆虫在访花过程中为植物授粉的人。
他通过隔离传粉者和人工授粉实验,表明阻止昆虫访问的花不能结实,而容许昆虫访问的花与人工授粉的花获得同样的结实效果,结果说明昆虫访花为植物进行了授粉。
随着植物与传粉者相互作用的研究不断增多,人们对花的适应与分化、物种间相互关系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愈发丰富。
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安详平静的外表下,植物已然使尽了各种策略――互惠与欺骗的手段随处可见,陷阱的设置比比皆是――来引诱传粉者。
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为人类窥探自然界生物相互关系的奥秘,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系统。
利益的互惠尽管有花植物不能像动物那样通过个体的移动来实现交配,但是植物发展了多样的策略来调控花粉的命运和交配的形式。
一种植物的花粉,只有被运送到同种植物的个体上,才会维持种族的延续,否则就会浪费花粉。
有着鲜艳颜色花朵的植物,能够吸引某种传粉动物的注意,但是如果同域的其他种植物采取同样的策略去吸引这种传粉者,那么传粉者就会采食多种植物,从而引起花粉在不同植物之间传递,造成传粉的不精确和浪费。
为了减少这种不利现象的发生,植物往往会采取其他的策略――如产生不同的花色吸引另外的传粉者,或产生特殊的花部结构、有毒的化学物质等限制某些动物访花。
如果不幸只能够利用这种传粉者,那么植物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开花,分时段利用传粉者;或者产生不同的花部结构,让自己的花粉落在传粉者的不同身体部位上,在共享某一传粉者的同时避免花粉混杂。
花发育开放后,花粉粒成熟,花药开裂散出花粉粒,花粉粒通过各种途径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一传递过程称为传粉作用(或称授粉)。
传粉的方式可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
1.自花传粉:有的植物雄蕊的花粉自动落到同一花的雌蕊柱头上进行受精的称自花传粉。
2.异花传授:雄蕊的花粉借风或昆虫等媒介传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这种传授方式称为异花传粉。
绝大多数植物都是进行异花传授。
借风传粉的称风媒花;风媒花的一般特点是:多为单性花,单被或无被;花粉量多;柱头面大和有黏质等等,如大麻、玉蜀黍、槭、杨等。
借昆虫传粉的花称虫媒花,虫媒花的一般特点是:多为两性花,雌蕊和雄蕊不在同时期成熟;花有蜜腺、香气和鲜艳颜色;花粉量较少,花粉粒表现多具突起;花的形态、构造多适应昆虫传粉,如益母草、桃、桔梗、地黄和兰科植物的花等。
风媒花和虫媒花的多种多样特征,是植物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植物的传粉策略植物的传粉策略是指植物为了将花粉传递到另一朵花上,保证其花粉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种子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和适应方式。
传粉策略的多样性是植物界的一大特点,它们通过吸引传粉者、制造传粉条件以及保护花粉等方式,确保了植物繁殖的成功。
1. 花色与花瓣构造一种常见的传粉策略是通过吸引传粉者的视觉诱惑。
许多植物会拥有鲜艳的花色,如红色、橙色和紫色等,这些颜色在自然环境中往往很显眼,能够吸引昆虫、鸟类等传粉者的注意。
此外,植物的花瓣构造也是吸引传粉者的重要因素,例如花形鲜艳且容易辨认的瓣片或花瓣排列成特定的形状。
2. 花香与化学物质除了视觉诱惑,植物还通过花香诱惑传粉者。
植物可以通过花的香气吸引飞蛾、蜜蜂等传粉者,这些传粉者会受到花香的引诱而前来探访花朵,从而帮助花粉传递。
一些植物还通过分泌特定的化学物质,如诱引素、花蜜等,来吸引传粉者。
