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编排
- 格式:ppt
- 大小:414.50 KB
- 文档页数:40
田径比赛编排原则《田径比赛编排原则》嘿,咱们来唠唠田径比赛编排原则,这就像给一场超级大派对安排流程一样,可讲究啦!我以前在学校运动会的时候,帮忙做过田径比赛的编排小助手,那经历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首先呢,分组是个关键。
就像把一群小伙伴分成不同的小队玩游戏,得公平合理。
你不能把跑得快的都放一组,那其他组不就没得玩啦。
我们会根据运动员之前的比赛成绩或者平时训练的水平来分组。
比如说100米短跑,那些跑得特别快的“飞毛腿”们就会被均匀地分到不同组里。
我记得有个同学,他在我们学校那可是出了名的快,每次跑起来就像一阵风。
我们在编排的时候,就特意把他和其他几个速度差不多的同学分开,这样每组都有看头,比赛才精彩呢。
然后是比赛顺序的安排。
这就像安排节目单,得有个先后。
一般会把径赛项目,像跑步啊,按照预赛、复赛、决赛这样的顺序排。
预赛的时候,大家都有机会上场展示一下。
就像初赛海选一样,每个选手都充满期待。
复赛的时候,就是从预赛里挑出表现好的,这时候竞争就更激烈啦。
决赛那就是精英对决啦,就像最后的大决战,冠军就在这里面产生。
田赛项目呢,像跳远、跳高这些,也得安排好。
不能让跳远和短跑同时进行,不然运动员们可忙不过来,就像一个人要同时参加两个不同地方的派对,根本跑不过来嘛。
我们会把田赛和径赛交叉着安排,让运动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和休息。
比如说,上午安排了短跑预赛,那中间可以穿插一些跳远的比赛。
还有啊,时间安排也很重要。
一场田径比赛可不能无限制地拖下去,得像看电影一样,有个合适的时长。
我们要考虑到每个项目大概需要的时间,不能让观众等太久。
比如100米短跑,一组比赛加上准备时间可能就几分钟,但是像马拉松这种长距离项目,就得单独安排时间和路线啦,可不能和其他短距离项目混在一起。
我在编排的时候,有个同学跑过来问我他的比赛时间,他一脸紧张又期待的样子。
我给他指了指安排表,他就开始计划自己热身和准备的时间了。
看着他那样子,我就觉得编排工作责任重大,得让每个运动员都能顺利地参加比赛,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田径比赛分组编排方法田径比赛是一项需要进行分组编排的竞技运动,分组编排的合理性对于比赛的公平性和竞争的激烈程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田径比赛分组编排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年龄、性别、成绩、等级、能力、经验等。
下面是10条关于田径比赛分组编排方法的详细描述:1.按照年龄分组:这种方法比较常见,可以根据选手的出生年份将其分为不同的年龄组,如15-16岁组、17-18岁组、19-20岁组等。
这种分组方式比较合理,可以使比赛更加公平,年龄差距较小的选手进行比赛,也有利于选拔更优秀的运动员。
2.按照性别分组:由于男女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体力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常将选手按照性别分组,分为男子组、女子组。
这样比赛公平性较高,男女选手可以同台竞技,但是由于男女运动员之间的差异,有些比赛项目并不能进行合并,需要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分别进行。
3.按照成绩分组:这种分组方式主要是按照每个选手在之前的比赛中的成绩进行分组,目的是将成绩相近,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赛,以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撑,而且对于新手或者没有比赛成绩的选手不适用。
