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知识点与题型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51.59 KB
- 文档页数:4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讲义一、知识梳理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联结词.(2)命题p且q、p或q、非p的真假判断(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等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2)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3.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及含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1.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判断规律(1)p∨q:p,q中有一个为真,则p∨q为真,即有真为真.(2)p∧q:p,q中有一个为假,则p∧q为假,即有假即假.(3)綈p:与p的真假相反,即一真一假,真假相反.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规律是“改量词,否结论”.3.命题的否定和否命题的区别:命题“若p,则q”的否定是“若p,则綈q”,否命题是“若綈p,则綈q”.二、基础检验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命题“3≥2”是真命题.()(2)命题p和綈p不可能都是真命题.()(3)若命题p,q中至少有一个是真命题,则p∨q是真命题.()(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特称命题.()(5)命题綈(p∧q)是假命题,则命题p,q中至少有一个是真命题.()题组二:教材改编2.已知p:2是偶数,q:2是质数,则命题綈p,綈q,p∨q,p∧q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1 B.2 C.3 D.43.命题“正方形都是矩形”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题组三易错自纠4.已知命题p,q,“綈p为真”是“p∧q为假”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x0∈R,lg x0=1 B.∃x0∈R,sin x0=0C.∀x∈R,x3>0 D.∀x∈R,2x>06.已知命题p:∀x∈R,x2-a≥0;命题p:∃x0∈R,x20+2ax0+2-a=0.若命题“p∧q”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三、典型例题题型一: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1.设a,b,c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p:若a·b=0,b·c=0,则a·c=0;命题q:若a∥b,b∥c,则a∥c.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p∨q B.p∧qC.(綈p)∧(綈q) D.p∨(綈q)2.已知命题p:∀x>0,ln(x+1)>0;命题q:若a>b,则a2>b2.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p∧q B.p∧(綈q)C.(綈p)∧q D.(綈p)∧(綈q)3.已知命题p:若平面α⊥平面β,平面γ⊥平面β,则有平面α∥平面γ.命题q:在空间中,对于三条不同的直线a,b,c,若a⊥b,b⊥c,则a∥c.对以上两个命题,有以下命题:①p∧q为真;②p∨q为假;③p∨q为真;④(綈p)∨(綈q)为假.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思维升华:“p∨q”“p∧q”“綈p”等形式命题真假的判断步骤(1)确定命题的构成形式;(2)判断其中命题p、q的真假;(3)确定“p∧q”“p∨q”“綈p”等形式命题的真假.题型二: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命题点1: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典例下列四个命题:p 1:∃x 0∈(0,+∞),0011()()23x x <; p 2:∃x 0∈(0,1),101023log log x x >;p 3:∀x ∈(0,+∞),x )21(>12log x ; p 4:∀x ∈)310(,,x)21(<13log x .其中真命题是( ) A .p 1,p 3 B .p 1,p 4 C .p 2,p 3D .p 2,p 4命题点2 含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典例 (1)命题“∀x ∈R ,x)31(>0”的否定是( ) A .∃x 0∈R ,01()3x <0 B .∀x ∈R ,x)31(≤0 C .∀x ∈R ,x)31(<0D .∃x 0∈R ,01()3x ≤0.(2)命题“∃x 0∈R ,1<f (x 0)≤2”的否定形式是( )A .∀x ∈R ,1<f (x )≤2B .∃x 0∈R ,1<f (x 0)≤2C .∃x 0∈R ,f (x 0)≤1或f (x 0)>2D .∀x ∈R ,f (x )≤1或f (x )>2思维升华:(1)判定全称命题“∀x ∈M ,p (x )”是真命题,需要对集合M 中的每一个元素x ,证明p (x )成立;要判断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内找到一个x =x 0,使p (x 0)成立. (2)对全(特)称命题进行否定的方法①找到命题所含的量词,没有量词的要结合命题的含义先加上量词,再改变量词; ②对原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跟踪训练 (1)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α,β∈R ,使cos(α+β)=cos α+cos β B .∀φ∈R ,函数f (x )=sin(2x +φ)都不是偶函数C .∃x 0∈R ,使x 30+ax 20+bx 0+c =0(a ,b ,c ∈R 且为常数)D .∀a >0,函数f (x )=ln 2x +ln x -a 有零点(2)已知命题p :“∃x 0∈R ,0e x -x 0-1≤0”,则綈p 为( ) A .∃x 0∈R ,0e x -x 0-1≥0 B .∃x 0∈R ,0e x -x 0-1>0 C .∀x ∈R ,e x -x -1>0 D .