3. 花粉形态与粘附力植物的花粉形态与粘附力对于传粉策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花粉,有些植物的花粉比较大,通过昆虫传播;而有些植物的花粉比较小,能够被风力传播。
另外,植物的花粉表面有一层黏性物质,这使得花粉能够黏附在传粉者的身上,然后被带到另一朵花上。
4. 花朵形态与生长习性植物的花朵形态和生长习性也会影响其传粉策略。
例如,有些植物的花朵排列成特定的形状,如穗状花序或伞状花序,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吸引传粉者,提高传粉效率。
另外,一些植物有较长的开花期,从而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传粉者,提高种子的繁殖成功率。
综上所述,植物的传粉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通过花色、花瓣构造、花香、化学物质、花粉形态和粘附力,以及花朵形态和生长习性等方式来吸引传粉者,确保花粉能够成功传递到另一朵花上,从而完成植物的繁殖过程。
这些策略的多样性为植物界的保护和繁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的景观。
自花传粉规律
自花传粉是指在同一朵花或同一株植物上进行的花粉传递。
自花传粉的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花部结构:自花传粉的花,雄蕊和雌蕊通常是在同一花冠内,或者是在同一花序或花序分支内。
2. 花期:自花传粉多数发生在花期中前期或中期。
花期后期,花瓣及雄蕊已凋谢,受精机会将大大降低。
3. 花粉的生产和释放:在自花传粉的过程中,花粉一般在同一天内或接连几天内释放,避免雌蕊与雄蕊同时在高峰期。
4. 花粉的粘附:在自花传粉的过程中,花粉通常比较粘着,易粘附在雌蕊柱头上。
5. 避免自交:自花传粉的植物为了避免自交,多采用了各种避免自交的适应策略,如异位开花或自花不互通等。
总的来说,自花传粉具有花部结构限制、花期调节、花粉的管理和避免自交等规律。
这些规律对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科学活动观察植物的传粉方式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传粉方式,小学科学活动中观察植物的传粉方式成为一种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活动中观察植物传粉方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植物传粉方式的介绍传粉是植物繁殖的重要过程之一,它指的是花粉从雄性生殖器官传递到雌性生殖器官的过程。
植物的传粉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风媒传粉、昆虫传粉、鸟类传粉和哺乳动物传粉等。
每种传粉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应性。
二、小学科学活动中观察植物传粉方式的方法1. 实地观察小学生可以组织观察团队,前往附近的植物园、公园或者野外进行实地观察。
选取不同种类的植物,观察它们的花朵特征、颜色、花朵形状以及是否有芳香气味。
通过观察,可以大致初步判断植物的传粉方式。
2. 花朵解剖实验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传粉方式,可以进行花朵解剖实验。
小学生可以自己采集一些花朵,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花朵的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的位置和结构,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植物的传粉方式。
3. 风媒传粉活动为了观察风媒传粉方式,可以选择一些风媒植物,例如杨树、麦类植物等。
观察它们的花朵特点,例如花朵小而不鲜艳、花粉量较大等。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在宽敞的场地上放飞气球,观察气球上是否会落下植物的花粉,以此来模拟风媒传粉的过程。
