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平面设计师
- 格式:pptx
- 大小:9.32 MB
- 文档页数:17
服部一成,平面设计师、艺术指导。
1964年出生,1988年从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系毕业后进入Light Publicity。
2001年独立。
主要作品有“Kewpie Half”、JR东日本平面广告,杂志《流行通信》编辑设计、林央子个人杂志《hereand there》编辑设计、平凡社PR杂志《月刊百科》平面设计,印刷、纸品公司竹尾的《TAKEO DESK DIARY 2006》等。
曾获ADC奖、ADC会员奖、东京TDC会员奖、原弘奖、第6届龟仓雄策奖、每日设计奖等。
好的平面设计师总能突破规则的限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让人感到平面以外的深度与广度,服部一成就是这样一位平面设计师,他的设计有对图像、文字的自由处理,他对字体的独特感觉也让人过目不忘,2011年,他在获得每日设计奖时被评价为“开拓了新的表现方式”。
中学时代的服部是一个“热爱美术的棒球少年”,长他4岁的姐姐是美术大学的学生,在姐姐的影响下,他很早就接触到了平面设计。
在西武文化繁荣的80年代,每天经过池袋上学的服部,更是受到了街头文化的洗礼,他甚至每月跑到卖场里,取阅资生堂的刊物《花椿》。
“非常地向往,对于平面的东西。
”在东京艺术大学学设计时,周围的人都拼命地用亚克力颜料画画,服部却对照片、文字的自由组合更感兴趣,他觉得亚克力颜料这种直接让人感觉到创作者体温的方式“太难为情了”,而通过照片、印刷,以及通过机械过程制作的作品才能让他愉快而顺畅地表达自己。
他常常流连于银座的画廊,但这一时期的他还处于“非常想做而不能做”的状态。
大学毕业后,服部进入广告代理公司Light Publicity,在七八年的时间内,服部都没有做过独立的设计,但这一时期的他却乐此不疲地痴迷于照相排版与字形的实验中,比如模仿、研究细谷严、井上嗣也、仲条正义等设计师的字体设计,打磨着对字体的感觉。
充满野心的服部在Light Publicity拼命地做过很多设计,有时候有好的创意,但出来的效果却总是让他觉得不满意,他说“好像设计的回路还没有被打通”。
原研哉简介原研哉[1](Kenyahara,1958-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
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
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原研哉的设计视野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
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的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在其中进行设计。
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停地被发现和拓展。
原研哉在做的,是在修正现存的设计概念,将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原研哉的过人之处,是在于他精准的洞察力,他往往能够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讯息,再将这些无形的讯息转化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影像,这一种能力不是一般的设计师所拥有的。
原研哉的观点原研哉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抱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
就似是一个园子里收拾整理的园丁一样,我每天都在设计园子里做设计的果实,所以不论是设计一件好的产品、或是整理设计的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抑或以写作去传播设计理论,都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做的工作。
我们在强调团队的使命及共性的时候,团队个体的使命及思考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做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应,而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这一种追求,市场的品味、对设计的感受性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了解设计意义的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
平面设计教父-----福田繁雄我最喜欢的设计师是日本的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
福田繁雄于1932年出生于东京,1956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系.日本JAGDA副会长,东京ADC委员,GAI、RDI会员.曾在纽约的IBM画廓、旧金山亚洲博物馆、法国的Quimper近代美术馆等地举办个展.。
福田是继龟仓雄策、早川良雄等日本平面设计大师之后的第二代平面设计师。
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欧洲、美国等地,他都被视为一名设计天才。
福田繁雄与德国设计师岗特兰堡、美国设计师切瓦斯特并称为“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福田繁雄被誉为“五位一体的视觉创意大师”,即:多才多艺的全能设计人、变幻莫测的视觉魔术师、推陈出新的方法实践家、热情机智的人道关怀者、幽默灵巧的老顽童。
福田的每一种新观念都是他不断探索,尝试不同可能性的方法的结晶。
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
每一批作品都反映出他主观想象力的飞跃以及他控制和营造作品的匠心。
他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上的卓越成就,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平面设计教父”。
