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增分训练2
- 格式:ppt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73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与增分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第2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与增分训练考点:1.《鸣镝之箭》2.《宋史.魏胜传(节选)》3.《南唐世家.韩熙载传(节选)》4.《真将军》5.《晋书.朱序传(节选)》【考点研究】一、通大意,先断易文言文断句的根本,在于对语段意义的准确理解。
首先默读一至两遍(默读时,可把文本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当作主观断句题对待),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后,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把握不准的部分,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重点斟酌。
方法示例先准确理解语段的整体意思,特别是要厘清与断句材料相关的人物关系、事件背景等。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器物名、动物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世说新语.方正》)句中共有四个人物“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两个地名“渭滨”“关中”;一个官名“军司马”;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这样才能准确断句。
二、热点的断句五标志1.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这些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要断开。
如: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第5节力的分解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多选)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和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B.物体同时受到F1、F2和F三个力的作用C.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与F相同D.F1、F2和F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ACD解析:在力的分解中,合力是实际存在的力,选项A正确;F1和F2是力F的两个分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选项B错误;F1和F2是力F的分力,共同作用效果与F相同,其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选项C、D正确。
2.物体放置在水平面上,用大小相等的力F,按如图所示的四种方式分别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物体对水平面压力最大的是()答案:C解析:A图将拉力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设拉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压力为N=mgF sinθB图压力等于重力,即N=mgC图压力为N=mg+F sinθD图为N=mgF故C图压力最大。
3.如图所示,将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F1和F2两个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B.物体受mg、N、F1、F2四个力作用C.物体只受重力mg和弹力N的作用D.N、F1、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跟mg、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答案:C解析:F1、F2是重力G的分力,都作用在物体上,施力物体都是地球,A错误;斜面光滑,所以物体只受重力mg和弹力N的作用,故C正确;F1、F2是重力的两个分力,它们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效果相同,不能说物体受4个力的作用,所以B、D错误。
4.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图中错误的是()答案:C解析:A项中物体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1和沿斜面向下使物体向下滑的分2项正确;B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沿两条细绳使细绳张紧的分力G1和G2,B项正确;C项中物体的重力应分解为垂直于两接触面使物体紧压两接触面的分力G1和G2,故C项错误。
D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压紧墙的分力G1和沿绳向下使绳张紧的分力G2,故D项正确。
3.5-3.6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人们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B.种植反季节蔬菜时使用塑料大棚——保证作物生长需要的温度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总重量,方便运输2.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
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 )A.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B.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C.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D.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转运到花瓣的3.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①选叶遮光 ②酒精脱色 ③黑暗处理 ④碘酒显影 ⑤清水漂洗 ⑥观察变化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C.③①②⑤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4.贮藏粮食时,为了降低呼吸作用,应保持的条件时()A.低温、潮湿、增加氧气浓度B.低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C.低温、潮湿、增加二氧化碳浓度D.低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5.将放置于黑暗处24小时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作如图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
会变蓝的部分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6.用新鲜的大豆叶片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的气体成分最可能是( )A.O2量多于B处 B.O2量与B处相等C.无CO2和O2D.CO2量多于B处7.下列甲、乙两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
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2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根据图分析,(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处,植株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处于平衡状态 B.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BF段C.乙图曲线中间E处光合作用强度暂时降低,可能是因为温度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打开,影响了CO2原料的供应D.能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得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呼吸作用越弱,温度越高,植物光合作用越强8.下列甲、乙、丙、丁四幅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图甲中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过肾脏后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则该物质可能是尿素或无机盐 B.图乙为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BC段出现血糖含量上升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C.图丙表示一天内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孔的目的是补充大棚氧气D.图丁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9.人在呼气时胸部和膈发生的变化是( )①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②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③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 ④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 ⑤胸廓扩大 ⑥胸廓缩小.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10.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B. 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 , 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C. 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D. 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填空题11.玉米田里的白化苗,在长到几片叶时就会死亡。
