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诊法一辨舌验齿共7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06 MB
- 文档页数:76
温病常用诊法-舌诊(1)
温病是指在感受外来邪气后,侵袭了人体的阳气,产生了一系列的病症。
在中医诊疗中,经常采用舌诊作为一种重要手段来了解温病的病
症和病情,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舌质
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温病的病情,通常包括舌色、舌型、舌质等方
面的变化。
例如,温病早期舌质多呈淡红色、舌苔较薄,而中晚期舌
质则可能出现发黑或紫暗色、舌苔粘厚等现象。
2. 舌苔
舌苔是舌面上的一层白色物质,也是判断温病病情的重要标志之一。
舌苔的厚薄、湿燥程度、表面光泽等都能反映出温病的状况。
当舌苔
薄而燥,局部发黑,可以表明风热感冒等病症;而舌苔厚腻而滑腻,
可能表明体内湿热、胃热等问题。
3. 舌形
舌形的变化在温病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舌头翘起、压胀感
明显、胃肠功能紊乱等都可能是温病的病症表现。
此外,舌尖、舌边、舌面等部位的形态也常常被用来判断出温病的类型和病情。
4. 脉象
舌诊与脉诊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温病的状况。
例如,脉象滑
数紧,而舌苔又腻且黄,表明可能有湿热之症;脉象浮紧而舌质苍白,
可能有气虚之症。
通过诊断舌苔、舌质、舌形及脉象,综合分析分察出温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病症,提高治疗效果。
温病常用诊法中的舌诊,具有简便、直观、无创等优点。
在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综合采用多种诊断手段,从而使治疗更加准确和有效。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舌诊在温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和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
温病舌诊指南(上)[附图]编者按:此文为《陈老舌诊心得》之续延伸阅读,主要为温病舌诊的内容,因内容较多,分为三篇发送,本篇为辨舌苔中白、黄苔内容。
温病舌诊的内容有辨舌苔和舌质两个方面,主要是从其状态、色泽、润燥等变化的观察,为温病的辨证施洽提供重要的依擦。
一、白苔白苔有厚薄之分。
薄者主表,候卫分之邪,一般见于温病初起,病变尚轻浅;厚者主里,候气分之邪,多因于湿热为患。
根据舌苔厚薄、润燥程度不同,分为下列6种。
1、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为外感温邪初袭人体,客于卫分的征象,多见于风温病初起。
风寒表证亦可见到苔薄白,但质地润泽,舌色正常,以此为别。
(编者按:现诸多舌诊书或中医书中,常有以薄黄苔对应风热表证之舌苔,在温病学教材以及温病学经典著作中大都以薄白苔作为温邪在卫表之舌征,黄苔为入气分之征兆,学者宜察之。
)治宜辛凉解表。
如症以发热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偶咳嗽,脉浮数,宜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如证见干咳为主,微恶风寒,口微渴,用桑菊饮。
若苔薄白而干燥较为明显,系表邪未解,肺津已伤。
多见于素体津液亏损而外感风热者,或感受风热病邪较重而津液耗伤者;或见于燥热病邪初犯肺卫者。
如《温热论》:“若苔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银花露、芦根汁等”2、苔白厚而粘腻苔白满布,质地较厚,板贴不松,垢腻润泽意义:湿热郁阻气分,湿浊偏盛。
治疗:开泄化湿。
常症见身热不扬,午后较甚,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
(编者按:卫表证明显常用三仁汤、吐泻为著可雷氏芳香化浊法,夹食滞可用一加减正气散,水湿重者可藿朴夏苓汤)叶天士:“再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也,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搏,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省头草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
”即指此种舌苔而言而言。