4.按照能力等级分组:这种分组方式对新手和老手的差异较小,可以将选手根据其能力等级进行分组,如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等。
这种方式下选手之间的实力相当接近,比赛更加激烈,也可以提高选手能力的提高速度。
5.按照场地和设备要求分组:有一些竞技项目的比赛需要特殊场地和设备的支持,这时候可以将选手根据场地和设备要求进行分组,例如长跑可以根据跑道长度进行分组,铅球可以根据铅球重量进行分组。
6.按照身高和体重分组: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某些有着明显身体条件因素影响的竞技项目,例如篮球、跳高、撑杆跳等项目,可以按照身高、体重或者BMI指数进行分组,保证选手之间身体素质相当。
7.按照注册等级分组:对于一些特定的比赛,如全国性的比赛,可以根据选手的注册等级进行分组,以保证比赛的竞争性和实际水平。
田径运动会编排方法田径运动是奥运会的金牌大户,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借此推动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交流教学训练经验,培养选拔体育人才。
竞赛日程是运动员参加比赛,裁判员和工作人员执行任务共同遵守怕法定文件。
它不仅能体现田径比赛的目的任务,同时也影响整个竞赛的进程。
现有的田径教科书和裁判法中,对竞赛日程的编排方法都有专门论述,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混合式”编排法。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我国在大型田径比赛的编排工作中,相继使用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联网技术动用,使编排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但就目前省、市级以下特别是学校一级的比赛,还很难有这样的条件,所以人工编排方法还是少不了的,近期还要继续采用。
由于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认为若采用“分组式”编排方法效果较好,特别是省级以下比赛效果更佳,现介绍如下:1编排前的准备工作1.1要熟悉大会竞赛规程,了解有关资料,场地布局,器材数量和质量,裁判员人数、业务水平等。
1.2审查报名表,统计各组别参赛人数,各项参加人数,全赛所需时间,各项分组计划表,运动员参加项目的兼项表等。
1.3为了编排工作方便,将各组别、项目赛次、人数、各项所需时间,分别填写在各组别并用不同颜色书写的纸条上。
1.4绘制比赛场地平面图,以便编排时参考2竞赛日程编排方法2.1“混合式”编排法:即先将各组别、各赛次、各项目集中,根据大会规定的比赛时间,分成若干比赛场次,按每场比赛所用时间,遵循编排原则及注意事项,先排全能项目,后排其它径赛项目,一个场次一个场次安排,排好第一场再排第二场,径赛项目排好后,再排田赛项目,全部项目排好后,进行全面检查,调整,最后送总裁判审定。
2.2“分组式”编排方法,即按一个组别一个组别先后编排,一个组安排好后,再编排其它组别。
根据大会有关文件规定与要求,先排男子甲组,按编排原则将男子甲组排好后,立即进行检查调整,直至合理为止。
田径竞赛日程编排的基本原则
田径竞赛日程编排的基本原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平性:确保比赛日程对所有参赛选手公平,并避免偏向某些选手或队伍。
比赛日程应尽量均衡地安排各个项目和参赛选手的参赛次数。
2. 流畅性:安排比赛日程时应考虑比赛项目之间的过渡时间,以确保比赛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避免出现过长的等待时间或过于紧凑的赛程,以确保选手和观众的体验。
3. 观赏性:考虑观众的需求和兴趣,将具有较高观赏度和吸引力的项目安排在比赛日程的重要时段。
这样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并提升比赛的气氛。
