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焊接工艺评定
- 格式:doc
- 大小:564.00 KB
- 文档页数:16
接工艺评定手册:本书围绕焊接工艺评定这一主题,首先概括介绍了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和各种材料的典型焊接工艺;系统而详细地论述了焊接工艺规程内容、编制依据、程序和方法工艺许定的程序和各制造法规的规定的评定原则,工艺评定中必须考虑的工艺参数,工艺评定的试验项目、方法和合格标准;列举了生根焊接结构部件焊接工艺评定的大量典型实例。
此外,还客观地评述了国内外现行焊接工艺评定标准。
前言绪论1 焊接工艺的发展概况2 焊接工艺评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1章焊接结构的制造工艺1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概述2 典型焊接结构制造工艺流程3 焊接方法及焊接工艺参数4 焊接工艺要素第2章各种材料的焊接工艺1 碳素钢的典型焊接工艺2 低合金结构钢的焊接工艺3 耐热钢的焊接工艺4 不锈钢的焊接工艺5 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6 钛及钛合金的焊接工艺7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工艺8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工艺第3章焊接工艺规程及焊接工艺评定1 焊接工艺管理概述2 焊接工艺规程及其编制3 焊接工艺评定及其基本要求4 焊接工艺评定规则5 焊接工艺参数6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内容第4章焊接工艺评定试验1 概述2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3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管理4 焊接工艺评定工作的完善化5 焊接工艺评定的计算机管理第5章锅炉焊接工艺评定实例1 锅炉锅筒焊接工艺评定实例2 锅炉集箱焊接工艺评定实例3 锅炉受热面管焊接工艺评定实例4 锅炉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实例第6章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实例1 压力容器筒体接头的焊接工艺评定实例2 厚壁压力容器接头的焊接工艺评定实例第7章船体结构的焊接工艺评定实例1 船体结构部件的焊接工艺评定实例2 其它钢结构部件的焊接工艺评定实例附录附录A 国内现行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主要内容对比附录B 德国劳埃德船建法规中关于船体结构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参考文献下载本资料消耗会员5点的下载权限!现去除点数限制!。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doc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确保火力发电厂焊接工程的质量,规范施工及验收过程,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建设中的各类焊接工程。
第三条基本原则焊接工程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原则。
第二章焊接材料第四条焊接材料的选用根据母材材质、焊接方法和使用环境,合理选用焊接材料。
第五条焊接材料的检验对焊接材料进行严格的入库检验,确保材料质量。
第三章焊接工艺第六条焊接工艺评定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确定焊接工艺参数。
第七条焊接工艺文件编制焊接工艺文件,明确焊接方法、工艺参数等。
第八条焊接工艺的实施严格按照焊接工艺文件进行焊接作业。
第四章焊接操作第九条焊接人员资格焊接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具备相应资质。
第十条焊接前的准备包括焊接区域的清理、焊接设备的检查等。
第十一条焊接过程控制控制焊接速度、电流、电压等参数,保证焊接质量。
第五章焊接质量检验第十二条外观检查对焊缝外观进行100%检查,包括焊缝形状、尺寸等。
第十三条无损检测根据需要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无损检测。
第十四条力学性能试验对焊缝进行拉伸、弯曲、冲击等力学性能试验。
第六章焊接缺陷处理第十五条缺陷的识别准确识别焊缝中的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
第十六条缺陷的修复对发现的缺陷进行及时、正确的修复。
第十七条修复后的检验修复后的焊缝应重新进行质量检验。
第七章焊接工程验收第十八条验收标准明确焊接工程的验收标准和程序。