4. 昆虫传粉饲料制作为了观察昆虫传粉方式,可以制作一些昆虫传粉饲料。
例如使用纸杯制作花朵状,将花蜜(例如糖水)放入纸杯内,然后在花朵上撒上花粉(例如面粉)。
观察吸食花蜜的昆虫是否会带走花粉。
通过这个实验,小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到昆虫传粉的过程。
三、观察植物传粉方式的重要性观察植物的传粉方式对于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非常有益。
首先,通过观察植物的传粉方式,可以加深对植物生态学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其次,观察植物传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花朵的花粉传播方式和传粉者种类花朵是植物繁殖的关键部分,其花粉传播方式和传粉者种类对于植物的繁衍和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花朵的花粉传播方式和传粉者种类。
一、花粉传播方式1. 风传方式风传是一种常见的花粉传播方式,特别适用于无花瓣的植物。
这些植物通常具有发达的雄蕊,花粉颗粒较小且轻,能够通过风力传播。
风传方式对于植物分布广泛、繁殖效率较低的特点非常适应。
例如,松树、玉米等植物就采用了风传方式传播花粉。
2. 动物传方式(1)昆虫传方式昆虫传方式是花粉传播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昆虫通常是花朵传粉的主要传介者,它们会为了寻找花蜜飞到各个花朵上,同时带走了花朵中的花粉。
在昆虫传播花粉的过程中,一部分花粉会落在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完成花粉传播。
例如,蜜蜂、蝴蝶、甲虫等昆虫都是常见的传粉者。
(2)鸟类传方式鸟类也是重要的花粉传播者,尤其是在有些热带地区,鸟类对于花粉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鸟类喜欢吃花朵中的花蜜,它们的嘴和脚上可能会被花粉粒黏附,当它们飞到另一朵花朵上时,花粉便会传播到新的花朵上。
(3)脊椎动物传方式除了昆虫和鸟类之外,其他脊椎动物如蝙蝠和小型哺乳动物也可以传播花粉。
这些动物通常在夜间活动,对于花粉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们会憩息在花朵上或在花朵之间穿梭,带走了一部分花粉,并在移动的过程中将花粉传播到其他花朵上。
二、传粉者种类1. 昆虫类传粉者昆虫类传粉者是最常见的花粉传播介质之一,主要包括蜜蜂、蝴蝶、甲虫、蜻蜓等。
它们通常以花蜜为食,当它们进入花朵中探食时,花粉会黏附在它们的身上,并随着其活动传播到其他花朵上。
2. 鸟类传粉者鸟类传粉者主要包括蜂鸟、鸵鸟、果鸟等。
这些鸟类通常以花蜜、花果为食,它们的长嘴和尖喙非常适合从花朵中采食。
在采食的同时,鸟类身上的花粉会沾在它们的头部和羽毛上,并在移动中将花粉传播到其他花朵上。
3. 脊椎动物传粉者除了昆虫和鸟类之外,其他一些脊椎动物也能够成为传粉者。
花卉作为植物界最为美丽和多样化的一部分,其繁衍繁衍的方式也是十分复杂而独特的。
花卉的传粉方式可以大致分为两类: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自花传粉是指花朵中的花粉直接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上。
大部分花卉在花开后都会自动产生花粉,然后花粉会逐渐释放并散布到花朵的主茎或其他部位。
随着雌蕊的发育,花粉会逐渐落到雌蕊的柱头上。
自花传粉的方式主要适用于那些具有完全花序的花卉,它们能够自动完成自传粉的过程,从而保证了花朵的繁殖。
然而,有些花卉并不具备自花传粉的能力,它们需要借助外力进行传粉,这就是异花传粉。
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从一朵花传到另一朵花的过程,它需要借助于动物、风或水等媒介。
