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7
第11课《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
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
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
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河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
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本课所节选的有关“小团圆媳妇”的这一部分,是小说第五章的第五至第十节。
第五章讲“我”的邻居之一老胡家的故事。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12岁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但是由于过分大方,不合世俗,常遭婆婆无端打骂,左右邻居也都支持这种行为。
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信跳大神的人的话,用开水洗澡的办法来给小团圆媳妇治病,很多人都来看热闹。
节选的文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跳大神的把她放在大缸里用滚热的水浇,给她“洗澡”,终于将小团圆媳妇折磨致死。
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涟漪.(y ī) 2.拯.救(zh ěng) 3.欺侮.(w ǔ) 4.荒谬.(mi ù) 5.渲.染(xu àn) 6.窗棂.(l ín ɡ) (二)多音字1.扎⎩⎪⎨⎪⎧ 包扎.z ā扎.花zh ā 2.蒙⎩⎪⎨⎪⎧ 蒙.起来m éng 蒙.骗m ēng3.露⎩⎪⎨⎪⎧ 露.水l ù露.马脚l òu 4.通⎩⎪⎨⎪⎧ 一通.t òng 通.红t ōng 5.横⎩⎪⎨⎪⎧ 横.行h éng 横.财h èng 6.丧⎩⎪⎨⎪⎧出丧.s āng 丧.失s àng 二、写准字形 1.⎩⎪⎨⎪⎧ 神c ǎi 采扎c ǎi 彩 2.⎩⎪⎨⎪⎧ 作揖缉拿 3.⎩⎪⎨⎪⎧ di àn 惦记di ān 掂量 4.⎩⎪⎨⎪⎧ 碗di é碟通di é牒5.⎩⎪⎨⎪⎧ 赤身lu ǒ裸体脚hu ái 踝 6.⎩⎪⎨⎪⎧ s ī撕扯s ī厮杀 7.⎩⎪⎨⎪⎧ xi ǎng 享福万事h ēng 亨通 8.⎩⎪⎨⎪⎧ 波l án 澜不惊五彩斑l án斓三、辨析词语1.世面 市面1.含辛茹苦:形容经受艰辛困苦。
如何解答小说中叙述人称(或角度)题[课内挖掘]小说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文中的“我”以一个儿童的眼光,洞彻了整个过程的细节及其可笑可悲的荒谬。
文中的“我”绝非是强加的旁观者和局外人,而是作为小说中的一个角色,作为生活的见证人而存在。
正是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运用,给萧红的小说带来了强烈的情感效果;而且这种角度所特有的叙事功能,使她的作品增加了内容含量,也使读者在与叙述者的娓娓交谈中易于产生一种艺术的共鸣和认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考点讲解]叙述人称或叙述角度属于情节叙述手法,是高考情节手法类题型的一个重要考查点。
叙述人称或叙述角度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在具体的作品中,“叙述者”既不等同于作者,也不完全等同于小说中的人物。
把握小说中的叙述人称或叙述角度的特点,辨别其类别,分析这些叙述人称或叙述角度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题目。
一、考题试做(2014·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
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
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组成的梦幻诗篇。
萧红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孤独与忧伤、寂寞与怅惘,真诚地融入一篇篇追忆,透过浑朴简婉的笔调与洗尽铅华的轻淡词句,愈发烘衬出那个幽暗、冰冷的、令人窒息的时代……【课内挖掘】小团圆媳妇死后,周围人依旧是麻木的。
有二伯有一句话说:“你问这个干什么,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一伸腿就算完事………”“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被婆婆家人和好事的乡亲们折磨而死后竟没能使愚昧的人们产生任何思考,他们竟说出人的生命不如鸡这样的话,麻木迂腐的乌云依然笼罩在呼兰河的上空。
⊙精彩运用请结合本文深刻理解这段文字,多角度审题,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示例】固执与愚昧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
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
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
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
一架直升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
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上帝会与我共在的!”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地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
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课文导读《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它断断续续,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的,从一个片段跳入另一个片段,让人摸不到脉络。
它以一个孩子单纯天真的视角,描绘一个小镇上的世态人情,记叙作者童年生活的点滴。
作者萧红写出了呼兰河人的寂寞,写出了呼兰河人的愚昧,写出了呼兰河人的麻木,写出了呼兰河人的消极,也写出了呼兰河人的希望。
《呼兰河传》风格明朗,笑里含着沉痛,以一个孩子的小视角,反映出中国的一个大时代。
《小团圆媳妇之死》通过描写健康活泼、天真善良的小团圆媳妇被折磨而死的经过,批判了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和戕害。
◎思路梳理[国学知识诵读区]◎背名句1.李白的《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无奈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读经典经典: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符读书城南》翻译:人如果不通晓古今,就如马、牛穿着人的衣服。
赏析:所谓通达古今的道理,无非是指做人的道理。