第十九条验收内容包括焊接质量、焊接记录、焊工资质等。
第二十条验收记录详细记录焊接工程的验收过程和结果。
第八章安全与环保第二十一条安全防护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焊接人员安全。
第二十二条环境保护遵守环境保护法规,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污染。
第九章附则第二十三条规范的修订根据电力建设的发展和实践经验,定期修订本规范。
第二十四条规范的解释本规范由电力建设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指导书第一章绪论1.1 引言1.2 目的1.3 适用范围1.4 定义和缩写词第二章焊接设备和材料2.1 焊接机械设备2.2 焊接电源2.3 焊接材料2.4 焊接辅助材料2.5 焊接工具第三章焊接装夹和定位3.1 焊接装夹3.2 焊接定位第四章焊接工艺参数4.1 焊接电流4.2 焊接电压4.3 焊接速度4.4 焊接气体流量4.5 焊缝尺寸4.6 焊接时间4.7 焊接步骤4.8 焊接工艺记录第五章焊接质量控制5.1 焊缝外观质量5.2 焊缝尺寸质量5.3 焊缝密实性5.4 焊缝强度5.5 焊缝热影响区控制第六章常见焊接缺陷及处理6.1 毛刺6.2 焊接夹渣6.3 焊缝气孔6.4 焊接裂纹6.5 焊接变形6.6 焊接硬化第七章焊接安全7.1 焊接工作场所安全7.2 焊接个人防护措施7.3 焊接设备安全使用第八章结语焊接工艺规程第一章绪论1.1 引言1.2 目的1.3 适用范围1.4 定义和缩写词第二章焊接材料要求2.1 焊条(焊丝)要求2.2 母材要求2.3 辅助材料要求第三章焊接设备要求3.1 焊接机械设备要求3.2 焊接电源要求3.3 焊接辅助设备要求第四章焊接工艺参数4.1 焊接电流要求4.2 焊接电压要求4.3 焊接速度要求4.4 焊接气体流量要求4.5 焊缝尺寸要求4.6 焊接时间要求4.7 焊接步骤要求4.8 焊接工艺记录要求第五章焊接质量控制要求5.1 焊缝外观质量要求5.2 焊缝尺寸质量要求5.3 焊缝密实性要求5.4 焊缝强度要求5.5 焊缝热影响区控制要求第六章检验与试验要求6.1 检验项目6.2 检验方法6.3 检验标准及合格条件6.4 试验项目6.5 试验方法6.6 试验标准及合格条件第七章焊接工艺评定与控制7.1 工艺评定7.2 工艺控制第八章焊接安全与环境保护8.1 焊接安全8.2 焊接环境保护第九章结语以上仅为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规程的大致内容框架,具体的内容和字数将根据需求进行补充和完善。
焊接工艺报告范文样本目录TOC\o"1-5"\h\z\u第1章总则11.1焊接工艺评定说明11.2适应范围11.3编制依据11.4试验计划及场所安排21.5缩略语、代号2第2章基本事项32.1工程各个部位的钢构件使用的钢材的等级32.2焊接工艺评定用钢板板厚及覆盖范围32.3焊接工艺评定用钢板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32.4焊接工艺评定用焊接材料焊丝化学成分及熔敷金属力学性能4 2.5焊接工艺评定项目列表52.6接头示意图9第3章试件的焊制103.1试件的焊接:103.2焊接设备103.3焊接工艺参数103.4预热、后热及层间温度要求10第4章焊缝的外观测试与检验124.1焊缝的外观检查124.2无损检测124.3试样性能试验及合格判定13第5章检验试样的制备14第6章检测机构15第7章记录与报告15总则焊接工艺评定说明1、本计划是根据本工程设计院施工图纸出现的节点形式、焊接位置与材质并结合《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22)的规定而编制。
2、对于实际制作中后续可能出现的其他材料、接头形式及焊接方法而本计划尚未包含的,将根据情况另行补充工艺评定。
3、本计划先报业主监理工程师及总包审批,再根据批准的工艺评定方案,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与条件进行评定。
4、焊接工艺评定完成,试验内容、过程、结果得到工程监理认可后,编制焊接工艺,并以此为依据,编制指导工厂制作及现场安装钢构件焊接实施的焊接工艺卡WPS。
5、其中1~18项为公司制作过的相似节点的焊接工艺评定(详见:2.5焊接工艺评定项目列表)。
适应范围本计划适用于HH大厦(89#地块)E座钢结构工厂制作与现场安装中出现的节点形式、焊接位置与材质范围。
编制依据1、本工程招投标技术文件要求、设计图纸2、《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22)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5-2001)5、《碳钢药芯焊丝》(GB/T10045-2001)6、《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11345-89)7、《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2651-1989)8、《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GB2653-1989)9、《