4. 安全性:确保比赛日程安排合理,避免连续或过于频繁的比赛项目,以充分保障选手的身体安全和健康。
5. 节奏感:根据比赛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安排比赛日程的顺序和时间间隔,以确保比赛的节奏感和紧凑度。
6. 竞争水平:考虑各个项目的竞争水平和重要性,将同等水平的选手或队伍分散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以确保比赛的公正性和悬念性。
7. 筹办能力:根据比赛场地和设施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比赛日程,确保筹办方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比赛。
这些原则在制定田径竞赛日程时起着指导作用,帮助保证比赛的公正、有序和顺利进行。
然而,实际的比赛日程编排可能会根据具体的比赛规模、时间限制和其他实际因素进行调整和平衡。
田径运动会编排流程和注意事项第一:整理运动会报名人数,各个项目的报名人数和姓名及参赛单位。
第二:编写比赛程序和运动会的竞赛规程、运动会的活动日程表。
第三:统一编排参赛单位的运动员号码(注明:这样做能节省时间和减少很多的错误)。
第四:编写竞赛日程表一定要计算好径赛各项目用的时间,还有项目与项目之间的时间。
然后就用卡片棋子的方法把各个项目串联起来。
一定要按照竞赛日程的编排原则。
1 .竞赛日程的编排原则( 1 )竞赛日程的编排原则:全能项目以及径赛和个赛次之间,要保证有最短间隔休息时间。
比赛的最短间隔时间为: 200 米及 200 米以下各项为 45 分钟; 200 米以上至 1000 米的项目为 90 分钟; 1000 米以上的项目不在同一天。
( 2 )全能各单项间休息 30 分钟,以最后一人结束比赛到下一项比赛第一人开始计算时间。
按兼项的一般规律,尽量把相关项目分开编排,以减少兼项冲突,如100 米与 200 米、 4 * 100 米接力、跳远; 800 米与 1500 ; 5000 米与 10000 米;跳远与三级跳远;铅球与铁饼等。
( 3 )对性质相近的项目要注意先后顺序。
例如,一般先 100 米,后 200 米;先5000 米,后 10000 米;先跳远,后三级跳远。
( 4 )在时间允许情况下,尽量照顾到兼项之间的时间间隔。
及格赛后间隔一天在进行正式比赛。
( 5 )不同组别的同一田赛项目,一般不连续安排在同一单元内进行。
而不同组别的同一径赛项目,最好衔接进行,如男子 100 米和女子 100 米等。
短距离径赛项目赛次如果少,最好安排一天结束。
( 6 )跨栏项目一般应安排在各单元的第一项,还可安排在长距离跑、竞走之后进行。
( 7 )决赛时预计能破纪录的项目,可分配到各个比赛单元。
( 8 )同一时间不要排两个田赛长投项目。
( 9 )撑杆跳高要考虑阳光的照射方向刚和比赛时间较长,最好安排在上午早些时候进行。
竞赛秘书、技术信息中心TIC编排记录和成绩公告组裁判工作一、任务1、竞赛秘书应收集每项比赛的全部成绩和详细资料,并立即转宣告员;有关裁判长、主计时员或主终点摄影裁判和风速测量员应向竞赛秘书提供有关成绩的详细资料;竞赛秘书还应记录比赛的成绩,将成绩记录单递交竞赛主任;2、当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时,每位田赛项目比赛场地的计算机录入人员应确保将该项目的全部成绩录入激动剂系统;录入径赛成绩应在终点摄像主裁判的指挥下进行;宣告员和竞赛主任应能够进入计算机系统查询比赛成绩;3、规则中各类最高级别的比赛,组委会应当为比赛设立一个技术信息中心,建议在其他超过一天的比赛中设立技术信息中心;技术信息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确保在每个代表队、组织者、技术代表和竞赛管理部门之间,有关技术和其他涉及比赛的信息顺畅交流;二、编制编排记录成绩公告组长:1—2人、组员:若干名;三、职责1、裁判长负责全组学习各项工作,熟悉了解比赛规程、掌握比赛日程,布置全体编排记录员的各项工作任务,安排各种竞赛所需表格,收集最新纪录及运动员等级标准,以便备查;2、裁判员根据裁判长分工,认真学习竞赛规