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图像的采集保存与读取
- 格式:pptx
- 大小:1009.56 KB
- 文档页数:19
《图片的采集与保存》教学设计
二、新课讲解:
(一)、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自由发言
1、提问:制作精美合影,首先得有素材,那么获取图片的途径有哪些呢?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像采集的一般途径
教师演示数码相机采集图片的一般过程,布置任务一: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采集图片?
三、学生活动(一)
1、学生分工合作来采集图片,每组两个数码相机现场拍摄、另外两个通过互联网采集自己感兴趣的图片
2、教师检查学生的操作过程,并做简单点评,对表现突出的进行表扬,速度较慢的给予鼓励
教师注意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小结
1、数码相机采集图片的时候,要防止手抖动
2、图片保存时,最好更换默认的路径并根据图片内容重新命名,方便共享加工
素材准备好了后,接着就是选择怎样的图像加工工具?
1、让学生列举的各种工具
2、教师展示图片处理的各种常用工具,并简单描述各自特点
四、学生活动(二)
任务二:各小组把自己搜索到的图片利用图像处理工具(fireworks)加工成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主题图片。
1、对于已经有图片处理基础的学生可以利用工具分组进行图片加工。
2、如果还没有掌握这方面技能的可以通过fireworks文字教程、视频教程以及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然后再加工图片。
3、在学生操作的同时,用投影循环播放一个视频制作的平面实例赏析。
4、老师巡视,学生首先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一起讨论,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寻求帮助,及时得以解决。
五、作品评价:
学生演示作品,作出评价。
《图像的采集与加工》教案第一章:图像采集基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像采集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图像采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2 教学内容图像采集的概念和重要性。
图像采集的基本方法:直接采集、间接采集、网络采集。
图像采集的技巧:光线、角度、构图等。
1.3 教学活动讲解图像采集的概念和重要性。
示范图像采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生实践,采集不同的图像。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图像采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让学生掌握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2 教学内容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打开、编辑、保存、调整大小等。
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工具栏、菜单栏、快捷键等。
2.3 教学活动讲解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示范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学生实践,进行基本的图像处理操作。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图像的基本调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像的基本调整方法。
让学生掌握图像的基本调整技巧。
3.2 教学内容图像的基本调整方法: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色调等。
图像的基本调整技巧:调整工具的使用、调整数值的大小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图像的基本调整方法和技巧。
示范图像的基本调整操作。
学生实践,进行图像的基本调整。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图像的基本调整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图像的修饰与修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像的修饰与修复方法。
让学生掌握图像的修饰与修复技巧。
4.2 教学内容图像的修饰方法:涂抹、锐化、模糊等。
图像的修复方法:修复工具、填充工具等。
4.3 教学活动讲解图像的修饰与修复方法和技巧。
示范图像的修饰与修复操作。
学生实践,进行图像的修饰与修复。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图像的修饰与修复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矢量图和点阵图
矢量图
矢量图使用直线和曲线来描述图形,这些图形的元素是一些点、线、矩形、多边形、圆和弧线等等,它们都是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获得的。
例如一幅花的矢量图形实际上是由线段形成外框轮廓,由外框的颜色以及外框所封闭的颜色决定花显示出的颜色。
矢量图也称为面向对象的图像或绘图图像,繁体版本上称之为向量图,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用点、直线或者多边形等基于数学方程的几何图元表示图像。
矢量图形最大的优点是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等不会失真;最大的缺点是难以表现色彩层次丰富的逼真图像效果。
优缺点
1.文件小,图像中保存的是线条和图块的信息,所以矢量图形文件与分辨率和图像大小无关,只与图像的复杂程度有关,图像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较小。
2.图像可以无级缩放,对图形进行缩放,旋转或变形操作时,图形不会产生锯齿效果。
3.可采取高分辨率印刷,矢量图形文件可以在任何输出设备打印机上以打印或印刷的最高分辨率进行打印输出。
4.最大的缺点是难以表现色彩层次丰富的逼真图像效果。
5.矢量图与位图的效果是天壤之别,矢量图无限放大不模糊。
点阵图
一般来说点阵图和位图是一个概念。
它是由n多的像素组成的。
教案(第8次课2学时)[授课题目】第八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第二节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制作【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视频文件的特点及格式,了解电视教材的相关知识和制作。
【教学重点】视频文件的特点,格式。
电视教材的相关知识与制作【教学难点】电视教材的编写和制作【教学过程】学时分配: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课堂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内容:第二节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制作一、视频文件的格式AVI格式AVI:比较早的AV【是MiCroSOft开发的。
其含义是AUdioVideOlnteraCtive,就是把视频和音频编码混合在一起储存。
AVI也是最长寿的格式,己存在10余年了AVI格式上限制比较多,只能有一个视频轨道和一个音频轨道(现在有非标准插件可加入最多两个音频轨道),还可以有一些附加轨道,如文字等.AVI格式不提供任何控制功能。
副档名:AVf MOV格式即QuickTime影片格式它是Apple公司开发的一种音频、视频文件格式,用于存储常用数字媒体类型。
当选择QUiCkTime(*.mov)作为“保存类型”时,动画将保存为.mov文件。
MPEG格式MPEG的全名为MovingPicturesExpertsGroup/MotinPicturesExpertsGroup,中文译名是动态图像专家组。
MPEG压缩标准是针对运动图像而设计的,压缩效率非常高,质量也非常好,兼容性相当好。
ASF格式WindOWSMediaSerViCe的核心是ASF。
ASF是一种数据格式,音频、视频、图像以及控制命令脚本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这种格式,以网络数据包的形式传输,实现流式多媒体内容发布。