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GB2650-1989)1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22)11、《建筑结构用钢板》(GB∕T19879-2005)试验计划及场所安排序号事项日期(2022)投入人工场所备注1试板下料待定2下料车间如本工程有新做焊评将按照左表程序进行2试板焊接待定2焊培中心3试板UT待定1焊接中心4试样加工待定4金加工车间5理化实验待定3理化试验中心6理化报告开具待定3理化试验中心7焊评报告(PQR)开具待定1焊接试验中心缩略语、代号半自动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FCAW-G基本事项工程各个部位的钢构件使用的钢材的等级表2-1-1本工程部分钢材结构部位及等级钢材使用部位板厚材质备注E座钢结构10mmQ345B各材质对应的焊接接头形式、母材、板厚、焊接方法以及焊接位置等详见2.5焊接工艺项目列表14mmQ345B20mmQ345B25mmQ345B28mmQ345B30mm38mmQ345B焊接工艺评定用钢板板厚及覆盖范围表2-2-1工艺评定板厚及覆盖范围序号钢材牌号试件厚度(mm)工程适应厚度范围(mm)气保焊Q345GJC25mm3-50mm埋弧焊Q345GJC25mm3-50mm电渣焊Q345GJC3-50mm注:根据《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22中第6.2.1条“同种牌号钢材中,质量等级高的钢材和替代质量等级低的钢材”规定,Q345GJC 可替代Q345B。
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规程的实用编制方法一、焊接工艺评定的有关概念二、焊接工艺评定及使用管理程序三、焊接工艺评定变素及其评定规则四、如何阅读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五、如何编制焊接工艺规程一、焊接工艺评定的有关概念1、焊接工艺评定的定义和目的2、消除焊接工艺评定认识上误区:3、“焊接性能”与“焊接性”4、“焊接性能试验”与“焊接工艺评定”5、“焊缝”与“焊接接头”6、“焊接工艺评定”与“焊工技能考试”7、焊接工艺评定的基本条件8、常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4章劳部发1996[276]号《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附录IJGJ81-2000《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第5章GB128-90《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一ASME第IX卷《焊接与钎焊》二、焊接工艺评定及使用管理程序1、焊接工艺评定程序(1)焊接工艺评定立项(2)焊接工艺评定委托(3)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WPI)并批准(4)评定试板的焊接(5)评定试板的检验焊接工艺评定失败,重新修改焊接工艺指导书,重复进行上述程序。
(6)编写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并批准2、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使用与管理(1)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受控登记。
(2)焊接工艺评定的有效版本及换版转换。
(3)每季度编制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有效版本目录。
(4)保证现场工程和产品的焊接工艺评定的覆盖率为100%。
(5)焊接工艺评定文件作为公司的一项焊接技术储备,属于公司重要技术机密文件,应妥善保管。
三、焊接工艺评定变素及其评定规则1、焊接工艺评定的主要变素:试件形式母材类别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因素焊后热处理种类及参数母材厚度焊缝熔敷金属厚度四、如何阅读焊接工艺评定报告1、如何认识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作用(1)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合法性:(2)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有效性:(3)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及焊接工艺规程的局限性:(4)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是一种必须由企业焊接责任工程师和总工程师签字的重要质保文件,也是技术监督部门和用户代表审核施工企业质保能力的主要依据之一。
焊接工艺评定记录01-05(改)一、前言为了确保焊接工艺符合标准要求,在本公司进行的焊接工艺评定中,我们制定了本评定记录。