先圣先贤留下来的格言,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才不致失去了人的正道。
既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也是教我们如何做通达古今的人。
要不违背做人的本意,心眼不要如牛马一般,只看眼前的一把粮草,而看不到天的寥廓。
当你认为自己是马牛的时候,你就是马牛,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人,你做的便该是人做的事。
至于知识分子,更应该懂得做人的道理。
偏偏历史上,乃至在现今社会中,有许多读书人道貌岸然,实则徒有虚名,今天他们读到这先贤之言,定会茅塞顿开。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波澜.(lán)奔忙不迭.(diē)祈.福(qǐ) 戕.害(qiāng)B.涟漪..(lián yī) 拯.救(zhéng)联袂.(mèi) 拙.劣(zhuō)C.虔.诚(qián) 窗棂.(líng)畏葸.(xǐ) 温驯.(xùn)D.裸.体(luǒ) 悲怆.(chuāng)否.泰(pǐ) 绯.闻(fěi)解析:选C A项,“迭”读dié,“祈”读qí;B项,“拯”读zhěng;D项,“怆”读chuàng,“绯”读fēi。
2.下列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描摹含辛如苦骨髓渲染B.凝固门廷若市喇叭酬谢C.欺侮探头探恼疙瘩围拢D.作揖荒谬绝伦碗碟眩晕解析:选D A项,如—茹;B项,廷—庭;C项,恼—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解析:选C C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指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
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是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项,“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课时作业11《呼兰河传》知能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动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
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这样的例子________。
那它们为什么又要消耗大量能量进行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们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使动物从小就能________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这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________。
而有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
还有人认为,游戏其实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
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
游戏对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能巧妙地将它们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来说,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创造性、想象力、________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
动物的游戏行为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其天性的表现是“自我娱乐”B.而“自我娱乐”是其天性的表现,正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C.而其天性的表现就是“自我娱乐”,正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D.正像“自我娱乐”是其天性的表现一样,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也是动物的天性[解析]前面说有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后面应是对“自我娱乐”的解说。
为保持句子陈述对象的连贯性,宜用“自娱自乐”作下一个句子的开头;再紧承“其天性”进行陈述。
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第11课《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时间:45分钟满分: 5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圩.堤(yú) 虔.诚(qián) 拯.救(zhěng) 生肖.(xiào)B.连累.(lèi) 窗棂.(líng) 阙.如(quē) 媒妁.(shuò)C.荒谬.(miù) 整饬.(chì) 丰稔.(rěn) 重创.(chuāng)D.木讷.(nà) 感喟.(kuì) 悲怆.(chuàng) 灵柩.(jiù)答案 C解析A.圩wéi;B.累lěi;D.讷n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棉袄描摹起锚英雄辈出B.舔舐拯救诨名抵掌而谈C.虔诚酬谢搭讪鞭辟入理D.窗棂船坞嘻闹粼次栉比答案 D解析A.全正确;B.抵-扺;C.理-里;D.嘻-嬉,粼-鳞。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B.“这,这个……”别里科夫战战兢兢....地说,“这恐怕不好吧,要是传出去……”C.她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很普通的学校里上的,虽然师出无名....,但今天她却成了这一领域中的杰出人才。
D.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答案 B解析A.三人成虎: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C.师出无名:谓出兵而无正当理由。
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当的理由。
D.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
提出请求时用的套语。
是一个自谦之词。
用在此处不当。
4.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就像乡村里田间地头上所自由生长出来的野花野草一样,小团圆媳妇这个长得如同十五、六岁大的十二岁乡村女孩是非常健康、快乐、开朗的。
B.小团圆媳妇终于死在了半夜。
活页作业(十一)《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没有根基、没有灵魂的校训不足为训....,如果不能承载思想,不能承载知识,那么,校训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几个字而已。