动物传粉是最常见和主要的一种异花传粉方式。
例如,蜜蜂、蝴蝶、蜻蜓、鸟类等都会在花卉上觅食花蜜或花粉,并在飞行中将花粉粘在身体上,然后在另一朵花上掉落花粉,从而实现传粉过程。
这种方式不仅使花卉得到了繁殖,同时也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花朵为了吸引动物来传粉,通常会通过花的外形、颜色、香气和花蜜等特点来吸引动物的注意。
例如,鸟类传粉的植物通常会具有鲜艳的花色、扁平的花瓣和丰富的花蜜,以吸引鸟类的关注;而蝴蝶传粉的植物则常常具有香味浓郁和花瓣宽大的特点,以吸引蝴蝶的到来。
在花朵的传粉过程中,花粉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花粉是花朵进行有性繁殖的重要物质,它携带着父本的遗传物质,能够与雌蕊结合形成种子。
花粉在传粉过程中的粘附性很重要,一些花粉比较黏稠,能够附着在昆虫身上,而另一些花粉则比较轻盈,适合通过风传播。
总的来说,花卉的传粉方式与机制是多样化和复杂的。
不同的花卉采用不同的传粉方式,它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吸引动物、风和水进行传粉,并通过花粉携带的遗传物质实现繁殖。
这一过程不仅为花卉提供了繁殖的方式,也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吸引伴侣的机会。
因此,花卉的传粉方式与机制不仅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更是大自然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和互惠互助的微妙体现。
植物的传粉与种子传播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通过各种方式繁衍后代,其中包括传粉和种子传播。
传粉是指植物利用花粉将雄性生殖细胞传递给雌性生殖器官的过程,而种子传播则是植物利用种子扩散后代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传粉与种子传播,并分析它们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一、传粉的方式植物的传粉主要通过动物、风和水三种方式进行。
1. 动物传粉:动物传粉是指植物通过吸引动物来传递花粉。
动物传粉的代表性例子是昆虫传粉,特别是蜜蜂、蝴蝶和鸟类。
这些动物会被植物体内产生的花蜜所吸引,当它们附着在花朵上时,身上的花粉也会粘到它们的身上。
当它们飞到下一朵花时,就会将花粉传递给下一朵花的雌蕊,完成了传粉过程。
2. 风传粉:风传粉是植物依靠风力来传播花粉的方式。
植物为了适应风传粉,通常会产生大量的花粉,花朵也较小且没有香味。
风传粉的植物通常具有特殊的结构,如长而柔软的雄蕊,能够更好地捕捉到风中的花粉。
典型的风传粉植物包括松树和草类植物。
3. 水传粉:水传粉是一种较少见的传粉方式,特别适用于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如水蕨和水生花卉。
水传粉的植物会将花粉释放到水中,然后由水流将花粉带到其他植物的雌蕊上。
这种方式常见于水族馆和湖泊等水域环境。
二、种子的传播种子传播是指植物利用种子将后代扩散到不同地区的过程。
植物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如重力传播、风传播、动物传播和水传播,将种子散布到新的环境中,实现繁殖和适应环境的需求。
1. 重力传播:重力传播是指植物利用重力将种子从母体植物的果实中释放到地面或近距离散落的过程。
适合重力传播的植物通常会产生结实的果实和种子,果实会成熟后自然掉落或被风力吹散。
常见的例子包括苹果和橡子。
2. 风传播:风传播是植物利用风力将种子散布到远处的过程。
植物会产生轻便的种子或果实,以便利于风吹散。
通过风传播,植物的种子可以覆盖更广阔的区域,寻找适宜的生长条件。
蒲公英的种子就是一种典型的风传播种子。
3. 动物传播:动物传播是指植物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过程。