本文档记录了评定结果,供日后参考。
二、评定流程评定过程分为以下步骤:1.根据标准要求,准备焊接材料和设备2.根据要求制作试件3.焊接试件,记录焊接参数4.对焊缝进行检验5.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评定三、准备工作1. 焊接材料和设备评定所使用的焊接材料及设备如下:焊接材料规格产地焊条AWS E7018 国产焊丝ER70S-6 进口气体CO2 国产焊机MAG 国产2. 试件准备评定试件为正面角焊缝,试件尺寸为100mm x 100mm x 10mm,试件材料为普通碳素钢 Q235B。
试件制作按照标准要求,加工精度符合标准要求。
四、焊接评定1. 试件焊接试件采用MAG焊接法,采用单面焊接技术。
具体焊接参数如下:焊接参数焊接电流(A) 焊接电压(V) 焊接速度(cm/min)上海 1# 170 20 40上海 2# 190 22 45江苏 1# 180 21 43江苏 2# 200 23 48湖南 1# 175 20 42湖南 2# 195 22 47广东 1# 185 21 45广东 2# 205 23 50四川 1# 180 20 44四川 2# 200 22 492. 焊缝检验检验采用视觉检验和超声检测两种方法。
具体结果如下:焊缝编号检验方法检验结果上海 1# 超声检测合格上海 2# 超声检测合格江苏 1# 超声检测合格江苏 2# 超声检测合格湖南 1# 超声检测合格湖南 2# 超声检测合格广东 1# 超声检测合格广东 2# 超声检测合格四川 1# 超声检测合格四川 2# 超声检测合格五、评定结果以上10条焊缝均通过了检验,评定结果为合格。
经过本次评定,证明采用上述焊接参数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可以在实际生产中使用。
六、本次焊接工艺评定结果符合标准要求,可以将所采用的焊接参数用于实际生产中。
5 焊接工艺评定5.1 一般规定5.1.1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在钢结构构件制作及安装施工之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1 国内首次生产的钢材(包括钢材牌号与标准相符但微合金强化元素的类别不同和供货状态不同)应用于钢结构工程或进口钢材应用于大型、重型或特殊钢结构工程;2 国内首次生产的焊接材料应用于钢结构工程;3设计规定的钢材类别、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制度以及施工单位所采用的焊接工艺参数、预后热措施等各种参数的组合条件为施工企业首次采用。
5.1.2 焊接工艺评定应由结构制作、安装企业根据所承担钢结构的设计节点形式、钢材类型、规格、采用的焊接方法、焊接位置等,制定焊接工艺评定方案,拟定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按本规程的规定施焊试件、切取试样并由具有国家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认证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验。
5.1.3 焊接工艺评定的施焊参数,包括热输入、预热、后热制度等应根据被焊材料的焊接性制订。
5.1.4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设备、仪表的性能应与实际工程施工焊接相一致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钢材、焊钉、焊接材料必须与实际工程所用材料一致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具有生产厂出具的质量证明文件。
5.1.5 焊接工艺评定试件应由该工程施工企业中技能熟练的焊接人员施焊。
5.1.6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焊接方法、钢材类别、试件接头形式、施焊位置分类代号应符合表5.1.6-1~表5.1.6-4及图5.1.6-1~图5.1.6-4规定。
5.1.7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完成后,应由评定单位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连同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评定记录、评定试样检验结果一起报工程质量监督验收部门和有关单位审查备案。
报告及表格可采用附录B的格式。
表5.1.6-1 焊接方法分类续表5.1.6-1 焊接方法分类表5.1.6-2 常用钢材分类表5.1.6-3 接头形式分类表5.1.6-4 施焊位置分类2 Ⅰ、Ⅱ类同类别钢材中当强度和冲击韧性级别发生变化时,高级别钢材的焊接工艺评定结果可代替低级别钢材;Ⅲ、Ⅳ类同类别钢材中的焊接工艺评定结果不得相互代替;不同类别的钢材组合焊接时应重新评定,不得用单类钢材的评定结果代替。
5.2.3 接头形式变化时应重新评定,但十字形接头评定结果可代替T形接头评定结果,全焊透或部分焊透的T形或十字形接头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评定结果可代替角焊缝评定结果。