3、苔白厚而干燥是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的征象,亦主胃燥气伤,即胃津不足无以上承,肺气受伤,气不化液,故舌苔白厚而干。
治疗:先当养津,而后降湿浊。
如叶天士说:“再舌苔白厚而千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
17.温病的诊法辨舌、齿,斑、疹(1)17. 温病的诊法辨舌、齿辨斑、疹(1)同学们好,上次课呀,咱们讲的是温病的辨证,主要讲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同时呢还又谈了它们之前的关系。
今天哪,咱们就讲温病的常用诊法。
温病的常用诊法和《中医诊断学》讲的四诊,内容一样。
因为《中医诊断学》所讲的四诊的内容,它适用于各个学科,中医的所有领域都适合。
那么温病为什么又提出一个常用诊法了呢?就是在临床的诊断上啊,它有一些特殊性,要特别强调一下。
我们临床辨证论治,第一步首先是要进行四诊,也就是搜集临床资料,把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收集之后,再用我们的中医理论知识,进行加工、分析,然后才能辨证。
也就是说呀,辨证的第一步必须先要“诊”,然后才能“辨”,辨完之后才能“治”。
所以这个诊、辨和治,是一个系列的过程。
在温病的过程中,因为它有一些临床特殊的症状和体征,所以要特别地强调一下。
另外,还有一些症状和体征要进行临别。
你比如说,同是一个昏迷的病人,但是他昏迷的表现不一样,它的病因、病机、治法就都不一样。
所以同样是昏迷,各种不同的表现,就需要进行鉴别。
所以这一章啊,有些内容同学们可以自学,有些内容要重点讲一下。
下面咱们首先讲第一个部分,辨舌、验齿。
也就是舌诊和齿诊。
观察病人的舌象的变化和牙齿的变化,来对它作出诊断。
第一个部分,先是辨舌。
辨舌呢分舌苔和舌质两部分。
咱们是先讲苔,后讲质。
人的舌长在口腔,它虽然是很小的一个面积,但是它的在疾病的过程中对我们诊断来说,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舌肌它是一块肌肉,它和五脏六腑,直接、间接都有联系。
也就是说呀,五脏六腑的经脉,有的是直接和舌联系,有的是间接和舌联系。
总而言之都有联系。
所以它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这是从舌质来看。
那么舌质外边还有一层舌苔,上面有一层苔,在正常的情况下,舌质是淡红色,叫淡红舌嘛。
薄白苔。
舌肌本身哪是鲜红色,但是因为它外面有一层半透明的薄膜,因为这个半透明薄膜掩盖了它的鲜红色,所以就是淡红色。
第五章、温病的常用诊法(一、辨舌、验齿)诊法,属于《中医诊断学》的内容。
为什么这一章又特别提出温病的常用诊法呢?这是因为温病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特殊性,有些内容需要加以特别强调。
临床辨证论治首先要进行四诊,通过四诊收集临床资料,再把全面收集的临床资料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进行加工、分析,然后才能辨证。
也就是说,辨证必须先“诊”,然后才能“辨”,最后才能落实到“治”。
诊、辨、治是一系列的过程,缺一不可。
在学习温病学的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要特别加以强调外还有一些症状和体征要进行鉴别。
比如说,同是昏迷的病人,但由于昏迷的表现不同,病因、病机、治法就都不一样,当然就需要认真鉴别,这就属于诊法所要讲的内容。
这一章有些内容可以自学,有些内容要重点讲述。
一、辨舌、验齿辨舌、验齿也就是舌诊和齿诊,是通过观察病人舌象的变化或牙齿的变化,作出诊断的诊法。
1.辨舌辨舌,分为望舌苔与望舌质两部分。
人的舌长在口腔,它虽然体积很小,但是对疾病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舌肌称为舌质、舌体,是肌肉脉络组织,它内联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昀经络有的直接与舌联系,有的间接与舌联系,它们的功能状态都能通过经络反映到舌面上来,所以舌质的变化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舌肌上的经脉是相当丰富的,所以它的血液很充盈,颜色是鲜红的。
因为它上面覆盖了一层薄白苔,所以透过舌苔看舌质就是淡红的了。
舌苔是附着在舌面上的苔状物,由胃气蒸化胃津夹浊气而生成。
在正常的情况下,舌苔是薄白的。
正常的薄白苔应该是透过舌苔能够隐隐约约地看到淡红的舌质。
如果看到的舌质是鲜红光剥的,那就说明没有舌苔了。
如果只见舌苔而看不到舌质,那就是厚苔。
通过望舌质的变化,可以观察脏腑的虚实、气血津液的盈亏、阴阳的盛衰。
通过望舌苔的变化,可以观察感受邪气的性质、病位的浅深、胃气的强弱。
在温病的发展过程中,卫分证与气分证邪浅、病轻,以实证为主,所以舌象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舌苔上。