其中,在网络上传输的内容就称为ASFStream o ASF支持任意的压缩/解压缩编码方式,并可以使用任何一种底层网络传输协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WMV格式WMV是微软推出的一种流媒体格式,它是在"同门"的ASF(AdvancedStreamFormat)格式升级延伸来得。
第8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是多媒体制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制作出的多媒体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和处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素材的采集1.自行拍摄:直接使用摄像机、相机等设备进行拍摄。
这种方式可以确保素材的原始性和独特性,但需要具备一定的拍摄技巧和设备。
3.摄影库:购买或租用已经制作好的摄影库,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但素材的独特性较低。
4.特定场地采集:前往特定的地点进行采集,如自然风光、建筑景观等。
这种方式可以获得独特的素材,但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进行多媒体素材的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采集的目的和风格:在采集素材之前,需要明确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以便选择适合的素材。
2.注意素材的清晰度和分辨率:确保采集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具有足够的清晰度和分辨率,以免影响作品的质量。
3.注意版权问题:确保所使用的素材具有合法的版权,避免侵权纠纷。
二、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在进行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处理的效果符合作品的要求:根据作品的主题和风格,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和效果,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2.注意素材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在进行剪辑和合成时,要保证素材之间的过渡平滑,避免出现断层和冲突。
3.控制处理的程度:适量的处理可以增强作品的效果,但过度处理会影响作品的真实性和自然性。
总结起来,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是多媒体制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素材的清晰度、版权问题等;在处理过程中,要根据作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和工具,并注意处理的效果和连贯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采集和处理,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作品。
《采集图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图像采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图像采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图像采集设备和方法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常见图像采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图像采集的参数设置和优化。
2、难点(1)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图像采集设备和方法。
(2)解决在图像采集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图像采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备。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图像采集的过程和方法。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图像采集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图像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这些图像是如何获取的,从而引出图像采集的主题。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介绍图像采集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图像采集。
(2)讲解常见的图像采集设备,如数码相机、手机相机、扫描仪等,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特点和适用场景。
(3)讲解图像采集的参数,如分辨率、色彩深度、帧率等,以及如何根据需求设置合适的参数。
3、演示操作(15 分钟)(1)教师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进行实际的图像采集操作,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将采集到的图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图像的质量差异。
4、学生实践(30 分钟)(1)学生分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像采集设备进行实践操作。
(2)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5、小组展示与交流(15 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张自己采集的图像进行展示,并介绍采集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
(2)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改进图像采集的效果。
6、课堂总结(5 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像采集的重点和难点。
第8章图像的获取与处理本章要点:图像的处理包括图像的获取和输入、图像的编辑处理和图像的输出。
获得数字图像后,一般要经过再处理后才能符合设计需要或令人满意,所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章首先介绍怎样使用扫描仪获取图像,然后是数码相机的使用,最后介绍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应用和文字识别OCR 软件的使用。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掌握以下内容:★数字图像的几种获取方式★扫描仪的三种类型和主要技术指标★扫描仪的工作流程★扫描仪的基本维护和使用★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数码相机的简单拍摄★数码相机的基本维护和保养★使用Photoshop简单处理数字图像★使用OCR软件获取文本信息第8章图像的获取与处理 (1)8.1 数字图象的获取方式 (3)8.1.1 数字图像库的利用 (3)8.1.2 用绘图软件创建数字图像 (3)8.1.3 用数字化设备摄入数字图像 (3)8.1.4 用数字转换设备采集数字图像 (3)8.2 使用扫描仪获取图像 (4)8.2.1 扫描仪的分类 (4)8.2.2 扫描仪的技术指标 (4)8.2.3 扫描软件的使用 (5)8.2.4 扫描仪的维护和使用技巧 (6)8.3 使用数码相机获取图像 (8)8.3.1 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 (8)8.3.2 数码相机的拍摄 (10)8.3.3 数码相机的维护和保养 (12)8.4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应用 (13)8.4.1 主窗口与工具箱 (13)8.4.2 基本图像变换与操作 (14)8.4.3 图层的概念与编辑 (14)8.4.4 Photoshop 的特殊功能 (15)8.5 文字识别OCR软件的使用 (19)8.5.1 扫描操作及注意点 (19)8.5.2 识别前所需注意事项 (21)8.5.3 文稿校对 (23)本章习题 (23)本章实验 (24)8.1 数字图象的获取方式8.1.1数字图像库的利用目前存储在CD-ROM光盘上和Internet网络上的数字图像越来越多,这些图像内容很丰富,图像尺寸和图像深度可选的范围也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