生物教案:植物的传粉与种子传播方式植物的传粉与种子传播方式引言:在自然界中,植物繁衍生息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通过传粉和种子传播。
这些机制不仅确保了植物群体的扩散和繁衍,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植物的传粉方式和种子传播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介绍,旨在加深对于这一生物学现象的理解。
一、植物的传粉方式1. 自花授粉自花授粉是指植物通过自身花部结构实现花粉颗粒从雄蕊转移到雌蕊上完成受精过程。
这种方式通常出现在单性花或两性同株花上。
通过自花授粉,植物能够克服环境条件限制,提高花朵受孕率。
典型代表有向日葵、黄瓜等。
2. 异花授粉异花授粉是指异株之间或者同株不同位置之间进行交配,具有更大的遗传多样性。
这种方式通常需要借助媒介来完成,如昆虫、鸟类、蝙蝠等。
植物通过花部结构和色彩吸引这些媒介,媒介在取食的同时,将花粉带到下一个花朵,完成授粉过程。
比如,一些蜜蜂俗称为"传粉者之王"的小蜂、鸟类中的鹰爪等都是常见的异花授粉媒介。
二、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1. 风散传播风散传播是指植物利用风力将种子散布到较远距离。
这种方式通常出现在植物种子具有翅状结构或细长纤毛的情况下。
当风力较大时,通过种子体表结构所形成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能够使其远距离漂浮并降落于适宜生长环境。
例如,银杏树种子就具有独特的翅状结构,在秋季风起时纷纷随风扬起。
2. 动物消化传播动物消化传播是指植物利用动物的消化系统将种子排泄到新地点进行分布。
一些水果内含有香甜味道的果肉,吸引动物取食。
经过消化道的刺激和蠕动,种子可以在排泄物中传播到新的环境中。
这种方式常见于一些水果类植物,比如苹果、橙子等。
3. 水流传播水流传播是指植物利用水流将种子带到新的地点进行扩散。
河流、海浪等水体运动能够将种子漂移到较远距离。
例如,在海滩上漂来漂去的木头上可能附着有某些植物的种子,当这些木头被洗上岸时,种子也就找到了新生长环境。
4. 动物外部传播动物外部传播是指植物利用动物身上附着的毛发、羽毛或者表面粘液等结构将种子带到新地点进行传播。
植物的传粉和授粉机制植物的传粉和授粉机制是保证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生物学过程。
通过传粉和授粉,植物能够将花粉粒传递给同种或异种植物的雌蕊,从而实现受精和形成种子。
在植物界中,不同植物会采用多种传粉和授粉机制,包括风媒、昆虫媒、鸟类媒、蝙蝠媒和自交等方式。
以下将从传粉者、花朵结构及植物互动等方面,对植物的传粉和授粉机制进行详细探讨。
一、传粉者的角色传粉者是指能够将植物花粉从雄蕊传递至雌蕊上的生物,其起着关键的作用。
传粉者可以分为两类:异传粉者和同传粉者。
异传粉者是指通过传粉行为将花粉从一株植物传递至另一株不同个体的生物。
常见的异传粉者包括昆虫、鸟类和蝙蝠等。
而同传粉者则是指将花粉传递给同一株植物其他花朵雌蕊的生物,典型的例子是自交植物。
二、花朵结构与传粉机制每个植物的花朵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颜色和气味,这些特征的变化与其传粉机制密切相关。
花朵结构对传粉者的选择、传粉效率及传粉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花朵结构花朵结构包括雄蕊、花瓣、花萼和雌蕊等组成部分。
雄蕊是产生花粉的雄性生殖器官,花瓣是花朵最醒目的部分之一,能够吸引传粉者的注意。
花萼是保护花骨牌贝特尔的组织,在传粉中起着保护花粉的作用。
雌蕊是产生子房和卵子的雌性生殖器官。
2. 花朵颜色花朵的颜色对传粉者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昆虫、鸟类和蝙蝠对花朵颜色敏感,可以通过鲜艳吸引人眼的颜色找到花朵。
一些花朵的颜色如红色、黄色和紫色等被认为是更吸引昆虫和鸟类的颜色。