5.2.4 评定合格的试件厚度在工程中适用的厚度范围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表5.2.4 评定合格的试件厚度与工程适用厚度范围5.2.5 板材对接的焊接工艺评定结果适用于外径大于600mm的管材对接。
5.2.6 评定试件的焊后热处理条件应与钢结构制造、安装焊接中实际采用的焊后热处理条件基本相同。
5.2.7 焊接工艺参数变化不超过5.3节规定时,可不需重新进行工艺评定。
5.2.8 焊接工艺评定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制订新的评定方案,按原步骤重新评定,直到合格为止。
5.2.9 施工企业已具有同等条件焊接工艺评定资料时,可不必重新进行相应项目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5.3 重新进行工艺评定的规定5.3.1 焊条手工电弧焊时,下列条件之一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工艺评定:1 焊条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级别变化;2 由低氢型焊条改为非低氢型焊条;3 焊条直径增大1mm以上。
5.3.2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时,下列条件之一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工艺评定:1 实芯焊丝与药芯焊丝的相互变换;药芯焊丝气保护与自保护的变换;2 单一保护气体类别的变化;混合保护气体的混合种类和比例的变化;3 保护气体流量增加25%以上或减少10%以上的变化;4 焊炬手动与机械行走的变换;5 按焊丝直径规定的电流值、电压值和焊接速度的变化分别超过评定合格值的10%、7%和10%。
5.3.3 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时,下列条件之一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工艺评定:1 保护气体种类的变换;2 保护气体流量增加25%以上或减少10%以上的变化;3 添加焊丝或不添加焊丝的变换;冷态送丝和热态送丝的变换;4 焊炬手动与机械行走的变换;5 按电极直径规定的电流值、电压值和焊接速度的变化分别超过评定合格值的25%、7%和10%。
5.3.4 埋弧焊时,下列条件之一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工艺评定:1 焊丝钢号变化;焊剂型号变换;2 多丝焊与单丝焊的变化;3 添加与不添加冷丝的变化;4 电流种类和极性的变换;5 按焊丝直径规定的电流值、电压值和焊接速度变化分别超过评定合格值的10%、7%和15%。
5.3.5 电渣焊时,下列条件之一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工艺评定:1 板极与丝极的变换;有、无熔嘴的变换;2 熔嘴截面积变化大于30%,熔嘴牌号的变换;焊丝直径的变化;焊剂型号的变换;3 单侧坡口与双侧坡口焊接的变化;4 焊接电流种类和极性变换;5 焊接电源伏安特性为恒压或恒流的变换;6 焊接电流值变化超过20%或送丝速度变化超过40%;垂直行进速度变化超过20%;7 焊接电压值变化超过10%;8 偏离垂直位置超过10°;9 成形水冷滑块与挡板的变换;10 焊剂装入量变化超过30%。
5.3.6 气电立焊时,下列条件之一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工艺评定:1 焊丝钢号与直径的变化;2 气保护与自保护药芯焊丝的变换;3 保护气类别或混合比例的变化;4 保护气流量增加25%以上或减少10%以上的变化;5 焊丝极性的变换;6 焊接电流变化超过15%或送丝速度变化超过30%;焊接电压变化超过10%;7 偏离垂直位置超过10°的变化;8 成形水冷滑块与挡板的变换。
5.3.7 栓钉焊时,下列条件之一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工艺评定:1 焊钉直径或焊钉端头镶嵌(或喷涂)稳弧脱氧剂的变换;2 瓷环材料与规格的变换;3 栓焊机与配套栓焊枪形式、型号与规格的变换;4 被焊钢材种类为Ⅰ、Ⅱ类以外的变换;5 非穿透焊(被焊钢材上无压型板直接焊接)与穿透焊(被焊钢材上有压型板焊接)的变换;6 穿透焊中被穿透板材厚度、镀层厚度与种类的变换;7 焊接电流变化超过10%;焊接时间为1秒以上时变化超过0.2秒或1秒以下时变化超过0.1秒;8 焊钉伸出长度和提升高度的变化分别超过1mm;9 焊钉焊接位置偏离平焊位置15°以上的变化或立焊、仰焊位置的变换。
5.3.8 各种焊接方法时,下列条件之一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工艺评定:1 坡口形状的变化超出规程规定和坡口尺寸变化超出规定允许偏差;2 板厚变化超过表5.2.4规定的适用范围;3 有衬垫改为无衬垫;清焊根改为不清焊根;4 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下降15℃以上或最高层间温度增高50℃以上;5 当热输入有限制时,热输入增加值超过10%;6 改变施焊位置;7 焊后热处理的条件发生变化。