∀x ∈R ,e x -x -1≥0 题型三 含参命题中参数的取值范围典例 (1)已知命题p :关于x 的方程x 2-ax +4=0有实根;命题q :关于x 的函数y =2x 2+ax +4在[3,+∞)上是增函数,若p ∧q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2)已知f (x )=ln(x 2+1),g (x )=x)21(-m ,若对∀x 1∈[0,3],∃x 2∈[1,2],使得f (x 1)≥g (x 2),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引申探究本例(2)中,若将“∃x 2∈[1,2]”改为“∀x 2∈[1,2]”,其他条件不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思维升华:(1)已知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可根据每个命题的真假,利用集合的运算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2)对于含量词的命题中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问题,可根据命题的含义,利用函数值域(或最值)解决.跟踪训练 (1)已知命题“∃x 0∈R ,使2x 20+(a -1)x 0+12≤0”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3) C .(-3,+∞)D .(-3,1)(2)(2017·洛阳模拟)已知p :∀x ∈]2141[,,2x <m (x 2+1),q :函数f (x )=4x +2x +1+m -1存在零点,若“p且q ”为真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四、高频考点一、命题的真假判断典例1(1)(已知a ,b 都是实数,那么“a >b ”是“ln a >ln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 由ln a >ln b ⇒a >b >0⇒a >b ,故必要性成立.当a =1,b =0时,满足a >b ,但ln b 无意义,所以ln a >ln b 不成立,故充分性不成立.(2)已知函数f (x )=⎩⎪⎨⎪⎧3x ,x <0,m -x 2,x ≥0,给出下列两个命题:命题p :∃m ∈(-∞,0),方程f (x )=0有解,命题q :若m =19,则f (f (-1))=0,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p ∧qB .(綈p )∧qC .p ∧(綈q )D .(綈p )∧(綈q )二、充要条件的判断典例2 (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Aq n +B (q ≠0),则“A =-B ”是“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圆C :(x -1)2+y 2=r 2(r >0).设p :0<r <3,q :圆C 上至多有2个点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为1,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三、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典例3(1)已知命题p :∀x ∈[0,1],a ≥e x ,命题q :∃x 0∈R ,x 20+4x 0+a =0,若命题“p ∧q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2)已知函数f (x )=x +4x ,g (x )=2x +a ,若∀x 1∈]3,21[,∃x 2∈[2,3]使得f (x 1)≥g (x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五、反馈练习1.命题p :对任意x ∈R ,总有2x >0;q :“x >1”是“x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p ∧q B .(綈p )∧(綈q ) C .(綈p )∧qD .p ∧(綈q )2.设命题p :函数y =sin 2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2;命题q :函数y =cos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2对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 为真 B .綈q 为假 C .p ∧q 为假D .p ∨q 为真3.下列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 ) A .∀x ∈)2,0(,x >sin x B .∃x 0∈R ,sin x 0+cos x 0=2C .∀x ∈R ,3x >0D .∃x 0∈R ,lg x 0=04.若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 )不是偶函数,则下列命题中一定为真命题的是( ) A .∀x ∈R ,f (-x )≠f (x ) B .∀x ∈R ,f (-x )=-f (x ) C .∃x 0∈R ,f (-x 0)≠f (x 0) D .∃x 0∈R ,f (-x 0)=-f (x 0)5.设命题p :∃x 0∈(0,+∞),x 0+1x 0>3;命题q :∀x ∈(2,+∞),x 2>2x ,则下列命题为真的是( )A .p ∧(綈q )B .(綈p )∧qC .p ∧qD .(綈p )∨q6.已知命题p :∃x 0∈R ,cos x 0=54;命题q :∀x ∈R ,x 2-x +1>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命题p ∧q 是真命题B .命题p ∧(綈q )是真命题C .命题(綈p )∧q 是真命题D .命题(綈p )∨(綈q )是假命题 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x 0∈R ,0e x ≤0B .∀x ∈R ,2x >x 2C .a +b =0的充要条件是ab =-1 D .“a >1,b >1”是“ab >1”的充分条件8.命题p :∀x ∈R ,ax 2+ax +1≥0,若綈p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4]B .[0,4]C .(-∞,0]∪[4,+∞)D .(-∞,0)∪(4,+∞)9.命题p 的否定是“对所有正数x ,x >x +1”,则命题p 可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10.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b ),若“∃x 0∈(a ,b ),f (x 0)+f (-x 0)≠0”是假命题,则f (a +b )=________. 11.以下四个命题:①∀x ∈R ,x 2-3x +2>0恒成立;②∃x 0∈Q ,x 20=2;③∃x 0∈R ,x 20+1=0;④∀x ∈R,4x 2>2x -1+3x 2.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12.已知命题p :∃x 0∈R ,(m +1)·(x 20+1)≤0,命题q :∀x ∈R ,x 2+mx +1>0恒成立.