则和规程,了解比赛日程,在工作中如碰到问题及时报告裁判长,自己不要擅自作出任何决定;3、按规则,裁判员在裁判长领导下,及时完成各项成绩统计工作,向大会及时报告最新成绩和破纪录情况;4、赛后及时总结,统计破纪录、达等级、名次录取等,收集相关资料归档,归还竞赛处所有器材电脑、打印机、高速复印机、复印机等;四、编排原则1、径赛项目各轮比赛,应由技术代表或组委会决定;2、抽签排定道次:预赛24名参赛运动员为例,编为3组,按照蛇形排列法编入各组;第一组:1、6、7、12、13、18、19、24第二组:2、5、8、11、14、17、20、23第三组:3、4、9、10、15、16、21、223、决赛阶段前八名道次排列:预赛成绩前四名抽3—6道,五、六名抽7—8道,最后二名抽1—2道;4、不分道跑比赛项目分组,1500米16—30人分二组,5000米16—40人分二组,10000米28—54人分二组;5、田赛项目各轮比赛,应有技术代表或组委会决定;6、田赛项目成绩是以预赛成绩和决赛成绩中最优成绩为决定成绩;运动会前期筹备工作一、前期工作的准备1、制定计划、拟写工作细则、规程、报告,报有关部门审批;2、成立组织机构,落实部门负责人;3、根据运动会规模造经费预赛报告;4、落实制定各类评比办法;5、收集各类资料,召开新闻发布会;二、制定各类方案1、确定开幕式和闭幕式方案;2、确定运动会日期、地点、时间;3、确定运动会参加人数;4、确定彩排和试运转方案;5、确定裁判员、工作人员、志愿者培训方案;6、确定文艺或大型团体操表演方案;7、确定灯光、舞台设计方案;8、确定安保方案;9、确定医务方案;10、后勤保障方案;三、赛前工作1、召开技术会议或领队会内容;2、裁判员会议;3、布置场地和器材;4、整个赛事日程安排;5、裁判员熟悉场地、器材;6、汇编运动会秩序册;四、赛中工作1、根据比赛日程准时比赛;2、组织好新闻采访;3、组织好观众有序文明观赛;4、配合好兴奋剂检测;5、组织好颁奖仪式,安排好官员颁奖;6、组织颁奖时,要求径赛项目暂定,田赛项目可继续比赛;五、赛后工作1、及时统计破纪录情况;2、及时统计达等级情况;3、及时统计金银铜及前八名和团体总分名次成绩情况;4、汇编运动会成绩册;5、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装订成册;6、归还所有比赛器材进库;7、及时总结运动会情况;田赛项目裁判员工作高度项目一、跳高1、场地器材A、落地区:长、宽、高最小为6米、4米、米;B、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20—25米;C、横杆:横杆长度为—米;两立柱之间距离2、比赛1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判为试跳犯规:A、试跳后,由于运动员的试跳动作,致使横杆未能留在两边的横杆托上;B、在越过横杆之前,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横杆后沿靠近助跑道垂直面以前的在两个立柱之间或之外地面或落地区;如果运动员在试跳中一只脚触及落地区,而裁判认为该运动员未从中获得利益,则不应判该试跳失败; 3试跳A、每个运动员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有三次试跳;允许运动员在某一个高度上第一次或第二次试跳失败后,在后续试跳时请求免跳;免跳后不准在原来的高度恢复试跳,必须在新的高度上从新试跳;除第一名决名次赛之外B、在每一轮比赛之后,横杆升高不少于2厘米;C、延误比赛时限:3人以上1分钟、2—3人1分钟、1人3分钟;3、编制主裁判:1人、电脑操作和时限1人、管理员1人、扶杆2人记录员1人、场地整理1人、测量员1人二、撑杆跳高1、场地器材A、落地区:长、宽、高最小为8米、6米、米;B、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40—45米、宽米;C、横杆:横杆长度为—米;两立柱之间距离2、比赛1运动员可使用自备撑杆参加比赛,未尽物主同意,不得使用他人的撑杆;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判为试跳犯规:A、试跳后,由于运动员的试跳动作