第三章 1A组·基础达标1.关于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传递的实质是温度的传递B.物体间存在着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C.热传递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D.物体内能发生改变,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答案】B【解析】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故A错误.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若两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便不再发生热传递,即达到了热平衡,故B正确,C错误.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会发生变化,但内能变化不一定是热传递引起的,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故D错误.2.(多选)一铜块和一铁块,质量相等,铜块的温度T1比铁块的温度T2高,当它们接触在一起时,如果不和外界交换能量,则( ) A.从两者开始接触到热平衡的整个过程中,铜块内能的减少量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B.在两者达到热平衡以前的任意一段时间内,铜块内能的减少量不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C.在两者达到热平衡以前的任意一段时间内,铜块内能的减少量都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D.达到热平衡时,铜块的温度比铁块的低【答案】AC【解析】热平衡条件是温度相等,热传递的方向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因此A、C正确,B、D错误.3.如图所示,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能够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以使装置内的水温度升高,这种改变水的内能的方式是( )A.做功B.热传递C.既有做功也有热传递D.电流的热效应【答案】B【解析】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水加热,故B正确.4.(多选)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打开电灯开关,灯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夏天喝冰镇汽水来解暑C.冬天搓搓手,会感觉到手变得暖和起来D.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逐渐升高【答案】BD【解析】A是电流做功改变内能的,是不热传递;B是汽水与人体间有温度差,汽水吸热造成的,它属于热传递;C是摩擦做功改变内能的,也不属于热传递;D是太阳给热水器传热,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D正确.5.(多选)在外界不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内能增加了50 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物体放出了50 J的热量B.一定是物体吸收了50 J的热量C.一定是物体分子动能增加了50 JD.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不变【答案】BD【解析】在外界不做功的情况下,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传递的热量,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相等能量,温度可能不变.6.关于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多B.温度高的物体其热量必定多,内能必定大C.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大的物体其内能将减小,内能小的物体其内能将增大,直到两物体的内能相等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量的量度【答案】D【解析】物体的内能由温度、体积及物体的质量决定,不只由温度决定,故A错误;热量是物体吸收或放出的,不是物体含有的,故B错误;在自发的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是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内能大的物体不一定温度高,在热传递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低,吸收热量内能继续增大,内能小的物体温度高,内能继续减小,故C错误.关于热量的论述,D是正确的.7.如图所示,在紫铜管内滴入乙醚,盖紧管塞.用手拉住绳子两端迅速往复拉动,管塞会被冲开.管塞被冲开前( )A.外界对管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B.管内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C.管内气体内能不变,压强变大D.管内气体内能增大,压强变大【答案】D【解析】克服绳与金属管间的摩擦做功,使管壁内能增大,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乙醚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直至沸腾,管塞会被冲开.管塞被冲开前管内气体内能增大,压强变大,D正确.8.重庆出租车常以天然气作为燃料,加气站储气罐中天然气的温度随气温升高的过程中,若储气罐内气体体积及质量均不变,则罐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A.压强增大,内能减小B.吸收热量,内能增大C.压强减小,分子平均动能增大D.对外做功,分子平均动能减小【答案】B【解析】质量一定的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则压强增大,内能增大,则A、C错误;体积不变气体不做功,内能增大则吸收热量,则B正确,D错误.9.如图所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只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个用卡子卡住的可移动的胶塞.用打气筒慢慢向筒内打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这时读出温度计示数.打开卡子,胶塞冲出容器后( )A.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B.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C.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D.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答案】C【解析】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对外做了多少功,就意味着转化了多少能量.本实验中由于是厚壁容器,打开卡子后,气体迅速膨胀,这样的过程可以当作绝热过程,由此判断,转化的应是系统的内能,即气体对外做功,系统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C正确.10.如图所示,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隔开,左侧装有气体,右侧为真空.现将隔板抽掉,使左侧气体自由膨胀直至达到平衡,则在此过程中(不计气体的分子势能)( )A.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B.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少【答案】C【解析】抽掉隔板后,气体膨胀,体积增大,但由于右侧为真空,所以气体自由膨胀不做功,因而内能不变,温度不变,故C正确.11.(多选)健身球是一个充满气体的大皮球,现把健身球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在人体压向健身球的过程中球内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则( )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B.气体的密度增大C.气体的内能增大D.外界对气体做功【答案】BD【解析】在人压向健身球的过程中,外界对球做功,气体所占的体积减小,故气体的密度增大;气体温度不变,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故A、C错误,B、D正确.12.