若p ∧q 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13.已知命题p :x 2+2x -3>0;命题q :13-x >1,若“(綈q )∧p ”为真,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14.下列结论:①若命题p :∃x 0∈R ,tan x 0=1;命题q :∀x ∈R ,x 2-x +1>0,则命题“p ∧(綈q )”是假命题; ②已知直线l 1:ax +3y -1=0,l 2:x +by +1=0,则l 1⊥l 2的充要条件是ab =-3;③命题“若x 2-3x +2=0,则x =1”的逆否命题是“若x ≠1,则x 2-3x +2≠0”.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15.已知命题p :∃x 0∈R ,0e x-mx 0=0,命题q :∀x ∈R ,x 2+mx +1≥0,若p ∨(綈q )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16.已知函数f (x )=x 2-x +1x -1(x ≥2),g (x )=a x (a >1,x ≥2).(1)若∃x 0∈[2,+∞),使f (x 0)=m 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2)若∀x 1∈[2,+∞),∃x 2∈[2, +∞),使得f (x 1)=g (x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 命题及四种命题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 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注意:命题必须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都不是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无关.注意:(补充)1、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既是真命题又是假命题 原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是 否定词语 不等于(≠) 不大于(≤) 不小于(≥)不是 原词语 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多有n 个或 否定词语 不都是 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n+1个且 原词语 至少有一个 任意两个 所有的任意的 否定词语 一个也没有 某两个 某些某个 知识点二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1)充分条件:q p ⇒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即只要有条件p 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q 的成立, 亦即要使q 成立,有p 成立就足够了,即有它即可。
(2)必要条件: q p ⇒ 则q 是p 的必要条件q p ⇒⇔q p ⌝⇒⌝ 即没有q 则没有p ,亦即q 是p 成立的必须要有的条件,即无它不可。
(补充)(3)充要条件q p ⇒且q p ⇒即p q ⇔ 则p 、q 互为充要条件(既是充分又是必要条件) “p 是q 的充要条件”也说成“p 等价于q ”、“q 当且仅当p ”等(补充)2、充要关系的类型 (1)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定义:若q p ⇒,但p q ⇒/,则p 是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2)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定义:若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3)充要条件定义:若 q p ⇒,且 p q ⇒,即p q ⇔,则p 、q 互为充要条件;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定义:若q p ⇒/,且p q ⇒/,则p 、q互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①定义法;②集合法;③逆否法(等价转换法).逆否法----利用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的等价性集合法----利用集合的观点概括充分必要条件 若条件p 以集合A 的形式出现,结论q 以集合B 的形式出现,则借助集合知识,有助于充要条件的理解和判断.(1)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2)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3)若B A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4)若B A ⊂/,且B A ⊃/,则p 是q 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 (补充)简记作----若A 、B 具有包含关系,则(1)小范围是大范围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2)大范围是小范围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二、例题分析(一)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例1.(1) 命题“若x ,y 都是偶数,则x +y 也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 )A .若x +y 是偶数,则x 与y 不都是偶数 B .若x +y 是偶数,则x 与y 都不是偶数C .若x +y 不是偶数,则x 与y 不都是偶数D .若x +y 不是偶数,则x 与y 都不是偶数例1.(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若a ≠0,则ab ≠0”的否命题;②“正多边形都相似”的逆命题; ③“若m>0,则x2+x -m =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④“若x -123是有理数,则x 是无理数”的逆否命题.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例1.(3) 原命题为“若z1,z2互为共轭复数,则|z1|=|z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 .真,假,真 B .假,假,真 C .真,真,假 D .假,假,假 问题2四种命题间关系的两条规律(1)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 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假.