,致使横杆未能留在两边的横杆托上;B、在越过横杆之前,运动员身体和撑杆的任何部位触及插斗前壁上沿垂直面以前的地面和落地区;C、试跳时,撑杆折断,则不应判该试跳失败,应给予该运动员一次重新试跳的机会;3试跳A、每个运动员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有三次试跳;允许运动员在某一个高度上第一次或第二次试跳失败后,在后续试跳时请求免跳;免跳后不准在原来的高度恢复试跳,必须在新的高度上从新试跳;除第一名决名次赛之外B、在每一轮比赛之后,横杆升高不少于2厘米;C、延误比赛时限:3人以上1分钟、2—3人2分钟、1人5分钟;3、编制主裁判:1人、电脑操作和时限1人、管理员1人、扶杆2人记录员1人、场地整理1人、测量员1人远度项目一、跳远1、场地器材A、落地区:长、宽、最小为9米、—米;起跳线1-3米;B、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40—45米、宽米;C、起跳板:起跳板应为长方形,用木质制成,运动员的鞋钉可以抓住且不会打滑,长度为米±米,宽米±米,厚度最大为米,涂成白色;D、橡皮泥显示板:应用木质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制成,质地坚硬,长度为米±米,宽米±米,厚度最大为米,涂成不同于起跳板的颜色;此板应安放在紧靠起跳板前端的凹槽或搁板里,其高度超出起跳板7毫米±1毫米;显示板边沿既可以向助跑道方向倾斜45度,在倾斜面上覆盖1毫米厚的橡皮泥;2、比赛判罚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判为试跳犯规:A、在起跳过程中,无论是助跑后未起跳还是仅做跳跃动作,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分触及起跳线以前的地面;B、从起跳板两端之外起跳,无论是否超过起跳线的延长线;C、在助跑或跳跃中采用任何空翻姿势;D、起跳后,在第一次接触落地区前接触了助跑、助跑道外的地面或落地区外的地面;E、在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区边沿或落地区以外地面,而落地区外的触地点较落地区内的最近触地点更靠近起跳线;F、当运动员离开落地区时,其脚在落地区边线或边线外地面的第一触地点,应比在沙坑内的最近触地点离起跳线更远该最近触地点可能为因失去平衡而留下的完全在落地区内的痕迹,或运动员向回走时留下的距起跳线较落地点近的痕迹;2风速测量A、在跳远比赛中,应从运动员经过助跑道旁的标记时开始测量风速,测定时间为5秒钟,测量跳远风速标记,应分别放置在距离起跳线40米和35米远的地方;如果运动员的助跑距离不足40米或35米时,则应从其开始助跑时测量风速;B、风速仪应设置在距离起跳线20米处,高米,距离助跑道不超过2米;C、风速的判读单位为米/秒,进位到坐标轴正向的1/10米-秒,除非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字是0即为+米/秒记录为+米/秒,米/秒记录为米/秒;显示单位为1/10米/秒的数字显示式风速仪应具备自动进位的功能,以与本规则相符;3、编制主裁判:1人、电脑操作和时限1人、管理员1人、平沙2人记录员1人、丈量员2人、风速测量1人二、三级跳远1、场地器材A、落地区:长、宽、最小为9米、—米;起跳线男子13米、女子11米;B、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40—45米、宽米;C、起跳板:起跳板应为长方形,用木质制成,运动员的鞋钉可以抓住且不会打滑,长度为米±米,宽米±米,厚度最大为米,涂成白色;D、橡皮泥显示板:应用木质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制成,质地坚硬,长度为米±米,宽米±米,厚度最大为米,涂成不同于起跳板的颜色;此板应安放在紧靠起跳板前端的凹槽或搁板里,其高度超出起跳板7毫米±1毫米;显示板边沿既可以向助跑道方向倾斜45度,在倾斜面上覆盖1毫米厚的橡皮泥;2、比赛1三级跳远的三跳顺序是一次单足跳、一次跨步跳和一次跳跃;2单足跳时应用起跳腿落地,跨