②要知道,总让孩子远离挫折,苦的往往是孩子的将来,因此,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持之以恒的挫折教育,而不是浅尝辄止....。
③你真是太没有同情心了!现在灾区的人们生活非常困难,你自己细大不捐....也就罢了,人家捐钱捐物,你还在一旁说风凉话!④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使整形手术风险很高。
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⑤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
近日,长沙市警方和工商、卫生等部门上下其手....,一举捣毁了多个制藏窝点。
⑥皇家马德里邮轮总公司的新游轮近日在弗罗里达州靠岸,这座“漂浮之楼”使周围的大楼相形见绌....。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解析:①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②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指不深入钻研。
常用作谓语和定语。
③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
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
也形容包罗一切,用在句中是望文生义;④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现在也可以用于产品、市场等好坏事物混杂在一起。
属于用错对象;⑤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属于褒贬错用;⑥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特朗普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和经得起推敲的施政纲领,却凭着各种争议敏感事件的抨击而获得许多民众支持,最终当选美国总统。
B.虽然虚拟现实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不久的将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对于游戏、社交亦或是其他领域,一定会是一种新的平台。
呼兰河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字帖.(tiâ)妥帖.(tiē)着.凉(zháo)着.陆(zháo)B.蚂.蚱(mà)蚂.蜂(mǎ)蒙.昧(mãng)蒙.古(měng)C.勾勒.(lâ)悲怆.(qiàng)感喟.(kuì)阙.如(quē)D.涟漪..(yī)懵.懂(měng)遒劲.(jìn)间.隔(jiàn)解析:A项,“着陆”的“着”读“zhuó”;C项,“悲怆”的“怆”读“chuànɡ”;D项,“遒劲”的“劲”读“jìnɡ”。
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倔起倔强婉约惋惜B.炫目眩晕慈祥安祥C.描摹磨丝末世没世D.交好姣好愕然谔谔解析:A项,倔起—崛起,B项,安祥—安详,C项,磨丝—摩丝。
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果然,不一会_________就洗起澡来了,洗得吱哇乱叫。
(2)和张大勇_________参加体育训练的还有刘强。
(3)另外的一个因为她的儿妇跟着人家跑了,要把她_________死了,一天到晚的,不梳头。
(4)但却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_________,总算是不无所得的。
A.功夫一起污辱市面B.功夫一齐污辱世面C.工夫一起羞辱世面D.工夫一齐羞辱市面解析:工夫,指所占用的时间,功夫指本领,造诣。
句中应为“工夫”。
一起,强调是一块、一同去做某事,一齐,强调是同时做某时。
句中应为“一起”。
羞辱,是耻辱,强调内心感觉或使别人感到耻辱;污辱,使对方人格名誉受损或自己蒙受耻辱。
句中应为“羞辱”。
世面,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见了世面指增长了阅历;市面,是城市工商业状况。
句中应为“世面”。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看热闹的人,前赴后继....的来看。
(第11课)《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祖父和我萧红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
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
果树于是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
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地瞎闹。
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籽踢飞了。
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趴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
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
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时间:40分钟满分:55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波澜.(lán)抽帖.(tiâ)祈.福(qǐ) 戕.害(qiāng)B.涟漪..(lián yī) 拯.救(zhãng)联袂.(mâi) 拙.劣(zhuō)C.虔.诚(qián) 窗棂.(líng)畏葸.(xǐ) 温驯.(xùn)D.裸.体(luǒ) 悲怆.(chuāng)否.泰(pǐ) 绯.闻(fěi)解析:A项,“帖”读tiě,“祈”读qí;B项,“拯”读zhěng;D项,“怆”读chuàng,“绯”读fēi。
答案:C2.下列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描摹童心未眠骨髓奔忙不迭B.凝固门廷若市喇叭没头没脑C.欺侮探头探脑疙瘩波斓不惊D.作揖荒谬绝伦碗碟倾家荡产解析:A项,眠—泯;B项,廷—庭;C项,斓—澜。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青岛市“单独两孩”生育证陆续下发,咨询者络绎不绝....。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解析:A项,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连,连续不断。
该成语使用正确。
B 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或拥护的一方。
此处望文生义。
C项,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此处用错对象。
D项,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
不能指天气,此处望文生义。