(2)当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比较困难时,可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同时要关注“特例法”的应用.例2.(1)已知a ,b ,c ∈R ,命题“若a b c ++=3,则222a b c ++≥3”的否命题是( )(A)若a+b+c ≠3,则222a b c ++<3 (B)若a+b+c=3,则222a b c ++<3(C)若a+b+c ≠3,则222a b c ++≥3 (D)若222a b c ++≥3,则a+b+c=3 例2.)命题:“若0xy =,则0x =或0y =”的否定是:________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二)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例1.(1)(补充) (07湖北)已知p 是r 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q 是r 的充分条件,s 是r 的必要条件,q 是s 的必要条件。
第3讲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最新考纲 1.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3.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知识梳理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联结词.(2)命题p∧q、p∨q、綈p的真假判断p q p∧q p∨q綈p真真真真假真假假真假假真假真真假假假假真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用“?”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2)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用“?”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命题命题的否定x∈M,p(x) ?x0∈M,綈p(x0)x0∈M,p(x0) ?x∈M,綈p(x)诊断自测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精彩PPT展示(1)命题“5>6或5>2”是真命题(√)(2)命题p∧q为假命题,则命题p,q都是假命题.(×)(3)若命题p,q至少有一个是真命题,则p∨q是真命题.(√)(4)已知命题p:?n0∈N,2n0>1 000,则綈p:?n0∈N,2n0≤1 000.(×)(5)命题“?x∈R,x2≥0”的否定是“?x∈R,x2<0”.(×)2.(2015·湖北卷)命题“?x0∈(0,+∞),ln x0=x0-1”的否定是( )A.?x∈(0,+∞),ln x≠x-1B.?x?(0,+∞),ln x=x-1C.?x0∈(0,+∞),ln x0≠x0-1D.?x0?(0,+∞),ln x0=x0-1解析该命题的否定是将存在量词改为全称量词,等号改为不等号即可,故选A.答案 A3.(2015·石家庄模拟)命题p:若sin x>sin y,则x>y;命题q:x2+y2≥2xy.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A.p∨qB.p∧qC.qD.綈p解析∵当sin x>sin y时,无法推出x>y,∴命题p是假命题.命题q是真命题,∴p∨q是真命题,p∧q是假命题,綈p是真命题.故选B.答案 B4.若命题“?x∈R,ax2-ax-2≤0”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当a=0时,不等式显然成立;当a≠0时,由题意知解得-8≤a<0.综上,-8≤a≤0.答案[-8,0]5.(人教A选修1-1P26A3改编)给出下列命题:①?x∈N,x3>x2;②所有可以被5整除的整数,末位数字都是0;③?x0∈R,x-x0+1≤0;④存在一个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上述命题的否定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答案①②③考点一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及其真假判断【例1】 (1)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 )A.(綈p)∨(綈q)B.p∨(綈q)C.(綈p)∧(綈q)D.p∨q(2)(2015·济南模拟)已知命题p:若x>y,则-x<-y;命题q:若x>y,则x2>y2.在命题①p∧q;②p∨q;③p∧(綈q);④(綈p)∨q中,真命题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1)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包含以下三种情况:“甲、乙均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甲降落在指定范围,乙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乙降落在指定范围,甲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故可表示为(綈p)∨(綈q).或者,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等价于命题“甲、乙均降落在指定范围”的否定,即“p∧q”的否定.选A.(2)由不等式的性质可知,命题p是真命题,命题q为假命题,故①p∧q为假命题,②p∨q为真命题,③綈q为真命题,则p∧(綈q)为真命题,④綈p为假命题,则(綈p)∨q为假命题,所以选C.答案(1)A (2)C规律方法若要判断一个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需先判断构成这个命题的每个简单命题的真假,再依据“或”——一真即真,“且”——一假即假,“非”——真假相反,做出判断即可.【训练1】 (1)若命题p:函数y=x2-2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命题q:函数y=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则( )A.p∧q是真命题B.p∨q是假命题C.綈p是真命题D.綈q是真命题(2)“p∨q”为真命题是“p∧q”为真命题的________条件.解析(1)因为函数y=x2-2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所以p是真命题;因为函数y=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和(0,+∞),所以q是假命题.所以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綈p为假命题,綈q为真命题,故选D.