3. 花朵气味花朵的气味对于吸引传粉者具有重要意义。
花朵散发的香味可以引起传粉者的好奇心,吸引它们更加接近花朵,增加传粉机会。
植物通过花朵气味与传粉者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互动关系。
三、植物的互动关系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传粉和授粉机制至关重要。
一些植物通过吸引传粉者来增加传粉机会,而另一些植物则通过防止自家传粉来减少近亲交配的风险。
1. 花序和花粉生产一些植物会形成花序,将多个花朵结合在一起,以增加传粉者的吸引力。
自花传粉是兰科植物的主要传粉方式
兰科植物大多靠昆虫传粉,也有由鸟类和蝴蝶传粉和自花授粉的。
当昆虫采蜜后退出花朵时,通常背部触及蕊喙,引起黏盘脱出而牢固的粘着在昆虫的背部,把花粉块整个从药室中拖出并带去。
笔者曾多次观察到蜜蜂到春兰、蕙兰、墨兰等花朵采蜜后,身背两个黄色花粉块,飞离花朵的情景。
当花粉块柄暴露于空气后,由于失水或其他原因,引起了某种运动,使得花粉团处于特定的位置,并在昆虫寻访别的花朵时,正好击中柱头,从而实现异花授粉。
其巧妙的细节因种而异,多种多样,在被子植物中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植物的传粉策略光明中学孙汝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认为只有动物才具有复杂的、各式各样的行为。
但是现代生物学家们发现,植物能够做动物所做的一切事情,而且植物行为比动物行为具有更多的独特性、趣味性及隐秘性。
植物世界有爱情也有战争,有智慧也有文化,在生物进化的长河中不断地接受、抗争、适应以及智慧地成长。
在我们关注动物及其行为的同时,另一类重要的生命——植物和植物行为,为我们认识生命拓展了一个有意义的概念和领域。
植物爱情与战争是智能的典型体现。
在植物伊甸园中,为了达到繁衍后代的目的,植物在恋爱、结婚、生育、后代成长的各个环节都有着让人叹为观止的行为。
大家都知道,植物是固着生长的,它们不像动物一样可以自由的活动,那么它们要怎样才能交配从而让后代生长呢?植物的花粉(雄性生殖器官)要怎样才能传送到柱头(雌性生殖器官)上呢?授粉的方式分为自花受粉和异花受粉。
能进行自花授粉的植物较少,大多数植物需要外力的帮助才能实现传粉。
自花传粉的植物通常可以将性状稳定的遗传下去,性状一般不会改变。
进行异花传粉的植物,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交叉互换现象而导致配子多种多样,加上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导致受精作用后产生的个体多种多样。
因此相对于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的植物后代能更好的适应多变的环境,有很大的优势。
如果缺乏传粉媒介,精子输送受阻,将导致花不能受精结实。
因此,能否将花粉输送到合适的柱头之上,决定了花儿开放的命运。
花粉携带精子的运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的交配方式,并且影响后代的遗传组成,从这个角度上看,花粉的命运就是植物未来的命运。
植物可以借助风力,水流等自然作用进行传粉,更多的时候植物需要动物来为其传粉。
植物都有各自的传粉策略。
一、依靠风力传粉的植物像小麦、水稻、杨树和栎树等,它们借助风的帮助来传送花粉。
不要以为风力传粉是方便的事,一阵风来就可以把花粉吹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事情没那么简单。
植物生长在空旷的地方,风向又经常在变动,要使细小的花粉刚好落在纤细的柱头上,该是多么困难啊!风媒花在自然选择中,产生了种种适应于利用风来传送花粉的特点。
风媒花虽然比较细小而不显眼,但在同一植株上的花朵数量很多。
例如胡桃花、杨树花都排列成柔软下垂的柔荑花序,玉米的雄花排列松散的圆锥花序(俗称天花),在微风中花序来回摇动,使花药中的花粉易于散布到大气中去。
有些风媒植物的雄蕊花丝比较长,当花药开裂后,花丝就失去膨压,于是花药就悬挂在花外。