福田的创作范围相当广泛,除了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月历、插图、标志设计等之外,也涉及工艺品、雕塑艺术、玩具、建筑壁画、景观造型等各种专业领域。
他所涉及的设计领域,均能将其创作灵感发挥到极至,给人一种印象深刻的视觉美感与艺术表现力,流露其独特的创作魅力。
他的大量的"福田式"的海报作品更为世人所熟知,现在的平面设计书籍中几乎都会出现他的作品。
他善于运用图底转换、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以单纯简洁的元素,诙谐幽默的形式,创造出富有哲理性思维的视觉世界。
福田的海报语言简洁、幽默、巧妙并深刻,常以简练的线和面构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充分显示了他对图形语言的驾驭能力。
福田繁雄先生曾经指出:“设计中不能有多余”。
从这个观点中不难看出他的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的“恰倒好处”有某一个共通的契合点。
永井一正招贴海报图形风格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永井一正是日本著名的平面设计师,在20世纪初期对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创作的招贴海报以其独特的图形风格和色彩运用而闻名,成为了日本平面设计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研究永井一正招贴海报图形风格,不仅有助于了解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还能为当代设计师提供灵感和借鉴。
对永井一正招贴海报图形风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对设计的需求不断增长,设计师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传统,以符合时代潮流和用户需求。
永井一正招贴海报所展现的独特图形风格,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资源和学习对象。
通过深入研究永井一正招贴海报的图形风格特点、影响因素、设计原则和应用场景,可以更好地挖掘其设计价值,为设计师们提供更多的设计思路和灵感。
研究永井一正招贴海报图形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永井一正是日本著名的插画家和平面设计师,他的招贴海报作品在日本设计界具有重要地位。
对永井一正招贴海报图形风格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还可以为现代设计师提供借鉴和启发。
永井一正招贴海报的图形风格独具特色,探究其设计原则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分析其成功之处,为我们今后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永井一正招贴海报的历史背景和应用场景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该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其设计精神。
深入研究永井一正招贴海报的图形风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日本和世界平面设计的发展,提高设计水平,探索设计规律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是我们进行这项研究的重要动力和目的所在。
2. 正文2.1 永井一正招贴海报的历史背景永井一正是日本著名的平面设计师,他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间活跃于设计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意备受瞩目。
永井一正招贴海报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开始对设计和艺术展示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世界五大知名平面设计大师戴帆用天才向极峰探险戴帆是当今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广泛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之一,戴帆的平面设计的价值在于掀起了一场“美学革命”,打破源于西方的当代国际主义风格的常规与教条,也不同于当代日本平面设计的阴柔美学,把平面设计分割成诗歌、观念、宗教的载体,从民族的深层次文化中寻找基石建立自己美学的语言。
戴帆经常用分解、变形、抽象的手法处理物象,分解的极点,或仅具一目一羽;变形的极点,或类于行云流水;抽象的极点,是化为纯粹的曲线。
形固有失,神则兼得。
将异常的观念展开于同一个平面之上,边界彼此接续,并勾勒出一条虚线平面远未将多元体的维数缩减,而是对它们重新进行划分,令它们彼此交叉,以便使任意数目的多元体和情节得以并存。
融贯的平面是所有具体形式的交叉。
平面就是振动,就像海浪一样,就是展现于融贯平面之上的变动不居的边界,每个人都如一股海浪般推进,平面的语言是一股海浪般的振动沿着遍及整个平面的逃逸线而蔓延。
在平面设计的观念中,戴帆认为,平面其实是由许多累积之层(Ayer; F loor; Tier; Storey)所构成,层在于使物质成形,将强度限制于或将特异点固定于系统之中,层与层之间游弋着未成形、未经组织化、未被层化和去层化的意识。
昂首、辽阔的造型所构成的冥远、辽阔的空间与深邃、幽昧的平面所构筑的心理空间,地上、地下两个时空都是戴帆关注、谛视、凝想的永恒对象,圆的镜橼,方的扭周,两者之间是广大无垠、旋动不息的宇宙的缩影。
设计师在这里展示的是根本的事实,还有它转化成的想象、悲哀、希望、爱、欲望、美丽。
这个时代的中国的平面设计,不紧紧是设计师的,也属于这个国家的缩影,就像一个国家心脏跳动的心电图,是一种彷徨的心电图。
在这样的设计前面,你只有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美好的东西总是稍瞬即逝,记忆,是建立在经验之上。
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许不是看不到美的东西,而是看过之后,再无法忍受不美和平庸的东西。
那种气质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