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用药经验:甲状腺肿瘤的克星——黄药子
- 格式:docx
- 大小:35.56 KB
- 文档页数:2
黄药子_黄药子的功效|用法用量黄药子《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药子药材名称黄药子拼音Hunɡ Yo Zǐ别名黄独、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香芋、黄狗头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茎。
冬前采挖块茎,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零余子:叶腋处的黄褐色珠芽,直径约1厘米。
性味苦、辛,凉。
有小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敷患处。
备注(1)本品块茎和零余子,含有毒成分,服过量可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瞳孔缩小,严重的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和心脏麻痹而死亡。
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内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饮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亦有用绿豆汤内服;或用岗梅半斤,清水5碗煎至2碗饮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黄药子药材名称黄药子拼音Hunɡ Yo Zǐ别名黄药(《日华子本草》),黄药根(《开宝本草》),木药子、大苦(《纲目》)。
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
夏末至冬初均可采挖,以9~11月产者为佳。
将块茎挖出,去掉茎叶,洗净泥土,横切成厚约1~1.5厘米之片,晒干。
原形态黄独(《唐本草》),又名:土卵(《唐本草》),金线吊虾嫫、山慈姑(《植物名实图考》),零余薯、黄虾蟆、毛卵陀、铁秤陀、黄金山药、金丝吊蛋、薯瓜乳藤、黄座勒、土芋、板薯、淮山薯、苦茅薯、草蔸薯、土首乌、草蔸苕、雷公薯。
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
块茎单生,球形或圆锥形,直径3~10厘米,外皮暗黑色,密生须根。
茎圆柱形,长可达数米,绿色或紫色,光滑无毛;叶腋内有紫棕色的球形或卵形的珠芽。
叶互生;叶片广心状卵形,长7~22厘米,宽7~8厘米,先端尾状,基部宽心形,全缘,基出脉7~9条;叶柄扭曲,与叶等长成稍短。
花单性,雌雄异株;小花多数,黄白色,呈穗状花序,腋生;花基部均有苞片2,卵形,先端锐尖;雄花花被6片,披针形,雄蕊6,花丝很短;雌花花被6片,披针形,先端钝尖,子房下位,3室,花柱3裂。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1. 附子热病耗伤心力,投以附子强心朱老用附子之标准:1)舌淡润胖嫩2)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3)面色苍白4)汗出,四肢欠温5)小便色清如果有以上情况出现,同时兼见有高热神昏、烦躁脉数、等症状亦当用附子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去甲基乌头碱,有改善外周及冠脉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泌尿系结石方中少佐附子3~5g有增强排石的作用风寒湿痹用附子者多,但风湿热痹亦有用附子者,此时常配伍苍白术、黄柏、蚕砂、忍冬藤、萆薢、薏苡仁,一方面是因为湿邪的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湿热蕴结,阳气被遏,故当借附子之辛热通阳,但风寒湿痹须大剂量(15~30g)而风湿热痹仅需小剂量即可(3~6g),这一点和江尔逊老先生于三仁汤中加附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地黄饮子里面加少量附子就有点少火生气的意思)2.苦参退热降泄,荡涤湿火,功效与黄连龙胆相近但“其苦愈甚,其燥尤烈”。