(2)若命题“p∨q”为真命题,则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若命题“p∧q”为真命题,则p,q都为真命题,因此“p∨q”为真命题是“p∧q”为真命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1)D (2)必要不充分考点二全(特)称命题的否定及其真假判定【例2】(1)(2015·郑州质量预测)已知命题p:?x>0,x3>0,那么綈p是( )A.?x0≤0,x≤0B.?x>0,x3≤0C.?x0>0,x≤0D.?x<0,x3≤0(2)(2015·太原二模)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x0∈R,lg x0=1B.?x0∈R,sin x0=0C.?x∈R,x3>0D.?x∈R,2x>0解析(1)全称命题“?x∈A,p(x)”的否定形式为“?x0∈A,綈p(x0)”;存在性命题“?x0∈A,p(x0)”的否定形式为“?x∈A,綈p(x)”.故“?x>0,x3>0”的否定是“?x0≤0,x≤0”.(2)当x=10时,lg 10=1,则A为真命题;当x=0时,sin 0=0,则B为真命题;当x<0时,x3<0,则C为假命题;由指数函数的性质知,?x∈R,2x>0,则D为真命题,故选C.答案(1)A (2)C规律方法(1)对全(特)称命题进行否定的两步操作:①找到命题所含的量词,没有量词的要结合命题的含义加上量词,再进行否定;②对原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2)判定全称命题“?x∈M,p(x)”是真命题,需要对集合M中的每个元素x,证明p(x)成立;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集合M中的一个特殊值x0,使p(x0)不成立即可.要判断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内至少能找到一个x=x0,使p(x0)成立即可,否则就是假命题.【训练2】(1)(2015·海淀区模拟)已知命题p:?x0∈R,x+x0-1<0,则綈p为( )A.?x0∈R,x+x0-1>0B.?x∈R,x2+x-1≥0C.?x0?R,x+x0-1≥0D.?x?R,x2+x-1>0(2)(2015·沈阳质量监测)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的是( )A.?x∈R,x2>0B.?x∈R,-1<sin x<1C.?x0∈R,2x0<0D.?x0∈R,tan x0=2解析(1)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的否定,需将存在量词改为全称量词,并将结论否定,即綈p:?x∈R,x2+x-1≥0.(2)?x∈R,x2≥0,故A错;?x∈R,-1≤sin x≤1,故B错;?x∈R,2x>0,故C错,故选D.答案(1)B (2)D考点三与逻辑联结词、全(特)称命题有关的参数问题【例3】已知p:?x0∈R,mx+1≤0,q:?x∈R,x2+mx+1>0,若p∨q为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2,+∞)B.(-∞,-2]C.(-∞,-2]∪[2,+∞)D.[-2,2]解析依题意知,p,q均为假命题.当p是假命题时,mx2+1>0恒成立,则有m≥0;当q是假命题时,则有Δ=m2-4≥0,m≤-2或m≥2.因此由p,q均为假命题得即m≥2.答案 A规律方法以命题真假为依据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首先要对两个简单命题进行化简,然后依据“p∨q”“p∧q”“綈p”形式命题的真假,列出含有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训练3】已知命题p:“?x∈[0,1],a≥ex”;命题q:“?x0∈R,使得x+4x0+a=0”.若命题“p∧q”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若命题“p∧q”是真命题,那么命题p,q都是真命题.由?x∈[0,1],a≥ex,得a≥e;由?x0∈R,使x+4x0+a=0,知Δ=16-4a≥0,得a≤4,因此e≤a≤4.答案[e,4][思想方法]1.把握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形式,特别是字面上未出现“或”“且”“非”字眼,要结合语句的含义理解.2.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判断口诀:p∨q→见真即真,p∧q→见假即假,p与綈p→真假相反.3.要写一个命题的否定,需先分清其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再对照否定结构去写,否定的规律是“改量词,否结论”.[易错防范]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则q”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加以否定而得到的命题,它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命题的否定”即“非p”,只是否定命题p的结论.2.几点注意:(1)注意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是正确写出命题的否定的前提;(2)注意命题所含的量词,对于量词隐含的命题要结合命题的含义显现量词,再进行否定;。
科 目 数学 年级 高三 备课人 高三数学组第 课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考纲定位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疑难提示 1、逻辑联结词的特性;2、命题的否定;3、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4、注意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其他不同表述方法. 【考点整合】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 叫做逻辑联结词.(2)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 构成的命题. (3)复合命题的三种形式及其真假性:p q p q ∧ p q ∨ p ⌝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假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 等短语在逻辑中通常叫全称量词,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 . (2) 等短语在逻辑中通常叫存在量词,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 . 3、命题的否定: 对命题的全盘否定 ;否命题:(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之间的区别: (2)一些常用正面叙述的词语及它的否定词语列表如下: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一个 任意的 否定词语(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p x M p x ∀∈,则:p ⌝ ; 特称命题00:,()p x M p x ∃∈,则:p ⌝ .