如水稻等禾本科植物的花药在成熟时就露在花外,它随风摇摆,很有利于花粉的散布。
风媒花的花粉一般又小又轻,表面光滑不具粘性,极易被风吹走。
哪怕是只有一丝微风,都可以使它们远走高飞。
最令人惊奇的是松树花粉的传送了,其花粉两侧生有两个像网袋一样的气囊,仿佛长有翅膀那样,随风飘扬,朝着远处的雌花飞去,即使远到50公里以外,照样能与雌花传粉受精。
同时,风媒植物的柱头又比较发达,常常扩展成羽毛状,这样就使花粉容易附着,因而增加接受花粉的机会。
风做“媒人”,花粉难免吹落到其他地方而产生浪费。
有人计算过,相隔2.5公里距离的两朵花,平均1440粒花粉中才可能有2粒花粉吹落到雌蕊的柱头上。
其余的都刮得无影无踪,化作灰尘了。
风媒花无奈只好以产生大量的花粉作为浪费的补偿。
如松树的一个花序可产生16万粒花粉粒,以至每到春天松树开花季节,松树下总是落有一层硫磺色粉末。
一株玉米可产生约5000万粒花粉,玉米开花季节如果我们在地里走一趟,会明显地感觉到花粉在扑面而来!风媒花以极高的“保险系数”保证了传粉能够实现。
有些落叶林中的风媒植物,还具有先花后叶的习性。
榆树、杜仲、紫荆、杨树等,它们每年都在叶片萌发前开花。
这样,成熟的花粉不受枝叶的阻挡,有利于花粉的传播。
二、依靠水流传粉的植物水生植物中的黑藻和金鱼藻等,对这个问题解决方法很简单。
只要它们细丝般的花粉散落在水面上,凭借徐徐的流水就很容易缠绕在雌花上,顺利地完成传粉受精。
苦草雌雄异株。
在一丛苦草的个体上只生长雄蕊,在另一丛个体上只生长雌蕊。
每一朵雌花都长在一根花柄顶端,开始是卷编的,很短,端端正正地偃卧在叶子中间。
花柄很快就生长起来,逐渐伸展,越伸展越长,最后终于把花朵托出水面,花开了,三支长长的雌蕊花柱脱颖而出,柱头上生着小穗子,很像一簇美丽的小羽毛。
这时水下的另一簇苦草雄株成熟了。
它从叶腋中抽出穗状花序,花序外面包着佛焰苞片。
开花时,佛焰苞开裂,一朵朵微小的雄花脱出佛焰苞而漂浮于水面,而花粉被保护得好好的,沾不上水。
露出水面的雌花在水面形成小小的凹陷,当雄花漂到这里便发生倾斜,花粉接触柱头便进行授粉。
授粉完成后,雌花闭合,细长的花柄螺旋卷曲将子房缩回水中,在水下发育成果实。
三、依靠动物传粉的植物据估计,在异化传粉的植物中2/3以上的植物是靠动物授粉。
动物有很打的自主性,那么植物又是如何使尽了各种策略来引诱传粉者呢?在安详平静的外表下,植物已然使尽了各种策略——互惠与欺骗的手段随处可见,陷阱的设置比比皆是——来引诱传粉者。
1.颜色和气味虫媒花的一特点是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色彩。
一般昼间开放的花多红、黄、紫等颜色,而晚间开放的多纯白色,只有夜间活动的蛾类能识别,帮助传粉。
虫媒花多具特殊的气味以吸引昆虫。
不同植物散发的气味不同,所以趋附的昆虫种类也不一样,有喜芳香的,也有喜恶臭的。
昙花是原产热带美洲墨西哥等地的仙人掌科附生植物,别名月下美人。
它们通常在夜间八九点以后开花,花瓣迅速展开,大小接近荷花,花香四溢,但花开3~4小时后花瓣闭合,只有等来年夏秋季节才能再睹芳容。
昙花开花的时间很短,所以有成语“昙花一现”来形容稍纵即逝的事物。
尽管如此,昙花释放特殊的香味,并且产生大而白的花瓣吸引夜间活动的蝙蝠、蛾类为其授粉。
白天开花的植物往往利用鲜艳的颜色——多为黄色、紫色、蓝色或红色——吸引白天活动的动物传粉。
夜间光线暗淡,气味就成了植物引诱传粉者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夜间开放的花常为白色,也便于蛾类、蝙蝠等夜间活动的动物借助月光、星光,在黑暗中发现花朵。
也有些植物既可以利用白天的传粉者,又可以利用夜间活动的昆虫进行授粉。
例如,忍冬科植物忍冬,俗称金银花,因其花有黄、白两色而得名。
对这种植物的研究发现,白天有蜂类访花,夜间有蛾类昆虫访花。
蜂类虽然从花药中移出了较多的花粉,但也消耗了大部分花粉,相对而言采食花蜜的蛾类传粉效率更高,且可将花粉散布得更远,所以金银花通常在黄昏后开花,先让蛾类传粉。
2.对传粉者的选择一种植物的花粉,只有被运送到同种植物的个体上,才会维持种族的延续,否则就会浪费花粉。
有着鲜艳颜色花朵的植物,能够吸引某种传粉动物的注意,但是如果同域的其他种植物采取同样的策略去吸引这种传粉者,那么传粉者就会采食多种植物,从而引起花粉在不同植物之间传递,造成传粉的不精确和浪费。
