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基因与性状
- 格式:pptx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18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的重点是显隐性基因和性状表现的关系。
同时,分析近亲结婚与遗传病发病几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同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媒体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的投影片;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投影片、豌豆种子(不同颜色的种子)。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咱们通过投影片上的几个问题一起回顾一下。
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投影片:问题:1.请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中的桥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1.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父母体内分别能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
而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
当受精时,形成受精卵后又重合为23对。
3.桥梁是精子与卵细胞。
因为它们中所含有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且是每对染色体上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也就是通过这个桥梁将父母的性状绝大部分传给了子代,也保证了子代在形态与生理及行为上的相似性。
对于物种的形成及延续有着重大的意义。
(注:对于回答完善准确的同学,给予鼓励、赞扬性的评价;对于未完善的答案,应补充,并对此同学也给予鼓励、赞赏。
)教师: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你能写出来吗?(注:请同学到黑板上书写,书写完后打开投影片,进行校对,并对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点:初二下册生物查字典生物网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望关心您提供多方法。
和小编一起期待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
1.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操纵的,而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2.当操纵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操纵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若这对基因差不多上显性,则表现为显性基因的性状,若这对基因差不多上隐性,则表现为隐性基因的性状。
3.孟德尔:奥地利人。
遗传学之父,遗传学的奠基人。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在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杂交得到高茎豌豆,则高茎豌豆是显性性状,矮茎豌豆是隐性性状)
(2)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只有dd。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为DD或Dd两种。
因此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 基因组成是Dd,尽管d(隐性)操纵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 (显性基因)的阻碍,还会遗传下去。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缘故: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以上确实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伙儿整理的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生物,大伙儿还中意吗?期望对大伙儿有所关心!。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2.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现象.3.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二.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2.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色盲检测图谱.学生准备:豌豆种子(不同颜色的种子),调查近亲结婚的事例.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学案例湖里实验中学洪小玲一、概述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本节课既是上一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延伸,又是下一节“人的性别遗传”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为学生继续学习高中关于遗传变异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初步了解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性状、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基因分离等知识,但学生不能解释“亲代和子代间的相似性和差异”。
如何让学生通过分析孟德尔的经典实验,感知建构“遗传的性状由基因组成决定”这一重要概念,是本节的核心环节。
这涉及3个次要概念的建构,具体如下:A.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A1)和隐性性状(A2)之分。
B.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C.基因组成决定了生物的性状表现。
教学策略....学生建构....概念达成....呈现三对相对性状(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黄色和绿色)的纯种豌豆杂交实验:思考:子一代的性状表现有什么共同点?子一代只出现1种性状(高茎、圆粒、黄色豌豆)A1显性性状子一代不出现的性状(矮茎、皱粒、绿色豌豆)A2隐性性状呈现子一代自交实验现象:思考:子一代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消失了?子二代的性状表现有什么共同点?子二代显性性状多,隐性性状少子一代中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被隐藏了B显性基因隐性基因1.师生推导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过程。
2.类比演示:1张红色卡片、1张透明卡片重叠,透明被隐藏,类比隐性性状被隐藏。
3.模拟实验:提供红色和透明卡片,小组合作在规定范围(如右图)摆放卡片,模拟基因传递过程。
1.显性基因存在时(DD、Dd)表现显性性状(高茎)。
2.两个隐性基因组合(dd)时表现隐性性状(矮茎)。
C基因组成决定了生物的性状表现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2.举例说出相对性状和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3.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