【真题演练】1、(2008 广东)已知命题p:所有的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q: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p q ⌝∨B.p q ∧C.()()p q ⌝∧⌝D.()()p q ⌝∨⌝ 2、(2010 湖南)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1,20x x R -∀∈> B.*2,(1)0x N x ∀∈-> C.,lg 1x R x ∃∈< D.,tan 2x R x ∃∈=3、(2009 天津)命题“00,20xx R ∃∈≤”的否定是( ) A.不存在00,20x x R ∈> B.00,20x x R ∃∈≥ C.,20x x R ∀∈≤ D.,20x x R ∀∈>4、(2012 湖北)命题“300,R x C Q x Q ∃∈∈”的否定是( )A.300,R x C Q x Q ∃∉∈ B.300,R x C Q x Q ∃∈∉ C.3,R x C Q x Q ∀∉∈ D.3,R x C Q x Q ∀∈∉【经典例题】一、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判断 例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命题()A AB ⊄;(2)下列两组命题构成的“p 且q ”形式的命题的真假:①:0{0},:{0}p q φ⊂≠∈ ②:2p 是自然数,:q π是有理数(3)下列两组命题构成的“p 或q ”形式的命题的真假: ①p:3是7的约数,q:3是9的约数 ②p:3不是7的约数,q:3不是9的约数变式训练:1、已知命题p 2:,tan 1;:,10p x R x q x R x x ∃∈=∀∈++<,给出下列结论: (1)命题“p q ∧”是真命题;(2)命题“()p q ∧⌝”是假命题;(3)命题“()p q ⌝∨”是真命题;(4)命题“()()p q ⌝∨⌝”是真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只需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 2、已知命题p 和q 满足p q ∨为真命题,q ⌝为真命题,则( )A.p 为假命题B.p 为真命题C.p q ∧为真命题D.()p q ⌝∨为真命题 二、含有量词的否定及真假判断例2、试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写出该命题的否定(1)2,10x R x ∀∈+>; (2)2,1x N x ∀∈≥; (3)3,1x Z x ∃∈<; (4)2,3x Q x ∃∈=变式训练:1、命题“所有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的否定是 .2、下列命题中(1)[0,],sin cos 22x x x π∃∈+≥;(2)2(3,),21x x x ∀∈+∞>+; (3)2,1x R x x ∃∈+=-(4)(,),tan sin 2x x x ππ∀∈>,其中真命题是( )A.(1)B.(1)(2)C.(2)D.(3)(4) 三、根据命题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例3、已知0c >,设p:函数xy c =在R 上单调递减,q:不等式|2|1x x c +->的解集为R ,如果p 和q 有且仅有一个正确,求c 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命题p:2[1,2],0x x a ∀∈-≥;命题q :2000,220x R x ax a ∃∈++-=.(1)若命题p q ∧为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命题p q ∨为真命题且p q ∧为假命题,求a 的取值范围.【作业】《胜券在握》P119页 第1、2、3题;【上本作业】《胜券在握》P119页 第4、5题.。
第3讲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一步知识再现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联结词.(2)简单复合命题的真值表:2.(1)常见的全称量词有:“任意一个”“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2)常见的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某个”“有的”等.(3)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1)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4.命题的否定(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2)p或q的否定为:非p且非q;p且q的否定为:非p或非q.第二步重难点、易错点梳理1、逻辑联结词与集合的关系“或、且、非”三个逻辑联结词,对应着集合运算中的“并、交、补”,因此,常常借助集合的“并、交、补”的意义来解答由“或、且、非”三个联结词构成的命题问题.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全称命题p:∀x∈M,p(x),它的否定¬p:∃x0∈M,¬p(x0).(2)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特称命题p:∃x0∈M,p(x0),它的否定¬p:∀x∈M,¬p(x).3、复合命题的否定(1)綈(p∧q)⇔(¬p)∨(¬q);(2)綈(p∨q)⇔(¬p)∧(¬q).4、(1)对于“p∧q”命题:一假则假;(2)对“p∨q”命题:一真则真;(3)对“¬p”命题:与“p”命题真假相反.第三步题型与方法归纳题型一含有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判断【例1】(2010·新课标全国)已知命题p1:函数y=2x-2-x在R上为增函数,p2:函数y=2x+2-x在R上为减函数,则在命题q1:p1∨p2,q2:p1∧p2,q3:(¬p1)∨p2和q4:p1∧(¬p2)中,真命题是().A.q1,q3B.q2,q3C.q1,q4D.q2,q4[审题视点] 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判断p1,p2的真假.解析可判断p1为真,p2为假;则q1为真,q2为假,q3为假,q4为真.答案 C“p∨q”、“p∧q”、“¬q”形式命题真假的判断步骤:(1)确定命题的构成形式;(2)判断其中命题p、q的真假;(3)确定“p∨q”、“p∧q”、“¬q”形式命题的真假.题型二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1)p:∀x∈R,x2-x+14≥0;(2)q: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3)r :∃x 0∈R ,x 20+2x 0+2≤0;(4)s :至少有一个实数x 0,使x 30+1=0.