(多选)在实验室将一容积比较大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室内,经过几小时后,将烧瓶从冰箱内迅速取出,并立即用小气球紧紧地套在烧瓶的瓶口,然后将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将烧瓶及气球内的气体看成是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段时间后气球会膨胀起来B.气球的体积一直都不会发生变化C.烧瓶及气球内的气体内能增加D.烧瓶及气球内的气体的压强一定变大【答案】ACD【解析】由于热水的温度较高,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烧瓶及气球内气体吸收了热水的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体积增大,故A、C正确,B错误;初始时烧瓶及气球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吸收热量后,烧瓶及气球内气体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气球膨胀,故D正确.B组·能力提升13.如图所示,活塞将汽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汽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用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甲不变,E乙减小B.E甲不变,E乙增大C.E甲增大,E乙不变D.E甲增大,E乙减小【答案】D【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甲、乙两气室气体都经历绝热过程,内能的改变取决于做功的情况.对于甲室内的气体,在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活塞左移,压缩气体,外界对甲室气体做功,其内能应增大;对乙室内的气体,活塞左移,气体膨胀,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应减小;所以选项D正确.14.如图所示,柱形容器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空气,质量为m的光滑活塞与容器都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制成.另有质量为M的物体从活塞上方的A 点自由下落到活塞上,并随活塞一起到达最低点B而静止.在这一过程中,下述空气内能的改变量ΔU、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W与物体及活塞的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A.Mgh+mgΔh=ΔU+WB.ΔU=W,W=Mgh+mgΔhC.ΔU=W,W<Mgh+mgΔhD.ΔU≠W,W=Mgh+mgΔh【答案】C【解析】物体与活塞碰撞时有机械能损失,因此物体和活塞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气体内能的增加量;根据功与内能增加量的关系可知,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W与气体内能的变化量相等,因此ΔU=W,W<Mgh+mgΔh,C正确,A、B、D错误.15.(多选)如图所示,A、B两装置均由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两管抽成真空后,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插入过程没有空气进入管内),水银柱上升至图示位置停止.假设这一过程水银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B.A管内水银的重力势能大于B管的C.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D.A和B中水银体积保持不变,故内能增量相同【答案】BC【解析】大气压对水银槽内的水银做相同的功,因为玻璃管内吸进的水银一样多,所以水银槽内的液面下降相同的高度,A管重心高于B管,A管内水银重力势能大于B管的,故A管内水银的内能增量小于B管的,B、C正确.16.有一个10 m 高的瀑布,水流在瀑布顶端时速度为2 m/s ,在瀑布底与岩石的撞击过程中,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请问水的温度上升了多少摄氏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 J/(kg·℃),g 取10 m/s 2.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当水流到达瀑布底时的动能E k =12mv 2+mgh , 水吸收的热量Q 与温度变化Δt 满足关系Q =cmΔt,由题意知,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所以有(12mv 2+mgh)×10%=cmΔt, 代入数据得Δt=2.4×10-3℃.。
历年考情概况难易程度:较难分值范围:14分左右近年考点直击主要考点主要考查题型考查角度货币资金的核算单、判(1)库存现金短缺的处理;(2)其他货币资金内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单、不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持有和出售的会计处理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单、多、判(1)取得应收票据;(2)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内容;(3)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存货的核算单、多、判、不(1)存货成本的确定和发出方法;(2)原材料的会计处理;(3)包装物的会计处理;(4)存货减值的会计处理;(5)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6)存货清查的会计处理第一部分重要考点回顾考点一:资产负债表(简表)考点二:现金盘亏盘盈审批前和审批后账务处理清查短缺溢余审批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库存现金借:库存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审批后借:其他应收款(有人赔)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其他应付款(支付他人)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考点三: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
【提示】记住6个字:2本信,投外汇。
(邮寄出2本信封去投资外汇)2本(银行本票存款)信(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投(存出投资款)外(外埠存款)汇(银行汇票存款)。
考点四:应收票据1.核算票据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2.增加核算销售收到借:应收票据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考点五:其他应收款的内容(2022年、2020年单选题)考点六:企业应收款项减值考点八:存货成本的确定(价+税+费)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进货费用较小的,可以直接计入考点九:委托加工物资的账务处理考点十: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2022年、2021年、2020年单选题; 2021年、2020年多选题)账务处理项目第二部分同步训练习题精讲二、单项选择题考点一题目链接:1-3题2.☆下列各项中,企业向证券公司指定银行开立的投资款专户划出资金时,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章节测试题1.【答题】“”这个修改符号表示()。
A.增补B.改正C.删除【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改符号的掌握。
【解答】2.【答题】“”这个修改符号表示()。
A.增补B.改正C.删除【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改符号的掌握。
【解答】3.【答题】读句子,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黄瓜、西瓜和西红柿。
”这句话完全正确,没有语病。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别病句的能力。
【解答】这句话有语病,前后矛盾,应该把“西瓜”及前面的“顿号”去掉,因为“西瓜”不属于“蔬菜”。
4.【答题】“”这个修改符号表示()。
A.增补B.改正C.删除【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改符号的掌握。
【解答】5.【答题】读句子,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叫、喊、嚷、吼、吵、啼、唤”这些动作都是由嘴巴发出来的,所以都和“口”有关。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的掌握。
【解答】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字义来辨析,主要还是依靠平时的积累。
6.【答题】下面不符合童话特点的一项是:()A.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
B.从童话主人公的语言、动作中,可以感受到生动、鲜明的形象。
C.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D.读童话,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能获得很多启示。
【答案】C【解答】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7.【答题】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俗语。
()俗话说:“_____________”这件事是你做的不对,你到哪里说理也没人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