1)用于痢疾、伤寒治疗下痢赤白、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由湿热壅滞所导致的痢疾可用苦参与木香或黄连相配伍2)用于心律失常炙甘草汤+苦参(此时苦参量应大15~20g,其余情况6~9g为宜)3)用于湿疹常以苦参配白鲜皮、徐长卿、紫草、丹皮、蝉衣、黄柏、赤芍、土茯苓、甘草治疗急性与亚急性湿疹痒者加夜交藤渗出物偏多者加苍白术薏苡仁食鱼虾海鲜发作者加紫苏芦根干燥者加生地4)用于外阴湿痒朱老常以苦参配伍黄柏、紫草、白芷、蛇床子、威灵仙、白矾、花椒、防风、艾叶、雄黄做洗剂(每次10min )5)用于湿热所致的梦遗以及泌尿系感染6)用于乳糜尿脾肾不足,湿热下流孙一奎《赤水玄珠》端本丸:柴胡、黄柏、葛根、半夏、苦参、牡蛎、煅白螺丝壳3.白芥子辛温,味厚气锐,内逐寒痰水饮宽利胸膈,外走经络消痰结止痹痛除麻木对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的吸收有特殊功效1)用于渗出性胸膜炎有一点类似于悬饮张介宾:“白芥子消痰癖,除胀满极速。
”(白芥子的行气之功?)2)结节病西医:一种原因不明、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样慢性肉芽病变中医:痰核(朱丹溪:“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方十则
(1)顽痹——熟地黄、仙灵脾、鹿衔草、淡苁蓉、全当归、鸡血藤、露蜂房、蕲蛇、地鳖虫、僵蚕、蜣螂虫、炮山甲、全蜗、蜈蚣、广地龙、甘草
(2)慢性咳喘——红人参、北沙参、五味子、蛤蚧、麦冬、化橘红、紫河车
(3)热性咳嗽——金荞麦、鱼腥草、白花蛇舌、苍耳子、天浆壳、炙枇杷叶、化橘红、甘草
(4)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莪术、红参、生黄芪、怀山药、蒲公英、枸杞子、鸡内金、炮刺猬皮、生蒲黄、五灵脂、徐长卿、炮山甲、玉蝴蝶、凤凰衣
(5)肾阳不振——仙灵脾、仙茅、枸杞子、怀山药、紫河车、甘草
(6)慢性肝病——紫河车、红参须、炙地鳖虫、炮甲片、光郁金、参三七、生鸡内金、广姜黄
(7)肝癌——人参、丁香、苏木、桃仁、桂枝、姜黄、虻虫、苏子、五灵脂、绛香、延胡索、水蛭、阿魏、艾叶、川芎、香附、当归、吴茱萸。
(8)高脂血症及单纯性肥胖——制苍术、黄芪、草决明、丹参、冬瓜仁、泽泻、冬瓜皮、生山楂、淫羊藿、生薏仁、干荷叶、枳壳、半夏
(9)老年痴呆症——红人参、炙马钱子、川芎、地鳖虫、当归、枸杞子、地龙、制乳香、制没药、炙全蝎、紫河车、鸡内金、血竭、甘草
(10)癫痫——炙全蝎、炙蜈蚣、炙僵蚕、广地龙、陈京胆、川石斛、天麻、青礞石、天竺黄、白芥子、化橘红、石菖蒲。
黄药子可治瘿瘤药酒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股香泉,既可治病防病,又可养生保健、美容润肤,还可作病后调养和日常饮酒使用而起到保健功效。
现在介绍三种以黄药子为主料的药酒,可有效治愈瘿瘤。
黄药子酒【配方】黄药子500g,白酒2500ml。
【制法】将上药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即成;或用火烧1小时,惟烧至酒气香味出,瓶头有津即止火。
不待经宿,候酒冷,即可。
过滤去渣,贮瓶备用。
【功效】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主治】痰热互结所致的瘿瘤,如甲状腺瘤、淋巴结肿【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应控制饮用量。
【健康提示】引自《本草纲目》。
凡脾胃虚寒及肝功能不正常者忌服。
戒怒,忌食一切毒物。
验之临床多效。
复方黄药子酒【配方】黄药子、海藻各1200g,浙贝母900g,白酒7500ml。
【制法】将前3味研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加热,不时搅拌至酒沸腾,取出,连酒带药倒入坛内,趁热封闭,静置10日,过滤去渣,贮瓶备用。
【功效】软坚散结。
【主治】地方性甲状腺种。
【用法】口服:每次服10ml,日服3次。
【健康提示】引自《药酒与膏滋》。
验之临床多效。
紫菜黄独酒【配方】紫菜100g,黄独(即黄药子)50g,60度高粱酒500ml。
【制法】将前2味置容器中,加入高粱酒密封,浸泡10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散结消瘿。
【主治】甲状腺肿大。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0ml,日服2次。
【健康提示】引自《偏方大全》。
验之临床多效。
本贴士由掌健识网友创作并享有版权,更多健康知识,可登陆掌健识健康百科查看。
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的野生中草药――黄药子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块茎和零余子入药,性味苦、辛、凉,归肝、胃、心、肺经,具有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等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其含有薯蓣皂苷、薯蓣毒皂苷、黄药子帖类成分,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适应于多种肿瘤,如食管癌、胃癌、鼻咽癌、直肠癌、肺癌、淋巴癌、子宫癌、胰腺癌,甲状腺肿瘤、横纹肌肉瘤、乳房肿瘤等,特别是对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肿瘤作用强效明显。