[审题视点] 改变量词,否定结论,写出命题的否定;判断命题的真假.解 (1)¬p :∃x 0∈R ,x 20-x 0+14<0,假命题.(2)¬q :至少存在一个正方形不是矩形,假命题.(3)綈r :∀x ∈R ,x 2+2x +2>0,真命题.(4)綈s :∀x ∈R ,x 3+1≠0,假命题.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定有一定的区别,否定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时,一是要改写量词,全称量词改写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改写为全称量词;二是要否定结论.而一般命题的否定只需直接否定结论即可.题型三 根据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例3】►(2012·浙大附中月考)已知命题p :方程x 2+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数根;命题q :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数根.若“p 或q ”为真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求m 的取值范围.[审题视点] 先解不等式将命题p 与命题q 具体化,然后根据“p 或q ”与“p 且q ”的条件可以知道命题p 与命题q 一真一假,从而求出m 的取值范围.解 由p 得:⎩⎨⎧ Δ1=m 2-4>0,-m <0,则m >2. 由q 得:Δ2=16(m -2)2-16=16(m 2-4m +3)<0,则1<m <3.又∵“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p 与q 一真一假.①当p 真q 假时,⎩⎨⎧ m >2,m ≤1或m ≥3,解得m ≥3; ②当p 假q 真时,⎩⎨⎧m ≤2,1<m <3,解得1<m ≤2. ∴m 的取值范围为m ≥3或1<m ≤2.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要先确定构成命题的(一个或两个)命题的真假,求出此时参数成立的条件,再求出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成立的条件.第四步 真题演练1、【2014高考湖南卷第5题】已知命题.,:,:22y x y x q y x y x p ><-<->则若;命题则若在命题①q p q p q p q p ∨⌝⌝∧∨∧)④(③②);(;;中,真命题是( )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设x Z ∈,集合A 是奇数集,集合B 是偶数集.若命题:,2p x A x B ∀∈∈,则( )(A ):,2p x A x B ⌝∀∈∉ (B ):,2p x A x B ⌝∀∉∉ (C ):,2p x A x B ⌝∃∉∈ (D ):,2p x A x B ⌝∃∈∉3、(2012年高考(辽宁理))已知命题p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则⌝p 是( )(A)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B)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C)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D)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4、【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已知x x x f π-=sin 3)(,命题0)(),2,0(:<∈∀x f x p π,则( )A.p 是假命题,0)(),2,0(:≥∈∀⌝x f x p πB.p 是假命题,0)(),2,0(:0≥∈∃⌝x f x p π C.p 是真命题,0)(),2,0(:>∈∀⌝x f x p πD.p 是真命题,0)(),2,0(:0≥∈∃⌝x f x p π。
●高考明方向
1.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2.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3.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备考知考情
1.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判断,含全称量词、
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
2.常与集合、不等式、函数等相结合考查,
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
3.命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属中低档题. 一、知识梳理《名师一号》P7
知识点一逻辑联结词
1.命题中的或、且、非叫做逻辑联结词.
2.命题p 且q 、p 或q 、非p 的真假判断
归纳拓展:
(1)p 与q 全真时,p 且q 为真,否则p 且q 为假;
即一假假真.
(2)p 与q 全假时,p 或q 为假,否则p 或q 为真;
即一真即真.
(3)p 与非p 必定是一真一假.
注意1:《名师一号》P8问题探究问题1
逻辑联结词中的“或”相当于集合中的“并集”,
逻辑联结词中的“且”相当于集合中的“交集”,
逻辑联结词中的“非”相当于集合中的“补集”,
注意2:《名师一号》P8问题探究问题2
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
(1)前者否定结论,后者否定条件及结论
(2)前者真假性与原命题必相反,
后者真假性与原命题关系不定
注意3:(补充)“且”、“或”命题的否定 (1)
p q ∧的否定为()p q ⌝∧=p q ⌝∨⌝
(2)p q ∨的否定为()p q ⌝∨=p q ⌝∧⌝ 知识点二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全称命题的定义
“一切的”,“所有的”,“每一个”,“任意的”,“任给”,“凡”,“都”等词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2.存在量词、特称命题的定义
“存在”,“有一个”,“有的”,“至少有一个”,“对某个”,“有些”等词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
3.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
(1)全称命题的否定
全称命题P :)(,
x p M x ∈∀; 其命题否定┓P 为:)(,x p M x ⌝∈∃。
(2)特称命题的否定
特称命题P :)(,x p M x ∈∃;
其否定命题┓P 为:)(,x p M x ⌝∈∀。
即须遵循下面法则:
否定全称得特称,否定特称得全称.