步跳时用另一条腿摆动腿落地,然后完成跳跃动作;运动员在跳跃中摆动腿触地不应视为试跳失败;3、比赛判罚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判为试跳犯规:A、在起跳过程中,无论是助跑后未起跳还是仅做跳跃动作,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分触及起跳线以前的地面;B、从起跳板两端之外起跳,无论是否超过起跳线的延长线;C、在助跑或跳跃中采用任何空翻姿势;D、起跳后,在第一次接触落地区前接触了助跑、助跑道外的地面或落地区外的地面;E、在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区边沿或落地区以外地面,而落地区外的触地点较落地区内的最近触地点更靠近起跳线;F、当运动员离开落地区时,其脚在落地区边线或边线外地面的第一触地点,应比在沙坑内的最近触地点离起跳线更远该最近触地点可能为因失去平衡而留下的完全在落地区内的痕迹,或运动员向回走时留下的距起跳线较落地点近的痕迹;2风速测量A、在跳远比赛中,应从运动员经过助跑道旁的标记时开始测量风速,测定时间为5秒钟,测量跳远风速标记,应分别放置在距离起跳线40米和35米远的地方;如果运动员的助跑距离不足40米或35米时,则应从其开始助跑时测量风速;B、风速仪应设置在距离起跳线20米处,高米,距离助跑道不超过2米;C、风速的判读单位为米/秒,进位到坐标轴正向的1/10米-秒,除非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字是0即为+米/秒记录为+米/秒,米/秒记录为米/秒;显示单位为1/10米/秒的数字显示式风速仪应具备自动进位的功能,以与本规则相符;4、编制主裁判:1人、电脑操作和时限1人、管理员1人、平沙2人记录员1人、丈量员2人、风速测量1人投掷项目一、推铅球1、场地器材A、推铅球投掷区:投掷区内沿直径应为米±米;B、落地区应用煤渣、草皮或其他适宜材料铺设落地区,器械落地时应能留下痕迹;C、落地区用两条5厘米宽的白线标出落地区,其内沿的延长线应通过投掷圈圆心,夹角为度;D、铅球使用:成年男子为公斤、成年女子为4公斤、青年男子6公斤、青年女子4公斤、少年男子5公斤、少年女子3公斤;2、比赛1运动员只能用单手从肩部将铅球推出,每个赛次参赛运动员有三次试掷机会;2进入决赛运动员也有三次试掷机会,但比赛顺序按预赛或上一赛次成绩排列,成绩最优者放在最后试掷;3运动员比赛可使用镁粉涂在手上或器械上或其他类似物质;所有这些物质应可以使用湿布很容易地去掉,并且不应留下任何污迹;4运动员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在手和手指上使用胶带;3、编制主裁判:1人、电脑操作和时限1人、管理员1人、记录员1人、丈量员2人、服务员2人二、掷链球1、场地器材A、掷链球投掷区:投掷区内沿直径应为米±米;B、落地区应用煤渣、草皮或其他适宜材料铺设落地区,器械落地时应能留下痕迹;C、落地区用两条5厘米宽的白线标出落地区,其内沿的延长线应通过投掷圈圆心,夹角为度;D、链球使用:成年男子为公斤、成年女子为4公斤、青年男子6公斤、青年女子4公斤、少年男子5公斤、少年女子3公斤;E、链球由三部分组成,即金属球体、一条链子和一个把手;2、比赛1运动员在预摆和旋转前的开始姿势中,可将球体放在圈内或圈外地面;每个赛次参赛运动员有三次试掷机会;2进入决赛运动员也有三次试掷机会,但比赛顺序按预赛或上一赛次成绩排列,成绩最优者放在最后试掷;3运动员比赛可使用镁粉涂在手上或其他类似物质;3、编制主裁判:1人、电脑操作和时限1人、管理员1人、记录员1人、丈量员2人、服务员2人三、掷铁饼1、场地器材A、掷铁饼投掷区:投掷区内沿直径应为米±米;B、落地区应用煤渣、草皮或其他适宜材料铺设落地区,器械落地时应能留下痕迹;C、落地区用两条5厘米宽的白线标出落地区,其内沿的延长线应通过投掷圈圆心,夹角为度;D、铁饼使用:成年男子为2公斤、成年女子为1公斤、青年男子公斤、青年女子1公斤、少年男子公斤、少年女子1公斤;2、比赛1运动员每个赛次参赛运动员有三次试掷机会;2进入决赛运动员也有三次试掷机会,但比赛顺序按预赛或上一赛次成绩排列,成绩最优者放在最后试掷;3运动员比赛可使用镁粉涂在