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B.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上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或“根本原因”。
C项,不合逻辑,“谁又能否认它不是”应改成“谁又能否认它是”。
D项,成分残缺,可在“美德”后加“的人”。
答案:B二、阅读鉴赏(33分)(一)课内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天一黄昏,老胡家就打起鼓来了。
大缸,开水,公鸡,都预备好了。
公鸡抓来了,开水烧滚了,大缸摆好了。
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的来看。
我和祖父也来了。
小团圆媳妇躺在炕上,黑忽忽的,笑呵呵的。
我给她一个玻璃球,又给她一片碗碟,她说这碗碟很好看,她拿在眼睛前照一照。
她说这玻璃球也很好玩,她用手指甲弹着。
她看一看她的婆婆不在旁边,她就起来了,她想要坐起来在炕上弹这玻璃球。
还没有弹,她的婆婆就来了,就说:“小不知好歹的,你又起来疯什么?”说着走近来,就用破棉袄把她蒙起来了,蒙得没头没脑的,连脸也露不出来。
我问祖父她为什么不让她玩?祖父说:“她有病。
”我说:“她没有病,她好好的。
”于是我上去把棉袄给她掀开了。
掀开一看,她的眼睛早就睁着。
她问我,她的婆婆走了没有,我说走了,于是她又起来了。
她一起来,她的婆婆又来了。
又把她给蒙了起来说:“也不怕人家笑话,病得跳神赶鬼的,那有的事情,说起来,就起来。
”这是她婆婆向她小声说的,等婆婆回过头去向着众人,就又那么说:“她是一点也着不得凉的,一着凉就犯病。
”屋里屋外,越张罗越热闹了,小团圆媳妇跟我说:“等一会你看吧,就要洗澡了。
”她说着的时候,好像说着别人的一样。
5.“大缸,开水,公鸡,都预备好了”,“公鸡抓来了,开水烧滚了,大缸摆好了”。
文章一开始,为什么一再强调这些?(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章一开始强调,人们在严肃地忙碌着一件荒谬的事儿,目的在于暗示下文小团圆媳妇洗澡悲剧的开始。
6.“小团圆媳妇躺在炕上,黑忽忽的,笑呵呵的”说明了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在暗示小团圆媳妇没有病。
7.文中写“我”给她一个玻璃球,她见婆婆不在眼前,便要坐起来弹球。
这些说明了什么?(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些都说明了这个童心未泯的女孩是正常的,健康的。
与后文受到的非人折磨以致惨死相对照,更突出了人们的愚昧麻木。
8.为什么只有“我”敢说她没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可见其他人都是病态社会中的病人。
在思想上有病的人眼中,正常人反而是有病的人。
“我”是一个孩童,还未受到病态社会的感染,因此只有“我”敢说真话。
(二)课外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小城三月萧红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
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
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
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
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
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
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
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
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
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
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
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
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
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
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
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
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
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
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
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
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
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
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
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
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
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
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
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
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
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
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
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
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
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
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
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
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
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
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
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