因其成分有毒,久用或用量过大可致肝功能受损,严重中毒者可
引起昏迷、呼吸困难、心跳减慢,因此用此药时需权衡利弊,所以现在很少用于治疗普通疾病,一般只用于甲状腺疾病和抗恶性肿瘤,长期应用需定期检查肝功能,用量不宜过大,一般内服用量为5至10克每日。
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名称】黄药子【名称】Huang yao zi【别名】黄药,黄独、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香芋、黄狗头、黄独子、金钱吊蛋、黄金山药。
【科属】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
【产地】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
【性味归经】苦,寒。
有毒。
归肺、肝经。
【功效】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1、瘿瘤。
本品能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斗门方》治项下气瘿结肿,单以本品浸酒饮;亦可与海藻、牡蛎等配伍同用,如海药散(《证治准绳》)。
2、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本品能清热解毒,可单用或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并兼有止咳平喘作用,亦可治咳嗽、气喘、百日咳等。
【用法用量】煎服,5~15g;研末服,1~2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不宜过量。
如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并对肝肾有一定损害,故脾胃虚弱及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采收加工】夏末至冬初均可采挖,以9~11月产者为佳。
将块茎挖出,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泥土,横切成片,厚约1~1.5cm,晒干生用。
【化学成分】黄药子含黄药子素A~H,8-表黄药子E乙酸酯,薯蓣皂苷元、D-山梨糖醇、二氢薯蓣碱,还含蔗糖、还原糖、淀粉、鞣质。
【药理作用】1、对甲状腺的作用给正常大鼠喂饲含2%~10%黄药子的饲料4周,对体重及甲状腺功能(基础代谢、甲状腺重及其含碘量)均无影响;黄药子对硫氧嘧啶与磺胺吡啶等抗甲状腺药物造成的甲状腺肿(体重、基础代谢率、甲状腺重量及含碘量、血清蛋自结合碘等指标)无影响。
对0.1%硫氰酸钾造成的轻度甲状腺肿有对抗作用;对缺碘食物引起的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表现为肿大的甲状腺重量减轻、腺组织和血清蛋白结合碘增加。
对大鼠自发性甲状腺肿亦能改善。
黄药子的此项治疗作用与其中所含的碘有关。
2、对平滑肌的作用黄药子酊剂和煎剂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对未孕家兔与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表现为强直性收缩与节律性收缩,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能被苯海拉明所取消。
分享一味抗癌中药——黄药子,化痰散结、解毒消肿,用于多
种癌症
黄药子
【品种来源】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
主产于浙江、江西、贵州、河南等地,生于山野丛林间,现亦有人工栽培。
于冬季采挖,洗去泥土,剪去须根,横切成约1厘米厚的片,晒干备用。
【别名】黄独、黄药、金毛狮子、金线吊虾蟆等。
【性味】味苦、辛,药性凉,有毒。
【归经】入肺、肝、胃经。
【功效】化痰散结,解毒消肿,抗癌抑癌。
主要用于食管癌、胃癌、直肠癌、甲状腺癌及乳腺癌、肺癌、宫颈癌、淋巴肉瘤、上颌窦癌等。
此外,本品是中医治疗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的良药。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含黄药子素A、黄药子素B、黄药子素C及皂甙、碘、还原糖、蔗糖、鞣质、淀粉等成分。
近代临床应用研究证实,本品对食管癌、胃癌、肠癌、甲状腺癌等确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除抗癌作用,本品还有抑制皮肤真菌及治疗缺碘性甲状腺肿等作用。