为了减少这种不利现象的发生,植物往往会采取其他的策略——如产生不同的花色吸引另外的传粉者,或产生特殊的花部结构、有毒的化学物质等限制某些动物访花。
如果不幸只能够利用这种传粉者,那么植物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开花,分时段利用传粉者;或者产生不同的花部结构,让自己的花粉落在传粉者的不同身体部位上,在共享某一传粉者的同时避免花粉混杂。
3.利益互惠植物常常靠搭配彩色图案、散发不同气味吸引动物来访。
然而,仅仅只引起传粉者注意是不够的,它们还需要提供适当的报酬,以补偿传粉者的能量消耗。
植物除了准备一部分花粉用于受精之外,花粉和花蜜是提供给传粉者的劳动报酬。
昆虫取蜜时,花粉粒粘附在昆虫体上而被传布开去。
如果传粉者访问了某种植物的花,却发现没有报酬或报酬已经被其他传粉者取走,传粉者就会留下记忆,转而去寻找其他植物的花,以避免徒劳无获。
有些“好心”的植物还会通过花色变化提示传粉者花内报酬的现状。
当花被传粉者造访之后,花的颜色发生改变,让新开的、含有高报酬的、还未传粉的花更为显眼。
这样,不仅传粉者可以提高觅食的效率,未授粉花的访问也得到了保证,植物因此受益。
为了引诱传粉者造访花朵,有的植物为昆虫提供了繁殖场所。
昆虫在访花时,在富含营养物质的花内产卵,留下后代,如丝兰与丝兰蛾之间著名的互惠例证。
有的植物开花时,花内温度比气温高,为传粉昆虫提供一个暖房。
4.欺骗植物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策略来吸引传粉者,其中之一就是“欺骗”,这意味着植物诱使传粉者访花,却不提供任何食物报酬。
目前,人们只在兰科植物中发现这种传粉行为。
但即便是这种诱骗的传粉方式,植物还是要投资产生特殊的吸引物。
不论是澳大利亚的拖鞋兰,还是生长在欧洲的眉兰,它们花的形状和颜色都模拟某种雌蜂,并散发与雌蜂的性信息素十分相似的气味,当雄蜂受到引诱爬上花试图交配时,花粉块就粘在了雄蜂身上。
为了促使经验不足的雄蜂继续上当,在下一次试图交配时将花粉块传到另一朵花上去,这些兰花需要做到以假乱真,模仿得惟妙惟肖。
植物之间也可以通过拟态来吸引传粉者。
人们往往认为,不同的植物采取不同的花部特征来吸引不同的传粉者,因为这样植物能够获得传粉者忠实的服务。
也有少数植物独辟蹊径,它们通过模仿其他植物花的特征,达到吸引传粉昆虫的目的。
例如分布在英国一些地方的玄参科小米草属植物,它的花为淡紫色或深紫色,看起来非常像生长在一起的杜鹃花科植物帚石楠,两种花花期相同。
当传粉昆虫访问帚石楠时,有时也为该种小米草属植物传粉。
头蕊兰有白色的花和黄色的花粉块,没有花蜜,在以色列与利用隧蜂传粉的某种半日花科植物生长在一起。
头蕊兰没有提供真正的报酬,但该兰花的唇瓣上有一簇黄色的毛,让隧蜂误以为是花粉前去采集,头蕊兰因此得以授粉。
5.巧妙的陷阱为了引诱传粉者造访花朵,有的植物开花时,花内温度比气温高,为传粉昆虫提供一个暖房。
如天南星科的春芋,可像恒温动物那样调节自身的温度,它在环境气温为4℃~39℃的变化下能维持花部温度在38℃~46℃之间达1天之久。
该种植物的花序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可育雄花,中部为不育雄花(主要产热部位),下部雌花,花序调节温度的时期与雌花接受花粉的时期吻合。
在此期间,包裹着的佛焰苞充分打开,携带花粉的甲虫喜爱接触温暖的不育雄花和营养物,贸贸然闯入进来;佛焰苞变冷后关闭,将一些甲虫包在里面。
这期间甲虫的活动使下部的雌花授粉。
大约12 小时之后花的温度回升,佛焰苞又部分打开,此时上部的雄花开裂释放花粉。
当甲虫爬出佛焰苞时带走花粉,飞到其他花序,开始了下一次的传粉之旅。
有的植物对传粉者就没有这般礼遇,它们采取“囚禁”的办法让昆虫为自己授粉。
像所有好的监狱一样,这些花拥有一个由花瓣或苞片构成的花腔或花囊,有一个狭窄的入口,只留一条通道。
查理·达尔文曾在《物种起源》一书的第六章对盔兰属植物花的结构与传粉适应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被称为“德国人的烟斗”的马兜铃植物采取了引诱、囚禁的手段,让摇蚊等小型昆虫为自己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