5.4 试件和检验试样的制备5.4.1 试件制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 选择试件厚度应符合评定试件厚度对工程构件厚度的有效适用范围;2 母材材质、焊接材料、坡口形状和尺寸应与工程设计图的要求一致;试件的焊接必须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的要求。
续表 5.4.2 检验类别和试样数量2 对接接头检验试样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拉伸试样的加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2651的规定, 全截面拉伸试样按试验机的能力和要求加工;2)弯曲试样的加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GB2653的规定。
加工时应用机械方法去除焊缝加强高或垫板至与母材齐平,试样受拉面应保留母材原轧制表面;3)4)33)接头冲击试样的加工应符合图5.4.2-5的要求;5 斜T形角接接头、管—球接头、管—管相贯接头的宏观酸蚀试样的加工宜符合图5.4.2-2的要求。
检验面的选取应符合本条第2款的有关规定。
5.5 试件和试样的试验与检验5.5.1 试件的外观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接、角接及T形接头1)用不小于5倍放大镜检查试件表面,不得有裂纹、未焊透、未熔合、焊瘤、气孔、夹渣等缺陷;2)焊缝咬边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两侧长度的15%,咬边深度不得超过0.5mm;3)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表5.5.1-1的要求。
表 5.5.1-1 对接、角接及T形接头焊缝外形尺寸允许偏差(mm)2 栓钉焊接头外观检验应符合表5.5.1-2的要求。
当采用手工电弧焊进行焊钉焊接时,其焊缝外观检验应符合第5.5.1条中角焊缝的要求。
5.5.2 试件的无损检测试件的无损检测可用射线或超声波方法进行。
射线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 3323 的规定,焊缝质量不低于Ⅱ级;超声波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的规定,焊缝质量不低于BI 级。
5.5.3 试样的力学性能、硬度及宏观酸蚀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拉伸试验方法1)对接接头拉伸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2651的规定;2)栓钉焊接头拉伸试验应符合图5.5.3-1的要求。
图5.5.3-1 栓钉焊接头试样拉伸试验方法示意2 弯曲试验方法1)对接接头弯曲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GB2653的规定。
弯芯直径和冷弯角度应符合母材标准对冷弯的要求。
面弯、背弯时试样厚度应为试件全厚度;侧弯时试样厚度应为10mm ,试样宽度应为试件的全厚度,试件厚度超过38mm 时应按20~38mm 分层取样;垫圈4 宏观酸蚀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226的规定;5 硬度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GB2654的规定。
5.5.4 试样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接头拉伸试验1)对接接头母材为同钢号时,每个试样的抗拉强度值应不小于该母材标准中相应规格规定的下限值。
对接接头母材为两种钢号组合时,每个试样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两种母材标准相应规定下限值的较低者;2)十字接头拉伸时,应不断于焊缝;3)栓钉焊接头拉伸时,应不断于焊缝。
2 接头弯曲试验1)对接接头弯曲试验:试样弯至180°后应符合下列规定:各试样任何方向裂纹及其它缺陷单个长度不大于3mm;各试样任何方向不大于3mm的裂纹及其它缺陷的总长不大于7mm;四个试样各种缺陷总长不大于24mm(边角处非熔渣引起的裂纹不计);2)T形及十字形接头弯曲试验:弯至左右侧各60°时应无裂纹及明显缺陷;3)栓钉焊接头弯曲试验:试样弯曲至30°后焊接部位无裂纹。
3 冲击试验焊缝中心及热影响区粗晶区各三个试样的冲击功平均值应分别达到母材标准规定或设计要求的最低值,并允许一个试样低于以上规定值,但不得低于规定值的70%。
4 宏观酸蚀试验试样接头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未熔合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