【日常应用】本品抗癌,日常应用以单味浸酒,或复方煎汤服为主,亦有制成糖浆、片剂、丸剂、注射液应用。
•煎剂
(1)黄药石穿饮:黄药子、石见穿、急性子、冬凌草,加水煎2次汁,分2—3次服,每日1剂。
适用于食管癌等。
(2)黄药威灵汤:黄药子、威灵仙、昆布、白毛夏枯草,加水煎汁,分2—3次服,每日1剂。
适用于甲状腺癌。
【使用注意】肝功能失常者禁用。
黄药子的介绍_黄药子的功效作用黄药子,也叫朱砂七,此药为寥科植物金线草(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全草,因其根茎呈朱砂色,故得此名。
为缠绕草质藤本,什么是黄药子?黄药子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黄药子的资料,欢迎阅读。
黄药子的介绍黄药子,中药名。
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块茎。
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具有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之功效。
常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入药部位干燥块茎。
性味味苦、辛,性凉。
归经归肝、胃、心、肺经。
功效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用法用量6-9g;或浸酒;研末1-2g。
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敷患处。
禁忌本品块茎和零余子,含有毒成分,服过量可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瞳孔缩小,严重的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和心脏麻痹而死亡。
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内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饮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亦有用绿豆汤内服;或用岗梅半斤,清水5碗煎至2碗饮服。
采集加工栽种2-3年后冬前采挖块茎,以9-11月采者为佳,去掉茎叶、须根,洗净,切厚约1-1.5cm的片,晒干或鲜用。
生理特性缠绕草质藤本。
块茎卵圆形或梨形,直径4-10厘米,通常单生,每年由前一年的块茎顶端抽出,很少分枝,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须根。
茎左旋,浅绿色稍带红紫色,光滑无毛。
叶腋内有紫棕色,球形或卵圆形珠芽,大小不一,最重者可达300克,表面有圆形斑点。
单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或卵状心形,长15(-26)厘米,宽2-14 (26) 厘米,顶端尾状渐尖,边缘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
雄花序穗状,下垂,常数个丛生于叶腋,有时分枝呈圆锥状;雄花单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针形,新鲜时紫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被基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1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目录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记朱良春老师生平及学术思想1、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不可滥用2、苦参性苦寒沉降,调心律,抗菌止痢3、白芥子利气豁痰、搜剔内外4、白附子祛风定痛,兼疔室早5、黄药子降火消瘤、止咳止血6、路路通行气活血、利水消肿7、茜草止血活血、兼能利水8、泽泻利大小便、轻身减肥9、桑寄生降压平肝,兼疗胸痹10、牵牛子泻水逐痰,消积通便11、生栀子为主治疗胰腺炎有特效12、人参、五灵脂同用效佳而无弊13、台乌药解痉排石,又疗清稀涕涎14、油松节固卫生血,亦治痹嗽不眠15、香甘松醒脾、解郁安神16、马钱子健胃、宣痹疗瘫17、六神丸之妙用18、天花粉的五用19、天南星善止骨痛20、鬼箭羽活血降糖21、北细辛治咳逆、水肿、痹痛,善愈口疮22、威灵仙疗痛风、黄疸、骨刺,功在通利23、十大功劳善清虚热,补而不腻24、一枝黄花清热解毒、疏风达表25、疏肝妙品生麦芽26、为“十八反”平反27、半夏应用新探28、萆薜功效阐析29、黄芪配地龙治慢性肾