手上或器械上或其他类似物质;所有这些物质应可以使用湿布很容易地去掉,并且不应留下任何污迹;3、编制主裁判:1人、电脑操作和时限1人、管理员1人、记录员1人、丈量员2人、服务员2人四、掷标枪1、场地器材A、掷标枪助跑道长至少30米,助跑道线宽为5厘米,助跑道宽为4米,助跑道前端是半径为8米的一条弧线,运动员应在投掷弧后面试掷;投掷弧两端向外各画一条白色直线,线宽为7厘米,长为75厘米,与助跑道标志线垂直;B、落地区应用煤渣、草皮或其他适宜材料铺设落地区,器械落地时应能留下痕迹;C、落地区用两条5厘米宽的白线标出落地区,其内沿的延长线应通过投掷圈圆心,夹角为度;D、标枪使用:成年男子为700克、成年女子为600克、青年男子700克、青年女子500克、少年男子500克、少年女子400克;E、标枪由三部分组成,即金属枪头、枪身和缠绳把手;2、比赛1运动员每个赛次参赛运动员有三次试掷机会;2进入决赛运动员也有三次试掷机会,但比赛顺序按预赛或上一赛次成绩排列,成绩最优者放在最后试掷;3运动员比赛可使用镁粉涂在手上或其他类似物质;3、编制主裁判:1人、电脑操作和时限1人、管理员1人、记录员1人、丈量员2人、服务员2人。
1.按照规则规定,全能项目以及径赛各赛次之间,要保证有最短间隔休息时间。
比赛的最短间隔时间为:200米及200米以下各项为45分钟;200米以上至1000米各项为90分钟;1000米以上各项不在同一天;全能各单项间休息30分钟(最后一人结束比赛到下项比赛第一开始)
2.按兼项的一般规律,尽量把相关项目分开编排,以减少兼项冲突。
3.在时间允许情况下,尽量照顾到兼项之间的时间间隔。
及格塞后间隔一天再进行正式比赛。
4.不同组别的同一田赛项目,一般不连续安排在同一单元内进行
5.不同组别的同一径赛项目,最好衔接进行,如男子100米和女子100米等。
6.跨栏项目一般都安排在各单元的第一项,还可排在长距离竞走、跑之后进行。
7.决赛时预计能破纪录的项目,可分配到各个比赛单元,尽量排在下午,并留出发奖时间。
8.同一时间不要排两个xx长投项目。
9.在进行竞走、长跑时,最好不安排标枪等长投项目。
10.撑竿跳高要考虑阳光的照射方向和比赛时间较长,最好安排在上午早些时候进行。
11.接力比赛项目最好安排在单元最后或下午最后一项进行,以便保证兼项运动员参赛。
12.在可能的情况下,把较精彩的决赛项目排在开、闭幕式或节假日里,以满足观众的热情。
13.田赛项目应防止场地的一端过分集中,另一端空场而冷落观众。
14.最后一个单元临近结束之前,可考虑安排一项长距离项目或适当减少项目,以使闭幕式宣布团体成绩与发奖。
15.每单元的比赛,尽量安排得使径赛和田赛同时结束。
田径竞赛编排模板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田径竞赛编排模板:
1. 开幕式:介绍比赛的目的、规则和参赛选手,进行宣布比赛宣誓等仪式。
2. 热身赛:为选手提供热身并熟悉赛场环境的机会。
3. 传统项目:
a. 短跑:如100米、200米、400米等距离项目。
b. 中长跑:如800米、1500米、3000米等长距离项目。
c. 障碍跑:如110米栏、400米栏等项目,增加难度和挑战。
d. 标枪投掷:选手按照规定的距离和方式投掷标枪。
e. 铅球投掷:选手按照规定的方式将铅球投掷出去。
f. 高跳:选手按照规定的方式跳过横跨的杆子。
g. 跳远:选手按照规定的方式跳远,达到最远的距离。
h. 三级跳远:选手按照规定的方式三次连续跳远,达到最远的距离。
4. 新兴项目:
a. 接力赛:多人组成的团队轮流进行短跑,传递接力棒。
b. 障碍接力赛:团队成员在接力过程中需越过设立的障碍物。
c. 混合接力赛:男女混合的团队进行接力赛。
d. 争夺赛:选手之间进行对抗赛,跳高、跳远等项目。
e. 马拉松:长距离赛事,全程42.195公里。
5. 闭幕式:颁发奖牌给获胜者,感谢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宣
布比赛结果和表扬出色表现的选手。
以上只是一个基础模板,具体的编排可以根据比赛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扩展。
另外,根据比赛规模和预算还可以增加其他形式的娱乐活动和表演节目,以增加比赛的乐趣和吸引力。