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师大版科学七下第五章生态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3
生态系统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3.使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4.使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原理,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及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能力。
2.通过食物网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1)从具体的食物网再到抽象的文字食物网简图,使学生明确食物链、食物网的文字表示方法。
(2)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掌握食物网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
2.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1)是不是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构成食物链?(2)为什么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1)给学生大概介绍三种食物链,说明捕食食物链是最主要的形式。
(2)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为10—20%,超过五个营养级,其能量一般不足以维持生物的生存了,这个问题可留待学习了能量流动规律后回答。
三、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谈话法。
四、教具准备池塘生态系统的挂图、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的文字表达简图等(上述图及板书可由银幕显示)。
多媒体教学器材。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多媒体教学银幕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理解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探讨:①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果将最后一句改为“这些生物共同构成______,则答案又是什么呢?(群落)②生态系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案:既有大量的植物,也有大量的动物,还有很多微生物。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5章生态系统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第五章生态系统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综合体。
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最重要,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死亡的有机体分解为
工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
点必须是生产者,然后一级一级画箭头,直到最高级消费者。
、食物网中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如果地球上没有了阳光,则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最先和最后灭亡的分别是
存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其珍贵程度不亚于国宝大熊
5 4 3 2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师大七下-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生态系统知识点知识梳理一、种群⒈种群是指在一定的地域或空间中,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注意点:一个种群的个体有大小,年龄,雌雄等差别。
⒉种群是由同一种生物的许多生物个体组成的,但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单一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注意点:种群密度是指一定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计算方式为:种群密度=生物个体的数量÷种群生存的面积或容积。
二、群落⒈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各个生物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组成的集合体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多种种群的集合体。
一个群落中的生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食物关系,竞争关系和互助关系等,它们分布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种群分布的地域性和种群密度差异)。
⒉根据群落的基本特性及生存环境,可将群落分为陆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物群落,其中陆生生物群落又分为热带雨林群落,常绿阔叶林群落,针叶林群落,草原群⒊植被①覆盖地面的植物及群落叫做植被。
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植被可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或栽培植被)。
②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有降水量,气温,光照条件和土壤条件等③沙丘上出现草本植物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出现灌木群落出现乔木,形成乔木群落(即天然森林的形成)。
三、生态系统的分类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它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三类。
注意点:①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面积最大,最复杂,对环境作用最明显的生态系统。
②吃植物的动物叫做草食性动物,吃草食性动物的动物叫做肉食性动物。
四、生态系统的组成⒈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按照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特征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养分等物质和能量。
华师大版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态系统》每课教学反思1种群和群落本节课程教学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其中以实例引导、小组合作和讨论、自主研究等方式为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中种群的概念、分类、特征和适应性,并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本节课程设计中还将“保护环境责任意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增强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责任感。
2生态系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是我们判断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因此,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教师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发生变化,注重引导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
很明显,这个教学目标设计只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应把"怎么学"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
教师按教材内容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并通过操练求得巩固的方式。
这就是“以知识为一中心"的课程所具有的一般特点,无视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社会性发展和身心健康,这片断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展开教学,使教学过程变得牛动,活泼,有效,但还未能真正理解教材,不可避免地返回到刻板化、程序化的老路上去。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牛物与环境的认识,对于学生形式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保意识都很重要,教学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食物网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辨析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简单讲述,利用图示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1+1教育_科学_老师个性化教案
教师施家栋学生姓名陈沛佳上课日期
学科科学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华师大版
类型知识讲解□:考题讲解□:本人课时统计第()课时共()课时
学案主题复习班主任沈宝莲授课时段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
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第五章生态系统
1、种群是在的的集合体。
2、一个种群里的个体,可以有之分,之差,之别。
3、在一定的空间和地域中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简称。
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的联系。
4、森林里的许多植物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中层为,下层为。
它们既。
5、根据群落的和,可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生物群落和生物群落。
陆生生物群落有六种类型:①②③
④⑤⑥。
7、天然森林形成的过程①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②出现多年生植物,③出现群落,④出现⑤形成⑥森林形成。
8、森林的功能有、、、。
练习
植被是指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
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
C.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
D.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
2.对种群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生态环境中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
3.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动,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 )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个体
4.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螳螂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薛、真菌、昆虫、蜗牛等
C.一个湖里的全部鱼
D.一个小池塘里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
5.一座小山上,生长着许多草、树木、鸟、昆虫、蛇等生物,这些生物统称为( )
A.生物群落 B.生态因素
C.生态系统 D.生物种群
6.热带雨林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下列哪一个不是热带雨林的特征( )
A.种类非常丰富 B.结构非常复杂
C.乔木以松杉为主 D.森林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7.全年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
A.以乔木为主 B.土壤肥沃
C.不施农药和化肥 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
8.下列不属于植物群落特点的是( )
A.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B.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C.植物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D.高层一定是乔木层
9.处于亚热带的华东地区的自然植被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
10.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以上三项都是
11.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为此,你认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正确做法是( )
A.严禁采伐森林 B.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C.提倡林区狩猎 D.清除枯枝落叶
12.天然森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天然森林形成过程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现乔木群落②出现灌木群落
③出现先锋植物④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③②④① D.①③④②
13.近年来,北京市冬、春季节常发生沙尘天气,成为举办奥运会的不利条件,人们发现沙尘主要来自内蒙古地区,那么形成沙尘现象的起因可能是( )
A.华北地区气候变化 B.近年我国气候异常
C.毁林开荒造成 D.草原过度放牧
9、生态系统由和组成。
是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的
综合体。
生物成分包括、、;非生物因素包括、、、、
养分以及。
生态系统中最重要,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分解为并释放能量,为生产者提供。
10、生态系统可分为、、;生态系统是
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11、食物链和食物网都是以关系为基础,因此他们成为物质的转化和能量流通的渠道。
(注意:起点必须是,然后一级一级画箭头,直到。
)
12、食物网中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和,缺少生态系统中的。
食物
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流动,逐级。
13、生态系统中最终的能量来源是。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利用和,
进行,制造并释放。
14、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能力越差,即该生态系统(填“难”或“易”)
受到破坏。
15、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是指地球上(包括人类)及其的
综合圈。
它包括、、,大约从海平面以下到
海平面以上。
范围内的海洋、陆地和空中。
是唯一供人类生存的星球。
16、科学家曾模仿地球(“生物圈一号”)造出了“”,两年后证明是的。
课后作业
学生成长记录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照常完成□提前完成□延后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接受程度: 5 4 3 2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课堂表现:很积极□比较积极□一般积极□不积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存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管师(班主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
注
签字时间教学组长审批教学主任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