炎30、庵蔺配楮实消鼓胀腹水31、苍耳子有通督升阳之功32、稀莶草具解毒活血之妙33、五灵脂降浊气而和阴阳34、生槐角润肝燥以定风眩35、马鞭草祛瘀消积、清热解毒功奇36、川桂枝平降冲逆、温复心阳效捷37、泻脾泄热法治实火口疳38、温补镇摄法疗顽固失眠39、刘寄奴治瘀阻溺癃40、白槿花泄下焦瘀浊41、黄芪配莪术治慢性胃疾,消瘕瘕积聚42、僵蚕配蝉衣疗疮疡痈肿,除温热疫毒43、土茯苓治头痛、疗痛风44、茅苍术升清气、除癖囊45、枸杞子治肝病齿衄、阴虚胃痛46、露蜂房疗带下清稀、阳痿久咳47、律草的妙用48、小麦的佳效49、仙灵脾为燮理阴阳之妙品50、葶苈子乃泻肺强心之佳药51、益母草应用举隅52、徐长卿配伍琐谈53、太子参配合欢皮,功擅调畅心脉、益气和阴54、片姜黄配海桐皮,效专行气活血、通络定痛55、鲤鱼消水有殊功56、石斛除痹奏佳效57、石菖蒲功擅治痰58、紫石英效专温摄59、阿魏消积破癜、内服外治咸宜60、紫菀辛润宣肺、二便滞塞俱效61、白薇轻清虚火、透泄血热62、僵蚕散风定痉、化痰软坚63、白头翁功效探析64、蒲公英应用琐谈65、五倍子敛肺涩肠、解毒医疮66、牛蒡子疏散宣透、止咳利咽67、柴胡能升能降68、木瓜既涩又通69、莱菔子功用三辨70、马齿苋清热活血71、补阴妙品楮实子72、催眠止痒夜交藤73、葛根解痉通脉、升举元气74、地榆护胃抗痨、蠲痹通淋75、桑椹子滋补肝肾、养血熄风76、黄明胶止血养血、消瘀散痈77、生大黄推陈致新、延缓衰老78、鱼腥草泄热解毒、清上利下79、全蝎熄风定痉、开瘀蠲痹80、蜈蚣搜风舒挛、祛瘀解毒81、地鳖虫活血化瘀、疗伤化癜82、白花蛇搜风通络、攻毒定惊83、水蛭破瘀消癍、抗癌利水84、守宫通络起废、解毒消坚85、蝼蛄利水消肿、功力较猛86、蟋蟀温肾利水、性较温和87、蛤蚧温补肺肾、定喘兴阳88、海马温肾壮阳、补肾固下89、夜明砂清热散血、明日消翳90、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91、半夏生用止呕之功始著92、巧用葱白鲜散外感风寒93、七叶一枝花与拳参94、野蔷薇根与白残花95、鳖甲煎丸释义96、生川、草乌治痹97、仙鹤草能行能止98、八月札理气通淋99、痢泻散治痢疾、肠炎100、六轴子疗顽咳、疼痛101、乌梅性虽酸涩亦主暴痢102、玉米茎心及须叶均入药跋—跋二※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记朱良春老师生平及学术思想——朱步先我的老师朱良春先生已经走过了六十载医学生涯。
解毒中草药之黄药子黄药子功能化痰散结、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瘿瘤瘰疬、无名肿毒、咳喘气逆、癌症肿瘤等病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瘿瘤;喉痹;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肿瘤;吐血;衄血;咯血;百日咳;肺热咳喘。
《中华草本》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全国中草药汇编》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②《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
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解毒黄药子的成分药理本品含二萜类化合物黄独素(黄药子萜)A、B、C,还含有碘、皂甙、鞣质,还原糖等。
黄药子含淀粉40%以上,此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薯蓣皂角等。
实验研究证明,本品对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油剂对子宫颈癌14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对消化道肿瘤及甲状腺瘤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日本学者对部分中药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的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中,用试管内(Hela)试验证实,黄药子对癌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5%以上。
我国学者用黄药子复方抗癌乙片(黄药子、夏枯草等)对用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诱发的小鼠胃磷状上皮癌前病变及癌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抗癌乙片对食管重度增生者进行临床治疗与实验证实,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精脒和唾液精脒含量,与细胞学复查结果一致,有较好的食管癌前病变阻断性治疗作用。