营分证、血分证因为损伤了血中的津液,甚至于损伤血液,舌象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舌质上。
温病常用诊法舌诊-V1温病常用诊法之舌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疾病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医生需要采用多种诊断方法,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其中,舌诊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尤其在温病的诊断中显得格外重要。
一、什么是舌诊舌诊是一种通过观察舌头的外观、形态、色泽、分布等表面特征来判断疾病的诊断方法。
从中医理论上看,舌诊能反映出体内脏腑的情况及相关病理变化,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舌诊在温病中的应用温病的诊断中,舌诊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检查方法,对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判断病情变化有着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舌诊在温病中的应用:1. 舌质:观察舌头的色泽,如果是病程较轻的患者,舌头呈现淡红色或淡白色;如果是病程较重的患者,则舌头呈现暗红色或紫红色。
2. 舌苔:舌头表面的苔膜颜色、形态、分布等特征也是判断温病病情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舌苔是黄色或灰黄色的,则可能是湿热内蕴、黄疸等疾病;如果舌苔是白色粘腻,又伴有口臭等症状,则有可能是内热消耗,阴虚不足的状态。
3. 舌形:舌头的形态也是温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舌头偏胖,呈现浑圆状,通常是湿热留恋;舌头有裂缝,往往是胃火上升的表现。
4. 舌边:舌边是否有牙痕是判断温病的又一重要指标。
健康人的舌头边缘没有牙痕,而舌边有牙痕的人通常是身体有热证的表现。
三、舌诊的注意事项为了准确判断疾病的病情和变化,医生和患者都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观察位置:观察舌头时,应该保持通透的光线和角度,并让患者伸出舌头放置在口外,不要受到影响。
2. 观察时间:舌头的状况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因此,医生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观察舌头,以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3. 能否用舌诊诊断所有疾病:尽管舌诊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检查方法,但并不能将所有疾病都诊断出来。
有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脉搏诊断和问诊等。
4. 科学用舌诊:舌诊是一种科学的检查方法,医生和患者都需要科学用舌诊。
温病常见舌象及体征
温病常见舌象及体征
温病, 舌象, 体征
本帖最后由传承中医于 2010-1-11 15:16 编辑
1-舌苔薄白舌边尖略红欠润2-舌苔薄白舌边尖略
红干燥
3-舌红苔白厚粘腻
4-舌红苔白厚干燥5-舌红绛苔白厚而腻6-舌红绛苔白厚,滑腻如积粉
7-苔垢白厚粗浊而板滞如
石碱
8-白砂苔9-白霉苔
10-舌红苔薄黄不燥11-舌红苔薄黄干燥12-舌红苔黄厚焦燥起芒刺或有裂纹
13-舌红苔黄厚腻浊14-舌红赤苔黑厚而
焦燥起刺,质地干涩
苍老
15-舌红赤苔黑薄而干
燥焦枯
16-舌质淡红苔黑而湿润为温病兼夹痰湿17-舌淡苔黑而干,
舌质淡白无华
18-舌淡苔黑滑润
19-舌淡红而干,其色不荣:多为心脾气血不足,气阴20-舌红苔黄薄干:
热入气分,津液受伤
21-舌红苔黄厚腻:
湿热蕴结气分
22-舌尖红赤起刺:心火上炎,多见于红绛舌的早期23-舌红中有裂纹如
人字形:心营热极
之征象
24-舌质光红柔嫩:为
邪热初退,津液未复
25-纯绛鲜泽热入心包,逆
传心包多见,病势骤变,病
程较短
26-舌绛而干燥27-舌绛而舌面有红点
28舌绛而有黄白苔,为邪热初入营血而气分之邪未尽29-绛舌上罩粘腻苔
垢
30-舌绛光亮如镜(镜
面舌)为胃阴衰亡的
征象
31-舌绛不鲜,干枯而萎32-焦紫起刺:又称
杨梅舌
33-舌紫晦而干(猪肝
舌)
34-舌紫晦瘀暗35-舌卷:常兼阴囊
内缩
36-舌体胀大:湿热蕴
毒,上泛于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