二、例题分析
(一)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定
例1.(1)《名师一号》P7对点自测2
设p ,q 是两个命题,则“p ∨q 为真,p ∧q 为假”的充要条件是( )
A .p ,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B .p ,q 中至少有一个为假
C .p ,q 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
D .p 为真,q 为假
答案:C
解析 “p ∨q ”为真,则命题p 、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为假,则命题p 、q 中至少有一个为假,则“p ∨q 为真,p ∧q 为假”的充要条件是“p 、q 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 例1.(2)《名师一号》P8高频考点例1(1)
(2013湖北3)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 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 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 )
A .(⌝p )∨(⌝q )
B .p ∨(⌝q )
C .(⌝p )∧(⌝q )
D .p ∨q
答案:A
例1.(3)《名师一号》P8高频考点例1(2)
(2014·湖南卷)已知命题p :若x >y ,则-x <-y ;命题q :若x >y ,则x 2>y 2.在命题:
①p ∧q ;②p ∨q ;③p ∧(⌝q );④(⌝p )∨q 中,真命题是( )
A .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注意:《名师一号》P8高频考点例1规律方法
(1)“p ∨q ”、“p ∧q ”、“⌝p ”形式命题真假的判断步骤:
①确定命题的构成形式;
②判断其中命题p ,q 的真假;
③确定“p ∨q ”、“p ∧q ”、“⌝p ”形式命题的真假.
(2)p 且q 形式是“一假必假,全真才真”,
p 或q 形是“一真必真,全假才假”,
非p 则是“与p 的真假相反”. (二)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例1.《名师一号》P8高频考点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
(1)p :∀x ∈R,x 2-x +≥0;
(2)q :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
(3)r :∃x 0∈R,x +2x 0+2≤0;
(4)s :至少有一个实数x 使x 3+1=0.
解析
(1)⌝p:∃x0∈R,x-x0+<0,假命题.
(2)⌝q:至少存在一个正方形不是矩形,假命题.
(3)⌝r:∀x∈R,x2+2x+2>0,真命题.
(4)⌝s:∀x∈R,x3+1≠0,假命题.
注意:《名师一号》P8高频考点例2规律方法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定有一定的区别,否定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时,一是要改写量词,全称量词改写为存在量词,
存在量词改写为全称量词;
二是要否定结论.
而一般命题的否定只需直接否定结论即可.
(三)由命题的真假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1.《名师一号》P9高频考点例3
给定两个命题,命题p:对任意实数x都有ax2>-ax-1恒成立,命题q:关于x的方程x2-x+a=0有实数根.若“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若p为真命题,则a=0或即0≤a<4;
若q为真命题,则(-1)2-4a≥0,即a≤.
因为“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
所以p,q中有且仅有一个为真命题.
若p真q假,则<a<4;
若p假q真,则a<0.
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0)∪.
注意:《名师一号》P9高频考点例3规律方法
根据命题的真假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的关键是
先求出相关命题为真时所对应的参数的取值范围,
如本例中,先求出命题p,q为真命题时参数a的
取值范围;
再根据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值表,判断两个
命题的真假;
最后根据命题的真假情况,利用集合的交集和补集的运算,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
如本例中,列出关于a的不等式组.
解答题注意答题格式规范!
(四)利用逻辑关系判断命题真假
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虽非高考命题的重点,却是大家易错的高频点,其知识考查覆盖面广,考查方式多种多样,让人有一种“逻辑扑朔迷离,命题真假难辨”的感觉,在备考中要格外注意.
例1.《名师一号》P9特色专题例1
对于中国足球参与的某次大型赛事,有三名观众对结果作如下猜测:甲:中国非第一名,也非第二名;乙:中国非第一名,而是第三名;丙:中国非第三名,而是第一名.竞赛结束后发现,一人全猜对,一人猜对一半,一人全猜错,则中国足球队得了第________名.【规范解答】由上可知:甲、乙、丙均为“p且q”形式,所以猜对一半者也说了错误“命题”,即只有一个为真,所以可知丙是真命题,因此中国足球队得了第一名.
【名师点评】在一些逻辑问题中,当字面上并未出现“或”“且”“非”字样时,应从语句的陈述中搞清含义,并根据题目进行逻辑分析,找出各个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
计时双基练P211基础1-11、培优1-4
课本P8-9变式思考1、2、3;对应训练1
预习第二章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