此外,黄药子对动物实验性缺碘和不明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有治疗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解毒黄药子的现代应用黄药子临床治疗恶性淋巴肉瘤、甲状腺肿瘤及消化道肿瘤等方面应用较多,但多以复方为主或辅以黄药子油外用。
1.恶性淋巴瘤陈氏报道,用消恶性淋巴瘤方(白花蛇舌草、黄药子等)为基本方配合辨证施治,并辅以外敷治疗恶性淋巴瘤11例(包括网状细胞肉瘤、何杰金病、淋巴肉瘤、滤泡性淋巴瘤等)。
朱良春用药经验:甲状腺肿瘤的克星——黄药子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地下块茎。
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其功用有八个字的说明:“凉血降火,消瘿解毒”,颇为扼要。
朱老指出:解毒,是指黄药子“主诸恶肿疮瘘:一喉痹、蛇犬咬毒”(《开宝本草》)的作用;消瘿,是指其对甲状腺肿瘤有消散之功;降火,是指其可用于“心肺热疾”(《大明本草》);凉血则指其清热止血的功效。
朱老经验:黄药子确为甲状腺肿瘤、甲亢卓效药。
苏颂谓有关记载见孙思邈《千金月令》,用黄药子酒治瘿,“时时饮一杯,不令绝酒气”。
在服药过程中,“常把镜自照,觉消即停饮,不尔便令人颈细也”,并谓刘禹锡《传信方》“亦著其效”。
说明早在唐代便用它治疗甲状腺瘤(可能也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
朱老临床常用黄药子为主药,配夏枯草、生半夏、僵蚕、橘络、海藻、昆布、牡蛎、青陈皮、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土茯苓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品,治疗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瘤,约需2~3个月,多可恢复正常。
但对甲亢患者,不可用海藻、昆布、海带之类含碘多的药物,因为碘虽可暂时抑制甲状腙激素的释放,使甲亢症状减轻,但当这种抑制作用减退或消失,甲状腺激素大量合成或释放,可致使病情反复并加重,缠绵难愈。
更重要的是,甲亢病人虽多合并甲状腺肿大,但其病机多为阴虚阳亢,或气郁化火,与单纯性甲状腙肿不同,故甲亢虽以黄药子为主药,必伍以大剂滋阴降火药,如生地、玄参、麦冬、黄连、丹皮、夏枯草、牡蛎(此药不含碘,故仍可用),再加赤白芍、桃仁、红花、浙贝、僵蚕、香附、蒺藜、珍珠母等活血化瘀、理气舒郁之品,始克奏功。
居×,女,3l岁。
心悸,烦躁易怒,多汗畏热,多食易饥,手颤,
乏力,月经闭止近半年。
眼球略有外突,甲状腺中度弥漫性肿大。
脉弦滑数,舌红、苔薄黄。
实验室检查:碘吸收率升高,高峰提前(3小时>30%.24小时>59%),T3抑制试验阳性,血清L、T4超出正常值。
证属气阴两虚、虚火内燔,拟滋阴、泻火,兼用益气化瘀,处方:赤芍、白芍、玄参各12克,麦冬20克,生地、生牡蛎(先煎)、夏枯草各30克,黄连、香附各6克。
丹皮、桃仁各10克,黄药予、太子参各15克,生黄芪、丹参、益母草各18克。
20剂后,症状减轻,原方加僵蚕、浙贝、连翘、蒺藜、土茯苓,又20剂,月事已通,继续用上方,略事加减,坚持服药至60剂,诸恙悉减,体重增加。
实验室检查指标均已正常。
目前仍在巩固观察中。
黄药子有凉血止血之功,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诸血证,可单味用,也可配伍凉血止血药如侧柏叶、旱莲草、小蓟等同用。
亦可用治咳嗽,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朱老指出:上述功用,主要在于黄药子凉血降火之力,如用以治疗甲亢、甲状腺肿大及肿瘤,是因为其病乃阴虚阳亢或气郁化火,平其火热则其肿自消,不同于海藻、昆布、牡蛎辈之咸寒、软坚、散结;用以治疗咳喘,亦必因热而肺失清肃者,不同于贝母、杏仁、瓜蒌之止咳化痰。
至若血证,若非血热妄行,黄药子亦不可轻投也。
黄药子药性平和,可蒸而食之,如杜甫《同谷七歌》:“黄独元苗山雪盛”注:“黄独状如芋子,肉白皮黄可蒸食,”可证。
朱老在长期使用黄药子的实践中亦未发现其毒副作用。
唯笔者在国外工作时,曾治一女性甲状腺瘤,每剂用黄药子10克,服至第九剂时,患者突然出现身目俱黄,停药后两三周,其黄始退。
说明使用中仍宜慎重,剂量亦需掌握,一般以10~15克为宜。
无火热,或脾胃虚寒者慎用。
此外,目前市售黄药子品种亦较混乱,也是一个问题,如叶橘泉先生《现代实用中药》记载的黄药子为毛茛科植物,谢宗万先生在1960年8卷2期《药学通报》上的文章更报道有蓼科植物朱砂七及蓼科植物荞麦七,虎耳草科植物老蛇盘及薯蓣科植物黄独4种。
朱老认为当以黄独为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